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02 19:24: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州市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单元测试试卷
八下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姓名: 班级: 成绩: 2021.5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创造了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和平解决争端的范例。这直接推动了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广泛交往
C.中国同欧洲国家关系的改善 D.中美两国外交系的建立
2.中共十九大提出了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的强军目标。下列措施中与这一目标不符的是
A.扩大人民军队规模,增加人民军队数量
B.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C.成立五大战区,枸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
D.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
3.这是在2014年召开的一次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会议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这次会议召开的地点是
A.古田 B.北京 C.上海 D.南昌
4.“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消除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与上述材料有关的史实是
A.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C.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日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5.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间的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A.中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C.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D.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6. 与下图材料有关的史实正确的是
A.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C.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日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7.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说:“为了维护世界和平,我们处境大致相同的亚非国家首先应该友好合作。实现和平共处……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找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这一讲话
A.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热 B.反映出美国对中国敌视的政策
C.体现了“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D.说明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利益完全一致
8.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从敌对到开始走向正常化的原因主要有
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②改善两国关系成为共同的要求
③当时国际形势的变化
④中日建交推动了中美关系改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1949年10月-1950年10月,新中国同苏联、保加利亚、朝鲜、瑞典、丹麦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这表明,新中国在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下
A.只注重与近邻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B.打破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孤立封锁政策
C.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D.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0.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形成的一系列外交新思路,其主要内容包括:提倡新安全观,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大旗等。在这些新思路的指引下,中国与美国建立“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与俄罗斯、法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等传统大国建立各种“战略伙伴关系”,与新兴大国如印度等探索共同和平崛起的道路。这说明中国
A.奉行了结盟的外交政策 B.提出“三个世界”理论
C.清除了国家间的矛盾 D.推行全方位外交政策
11.周恩来在某国际会议上的发言:“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次国际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雅尔塔会议 C.万隆会议 D. 26届联合国大会
12.2019 年 4 月 23 日,我国在青岛举行庆祝人民海军成立 70 周年海上阅兵活动。中方参阅舰艇包括航母辽宁舰、新型核潜艇、新型驱逐舰等,有些舰艇是第一次亮相。从海军节阅兵可以看出,我国海军
A.日益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钢铁卫士 B.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C.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 D.成立于抗美援朝期间
13.基辛格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消失了48小时,对外宣称的理由是我要在巴基斯坦位于喜马拉雅山脚的一个山中避暑地休整一下,但我们真正的目的地是北京。在华盛顿,只有总统和我的首席助手亚历山大·黑格知道我真正的使命。”这里“真正的使命”指的是
A.就重返联合国的问题与中国进行谈判 B.表达了总统访华意愿,改善中美关系
C.邀请中国乒乓球队访美,开展乒乓外交 D.签订《中美联合公报》,结束对抗关系
14.2017年11月8日至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北京举行会晤。两国元首在很多方面达成共识,开启中美两国关系新篇章。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的发展说法错误的是
A.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曾经对新中国采取封锁敌视的政策
B.尼克松访华时中美发表建交公报,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
C.中美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合作是双方唯一正确的选择
D.中美关系健康发展,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的稳定
15.热播剧《外交风云》为我们还原了当时的情景——距离某问题的辩论还有一天,坦桑尼亚驻联合国代表等许多非洲国家代表在一起讨论:去年只有微弱只差,今年一定志在必得。他们希望充分利用这次辩论的机会,争取让更多国家加入赞成提案的行列。“辩论的这个提案”是关于
A.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中国加入APEC的问题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问题
16.有学者指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其含义是指中美关系正常化
A.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B.标志着美国对中国封锁政策的彻底失败
C.促使西方许多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D.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17.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启了与会各国合作共赢的新篇章。同样是为了促进团结与合作,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在他的讲话稿中,有可能出现
A.“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B.“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C.“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南国家’两个敌对堡垒”。
D.“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18.2016年11月19~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了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主要体现了我国
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已根本改变 B.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开展和平外交,消除全球性的冲突 D.致力于推进国际新型的区域合作
19.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就
A.消除了与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B.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
