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新鲜红苋菜的叶片呈红色。将其浸泡在凉水里,凉水不会变成红色;将其泡在沸水里,沸水会变成红色。这个现象说明
A.在凉水中没有物质出入细胞
B.在凉水中细胞膜没有选择透过性
C.沸水中细胞的色素分解成小分子
D.沸水使细胞膜失去了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若用下图表示植物细胞的两项生理活动,则图中①②分别表示的是
A.①细胞生长,②细胞分裂
B.①细胞分裂,②细胞分化
C.①细胞生长,②细胞分化
D.①细胞分化,②细胞分裂
3.下列有关生物与细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在显微镜下只观察到一个细胞,就可以断定它是单细胞生物
B.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一定比单细胞生物大
C.胃腺细胞和胃壁肌肉细胞在同一器官内,但属于不同的组织
D.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是随意堆砌在一起的
4.有关细胞分裂和分化等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
B.细胞分裂的结果是形成组织
C.两个细胞分裂两次产生四个子细胞
D.动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不一样
5.克隆羊“多莉”长的与供核母羊一样,这说明
A.遗传信息体现在细胞核中
B.“多莉”实际上是转基因的结果
C.卵细胞主要提供遗传信息
D.“多莉”是新形成的物种
6.下图是植物细胞的相关概念图,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A是一层紧贴在细胞壁内侧非常薄的膜
B.a可以表示“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B中的“能量转换器”一定包括线粒体
D.细胞进行分裂时,C先由一个分成两个
7.使用显微镜时,“观察”操作步骤正确的是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②左眼向目镜内看,右眼睁开
③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往
④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
⑤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
A.④②⑤③①
B.③①②④⑤
C.③②①④⑤
D.④③②⑤①
8.对光是光学显微镜使用中必须要进行的一个步骤。下列关于对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A.转动反光镜,使光线对准通光孔即可
B.对光涉及物镜、光圈和反光镜
C.当光线过强时,使用凹面镜反光
D.对光必须在高倍物镜下进行
9.如图是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植物组织标本4次得到的图像,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③所用的目镜的放大倍数一定大于④
B.更换物镜一定是转动转换器来实现
C.图像③中能非常清楚得看到细胞膜
D.每个细胞中都一定能找得到叶绿体
10.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发现视野中有污物存在,移动玻片时,污物不动;换上高倍物镜,污物仍存在。那么污物在
A.玻片上
B.物镜上
C.目镜上
D.反光镜上
11.蔬菜叶肉细胞与口腔上皮细胞相比,特点是
A.由细胞壁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B.细胞中有能量转换器
C.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D.细胞中有大液泡
12.构成一株小麦的基本单位是细胞。下列关于小麦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细胞,器官,组织,系统,小麦个体
B.细胞、组织、系统、器官、小麦个体
C.细胞、组织、器官、小麦个体
D.细胞、器官、组织、小麦个体
13.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一个可爱的宝宝,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神奇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②③表示细胞分裂,④表示细胞分化
B.大脑皮层主要由图中的神经组织构成
C.人体内的血液属于图中的结缔组织
D.细胞分化可导致细胞中遗传物质改变
14.取一个成熟的枇杷果实,撕下外面的表皮,露出里面的果肉,吃的时候仔细观察果肉能发现许多丝状“筋络”穿梭在种子之间,这说明枇杷果实里的组织依次有
A.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B.上皮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C.保护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
D.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
15.如图分别代表人体的不同结构层次,按照微观到宏观排序,正确的是
A.⑤①③④②
B.①④②③⑤
C.④①②③⑤
D.④①③②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3分)下图是某同学在实验中用到的仪器、材料及观察到的现象,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主要包括清洁玻片、滴液、取材、盖片、染色五步。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第二步中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乙图中的___________;染色时,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几滴___________,然后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2)观察前先对光,对光时如果环境光线较弱,应选用___________(填“大”或“小”)光圈对准通光孔。
(3)为了防止镜头压碎玻片标本,显微镜的镜筒下降时,眼睛要注视图甲中的[D]_______。
(4)要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可再略微转动[C]___________。
(5)发现物象中有较多气泡(如图丙),可能是制作装片时哪一步操作不规范引起的?______________。
(6)要使丁图中右上方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需向___________方移动装片。
(7)甲图中,[A]是___________,它标有“5×”,表示___________;若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200倍,则所用物镜的放大倍数是___________。
17.(14分)如图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__________为植物细胞。
(2)起支持和保护功能的[⑥]__________。
