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课程标准
2011年课标要求:
1.了解唐朝和日本的关系、遣唐使和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
2.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的情况。
情境导入
动画片《西游记》的主题歌《一个师傅仨徒弟》,歌中的“唐三藏”指谁?“西天取经上大路”中的“西天”指哪里??
《西游记》是以玄奘西行天竺求学问取真经为背景而虚构的一部小说,故事中的唐僧原型就是历史上的玄奘,《西游记》中有关唐僧的描绘与玄奘一样吗?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第四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就会给你答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唐朝和日本的关系、遣唐使和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
2.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的情况。
3.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重点】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的史实。
【难点】唐朝“开放与交流”局面形成的原因。
2.根据玄奘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 大唐西域记 》,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1. 唐朝 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3.高僧鉴真 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鉴真仍矢志不渝,经过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 医药 、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自学检测
阿倍仲麻吕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遣唐使
(1)背景: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
(2)目的: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3)概况:日本派遣使节来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阿倍仲麻吕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遣唐使
(4)影响: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遣唐使还将中国的风俗习惯传到日本,如五月初五的“端午(阳)节"、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九月初九的“重阳节”等,就是那时从中国传去的,有些节日一直流传至今。
小贴士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2.鉴真东渡
(1)概况:经过 6 次东渡,在754年抵达日本,是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
(2)贡献: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鉴真东渡日本,前后用了12年,随行的有36人丧失生命,鉴真虽失明,但百折不挠,到日本时已是66岁高龄,他在日本10年,极受尊敬和爱戴。763年,鉴真卒于唐招提寺。今天,鉴真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以及寺内的鉴真塑像,被日本政府定为一级国宝。
小贴士
新罗留学生崔致远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1.背景:
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隋唐往来频繁。
2.概况:
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3.影响
(1)对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引入中国的科技成就。
(2)对中国:朝鲜半岛的音乐传入中国。
新罗留学生崔致远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唐朝诗文、典籍等大量传播到朝鲜,新罗人崔致远12岁入唐来学,18岁考中进士,后来他在唐朝做官,写下大量诗文,他的文案《桂苑笔耕),流传至今。
小贴士
玄奘
三、玄奘西行
1.背景:唐朝与天竺有频繁的交往。
2.时间:贞观初年。
3.贡献
(1)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玄奘
3.贡献
(2)根据玄奘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三、玄奘西行
在玄奘西行之前,国人称印度为天竺。此外,印度还有“身毒”“贤豆”等叫法。玄奘在求法时发现这些称呼都不准确,认为译为“印度”比较合适。他回国后,这一译法逐渐流行,沿用至今。
小贴士
三、玄奘西行
唐朝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发达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又以兼容并包的胸怀吸纳外来文化之精华。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灿烂的中华文化深深影响了我们的邻邦。
唐朝文化的影响
知识拓展
知识拓展
唐朝频繁对外交往的原因?
课堂小结
都是唐朝的僧人
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做出重大贡献
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鉴真与玄奘的相似点
1.《西游记》中唐僧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艺术原型就是唐朝时期远足印度、寻求佛教经书的高僧( )
A、鉴真 B、法显 C、玄奘 D、阿倍仲麻吕
答案:C
解析:根据唐朝对外交往史实可知,玄奘是西游天竺国,回来后写成《大唐西域记》一书,这部书成为了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本题选C。
巩固落实
c
2. 2015年5月,印度总理莫迪访问中国,中印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追溯到唐朝,为中印文化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 )
A、鉴真 B、张骞 C、玄奘 D、班超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时期,玄奘西游天竺到印度求取佛法,为中印文化作出突出贡献。C项符合题意。
巩固落实
c
3. 唐朝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程度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
A.玄奘西行 B.开凿大运河
C.文成公主入藏 D.遣唐使来华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田的使者。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玄装西游天竺取经,著有《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故选A
巩固落实
A
材料一 在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日本向唐朝络绎不绝地派出“遣唐使”。他们当中的留学生和学问僧占了相当比例,大批留学生和学问僧广泛收集各类图籍,拜师交友,学习知识。
——摘编自《遣唐使和学问僧》
(1) 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日本向唐朝派遣使节的目的是什么?
巩固落实
(1)答案: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解析:
据材料一: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到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日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参照汉字创制日本文字;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巩固落实
材料二 “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钱文忠
(2) 材料二中的“伟大僧人”是谁?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他“享誉佛国”的表现。
巩固落实
巩固落实
(2)答案:玄奘。
解析:
据材料二:玄奘:贞观年间,西行天竺,是唐朝时中国同天竺交往的最杰出的使者。他带回大量佛经,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由玄奘口述、弟子整理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所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