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
生物的多样性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观察图,阴影部分表示图中4种植物的共同特征,这一特征是
A.都有种子
B.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都有根、茎、叶
D.种子外都无果皮包被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和“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分别描述了哪两类植物大量繁殖的自然景观
A.藻类植物和蕨类植物
B.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
C.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D.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
3.如图是蔷薇目部分植物分类图,叙述正确的是
A.苹果与山梅花同科不同属
B.海棠与杏的共同点比海棠与苹果的共同点多
C.苹果与海棠的亲缘关系比苹果与山梅花的近
D.蔷薇科所包含的生物种类比苹果属少
4.生活在水中、沟渠和湖泊中,以动物血液为食的环节动物是
A.蛔虫
B.血吸虫
C.水蛭
D.沙蚕
5.海蜇、绦虫、水蛭、牡蛎、虾分别属于哪种动物类群
①腔肠动物
②扁形动物
③环节动物
④软体动物
⑤节肢动物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⑤②①
C.③⑤④①②
D.①④②③⑤
6.有关河蚌体内珍珠的形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外套膜分泌的珍珠质包被异物形成的
B.由闭壳肌的分泌物包被异物形成的
C.由斧足上的细胞分泌的粘液形成的
D.由贝壳外层细胞分裂形成的
7.鱼类的下列特征中,与适应水生生活无直接关系的是
A.身体呈流线型
B.有脊柱
C.用鳃呼吸
D.体表被覆鳞片
8.爬行动物与两栖动物相比,正确的是
A.真正登上陆地的脊椎动物类群
B.个体的身体都很高大
C.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
D.体温都能保持恒定
9.一生物兴趣小组解剖一只鸽子,发现内脏结构之间有气囊,搜索资料后知道,具有气囊是鸟类的一大特征。鸟类气囊不具有的作用是
A.减轻身体的比重
B.气体交换
C.散发多余的热量
D.储存空气
10.下图中圆圈表示生物具有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特征,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P可以表示完全变态发育
B.Q可以表示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C.E可以表示体内有脊柱
D.F可以表示结构层次具有系统
11.观察鸟的形态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与鸟适于飞行生活没有关系的是
A.有发达的胸肌
B.骨骼轻、薄,有的愈合在一起
C.有坚硬的角质喙
D.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
12.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是胎生,对动物的意义是
A.降低出生个体的数目
B.增加后代个体的数目
C.提高后代的成活率
D.使后代个体的体质增强
13.两栖动物在生物圈中经历了由盛到衰的过程(如表),其主要的自身原因是
距今大概的年数
两栖动物发展状况
环境条件
3.45亿~2.25亿年
种类多,两栖动物繁盛
气候温暖潮湿,水域密布
2.25亿年至今
种类减少,两栖动物走向衰退
气候干燥,水域减少
A.两栖动物的繁殖能力差
B.两栖动物的神经系统不发达
C.两栖动物的生活影响了环境
D.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
14.下图为美国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和大气成分的实验装置,此实验说明
A.原始地球能形成原始生命
B.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可以生成有机小分子
C.生命起源于原始大气
D.紫外线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形成原始生命
15.下列观点中,不属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的是
A.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各种生物为了获取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而存在生存斗争
C.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D.长颈鹿长颈的形成是经常努力伸长脖子吃高空树叶的结果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4分)如图所示的是几种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各异的植物,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没有根、茎、叶等器官分化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类植物。
(2)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类植物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原因是其叶只有一层细胞,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浸入细胞。
(3)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类植物已具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并且体内具有专门的输导组织,所有该类植物同C类植物相比长得较为高大且结构也更为复杂。
(4)B、D、F三类植物的共同特点是都能产生___________,F类植物与B、D类植物相区分的主要标准是_____________。
(5)A、C、E三类植物的生殖细胞是____________,因此都属于___________植物。
(6)地球上90%的氧气来自于[
]___________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
17.(14分)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春水澄碧,游鱼嬉戏;长空万里,秋雁远去……图中是某同学收集到的部分动物图片,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动物的呼吸方式有明鲜区别,动物B能用______呼吸,动物C能用______呼吸,但是该器官的结构相对比校简单;动物E体表有______,用于呼吸。
(2)比较B和E两种动物,它们身体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动物E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