(3)植物的根既能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又能将其它不需要的物质挡在外面,这主要是由于[⑤]
__________的作用。
(4)生物在遗传过程中,主要靠[④]
__________完成。
(5)橘子的果肉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吃起来酸甜可口,这些养分主要来自细胞中的[③]_____。
(6)能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糖类等有机物中的是[①]
__________。
(7)图中没有标出的结构,在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能把细胞中有机物所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这个结构是__________。
18.(14分)在对一条小河的生物调查学习活动中,观察到河水中有一些水绵、金鱼藻、小鱼、小虾等常见的生物,他们采集了一些标本和水样带回实验室进行观察。
(1)对采集的水样进行观察时,看到了图甲所示的微小生物,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其为单细胞生物_____(填名称)。为更好地了解该生物的生活特点,需要对其进行培养和进一步观察。因为它们的生活需要氧气,所有应该从培养液_________(填“表”或“底”)层吸取观察。在进一步的观察中,发现食物会随着水流通过口沟进入它的体内,形成_________,食物在其中被消化,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则由胞肛排出体外,消化、呼吸、运动等都在一个细胞中完成。由此说明_________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显微镜下有时还能观察到图乙所示的情景。一段时间后,图中的两部分完全分开,变成两个独立的个体,这说明该生物正在进行_________。
(3)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金鱼藻细胞具有而动物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和液泡。
19.(14分)下图中A—E为人体的不同结构层次,请据图回答。
(1)A细胞通过_________(过程)形成B,在此过程中,细胞核内的_________复制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2)B通过_________(过程)形成C。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_______(填“是”“否”)发生了改变。
(3)从图中可以看出人体的结构层次可以表示为:[A]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E]________→人体
(4)在上图的结构层次中,人体具有而植物没有的结构层次是[
]_________。专题01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新鲜红苋菜的叶片呈红色。将其浸泡在凉水里,凉水不会变成红色;将其泡在沸水里,沸水会变成红色。这个现象说明
A.在凉水中没有物质出入细胞
B.在凉水中细胞膜没有选择透过性
C.沸水中细胞的色素分解成小分子
D.沸水使细胞膜失去了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答案】D
【解析】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既不让有害的物质进来,也不让有用的物质轻易出去,具有选择透过性,也有保护作用。结合题意可知,新鲜红苋菜的叶片呈红色。将其浸泡在凉水里,凉水不会变成红色;将其泡在沸水里,沸水会变成红色。这是因为沸水破坏了红苋菜细胞细胞膜,使其失去了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若用下图表示植物细胞的两项生理活动,则图中①②分别表示的是
A.①细胞生长,②细胞分裂
B.①细胞分裂,②细胞分化
C.①细胞生长,②细胞分化
D.①细胞分化,②细胞分裂
【答案】B
【解析】图中①过程中只有细胞数目的增加,细胞的形态结构没有发生变化,因此①表示细胞分裂过程;②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变化,因此②表示细胞分化过程。
3.下列有关生物与细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在显微镜下只观察到一个细胞,就可以断定它是单细胞生物
B.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一定比单细胞生物大
C.胃腺细胞和胃壁肌肉细胞在同一器官内,但属于不同的组织
D.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是随意堆砌在一起的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如果在显微镜下只观察到一个细胞,它可能是单细胞生物也可能是多细胞生物的一个细胞,故A错;根据构成生物的细胞的数目不同,我们可以把生物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不一定比单细胞生物的细胞大,细胞的大小和是否是多细胞生物无关,同为多细胞生物,其个体上不同功能细胞大小也各不相同,B错误。胃壁肌肉细胞形成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可见胃腺细胞组成上皮组织,C正确;细胞是多细胞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分裂、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动物体再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形成系统,动物体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无系统。可见,多细胞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周围的细胞相互联系的。细胞各种结构是分工协作的,生物体内各器官(系统)也是分工协作,D错误。
4.有关细胞分裂和分化等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
B.细胞分裂的结果是形成组织
C.两个细胞分裂两次产生四个子细胞
D.动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不一样
【答案】D
【解析】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的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A错误;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形成不同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细胞群,B错误;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两个细胞分裂两次,产生2n个细胞,两个细胞分裂一次产生4个细胞,而不是两次,C错误;植物细胞分裂时最后在原来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而动物细胞分裂时最后是细胞膜在中央的部分从四周逐渐的向内凹陷,将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因此动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并不完全一样,D正确。
