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平时写作文,不少同学在语言运用方面,或用词重复罗唆,或语句不通顺,或语序不当,致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得到准确的表达。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作文训练,这次作文训练的侧重点是:文从字顺,有条不紊地表情达意。
写
作
---文从字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明确平时养成多读书,丰富自己词汇,修改作文的习惯的重要性。
2、写作时做到文从字顺,有条不紊地表情达意。
过程与方法:
1、以讲授和合作探究相结合,方法与实例相结合。
2、联系实际,引入课题——指导阅读教材,抓住内容要点——提出问题,组织讨论——例文示范,启发引导——学生写作,完成文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平时养成多读书的习惯,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在文从字顺的基础上力求语言优美。
二、什么是文从字顺?
二、什么是文从字顺?
是指:文章思路清晰,文意连贯,表意明确,语句通顺,用词妥帖。(写时琢磨,写后修改)
要做到文从字顺,要注意哪几点?
三、
要做到文从字顺,要注意三点:
(1)语句表达要准确,用词避免产生歧义。
(2)要注意语句间的连贯。
(3)写完后要读一读,还可以请别人来读。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归纳要点。
三、
讲授新课
故事链接:前苏联卫国战争进入大反攻时,一位将军向斯大林报告说:“敌人撤退了!”斯大林立即纠正道:“不是敌人撤退了,而是敌人在逃跑!”
四、准确,是作文用语最起码的标准。
斯大林把“撤退”换成“逃跑”,准确地点明了战况。
1、原文:一位胖得像猪一样的阿姨又挤上了车。——《抢座》
(海鹏)
改文:一位肥胖的阿姨又挤上了车。?
如何做到语言准确呢?请同学们评改下面几个句子。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展示。
改法一:“把不恰当地词句改恰当
改文:
你总是把眼睛中的阳光送给别人,你总是将冷漠摔得很重。
2、原文:
你总是把你眼中的阳光传送给别人,冷漠,你总是将它摔得很重。
——《致父亲》(倩禧)
改法二:把不整齐的词句改整齐
改文:
妈妈,你是我生命中的火焰,没有你,我的世界不再温
暖,我将在人生的森林中迷失方向。
3、原文:
妈妈,你是我生命中的火焰,没有你,我的世界不再转动,我将在沼泽森林中迷失方向。——《母亲》(千慧)
改法三:把不搭配的词句改搭配
4、原文:
宽容是一门交际艺术。它润滑了彼此的关系,消除了彼此的隔阂,扫清了彼此的顾忌,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宽容打开两颗相对封闭的心灵,像一种明澈而柔韧的调和剂,使之相融相知。懂得宽容的人生是美丽的。
——《宽容别人,就是解放自己》(斌斌)
改文:
宽容是一门交际艺术。
学会宽容就能润滑彼此的关系,消除彼此的隔阂,扫清彼此的顾忌,增进彼此的了解,因此,懂得宽容的人生是美丽的人生。
——《宽容别人,就是解放自己》
改法四:把啰嗦的词句改简洁
小结:语句通顺,用词妥帖
1、词句要
恰当
2、词句要
整齐
3、词句要
配好
4、词句要
简洁
五、如何做到语句连贯呢?请同学们评改下面这段文字。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展示。
妈妈是一个勤劳的人,她对我很关心,但是要求很严格。有一次,我的数学考了95分,妈妈就很耐心地给我讲错在哪里,她讲得非常细致,我听得明明白白。妈妈把家里的活全承担下来了,让我一丝不苟地进入学习,所以我的学习里面是有妈妈的心血在里面的。
要围绕中心说话,人称要清楚。
(1)首先表述不清。第一句“妈妈是一个勤劳的人”给读者的感觉是下面是围绕“妈妈怎样勤劳”来写的,但下一句转向了“她对我很关心”,前后不连贯。
(2)二、三句间没有转折关系,不应要“但是”。
(3)数学考了95分,这个成绩很好,应该表扬嘛,怎么又去“讲错在哪里”呢??“一丝不苟”是说学习认真,一点也不马虎,这和妈妈承担家务活没有必然的联系,作者把两层意思糅合到一起了。应把“一丝不苟”改为“全身心地”,“进入”改为“投入”。
(4)最后一句“所以我的学习里面是有妈妈的心血在里面的”重复了,“学习里面”应改为“学习成绩”。
古时候有个孩子,爹妈都死了,跟着哥哥嫂子过日子。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叫他吃剩饭,穿破衣裳,夜里在牛棚里睡,牛棚里没有床铺,他就睡在干草上。他每天放牛,那头牛跟他很亲密,用温和的眼睛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怪有意思的。哥哥嫂子见着他总是待理不理的,仿佛他一在眼前,就满身不舒服。两下一比较,他也乐得跟牛一块儿出去,一块儿睡。
这段文字是叶圣陶先生根据民间传说故事编写的,突出的优点是清楚通顺。文句中没有生僻的字,句子明白如话,前后衔接紧密,连贯自如。这就叫文从字顺。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文从字顺”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用词恰当、妥帖;二是句与句之间顺从畅达,文气贯通,能很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实战演练: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展示。
①
在昏暗的傍晚,他独自一人在寂寥得林间散步,在雷雨交加时,我毫无畏惧,依然在林间欣赏那宁静的生活。
②修改文本第一段的两个句子。
【点评】
句①中前一分句叙述“他”的活动,后一分句又叙述“我”的表现,两句情境相差甚远,没有连贯起来,且有错别字;句末“欣赏”与“生活”不能搭配。
③链接中考(2011年河北)
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由“形符”和‘“声符”组合起来的字就是形声字。
②现在的汉字,大部分都是用这种方法造出来的。
③我们的祖先想到一个好办法,他们把一个字分成两部分。
④用图形构成的象形文字有很大的局限性,它无法分辨相似的事物。
⑤另一部分是一个同音(或近音)的字,用来表示事物的读音,这部分称为‘卡符”。
⑥一部分是一个“象形字”,表示事物的类别,这部分称为“形符”。
⑦这样,事物的形状无论多么相似,只要读音上有区别,都可造出不同的字形去表达了。
A.②③⑤⑥⑦①④ B.④②①⑤⑥③⑦
C.⑦①②④③⑥⑤ D.④③⑥⑤①⑦②
??
