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神经系统调节的重要作用
2、了解神经系统的大致结构
3、掌握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4、概述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现象和产生机理
5、概述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特点
学习重点及难点:
1、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
2、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特点
课内自主学习内容:
一、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1、神经元的结构:
神经元和人体内的其它细胞一样,也具有 、 、 三大结构,但因为细胞分化,又使得神经元在形态、 和 上与其它细胞存在显著差异,以行使其在神经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2、神经元的功能:
请根据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电刺激实验结果判断下图中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
二、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
(一)神经冲动的产生:
1、主要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是什么?
离子分布 Na+浓度 膜内① (填“﹥”或“﹤”)膜外
K+浓度 膜内② (填“﹥”或“﹤”)膜外
细胞膜上离子通道 Na+通道 化学本质都属于 ,但种类不同,作用具有特异性
K+通道
2、静息电位是如何产生的?
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因为膜内的 离子扩散到膜外,从而使膜外的电位高于膜内(即外 内 ),称为静息电位
3、动作电位(外 内 )是怎样产生和恢复的?
(二)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根据图中方式标出膜内外 “局部电流”的方向;在方框中标出兴奋传导方向
巩固训练题:
1、下图为神经元结构模式图,由图可知神经元的结构一般包含① 、② 和③ 三部分,它的基本特性是受到刺激后 ,所以它是一种
细胞。
2、当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和反极化状态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分别是( )
A、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B、内负外正、内正外负
C、内负外正、内负外正 D、内正外负、内正外负
3、下列示意图表示神经元在静息状态时测量其神经纤维电位的几种方法,错误的是( )
4、图表示反射弧中一个神经元的局部结构图。当人体内的神经冲动经过该神经元时,在神经纤维膜内、外的局部电流方向是( )
A、都是由左向右
B、都是由右向左
C、膜内由左向右,膜外由右向左
D、膜内由右向左,膜外由左向右
5、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请回答:
(1)图中a线段表示 电位;b点膜两侧的电位差为 ,此时Na+ (内、外)流。
(2)神经冲动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方式
双向传导,但在动物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
单向的,总是由胞体传向 。
6.如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7、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甲图所示,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用记录仪记录A、B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结果如乙图。若将记录仪的A、B两电极均置于膜外,其他实验条件不变,则测量结果是( )
8、如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
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
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
①
神经元
②
突起
③
电刺激
电刺激
③ 状态
⑤ 状态
① 状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④ 过程
② 过程
离子转运
K+通道
Na+通道
Na+通道
K+通道
离子转运(共10张PPT)
一、神经系统的结构:
脑
脊髓
调节
反射
结构基础
反射弧
基本组成单位
神经细胞
搭建连接
神经系统
生命活动
二、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b
c
电刺激
三、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
Na+通道
K+通道
K+通道
Na+通道
膜外
膜内
膜外
膜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适宜刺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适宜刺激
四、课堂小结:第二章 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一课时)
遂昌中学 唐根林
一、教材的作用和地位及学生的学情分析:
本章内容主要是讲述神经系统在生命活动调节和内环境稳态维持中的重要作用。学生通过初中自然科学中相关内容的学习,对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过了一定的了解,但因学习深度和广度的限制,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感觉往往是既熟悉有陌生,而这部分内容和内分泌调节一起在整个必修3模块中属于核心知识之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更微观更深入地了解神经系统是依靠怎样的机制使体内的各器官、系统协调统一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同时,也能让学生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为将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和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机制的把握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神经系统的重要作用
(2)知道神经系统的大致构成
(3)简述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4)理解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现象和产生机理
(5)理解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特点
2、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形成尊重生命、呵护健康的强烈意识和态度
(2)激发学生对生命奥秘的探究热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过程和机理
2、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特点
四、教学方法设计:
1、根据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对重点和难点知识采取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为主、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2、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对重点难点抽象知识的学习更加直观
五、教学过程 :
新课引入:
以人体内也能产生“电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从而引入新课。
新课内容教学:
(一)神经系统的结构:
学生在初中自然科学学习的基础上对神经系统的结构、神经细胞、反射弧等概念有过一些了解,但基于生物体内结构决定功能的关系,在向学生介绍神经系统的功能之前,有必要让学生简要地回顾学习一下神经系统的大致组成,让学生知道神经系统的活动主要是要依靠由神经元所构成的反射弧实现的,让学生明确本节内容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二)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1、神经元的结构:
让学生自学教材内容,完成学案中的学习内容。教师根据图解对神经元的结构作简单的讲解。
2、神经元的功能:
①首先向学生介绍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电刺激实验的实验现象,从中概括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②然后向学生介绍在坐骨神经上连上电极之后进行电刺激的实验,引导学生分析课本中的实验结果图——即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
③改变电刺激位置,引导学生判断指针的偏转情况
④概括神经元产生兴奋,即为受到刺激后产生了负电波(动作电位),所谓的神经冲动的传导就是负电位的传播。
(三)神经冲到的产生与传导:
1、神经冲到的产生:
①让学生根据学案中的内容、幻灯片的提示结合教材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思考,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且能够提出问题
②然后教师对静息电位的产生、动作电位的产生、动作电位的恢复的过程进行概括讲解
③引导学生分析:在上述过程中钠、钾离子的转运方式属于被动转运还是主动转运?钠、钾离子在细胞内外的重新分配又是什么方式?
④引导学生分析动作电位产生和恢复的曲线图解,让学生用连续的思维理解动作电位的产生和恢复过程
2、神经冲动的传导:
①向学生介绍在神经纤维的某个部位受到刺激或者神经冲动传导到这个部位时,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的膜内外的电位情况,引导学生分析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方向,并在学案中完成相应内容。
②在学生理解了局部电流产生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局部电流是怎样向前传导的,明确局部电流的传导方向和兴奋的传导方向的关系。
③然后结合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曲线图,让学生对神经纤维上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过程形成一个动态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
展示一张神经元的结构及功能的简要图解,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五)随堂巩固
(六)布置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