5.克隆羊“多莉”长的与供核母羊一样,这说明
A.遗传信息体现在细胞核中
B.“多莉”实际上是转基因的结果
C.卵细胞主要提供遗传信息
D.“多莉”是新形成的物种
【答案】A
【解析】克隆技术属于现代生物技术。在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中,一只母羊是提供了细胞膜和细胞质;另一只母羊提供了细胞核;第三只母羊提供了胚胎的发育场所(子宫)。小羊多莉虽然是由第三只母羊分娩出来的,但长相却一点也不象第三只母羊,原因就是因为小羊多莉的细胞核不是由第三只羊提供的,而是来自于供核母羊。而遗传信息主要位于细胞核内。培育出的小羊多莉的长相与供核母羊十分相像,说明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6.下图是植物细胞的相关概念图,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A是一层紧贴在细胞壁内侧非常薄的膜
B.a可以表示“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B中的“能量转换器”一定包括线粒体
D.细胞进行分裂时,C先由一个分成两个
【答案】B
【解析】细胞壁外位于细胞最外侧,a具有支持和保护的作用;A是细胞膜,位于细胞壁内侧非常薄的膜,b表示控制物质进出细胞;B是细胞质,能流动,加速物质的交换,细胞内有线粒体是呼吸的场所,叶绿体是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植物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C是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分为两个,随即细胞质、细胞膜和细胞壁等分成两份,这样一个细胞变成两个细胞,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通过分析,选项B描述错误。故选B。
7.使用显微镜时,“观察”操作步骤正确的是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②左眼向目镜内看,右眼睁开
③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往
④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
⑤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
A.④②⑤③①
B.③①②④⑤
C.③②①④⑤
D.④③②⑤①
【答案】B
【解析】使用显微镜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以防玻片标本移动,影响观察,在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的时候,如果只注视目镜,我们看不到物镜的位置,就容易让物镜压碎了玻片标本,所以在镜筒下降,当物镜接近玻片标本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左眼向目镜内看,右眼睁开,便于绘图。在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时,寻找物像,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故选B。
8.对光是光学显微镜使用中必须要进行的一个步骤。下列关于对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A.转动反光镜,使光线对准通光孔即可
B.对光涉及物镜、光圈和反光镜
C.当光线过强时,使用凹面镜反光
D.对光必须在高倍物镜下进行
【答案】B
【解析】对光时,要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准通光孔的中央,所以A错误;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选择较大的光圈,然后左眼对准目镜注视,右眼睁开,用手翻转反光镜,对向光源。所以对光涉及物镜、光圈和反光镜,所以B正确;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所以C错误;对光时,要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准通光孔的中央。对光必须在低倍物镜下进行,而不是高倍物镜,所以D错误。故选B。
9.如图是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植物组织标本4次得到的图像,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③所用的目镜的放大倍数一定大于④
B.更换物镜一定是转动转换器来实现
C.图像③中能非常清楚得看到细胞膜
D.每个细胞中都一定能找得到叶绿体
【答案】B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少的是③,细胞数目最多的是④,因此③视野放大倍数最大,④视野放大倍数最小;物镜安装在转换器上,所以更换物镜必须转动转换器;图像③的物像体积最大,放大倍数最大,图像最不清晰,所以不能清楚得看清细胞膜;植物细胞具有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
10.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发现视野中有污物存在,移动玻片时,污物不动;换上高倍物镜,污物仍存在。那么污物在
A.玻片上
B.物镜上
C.目镜上
D.反光镜上
【答案】C
【解析】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装片,不动就不在装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装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题干中,移动玻片时污点不动,换上高倍物镜,污点仍存在,那么污点在目镜。
11.蔬菜叶肉细胞与口腔上皮细胞相比,特点是
A.由细胞壁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B.细胞中有能量转换器
C.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D.细胞中有大液泡
【答案】D
【解析】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相比较,具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都有线粒体等能量转换器;但是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又有一些重要的区别,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12.构成一株小麦的基本单位是细胞。下列关于小麦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细胞,器官,组织,系统,小麦个体
B.细胞、组织、系统、器官、小麦个体
C.细胞、组织、器官、小麦个体
D.细胞、器官、组织、小麦个体
【答案】C
【解析】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由细胞再组成组织,不同的组织再组成器官,由这六大器官直接构成整个绿色开花植物体。可见小麦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小麦个体,植物体无系统,C正确。
