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02 18:0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到1957年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初的八年是一个大创新、成绩斐然的时代。”下列成就属于这个时代的是(  ) 
A.经济特区的设立
B.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D.“一国两制”的实践
2.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占58.2%,在工业基本建设投资中,生产资料(即重工业)投资占88.29%,消费资料(即轻工业)投资占11.2%。可见,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优先发展(

A.农业
B.资本主义手工业
C.重工业
D.轻工业
3.“我国初步形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段话是对我国哪一时期经济建设成就的评价?(  )
A.新中国成立后恢复经济的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1956——1966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4.“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段引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文字表明这部宪法的性质是:(  )
A.新民主主义的宪法
B.资本主义的宪法
C.工人阶级的宪法
D.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5.某同学在学习历史时,遇到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木器社”、“公私合营”等名词,由此可以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政权的建立与巩固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D.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
6.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期,我国优先发展的行业是:(  )
A.重工业
B.轻工业
C.交通运输业
D.建筑业
7.1954年,某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选举产生了国家机构。该会议的召开,表明我国(  )
A.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
C.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D.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8.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9.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主集中制
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0.学习历史,应该分清哪些是历史史实,哪些是历史解释。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953年初,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一五计划期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C.一五计划期间先后施工了1万多个工业项目
D.一五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11.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河南林县人民经过苦战,开凿太行山,经过几年苦战,修建了“人造天河”红旗渠,彻底告别水缺贵如油”的历史,创造了人间奇迹,体现了(  )
A.艰苦奋斗精神
B.国际主义精神
C.助人为乐精神
D.防风治沙决心
12.下表是新中国“一五”计划建设成就数据表,它主要反映了(  )
钢产量
原煤产量
发电量
机床产量
食品加工
纺织
粮食产量
棉花产量
年增长率
60%
19.70%
35.20%
354%
8.70%
7.50%
3.70%
4.70%
A.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B.“一五”计划期间,农业、轻工业、重工业领域协调发展
C.钢产量增长快速,得益于武汉钢铁公司的建立
D.“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
13.党的十六大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创造性的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材料中“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指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实行改革开放
14.1956年,毛泽东巡视南方写下《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其中“一桥”指(

A.武汉长江大桥
B.南京长江大桥
C.上海南浦大桥
D.港珠澳大桥
15.下列理由中作为判断“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的最有力的证据的是(  )
A.社会主义改造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的缺点
B.生产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C.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很快
D.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16.《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指出:为了避免某类历史悲剧在我国重演,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从组织上和制度上采取措施,禁止任何形式上的个人专断,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这类历史悲剧最集中的在下列哪一事件中体现出来(  )
A.三大改造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17.杨继绳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民’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小。在国旗上,围绕一颗大星的四颗小星中,代表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颗小星,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只剩下代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两颗小星。”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大跃进”运动的推动
18.近年来,我国工业化取得辉煌成就。复兴号投入运行,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山东舰航母交付使用,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成功收官……我国工业化起步于(

A.新中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土地改革
D.第一个五年计划
19.今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请问以下哪些成就是在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  )
①青藏公路通车②南京长江大桥建成③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④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⑤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A.①③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⑤
20.20世纪60年代,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英雄模范人物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A.无私奉献
B.廉政为民
C.改革创新
D.居安思危
二、综合题
21.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6年元旦,北京市各行各业工商业者申请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得到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1月15日,20万人敲锣打鼓上街游行,庆祝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1月底,全国所有大城市和50多个中等城市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者都实行了全行业公私合营。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说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茶壶茶碗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都不能造。”
——材料均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三大改造中哪一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怎样的改造形式?1个月内,“全国”“都实现了公私合营”说明了什么?
(2)为了改变材料二的状况,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计划?此计划完成后取得了哪些成就(举出三例即可)?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据《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1956年9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共八大对当时中国国情的分析角度说明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以及这次会议的影响是什么。
(2)指出下图“总路线”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提出的?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总路线”的认识并举例说明。
(3)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从中能得到哪些启示?
23.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材料三:“这一时期,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遭到严重破坏,立法工作几乎陷于停顿。”
(1)材料一中,图1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哪一政治制度?
(2)图2是我国在建国初期颁布的哪一法律文件?使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3)材料二出自哪一法律文件?它有何性质?由此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4)材料三中“这一时期”指哪一历史时期?试列举当时我国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的典型事件一例。
(5)回顾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你有何认识?
24.新中国成立不久,我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建设各项事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1)上述表格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发展的状况是怎样的?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
1957年底,我国兴建156个工业基地,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1万多个,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2)材料二表明我国为改变落后面貌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就。在此期间,我国集中主要力量发展了哪一行业?请你具体列举这一行业建成投产的企业(工厂)两例。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什么类型的宪法?宪法规定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什么?
参考答案
1.C
2.C
3.C
4.D
5.B
6.A
7.B
8.B
9.B
10.D
11.A
12.A
13.C
14.A
15.D
16.D
17.C
18.D
19.A
20.A
21.(1)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改变过快(或:当时群众的热情高)
(2)第一个五年计划。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鞍山大型轧钢厂;沈阳第一机床厂;武汉长江大桥,鹰厦铁路等。(任意三项即可。其它属于“一五”期间成就的也可)
22.(1)良好开端:中共八大对当时中国的国情作出正确判断,把主要力量用来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决策完全符合国情,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体现了人民的利益,为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也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所以,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其它符合题意的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影响: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2)提出:中共八大二次会议。认识:“总路线”指明了党的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片面强调“快”,急于求成,却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举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启示: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言之成理即可)
23.(1)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文化大革命时期;刘少奇案。
(5)民主法制建设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民主法制有利于保障人民的权利和自由;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要坚持依法治国等。
24.(1)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尤其是重工业极其落后。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2)重工业。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等。
(3)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