(3)动物F在水中自由地游动,口与鳃交替地张合,能从水中获取____________。
(4)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将图中动物分成两组,与A在同一组的动物有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该组动物中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依赖的包括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5)图中所示动物中,体温恒定的包括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恒定的体温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扩大了动物的____________。
18.(14分)如图是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的细菌和真菌,请分析回答:
(1)图中的甲属于________,乙、丙、丁属于________。
(2)细菌是________(填单或多)细胞生物,细菌有细胞壁、________、细胞质等基本结构,有遗传物质________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________,是原核生物。
(3)真菌与细菌的繁殖方式不同,通过产生大量的________(图丁中代码a所示的结构)来繁殖后代。
(4)细菌和真菌的细胞中都没有叶绿体,大多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为________(自养/异养)。
(5)在人类生活中,图________代表的酵母菌被利用于酿酒和馒头等食品的制作。
19.(13分)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专家评估,由于人类的活动,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比自然淘汰高达1
000倍的速度灭绝。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国际组织确定2010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多个物种、一颗星球、一个未来”。同时,联合国确定2010年为“联合国世界生物多样性年”。其目的是引起人们关注生态,关注物种,关注生物基因资源。
材料二:朱鹮是一种稀有珍贵的鸟,原先生活在我国北方和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等地。20世纪50年代,我国陕西秦岭山区还有不少朱鹮,后来因大片树林被砍伐,朱鹮失去了营巢繁殖的条件,数量锐减,几乎灭绝。80年代,科学家们经过艰苦搜寻,终于又找到了7只朱鹮。现在,在陕西省建立了洋县保护区并经过大力保护,朱鹮已有80多只。
材料三:据2010年5月27日的《人民日报》报道,由于长期过度放牧,内蒙古乌拉特草原正在大面积地退化为黄褐色的荒漠。草原退化给鼠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鼠害成灾,满地的鼠洞破坏了土层结构,加速了草原沙化。同时,由于狐狸、老鹰、蛇等鼠类天敌减少,使鼠类更加泛滥,进一步加剧了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破环。
材料四:近年来,江北水城努力打造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大力推进城市绿化工程,不仅增加了植物种植的数量,还增加了植物的品种,使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l)“生物多样性”包括的________的多样性、________的多样性和________的多样性。其中保护_________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2)为保护朱鹮在陕西省建立了洋县保护区,这种保护措施属于_________;不仅保护了朱鹮,同时还保护了它的_____________。除此之外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措施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生态保护的角度考虑,防控鼠害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_防治。
(4)你认为城市生态系统区别于森林生态系统最主要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专题07
生物的多样性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观察图,阴影部分表示图中4种植物的共同特征,这一特征是
A.都有种子
B.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都有根、茎、叶
D.种子外都无果皮包被
【答案】B
【解析】小麦属于被子植物,水杉属于裸子植物,两者都有种子,A错误;衣藻、小麦、苔藓和水杉体内都有叶绿体,都能进行光合作用,B正确;衣藻属于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没有真正的根,C错误;衣藻和苔藓都没有种子,都属于低等植物,D错误。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和“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分别描述了哪两类植物大量繁殖的自然景观
A.藻类植物和蕨类植物
B.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
C.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D.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
【答案】B
【解析】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描写的是春天温度适宜,阳光明媚,水中的藻类大量繁殖,这些绿色的小生物自由地漂浮在水中,使春水荡漾着绿波。“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描写的是夏季降水较多,土壤地面潮湿,苔藓植物大量繁殖,连台阶都被苔藓植物覆盖变绿了。因此,两句诗句分别描述了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两类植物大量繁殖后的自然景观。
3.如图是蔷薇目部分植物分类图,叙述正确的是
A.苹果与山梅花同科不同属
B.海棠与杏的共同点比海棠与苹果的共同点多
C.苹果与海棠的亲缘关系比苹果与山梅花的近
D.蔷薇科所包含的生物种类比苹果属少
【答案】C
【解析】苹果与山梅花同目不同科,苹果属于蔷薇科,山梅花属于虎耳草科,A错误;海棠与杏同科,海棠与苹果同属,所以海棠与杏的共同点比海棠与苹果的共同点少,B错误;苹果与海棠同属,苹果与山梅花同目,所以苹果与海棠的亲缘关系比苹果与山梅花的近,C正确;蔷薇科所包含的生物种类比苹果属多,D错误。
4.生活在水中、沟渠和湖泊中,以动物血液为食的环节动物是
A.蛔虫
B.血吸虫
C.水蛭
D.沙蚕
【答案】C
【解析】蛔虫属于线形动物,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A不符合题意;
血吸虫也称裂体吸虫,属于寄生在宿主静脉中的扁形动物,幼虫在中间宿主螺类体内发育。成熟幼虫通过皮肤或口进入终宿主人体内。血吸虫身体呈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属于扁形动物,B不符合题意;