13.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一个可爱的宝宝,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神奇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②③表示细胞分裂,④表示细胞分化
B.大脑皮层主要由图中的神经组织构成
C.人体内的血液属于图中的结缔组织
D.细胞分化可导致细胞中遗传物质改变
【答案】C
【解析】如图可知,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来的,受精卵分裂形成很多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多。这些细胞一部分具有分裂能力继续分裂,而另一部分细胞失去了分裂能力,停止分裂,开始分化,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组织;人体的组织主要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因此,图中①②③表示细胞分裂的过程;④表示细胞分化的过程;人的大脑皮层主要由上图中的神经组织构成,人体内的血液属于图中的结缔组织;细胞分化指在个体发育中,细胞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的差异的过程,两个过程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不改变。
14.取一个成熟的枇杷果实,撕下外面的表皮,露出里面的果肉,吃的时候仔细观察果肉能发现许多丝状“筋络”穿梭在种子之间,这说明枇杷果实里的组织依次有
A.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B.上皮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C.保护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
D.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
【答案】A
【解析】枇杷果实的皮能保护内部的结构,属于保护组织;里面的果肉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属于营养组织;筋络属于输导组织,这些说明枇杷中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15.如图分别代表人体的不同结构层次,按照微观到宏观排序,正确的是
A.⑤①③④②
B.①④②③⑤
C.④①②③⑤
D.④①③②⑤
【答案】C
【解析】人体的生长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然后由系统构成人体。所以人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可以归纳为:④细胞→①组织→②器官→③系统→⑤人体。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3分)下图是某同学在实验中用到的仪器、材料及观察到的现象,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主要包括清洁玻片、滴液、取材、盖片、染色五步。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第二步中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乙图中的___________;染色时,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几滴___________,然后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2)观察前先对光,对光时如果环境光线较弱,应选用___________(填“大”或“小”)光圈对准通光孔。
(3)为了防止镜头压碎玻片标本,显微镜的镜筒下降时,眼睛要注视图甲中的[D]_______。
(4)要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可再略微转动[C]___________。
(5)发现物象中有较多气泡(如图丙),可能是制作装片时哪一步操作不规范引起的?______________。
(6)要使丁图中右上方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需向___________方移动装片。
(7)甲图中,[A]是___________,它标有“5×”,表示___________;若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200倍,则所用物镜的放大倍数是___________。
【答案】(13分,除标明外,每空1分)
(1)生理盐水
碘液
(2)大(2分)
(3)物镜(2分)
(4)细准焦螺旋
(5)盖盖玻片
(6)右上(2分)
(7)目镜
放大5倍
40X
【解析】(1)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在载玻片的中央滴加生理盐水,保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状,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染色。(2)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因此“在进行对光操作时,如果环境光线较弱”,应选用大光圈对准通光孔。(3)下降镜筒时,防止损坏物镜或压碎装片,眼睛要注视物镜,缓慢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4)物像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5)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6)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物像偏在视野的右上方,则应向右上方移动可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7)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的是物像的长度或宽度。目镜的放大倍数是5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200倍,所用物镜的放大倍数是40倍。
17.(14分)如图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__________为植物细胞。
(2)起支持和保护功能的[⑥]__________。
(3)植物的根既能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又能将其它不需要的物质挡在外面,这主要是由于[⑤]
__________的作用。
(4)生物在遗传过程中,主要靠[④]
__________完成。
(5)橘子的果肉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吃起来酸甜可口,这些养分主要来自细胞中的[③]_____。
(6)能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糖类等有机物中的是[①]
__________。
(7)图中没有标出的结构,在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能把细胞中有机物所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这个结构是__________。
