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民族大团结
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东部少、西部多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背景:
观察地图,联系地理课所学,说出我国的民族分布有何特点?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大边疆地区,面积广大,自然资源丰富,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相互交往交流交融,共同缔造了中华文化。
历史特点: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前提
区域
权限
诊断
(1)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少数民族地区独立,不受中央政府管辖。
(2)民族区域自治可以在任何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
(3)民族区域自治地区在制定自治条例时,原则上应不得违宪。
?
?
?
2、含义
1949年
1954年
1984年
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
地位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温馨提示]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内蒙古自治区1947.5.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10.1
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3.5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8.10.25
西藏自治区
1965.9.9
4、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分类:
我国民族自治的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1947年,根据党中央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条件,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为新中国成立民族自治的制度的推行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5个自治区, 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70%以上的少数民族人民生活在民族自治地方 。
谈谈你对民族区域自治的认识。
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
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
有重大意义
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
定了基础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
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
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
神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研读:
各族中华儿女聚集在北京天安门欢度国庆节
①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
②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③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各民族共同繁荣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根本立场……是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家边防、维护祖国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是我国民族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新常态下做好我国民族工作的一项根本目标。
——刘吉昌,金炳镐:《民族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1、原因:
二、共同繁荣发展
新中国成立前
生产落后
交通不便
生活贫穷
教育落后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云南佤族·原始社会
云南景颇族·原始社会
四川彝族·奴隶社会
西藏·农奴制
云南地区的佤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任保留着原始时代的生活方式,四川凉山地区的彝族处在奴隶社会阶段,藏族人民生活在农奴制的压迫之下。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2、新中国成立后采取的措施:
教育援藏
人才援藏
经济上:
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新藏公路
川藏公路
青藏公路
他先后两次进藏,在高原工作10年,最后牺牲在阿里地委书记任上,谱写了一曲新时期藏汉人民友好的壮丽颂歌。每次下乡,他都背着药箱,随身携带用自己的钱购买的药品,走村串户,慰问受灾群众,给被冻伤的牧民们看病。尽管孔繁森自己家庭负担比较重,但每次下乡,他总要把钱分给那些生活贫困的藏族群众,往往刚过半个月,工资就花得所剩无几,有时连交伙食费的钱都不够了。收养三个藏族孤儿后,他经济上更加拮据,最后他靠献血获得营养费来抚养三个孩子。
各民族也根据本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经济,取得了很大成就。
西藏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旅游业、藏医药业、高原特色生物产业和绿色食品业、农畜产品加工业和民族手工业、矿业、建筑建材业。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塔尔寺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5年11月29日,金瓶掣签仪式在西藏拉萨大昭寺举行,国务院特准坚赞诺布继任为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
藏族唐卡,是用彩缎织物装裱成的卷轴画,200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作用——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文化上:
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其历史文化遗产。
左上起蒙古字,藏文,维吾尔文,壮文
帮助少数民族创制文字;按照自愿的原则,帮助侗族等十几个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为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创造了条件。
国家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其历史文化遗产
相关史事:
国家对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也取得大批成果,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出版了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玛纳斯》。它们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3、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战略覆盖了5个民族自治区、27个民族自治州和83个民族自治县,还有3个民族自治州参照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
“西部大开发”由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于2000年1月开始部署,整个政策包括
“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四个主要项目。
西部大开发的作用: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基础设施、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作用: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国家还实施了旨在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兴边富民行动,采取特殊措施帮助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第12课民族大团结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共同繁荣发展
课堂小结
1、背景
2、含义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
4、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分类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1、背景
2、新中国成立后采取的措施
3、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课堂练习:
1、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B.广西壮族自治区
C.西藏自治区
D.内蒙古自治区
2、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收集、 整理和出版工作,还帮助十几个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这表明国家重视少数民族的( )
A.文化保护传承B.传统风俗习惯C.基础设施建设D.宗教信仰自由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