(共20张PPT)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
《南京条约》签订场景
《辛丑条约》签订场景
《马关条约》签订场景
根据材料思考:近代中国的外交有哪些特点?
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学习目标
1.知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3.了解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和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外交成就。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外交环境
(1)新中国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为加强中苏两国友谊,进一步发展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毛泽东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1950年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政府贷款给中国3亿美元,这对促进中国经济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毛泽东和斯大林
(2)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2.外交政策
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主要原则。
4.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5.发展
周恩来访问印度
周恩来访问缅甸
6.影响
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014年,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宣布:为坚持和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政府决定设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友谊奖”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卓越奖学金”。
日内瓦会议
1954年步入日内瓦会议会场的周恩来
链接—知识拓展
1954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日内瓦召开的会议。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的国际会议。会议主要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会议期间周恩来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政治家风度,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新中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1.背景
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
2.万隆会议
万隆会议
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
(1)中国代表团遇到了什么难题?
(2)中国代表团是如何应对的?
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
——周恩来
同:①共同的经历: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侵略
②共同的任务:民族独立、发展经济的任务
③共同的愿望: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异: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建设道路不同,思想意识、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也不同。
中国代表团还积极开展会外交往,与很多国家代表团举行会晤,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3)万隆会议的作用
周恩来为各国朋友签名留念
课堂小结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外交政策:
外交环境: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内容和意义:
概况:
遇到的难题:
应对:“求同存异”方针
意义:
课堂检测
1.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
)
A.采取妥协退让的外交政策
B.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采取明哲保身的外交方针
D.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2.“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关系的某些原则……”这个由周总理首先提出的“某些原则”是指(
)
A.一边倒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原则
D.“求同存异”方针
B
B
3.我国重视发展睦邻友好关系。1954年,周恩来出访印度、缅甸,三国总理共同倡导了(
),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和平统一八项主张
C.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D.“求同存异”方针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下列属于其内容的是(
)
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互不侵犯
③互不干涉内政
④平等互利
⑤和平共处
⑥求同存异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⑤⑥
A
A
5.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既没有去刻意争取对共产主义的支持,也没有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但他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目的,使许多代表相信了他是一个心怀善意、通情达理而真挚诚恳的人,并相当成功的使人相信了共产党中国奉行和平的政策。周恩来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A.周恩来的人格魅力
B.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C.倡导“求同存异”方针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6.2016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亚洲是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共同维护和平稳定。60多年前的亚非会议,中国、亚洲、非洲共同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亚非会议对中国的重大意义是(
)
A.巩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
B.彻底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的包围封锁
C.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D.中国由此与印度尼西亚建立外交关系
C
C
7.某中学八年级学生进行“周恩来的外交活动”的主题探究。下列各项中与此主题有关的是(
)
①重庆谈判
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出席万隆会议
④开国大典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8.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与苏联等17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C.美国等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D.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D
C八年级历史教案下
主备人:
第16课
《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
【教学目标】知道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及其提出的时代背景;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和影响;了解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和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
【教学重难点】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难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PPT,教材,导学案
【板书设计】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万隆会议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预习检测】预习课文,完成本课导学案知识梳理部分,请学生回答。【合作探究】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1.史料展示: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摘自《周恩来传》根据材料和所学回答:旧中国外交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被迫、屈辱的外交。3.教师过渡:旧中国的外交是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的外交。那么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形象有没有根本的转变?请看材料。4.史料展示: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摘自《共同纲领》5.教师提问:由以上材料分析新中国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学生回答: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6.教师讲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环境。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史料展示:材料:“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已逐渐为国际社会所接受,成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我相信,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将会被赋予全新的时代意义,从而迸发出新的生命力”。——2004年6月,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讲话2.根据材料和教材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基本情况。其内容是什么。学生回答:1953年首次提出,1954年正式与印度、缅甸发表联合声明。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3.读材料,说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在国际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学生回答: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4.教师过渡:随着新中国外交事业的逐渐成熟和发展,中国开始更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在亚非万隆会议上的表现更是非同凡响。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1.图片展示:《万隆会议上的周总理》2.教师讲述:简要介绍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非地区出现了近30个民族独立国家。获得独立的国家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国际关系,以维护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在会议召开期间,帝国主义国家从中挑拨,渲染共产主义威胁,以混淆视听,给中国代表团造成无形的负面影响。3.展示下列材料:材料:“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而存异”“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着不同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是我们仍有共同的基础。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到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席代表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4.提出问题:面对一些国家的咄咄相逼,当时周总理采取了哪些对策?学生回答: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当堂检测】1.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
)A.采取妥协退让的外交政策
B.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采取明哲保身的外交方针
D.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2.“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关系的某些原则……”这个由周总理首先提出的“某些原则”是指(
)A.一边倒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不结盟原则
D.“求同存异”方针3.我国重视发展睦邻友好关系。1954年,周恩来出访印度、缅甸,三国总理共同倡导了(
),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和平统一八项主张C.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D.“求同存异”方针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下列属于其内容的是(
)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互不侵犯
③互不干涉内政 ④平等互利
⑤和平共处
⑥求同存异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⑤⑥5.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既没有去刻意争取对共产主义的支持,也没有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但他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目的,使许多代表相信了他是一个心怀善意、通情达理而真挚诚恳的人,并相当成功的使人相信了共产党中国奉行和平的政策。周恩来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周恩来的人格魅力
B.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C.倡导“求同存异”方针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6.2016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亚洲是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共同维护和平稳定。60多年前的亚非会议,中国、亚洲、非洲共同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亚非会议对中国的重大意义是(
)A.巩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B.彻底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的包围封锁C.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D.中国由此与印度尼西亚建立外交关系7.某中学八年级学生进行“周恩来的外交活动”的主题探究。下列各项中与此主题有关的是(
)①重庆谈判
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出席万隆会议
④开国大典A.①②
B.②④C.②③
D.①④8.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与苏联等17国建立了外交关系C.美国等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D.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教学随笔
领导检查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