C.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D.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
20.“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获得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邓小平
21.1975年美国总统福特访华时表示,美国“不能在预期和平演变以外的前途的情况下抛弃台湾”。邓小平指出:美国必须同台湾当局断绝“外交关系”……用何种方式解决这一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为此直到1979年中美才正式建交。这说明
A.中美建交的根本目的是要解决台湾问题
B.美国已经断绝一切和台湾的联系
C.中国坚持在国家利益基础上的独立自主外交
D.中美关系的发展始终摩擦不断
22.1971年,当参加会议的中国代表团车队驶入纽约市时,沿途不少行人高兴地互相转告:“中国来的!中国来的!”不少人招呼说:“欢迎、欢迎!”并挥帽致意。此次中国代表团参加的会 议应该是
A.万隆会议 B.第26届联合国大会
C.日内瓦会议 D.第一次不结盟运动会议
23.吴建民在《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大意义》中写道“战后……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 入了联合国。没有这批国家的加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难以想象的。”材料反映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由于
A.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B.亚非国家的支持
C.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D.中国外交家的努力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王岐山在纪念中美建交40周年招待会上的致辞中说:“建交时,中美双边贸易不足25亿美元,相互投资几乎为零;2017年,双边贸易超过5800亿美元,各类投资累计超过2300亿美元。”这直接表明中美建交
A.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反恐合作 B.消除了两国的经济贸易摩擦
C.加强了两国的环境保护合作 D.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利益
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6分)
25.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是 海军;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
即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 。
26.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歌瑶“鞠躬尽瘁好总理,万隆外交显智慧”反映的内容是周恩来在此次会议上的成就。主要是因为此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 ”的方针,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7.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 交接入列。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 。
三、材料解析及探究题 (共20分)
28.几年前,日本政坛的右倾化与中日关系恶化引起了国际国内社会的广泛关注。回顾近代以来的中日关系,令人深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到的奇耻大辱,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的胜利》
材料二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中日两国尽管社会制度不同,应该而且可以建立和平友好关系。两国郑交正常化,发展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是符合两国人民利益的,也是对缓和亚洲紧张局势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联合声明(1972年9月29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罪行两例。中华民族能够“报仇雪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日邦交正常化实现的最直接原因和最深远意义。
(3)上述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给了你怎样的启迪?
29.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步提升,外交事业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周恩来(1955年)
(1)材料一体现了周恩来在哪次国际会议上提出的什么方针?
材料二 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家友谊的同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筑梦中国》解说词
(2)请用两个事例说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外交“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材料三 要推动教育合作,扩大互派留学生规模,提升合作办学水平。要发挥智库作用,建设好智库联盟和合作网络。在文化、体育、卫生领域,要创新合作模式,推动务实项目。要用好历史文化遗产,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旅游产品和遗产保护。
——摘自习近平“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
(3)根据材料三并联系现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
30.外交,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外交活动,既要靠外交智慧更要靠国家实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时外关系而努力。
——《中国外交史》
材料二 “五项原则赢世界,梅开三度谱华章”。
材料三 尼克松任总统后,致力于中美关系的改善,1970年他在国会演说时强调:“美国无视中国这个亚洲最大的国家是个错误,我们寻求开放的世界,努力探索对中国贸易和人员交流的开放……从长远看,对中国的孤立政策是不明智的,从根本上讲也是不成功的。要看到中国的潜在力量,任何外交灵敏政策都不能加以忽视和拒绝,让中国继续排斥在国际社会之外,军备、安全、人口、环境问题变得复杂化和难以解决。 《外交季刊》
材料四 40年来,我们实现由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转变,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为推动人类共同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我们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旗帜鲜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习近平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的讲话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建国初期国际环境的突出特点及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2)材料二中所说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什么历史意义?“梅开三度”是指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其中最早的一项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尼克松主张改善中美关系的原因。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习近平主席的外交新思路。

(5)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不同时期外交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 BAAAD ACABD
11-20 CBBBA ABDDC
21-24 CBBD
二、填空题
25.华东军区 战略支援部队
26.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求同存异
27. 辽宁号 火箭军
三、材料题
28.(1)实例: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
根本原因:全民族抗战
(2)原因:中美关系的改善
意义:实现两国人民的睦邻友好,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
(3)启迪: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坚决捍卫国家主权,中日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两伤,应加强国际合作,寻求互信和共同的战略利益。
29.(1)万隆会议; “求同存异”的方针。
(2)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1972年,中美双方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
(3)增加出国留学的机会;方便出国旅游;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方便对“一带一路”参与国的全面了解和学习等。
30.(1)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或美、苏为首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
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意义: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最早: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3)原因: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形势的变化
(4)新思路:全方位外交,全球伙伴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多边外交
(5)因素:国家利益的需要,国家实力的变化,国内政局的变化,国际形势的变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