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课件(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课件(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02 20:34: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单元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部编历史七下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学习目标
1、掌握明朝的科技名著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
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的主要内容及地位等。
2、了解明朝修筑长城的目的、东西起止点、构成、作用、地位等。
3、知道北京城的营建、布局特点和紫禁城的建筑特色。
4、知道明朝的文学成就。
部编历史七下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知识探究
人物名片
姓名:
身份:
年代:
代表作:
一、明朝的科技——医学
李时珍
杰出医药学家
明朝
《本草纲目》
人 物 事 迹
部编历史七下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知识探究
名作简介
记载了药物1800种;收录药方11000多个;
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
书中对各种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
一、明朝的科技——医学
名作意义
①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
②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
③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部编历史七下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联想记忆
我国古代的名医名作
战国时医学家 (四诊法)——
东汉末医学家(麻沸散、五禽戏)——
汉末著名医学家(《伤寒杂病论》)——
唐医学家(千金方)——
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本草纲目》)——
扁鹊
华佗
张仲景
孙思邈
李时珍
自幼勤奋好学,读了很多书,知识面十分宽广。他中了举人以后,担任过地方官,公务闲暇时就专心致志地研究科学技术
部编历史七下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知识探究
人物名片
姓名:
身份:
年代:
代表作:
一、明朝的科技——科技
宋应星
科学家
明朝末期
《天工开物》
人 物 事 迹
部编历史七下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知识探究
名作简介
内容非常丰富,把各生产部门分为18类,几乎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
一、明朝的科技——科技
名作意义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部编历史七下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相关史实
一、明朝的科技——科技
《天工开物》及书中记载的插图
他与意大利人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古希腊数学著作《原本》定名为《几何原本》,对中国数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几何”“点”“线”“三角形”“四边形”等术语,就是在这个译本里定下来的
部编历史七下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知识探究
人物名片
姓名:
身份:
年代:
代表作:
一、明朝的科技——科技
徐光启
科学家
明朝末期
《农政全书》
人 物 事 迹
部编历史七下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知识探究
名作简介
全书60卷,约70万字,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
一、明朝的科技——科技
名作意义
《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部编历史七下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知识小结
一、明朝的科技——科技
朝代
作者
著作
评价