水蛭也是一种寄生生物,以吸食其它动物血液为食,它的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靠疣足辅助运动是无脊椎动物中的环节动物,C符合题意;沙蚕的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属于环节动物;沙蚕幼虫食浮游生物,成虫以腐植质为食,D不符合题意。
5.海蜇、绦虫、水蛭、牡蛎、虾分别属于哪种动物类群
①腔肠动物
②扁形动物
③环节动物
④软体动物
⑤节肢动物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⑤②①
C.③⑤④①②
D.①④②③⑤
【答案】A
【解析】海蜇的体壁由外胚层、中胶层和内胚层组成,属于腔肠动物;绦虫身体呈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属于扁形动物;水蛭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由许多体节构成,有刚毛或疣足,属于环节动物;牡蛎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体内有退化的贝壳,属于软体动物;虾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属于节肢动物。
6.有关河蚌体内珍珠的形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外套膜分泌的珍珠质包被异物形成的
B.由闭壳肌的分泌物包被异物形成的
C.由斧足上的细胞分泌的粘液形成的
D.由贝壳外层细胞分裂形成的
【答案】A
【解析】蛤蚌具有左右两瓣贝壳,背缘绞合,腹部分离,贝壳内软体部主要有外套膜、内脏团、足等,外套膜位于体之两侧,与同侧贝壳紧贴,构成外套腔。当我们掰开一个河蚌的壳后就可看到贴在贝壳上的这一片状结构。蛤、蚌类的贝壳的结构分三层,外层为角质层,中层为棱柱层。这两层是外套膜边缘分泌而成的,最里面一层,也就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最里面的与珍珠光泽类似的一层,叫做珍珠层。珍珠层是由外套膜全部表面分泌的珍珠质而构成的。故选A。
7.鱼类的下列特征中,与适应水生生活无直接关系的是
A.身体呈流线型
B.有脊柱
C.用鳃呼吸
D.体表被覆鳞片
【答案】B
【解析】鱼适于在水中生活的特点:鱼的体形呈流线型
,体表有黏滑的感觉,可以减少水的阻力;体表有鳞片具有保护作用;呼吸器官是鳃,吸收水中的溶解氧,用鳍游泳等;鱼体内有侧线可以感知水流,测定方向。而鱼的背部有脊柱与水中生活没有直接的关系。故选B。
8.爬行动物与两栖动物相比,正确的是
A.真正登上陆地的脊椎动物类群
B.个体的身体都很高大
C.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
D.体温都能保持恒定
【答案】A
【解析】爬行动物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生活的动物,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群,A正确;爬行动物个体较小,B错误;爬行动物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生活的动物,两栖动物的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C错误;爬行动物与两栖动物体温都不能保持恒定,属于变温动物,D错误。故选A。
9.一生物兴趣小组解剖一只鸽子,发现内脏结构之间有气囊,搜索资料后知道,具有气囊是鸟类的一大特征。鸟类气囊不具有的作用是
A.减轻身体的比重
B.气体交换
C.散发多余的热量
D.储存空气
【答案】B
【解析】当鸟类飞行时气囊可以辅助肺进行双重呼吸,当两翼上抬时,空气进入肺和气囊,除部分空气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外,还有一部分空气沿中支气管进入气囊暂时储存,这部分气体由于未经肺内的毛细支气管,所以含有丰富的氧。当两翼下降时,气囊受到压挤,把贮存的空气再度经过肺而排出体外。气体第二次经过肺时,又可再进行一次气体交换。所以无论是吸气还是呼气,都有新鲜空气通过肺,称为“双重呼吸”。双重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能为鸟类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此外,气囊还能散发飞行时的多余热量,其次,气囊里储存着空气,能减小身体的比重,利于飞行。可见B符合题意。故选B。
10.下图中圆圈表示生物具有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特征,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P可以表示完全变态发育
B.Q可以表示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C.E可以表示体内有脊柱
D.F可以表示结构层次具有系统
【答案】A
【解析】青蛙是变态发育,蝗虫是不完全变态发育,A符合题意;青蛙和蝗虫都是动物,是生态系统的消费者,B不符合题意;青蛙和家兔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但蝗虫的体内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C不符合题意。青蛙是水陆两栖的,蝗虫和家兔是陆生的,D不符合题意。
11.观察鸟的形态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与鸟适于飞行生活没有关系的是
A.有发达的胸肌
B.骨骼轻、薄,有的愈合在一起
C.有坚硬的角质喙
D.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
【答案】C
【解析】胸肌发达收缩有力,飞行时能产生强大的动力,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故A不符合题意;骨骼轻、薄,长骨中空,能减轻体重,适于在空中飞行,故B不符合题意;头部呈球形,有喙,与飞行无关,故C符合题意;鸟体形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适于飞行,体表被覆羽毛,其中正羽适于飞行,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2.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是胎生,对动物的意义是
A.降低出生个体的数目
B.增加后代个体的数目
C.提高后代的成活率
D.使后代个体的体质增强
【答案】C
【解析】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主要的生殖发育特点,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哺乳类是目前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
13.两栖动物在生物圈中经历了由盛到衰的过程(如表),其主要的自身原因是
距今大概的年数
两栖动物发展状况
环境条件
3.45亿~2.25亿年
种类多,两栖动物繁盛
气候温暖潮湿,水域密布
2.25亿年至今
种类减少,两栖动物走向衰退
气候干燥,水域减少
A.两栖动物的繁殖能力差
B.两栖动物的神经系统不发达
C.两栖动物的生活影响了环境
D.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