??????同学们平时就应在两方面下功夫:
(一)注重平时语文课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我们平时的语文课本,都是编者经过认真选择的,适合我们阅读的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对我们既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又是很好地学习祖国语言的典型范文,在学习语文时要注意以下六个方面:
1.
认真读书,对于自己喜欢的篇目,段落或有特色的精彩的文章应熟读成诵,注意用书中优美的,规范的语言来规范自己的语言,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
2.
不断增加自己的积累,注意丰富自己的语汇,确切掌握词语的意思,用法,深浅程度,感彩等,力求用的准确,以避免在写作时出现“用时方恨读书少”的现象出现。
六、在作文中要做到文从字顺,我们应该在哪些方面下功夫呢?
3.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平时注意规范自己的语言、要说完整话,说通顺话;写完整话,写通顺的话。
4.
注意学习和掌握文章的行款,标点,特别是应用文的格式,能正确运用标点断句,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写字要工整,规范,不写错别字,使别人能看懂、读懂。
5.
多读好的课外书,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学习作者的语言、思想。
6.
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好习惯。用语感来修改作文。
以上内容,都是我们语文课要重点学习的,所以说,上好语文课,学好语文,是提高自己写作水平的基础。??????
(二)努力培养自己良好的语感
??????
1、要文字通顺
??????
人们在长期的与言实践中可以判断出话怎样说才算通顺,怎样说就别扭,而别扭的话不仅别人听不明白,自己写着也觉得不顺。这种通顺感主要表现在对词语的搭配和词语的排序正误的判断上厚。汉语用词有一定的搭配习惯,比如,我们可以说“深情厚谊”,也可以说“深情谊”;可以说“浓情蜜意”,却不可以说“浓蜜情意”。词语的排序也是如此,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有约定俗成的规律,我们写作中遵循这些规律,话就会写得通畅。
??????
2、要意思连贯
??????
人们在向别人陈述一个问题时,都会注意话与话之间该怎样衔接别人听了才会明白,这就是语言的连贯感。例如,上下两句话的安排要合乎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或人们观察认识问题的顺序;一段话要围绕一个话题说,说完一个意思再说另一个意思,而不能东一句西一句,前言不搭后语;讲完一个意思再讲另一个意思时,衔接处要有过渡词语。写作时注意这个问题,也有利于把文章写得通畅。
?????
?
3、要注意分寸
??????
人们掌握了大量语汇,这些语汇在描绘事物时在范围、数量、程度、褒贬上都存在一些细微差别,若能敏锐地感觉到这些差别,在遣词造句时表现出精确的分寸感来,将有利于把自己的认识表达得精妙确切。
??????
4、要掌握韵律
??????
汉语有音调上的变化,还有单音词、双音词、多音词及语句形式上的变化。这些变化,在人的视觉或听觉中就会形成自然的节律,从而产生韵律感。例如人们一般会说“又唱歌又跳舞”或“又唱又跳”,而不会说“又唱歌又跳”或“又唱又跳舞”,因为后面的说法从直觉上就感觉到别扭。这种形式上的匀称感和语调上的
名言:
1、我把《永别了武器》最后一页修改了三十几遍,然后才满意。我把《老人与海》的手稿读过将近二百遍才最后付印
——海明威
2、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鲁 迅
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贾岛《题诗后》中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句,这些作家的经历充分证明修改文章是写作获得成功的必然环节,文章只有越改才会越好。希望同学们课后抱定“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信念,把文章修改好。
1.写自己喜欢写的。“空留诗词说经年”
腾讯《诛仙前传—四剑传说》等
2.坚持写作,好坏不论。
登上写作成功的圣殿,必须牢记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表现生活,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勤观察,多动笔,乐修改,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这样写作成功的春风就会扑面吹来,缪斯女神就会向你发出邀请。同时还要记住,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要力求做到文从字顺。
1、歧义
①王亮从电话中得知,开刀的是他父亲。
②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15日前去汇报。
③老张的衣服比老李的衣服做得好。
④小华和小李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他约他明天到家里来写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