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旋转 备课人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对称图形和平移之后学习与研究的内容,学生对于图形的变换已经有所认识。许多孩子在以前玩过风车,亲身感受过旋转的现象。教师要以这些常见的实例出发,让学生们真正认识这种图形的变换,探索图形变换的性质,利用这种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作出一个图形经过旋转后的图形;
教师要从运动变化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注重挖掘和利用身边丰富的实例,让学生们充分感知旋转运动的特征及其普遍存在性。通过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一个图形的平移过程,发现和体会图形变换的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和课本实例,初步感知旋转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联系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旋转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说出日常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感知旋转现象。
难点:发现原图形与旋转后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节数 一节。
一、情景导入 师:平时你们是怎么到学校来上学的呢?
生:走路,乘汽车、摩托车、自行车……
师:像人在行走,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在行驶,都可以说成它们在运动。
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物体或人在运动?
思考: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相同吗?
二、探究新知
(1)、你们喜欢到游乐场玩吗?
学生回答。
游乐场有许多有趣的游乐项目,你看过哪些游乐项目?
学生回答。
它们是怎样运动的?你能用手势表示它们的运动吗?
学生做手势。
(2)、体会感受
1、观察电风扇、风车等旋转的物体
2、请同学们用手比划一下它们是怎么动的。
3、举生活中有没有象这样子的一些运动呢,请呢举例子说明。
象这样的一类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什么什么呢?
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属于旋转。
(3)、教学例3。
①像吊扇、大风车、摩天轮的转动这样的运动叫旋转。
②把自己旋转起来你会吗?试试看。
③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并要求边说边用手势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式。
(4)、生活中的旋转。
(1)谈话: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平移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在游乐园里,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师: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9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小结:像钟面的指针、风车、螺旋桨,它们都绕着一个点(一个中心)移动,这样转动的现象,都是旋转现象。板书揭示课题:旋转
(2)师: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转1圈,右转1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学生活动,互动点评。)
(5)、感受旋转的方向。
1、展示两类按照不同方向旋转的物体,让学生进行分类。
2、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3、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秒针是怎么样旋转的。
4、给旋转按不同的旋转方向起个名字。
小结:象这样一类跟秒针一样从左往右转动的叫作顺时针转动,而跟它相反的转动叫逆时针旋转。
(6)、展示旋转美,创造旋转美
1、出示紫荆花图,让学生想想它是怎么样被创造出来的?
2、用旋转创造出美丽的图案。
(7)、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旋转现象,像开关水龙头、转动的方向盘、风车这样(围绕一个中心)转动的现象,都是旋转现象。(板书课题)
三、巩固练习。
1、照样子做陀螺。
想一想:陀螺的每个点转出来是什么形状呢?
学生动手做一做,并试一试。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有趣吗?你觉得有趣在什么地方?你学会了什么?
板 书 设 计
旋转 像吊扇、大风车、摩天轮的转动这样的运动,是旋转现象。
旋转:物体围绕着某一点(一个中心)移动。
旋转现象:钟面的指针、摩天轮、螺旋桨……
教 学 反 思
一节好课所选用的教学方法一般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内容,活用教学方法,只有多法并用,适度调控,才能优势互补,教有特色。 本节课所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
一、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在感知旋转现象时,出示一组运动画面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各种学习尝试,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休,课堂成为学生思维发生、发展的平台,从而了解旋转的现象。
二、巧用多媒体。多媒体课件展现了多组的有关旋转的运动画面,让学生欣赏旋转在生活的应用,以及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的巧妙连接等等。学生通过思考、探究、体验,感知旋转的现象,领悟旋转现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序进原理。先从生活中的实例中来,再到头脑中的模糊感知,再实践操作,再抽象出数学模型,再用作具体练习。
通过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准确的知道哪些属于旋转现象。在这堂课上,鼓励探索我觉得是最重要的。教给学生学习的兴趣远远大于教给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