【答案】D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距今大概2.45~2.25亿年,气候温暖潮湿,水域密布,两栖动物繁盛。而距今2.25亿年至今,水域逐渐减少,气候干燥,两栖动物走向衰退。这说明两栖动物的生存离不开水,这是两栖动物在生物圈中经历了由盛到衰的过程的自身原因。
14.下图为美国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和大气成分的实验装置,此实验说明
A.原始地球能形成原始生命
B.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可以生成有机小分子
C.生命起源于原始大气
D.紫外线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形成原始生命
【答案】B
【解析】米勒的实验如图,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可以生成有机小分子。
15.下列观点中,不属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的是
A.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各种生物为了获取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而存在生存斗争
C.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D.长颈鹿长颈的形成是经常努力伸长脖子吃高空树叶的结果
【答案】D
【解析】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所以A、B、C正确;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4分)如图所示的是几种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各异的植物,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没有根、茎、叶等器官分化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类植物。
(2)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类植物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原因是其叶只有一层细胞,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浸入细胞。
(3)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类植物已具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并且体内具有专门的输导组织,所有该类植物同C类植物相比长得较为高大且结构也更为复杂。
(4)B、D、F三类植物的共同特点是都能产生___________,F类植物与B、D类植物相区分的主要标准是_____________。
(5)A、C、E三类植物的生殖细胞是____________,因此都属于___________植物。
(6)地球上90%的氧气来自于[
]___________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
【答案】(14分,除标明外,每空1分)
(1)E(2分)
(2)C(2分)
(3)A(2分)
(4)种子(2分)
种子是否有果皮包被(2分)
(5)孢子
孢子
(6)E
藻类
【解析】(1)图中的E属于藻类植物,它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如水绵等。(2)C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但体内无输导组织,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而威胁苔藓植物的生活,因此我们常把苔藓植物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3)A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并且体内开始有了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株生长利用,因此一般比较高大。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藻类植物,都用孢子繁殖后代,孢子在适宜环境条件下可长成一个新的植物体。(4)B向日葵、D玉米属于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形成果实;F银杏属于裸子植物,种子是裸露的,没有果皮,但两种都产生种子,都属于种子植物。因此,B、D、F三类植物的共同特点是都能产生种子,F类植物与B、D类植物相区分的主要标准是种子是否有果皮包被。(5)植物包括孢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种,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产生孢子繁殖后代,而种子植物产生种子繁殖后代。因此,A、C、E三类植物的生殖细胞是孢子,因此都属于孢子植物。(6)自然界中藻类植物的数量极为庞大,分布也十分广泛。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有叶绿体,全身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自然界中百分之九十的氧气都是E藻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
17.(14分)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春水澄碧,游鱼嬉戏;长空万里,秋雁远去……图中是某同学收集到的部分动物图片,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动物的呼吸方式有明鲜区别,动物B能用______呼吸,动物C能用______呼吸,但是该器官的结构相对比校简单;动物E体表有______,用于呼吸。
(2)比较B和E两种动物,它们身体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动物E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
(3)动物F在水中自由地游动,口与鳃交替地张合,能从水中获取____________。
(4)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将图中动物分成两组,与A在同一组的动物有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该组动物中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依赖的包括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5)图中所示动物中,体温恒定的包括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恒定的体温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扩大了动物的____________。
【答案】(14分,除标明外,每空1分)
(1)湿润的体壁
肺和皮肤
气门
(2)身体分节
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生长而生长(2分)