【答案】(14分,每空2分)
(1)甲
(2)细胞壁
(3)细胞膜
(4)细胞核
(5)液泡
(6)叶绿体
(7)线粒体
【解析】(1)植物细胞和动物的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不同点是: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甲图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这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因此甲图是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乙图是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2)⑥细胞壁的功能是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3)细胞膜的功能是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有用的物质不能轻易地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植物的根既能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又能将其它不需要的物质挡在外面,这主要是由于[⑤]细胞膜的作用。(4)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生物在遗传过程中,主要靠[④]细胞核完成。(5)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橘子的果肉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吃起来酸甜可口,这些养分主要来自细胞中的[③]液泡。(6)①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糖类等有机物中。(7)图中没有标出的结构,在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能把细胞中有机物所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这个结构是线粒体。
18.(14分)在对一条小河的生物调查学习活动中,观察到河水中有一些水绵、金鱼藻、小鱼、小虾等常见的生物,他们采集了一些标本和水样带回实验室进行观察。
(1)对采集的水样进行观察时,看到了图甲所示的微小生物,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其为单细胞生物_____(填名称)。为更好地了解该生物的生活特点,需要对其进行培养和进一步观察。因为它们的生活需要氧气,所有应该从培养液_________(填“表”或“底”)层吸取观察。在进一步的观察中,发现食物会随着水流通过口沟进入它的体内,形成_________,食物在其中被消化,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则由胞肛排出体外,消化、呼吸、运动等都在一个细胞中完成。由此说明_________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显微镜下有时还能观察到图乙所示的情景。一段时间后,图中的两部分完全分开,变成两个独立的个体,这说明该生物正在进行_________。
(3)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金鱼藻细胞具有而动物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和液泡。
【答案】(14分,每空2分)
(1)草履虫
表
食物泡
细胞
(2)生殖
(3)叶绿体
细胞壁
【解析】(1)甲图是草履虫,草履虫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功能的结构的是食物泡,靠纤毛运动,靠表膜呼吸,靠胞肛排出食物残渣,靠伸缩泡排泄水分和废物,因此该生物具有排出废物、消化、应激性等生命特征,由此进一步说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培养液的表层与空气接触,因此在培养液的表层溶解的氧气多,中层、底层溶解的氧气少。草履虫的呼吸需要氧气,草履虫是靠表膜来获得水中溶解的氧气,故草履虫都集中在培养液的表层,所以表层的草履虫密度最大,吸取培养液会发现许多草履虫。(2)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如图乙所示的情景,一段时间后图中的两部分完全分开,变成两个独立的个体,这说明该生物正在进行分裂生殖。(3)动物细胞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金鱼藻是植物,所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金鱼藻细胞具有而动物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是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19.(14分)下图中A—E为人体的不同结构层次,请据图回答。
(1)A细胞通过_________(过程)形成B,在此过程中,细胞核内的_________复制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2)B通过_________(过程)形成C。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_______(填“是”“否”)发生了改变。
(3)从图中可以看出人体的结构层次可以表示为:[A]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E]________→人体
(4)在上图的结构层次中,人体具有而植物没有的结构层次是[
]_________。
【答案】(14分,除标明外,每空1分)
(1)细胞分裂
染色体
(2)细胞分化
是(2分)
(3)细胞
C
组织
D
器官
系统
(4)E
系统(2分)
【解析】由图可知:A表示细胞,C表示组织,D表示器官,E表示系统。(1)如图可知,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来的。A受精卵分裂形成很多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多,形成B,在此过程中,遗传物质复制后形成形态、数量完全相同的两等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2)B通过分化形成C组织,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差异,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分别是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3)从图中可以看出,人体的结构层次为A细胞→C组织→D器官→E系统→人体。(4)分析A—E表示的人体的不同结构层次,可知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A细胞→C组织→D器官→E系统→人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可见人体具有而植物没有的是E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