李时珍
《本草纲目》
东方药物学巨典
明末
宋应星
《天工开物》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明末
徐光启
《农政全书》
农业百科全书
部编历史七下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拓展探究
明朝科技发展的特点
一、明朝的科技——科技
①明朝科技具有中国传统科技实用性的特点,
②集历代之大成,具有总结性的特点。
③从价值和影响看,虽无突破和创新,但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部编历史七下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拓展探究
明朝时期科学家能够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你从中可以学到他们的哪些优秀品质?
一、明朝的科技——科技
客观原因:明朝后期商品经济发达,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主观原因:科学家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
优秀品质:虚心学习、刻苦钻研、实地调查、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等优秀品质。
部编历史七下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知识探究
二、明朝的建筑——明长城
目的:
过程:
东起:
西至:
总长:
构造:
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18次修筑
鸭绿江(辽东半岛)
嘉峪关
万余里
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
多用砖石砌成,十分坚固
部编历史七下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知识探究
二、明朝的建筑——明长城
性质:
特点:
意义:
是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规模最大,历史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完善,工程质量更为优异
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部编历史七下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知识探究
二、明朝的建筑——明长城
长城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是凝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奋智慧、坚韧刚毅、充满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被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部编历史七下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知识探究
二、明朝的建筑——明北京城
基础:
修建:
迁都:
构成:
元大都
朱棣称皇,定为都城,1406年开始营建,1420年建成
1421年迁都北京
宫城(紫禁城,今故宫)——北京城核心
皇城——故宫外面,周长9000米,6个门
内城——皇城外面,周长23000米,9个门
外城——内城南面,7个门
部编历史七下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知识探究
二、明朝的建筑——明北京城
特点:
地位:
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个中轴线纵贯南北。②建筑以宫殿为重点,最为雄伟壮丽的是紫禁城。
总面积16万多平方米,殿宇9000间。
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部编历史七下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知识探究
三、明朝的文学——小说
明朝小说盛行的原因是什么?
①商品经济和工商业市镇的繁荣(经济基础)。 ②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社会基础)
③印刷技术的发展(技术基础)
明朝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市民文化结合起来,大众化的文学艺术形式有了突出的发展,尤其是小说。
名作简介
作者:
时间:
内容:
评价:
部编历史七下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知识探究
三、明朝的文学——小说
《三国志通俗演义》
罗贯中
元末明初
叙述魏、蜀、吴三国矛盾冲突,反映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
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
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
名作简介
作者:
时间:
内容:
评价:
部编历史七下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知识探究
三、明朝的文学——小说
施耐庵
元末明初
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揭示了从皇帝到各级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描写了宋代梁山伯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通过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成功地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
运用白话描写故事进程和人物性格。
是我国优秀的长篇小说
名作简介
作者:
时间:
内容:
评价:
部编历史七下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知识探究
三、明朝的文学——小说
吴承恩
明朝中期
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刻画了孙悟空这一神话英雄,抒发了作者铲除邪恶势力的愿望。
是一部具有浓郁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部编历史七下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知识小结
三、明朝的文学——小说
影响:
书名
作者
时间
内容及评价
《三国演义》
罗贯中
元末明初
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
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
《水浒传》
施耐庵
优秀的长篇小说。以官逼民反为主题。运用白话描写故事进程和人物性格。
《西游记》
吴承恩
明代中期
是一部具有浓郁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家喻户晓,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并对以后的小说、戏剧等文学艺术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部编历史七下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知识小结
三、明朝的文学——行记
名家简介
绘画家:
名家简介
书法家:
部编历史七下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知识探究
四、明朝的艺术——书画
董其昌
徐渭
名家简介
戏剧家:
地位:
作品:
内容:
意义:
部编历史七下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知识探究
四、明朝的艺术——戏剧
汤显祖
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
《牡丹亭》
描述杜丽娘和柳梦梅神奇的爱情故事
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部编历史七下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本课小结
科技
建筑
文艺
李时珍《本草纲目》
宋应星《天工开物》
徐光启《农政全书》
明长城
北京紫禁城
小说
戏剧
罗贯中《三国演义》
施耐庵《水浒传》
吴承恩《西游记》
汤显祖《牡丹亭》
书画
明朝
部编历史七下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巩固练习
《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它反映了明代( )
①医学的发展状况 ②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状况
③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状况 ④航海业的发展盛况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明朝的北京城是典型的大一统王朝的都城,北京城是哪位皇帝
在位时在原有基础上修建的( )
A.明太祖 B.顺治帝 C.康熙帝 D.明成祖


部编历史七下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巩固练习
长城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的精神象征。明长城的起止点为( )
A.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B.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C.东起鸭绿江,西至临洮
D.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

部编历史七下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巩固练习
某部小说有如下描写:唐三藏,战战兢兢,滴泪难言;猪八戒,絮絮叨叨,心中抱怨;沙和尚,囊囊突突,意下畴躇;孙行者,笑唏唏,要施手段。依据所学知识判断,该部小说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部编历史七下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巩固练习
今人何满子在参观某一历史名人的陵园后,曾赋诗一首:“身具澹台志,文存史记魂。于今水浒传,流荡饰乾坤。”请你推测一下,这位历史名人是( )

部编历史七下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巩固练习
外国学者称之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 A.《梦溪笔谈》 B.《齐民要术》
C. 《农政全书》 D. 《天工开物》
这本书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这本书的作者是(  )
A.李春  B.毕昇  C.曹雪芹  D.宋应星


部编历史七下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巩固练习
明朝时期,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请根据提示填空。
①降妖除魔本领强,蔑视统治勇反抗。对应作品的作者是______。
②民间生活多艰难,逼上梁山当好汉。对应的作品是___________。
③军事斗争乱纷纷,人物形象栩如真。对应作品的作者是_______。
(5)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文化生活需要不断提高,其中戏剧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是________,他的代表作是《_________》。
吴承恩
《水浒传》
罗贯中
汤显祖
牡丹亭
部编历史七下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The End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