(3)氧气和食物(或氧气)
(4)CDF(2分)
AD(2分)
(5)
AD(2分)
分布范围
【解析】(1)图中动物的呼吸方式有明鲜区别,B蚯蚓能用湿润的体壁呼吸,动物C青蛙能用肺和皮肤呼吸,但是该器官的结构相对比校简单;E蝗虫体表有气门,用于呼吸。(2)图中的B蚯蚓属于环节动物,E蝗虫属于节肢动物,它们身体的共同特点是身体分节;动物E蝗虫体表有外骨骼,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生长而生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3)F鱼在水中自由地游动,口与鳃交替地张合,能从水中获取氧气和食物(或氧气)。(4)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B蚯蚓和E蝗虫的身体中无脊柱,是无脊椎动物。A鸟类、C青蛙、D家兔、F鱼等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该组动物中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依赖的包括A鸟类和D哺乳动物。(5)在动物界中只有鸟类和哺乳类为恒温动物,体温恒定减少了动物对环境的依赖性,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扩大了动物的分布范围,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殖。
18.(14分)如图是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的细菌和真菌,请分析回答:
(1)图中的甲属于________,乙、丙、丁属于________。
(2)细菌是________(填单或多)细胞生物,细菌有细胞壁、________、细胞质等基本结构,有遗传物质________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________,是原核生物。
(3)真菌与细菌的繁殖方式不同,通过产生大量的________(图丁中代码a所示的结构)来繁殖后代。
(4)细菌和真菌的细胞中都没有叶绿体,大多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为________(自养/异养)。
(5)在人类生活中,图________代表的酵母菌被利用于酿酒和馒头等食品的制作。
【答案】(14分,除标明外,每空1分)
(1)细菌
真菌
(2)单
细胞膜
DNA(2分)
细胞核(2分)
(3)孢子(2分)
(4)异养(2分)
(5)丙(2分)
【解析】(1)图中的甲属于细菌;乙是青霉,有扫帚状的孢子;丙是酵母菌,单细胞真菌;丁是蘑菇,多细胞真菌,所以乙、丙、丁属于真菌。(2)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细菌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基本结构,有遗传物质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原核生物。(3)真菌与细菌的繁殖方式不同,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4)细菌和真菌的细胞中都没有叶绿体,大多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为异养。(5)在人类生活中,图丙代表的酵母菌被利用于酿酒和馒头等食品的制作。
19.(13分)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专家评估,由于人类的活动,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比自然淘汰高达1
000倍的速度灭绝。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国际组织确定2010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多个物种、一颗星球、一个未来”。同时,联合国确定2010年为“联合国世界生物多样性年”。其目的是引起人们关注生态,关注物种,关注生物基因资源。
材料二:朱鹮是一种稀有珍贵的鸟,原先生活在我国北方和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等地。20世纪50年代,我国陕西秦岭山区还有不少朱鹮,后来因大片树林被砍伐,朱鹮失去了营巢繁殖的条件,数量锐减,几乎灭绝。80年代,科学家们经过艰苦搜寻,终于又找到了7只朱鹮。现在,在陕西省建立了洋县保护区并经过大力保护,朱鹮已有80多只。
材料三:据2010年5月27日的《人民日报》报道,由于长期过度放牧,内蒙古乌拉特草原正在大面积地退化为黄褐色的荒漠。草原退化给鼠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鼠害成灾,满地的鼠洞破坏了土层结构,加速了草原沙化。同时,由于狐狸、老鹰、蛇等鼠类天敌减少,使鼠类更加泛滥,进一步加剧了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破环。
材料四:近年来,江北水城努力打造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大力推进城市绿化工程,不仅增加了植物种植的数量,还增加了植物的品种,使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l)“生物多样性”包括的________的多样性、________的多样性和________的多样性。其中保护_________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2)为保护朱鹮在陕西省建立了洋县保护区,这种保护措施属于_________;不仅保护了朱鹮,同时还保护了它的_____________。除此之外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措施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生态保护的角度考虑,防控鼠害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_防治。
(4)你认为城市生态系统区别于森林生态系统最主要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3分,除标明外,每空1分)
(1)生物种类
基因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
(2)就地保护
栖息地
易地保护(2分)
法制教育和管理(2分)
(3)生物
(4)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2分)
【解析】(1)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其中保护生物的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最有效的措施。(2)为保护朱鹮在陕西省建立了洋县保护区,这种保护措施属于就地保护;不仅保护了朱鹮,同时还保护了它的栖息地。除此之外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措施还有易地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3)从生态保护的角度考虑,防控鼠害最有效的措施是生物防治。(4)城市生态系统区别于森林生态系统最主要的特征是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