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课件 第九、十章巩固强化复习(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课件 第九、十章巩固强化复习(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1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5-02 20:2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十章巩固强化复习
人教版 八年级下
青藏地区、中国在世界中
点击链接跳转
(1) 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 三江源地区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生态屏障——三江源地区
三江源范围
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
“中华水塔”
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
江河水源
“固体水库”——雪山、冰川
河流的天然调蓄器——湖泊、沼泽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生态屏障——三江源地区
生态 价值
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面临的问题
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干涸,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沙化严重,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等
解决的措施
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采取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措施
(3) 我国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挑战
表现
对策
人地关系不够和谐
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可持续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面临着资源特别是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协调人地关系,建设生态文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挑战
表现
对策
区域发展不平衡
东、中、西部发展极不平衡,沿海与内地以及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差距较大
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等重大战略决策
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
在海域划界和若干岛屿归属上与有关国家存在争议
我国政府一贯表示,应当遵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其他国际法,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公平合理解决争议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答案显示
习题链接
C
B
D
A
B
A
C
见习题
见习题
1. 【中考·铁岭】青藏高原夏季气温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低得多,其主要原因是(  )
A. 地势影响 B. 季风影响
C. 纬度影响 D. 海洋影响
【点拨】本题考查青藏地区的气候影响因素。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
A
【中考·银川】小明去西藏旅行,发现当地人们根据气温高低选择不同的藏袍穿法。图6示意“藏袍的不同穿法”。据图文材料,回答2~3题。
2. 藏袍在一天中的不同穿法,反映出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
A. 高温多雨 B. 寒冷干燥
C. 昼夜温差大 D. 大风天气多
【点拨】本题组考查青藏地区的自然环 境、居民服饰及特色农业。第2题,青藏地区昼夜温差大,藏袍在一天中不同的穿法就是为了适应当地昼夜温差大的特点。
C
3. 下列关于青藏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B. 种植业多分布在河谷地区
C. 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和玉米 D. 畜种主要有滩羊和三河马
【点拨】第3题,青藏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高寒,主要以畜牧业为主,牲畜主要是牦牛、藏山羊、藏绵羊,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热量不足,所以农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豌豆、油菜等。滩羊是宁夏牧区的特有畜种,三河马是内蒙古牧区的特有畜种。
B
【中考·临沂】2018年9月5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的首期研究成果在拉萨发布。据青藏高原地区略图(图7),回答4~6题。
4. 青藏高原被称为地球上除南、北两极之外的“第三极”,
原因是(  )
A.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
B. 多大江大河,淡水资源丰富
C. 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
D. 地高天寒,雪山连绵
【点拨】南、北两极和青藏高原的共同特点是气候寒冷,冰川广布。
D
5.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青藏高原隆起是由于(  )
A.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运动
B.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C.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
D.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运动
【点拨】根据板块构造学说,青藏高原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处。
B
6. 青藏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分布着河谷农业,主要原因是(  )
A. 海拔较低,气温较高  
B. 海拔较低,风力较小
C. 靠近河流,灌溉便利  
D.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点拨】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发展种植业的不利条件是热量不足,所以青藏高原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 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区。
A
7. 【中考·张家界】我国政府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是(  )
A. 经济可持续发展 B. 社会可持续发展
C. 生态可持续发展 D. 文化可持续发展
C
8. 【中考·保定】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川藏铁路连接成都和拉萨,途经康定、林芝,全长1 629千米,计划2026年全线通车。铁路建成后,从成都到拉萨坐火车仅需13个小时左右。图8为川藏铁路示意图和成都拉萨气候资料图。
(1)川藏铁路西段位于______高原,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东段经过四川盆地,平均海拔在500米左右,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 梯;中段穿越__________山脉,横跨金沙江等大江大河。
青藏
横断
(2)川藏铁路是目前世界上修建难度最大的铁路,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势起伏大、穿越大江大河、穿越横断山脉、跨越地势两级阶梯,多地质灾害(或多地震,或多滑坡、泥石流)
(3)拉萨市位于拉萨河北岸,海拔 3 650米,因日照充足,有“日光城”之称,但夏无酷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拉萨河河谷平原是西藏粮食主要产区之一,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____。
海拔高(或地势高)
青稞(或小麦)
(4)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成都平原自古有 “天府之国” 的美誉,农业发达,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夏季高温多雨,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热量充足
(或降水丰富),水源充足
冬季低温少雨
【点拨】第(1)题,川藏铁路西段位于青藏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东段经过四川盆地,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中段穿越横断山脉,横跨金沙江等大江大河。第(2)题,川藏铁路是目前世界上修建难度最大的铁路,主要原因是地势起伏大、穿越大江大河、穿越横断山脉、跨越地势两级阶梯,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第(3)题,拉萨因日照充足,有“日光城”之称,但夏无酷 暑,原因是海拔高、气温低。拉萨河河谷平原,海拔较低,气温较高,适宜青稞和小麦的种植。第(4)题,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在秦岭—淮河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成都平原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农业发达,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热量充足,水源充足。
9. 【中考·福建】西藏自治区目前建有多处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有效地保护了高原脆弱的生态系统和独特的野生动植物。图9示意西藏自治区年降水量分布与自然保护区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西藏自治区主要位于___________(地形区),其南部的山脉甲是_______________。西藏自治区的行政中心是_______。
(2)西藏自治区突出的自然环境特点是________。该区人口、城市集中分布在河谷地区,
主要的原因是河谷地区海拔
________,气候________。
青藏高原
喜马拉雅山脉
拉萨
高寒
较低
较温暖
(3)西藏自治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东南部等降水量线密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
(4)西藏自治区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属于____________类型,该保护区所处的干湿地区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致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地形
荒漠生态
干旱、半干旱区
【点拨】第(1)题,读图可知,西藏自治区主要位于青藏高原,其南部的山脉甲是喜马拉雅山脉。西藏自治区的行政中心是拉萨。第(2)题,西藏自治区突出的自然环境特点是高寒。该区人口、城市集中分布在河谷地区,主要的原因是河谷地区海拔较低,气候较温暖。第(3)题,西藏自治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大致由东南向西北减少,东南部等降水量线密集主要是因为位于西南季风的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第(4)题,西藏自治区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是位于北部的荒漠生态类型,从干湿地区来说,该保护区主要位于干旱、半干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