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归园田居》课时作业 含答案-高一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短歌行》《归园田居》课时作业 含答案-高一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02 09:36: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短歌行、归园田居
(时间:60分钟
分值:53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每一个生命,甚至每一个小小的细胞中,都包含着一个无穷无尽的宇宙。庄子道,“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亚原子世界的精度和深远宇宙的广度通过量子力学的理论融会贯通,庄子的思想竟与现代科学暗自相合,不得不

探索广袤宇宙的星辰大海和研究精巧的细胞内原子运行规律是人类扩展认知的两个基本方向。人们一方面用空间天文卫星来观测大尺度时空维度中的奇观,另一方面也运用冷冻电子显微镜来探索细胞内部微观世界各式各样复杂而又精巧的结构。随着人们的认识不断深入,细胞内部丰富的物质结构和有序的协调机制令人

据估计,一个普通的动物细胞内,各类蛋白质分子机器的总数超过十的十二到十三次方数量级,其它各类功能性的小分子更是
。这些大大小小的生物分子或穿梭于各种功能迥异的细胞器之间,或锚定于某一特定的膜结构浮游其上,如果化身为一个原子置于其间,(
)。即便物质结构纷繁复杂,但细胞内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受到精细的限制,从物质代谢到能量供应,再到细胞分裂、分化、自噬等整体水平上的行为,无不是
,其中的奥妙令人神往。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啧喷称奇
叹为观止
不计其数
井井有条
B.交口称誉
叹为观止
不胜枚举
顺理成章
C.啧啧称奇
望洋兴叹
不胜枚举
井井有条
D.交口称誉
望洋兴叹
不计其数
顺理成章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物质结构尽管纷繁复杂,但细胞内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受到精细的控制
B.虽然物质结构纷繁复杂,但细胞内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受到精细的控制
C.物质结构虽然纷繁复杂,但细胞内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受到精细的调
D.尽管物质结构纷繁复杂,但细胞内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受到精细的调控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奇景瀚如星海,会令你慨叹它的壮阔。
B.这壮阔的奇景瀚如星海,一定会令你慨叹。
C.你一定会慨叹这奇景如此壮阔,瀚如星海。
D.你一定会慨叹如此壮阔的奇景,瀚如星海。
4.补写恰当的语句,使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有些人一直认为,①,但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吃素的后果并不那么美好。更坏的消息是,②,比如最普通的素食——大豆,其中含有大豆低聚糖,它的甜度是蔗糖的70%。纯素食很大程度上依赖大豆或者奶制品提供营养,这些食物只要吃很少就能获得足够的热量,但只吃一点食物并不会使人产生饱食感,③,人自然就容易发胖。



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
材料二:
6月29日,三十岁出头的天涯社区副主编金波,下班途中突然晕倒,经抢救无效去世。正值壮年的媒体人突然去世,长期加班熬夜,被认定为致其死亡的因素之一。熬夜对健康有百害而无一利,可生活中,熬夜现象却变得越发普遍。2015年,《全球睡眠报告》调查了超过50个国家、近200万人的睡眠状况,结果发现,在熬夜这件事上,全球人民做到了惊人的一致。
改变熬夜的习惯要从年轻时开始养成,平时工作要提高效率,工作尽量白天完成,晚上工作会让大脑始终处在高速运转状态,不利于早睡。娱乐要有分寸,偶尔放纵和熬夜,问题不大,周末尽量选择健康的放松方式,比如打球、郊游等。此外,睡前别看恐怖片、别玩游戏,还要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太兴奋影响睡眠。就寝时间也不要拖得太晚,每天都比前一天早20分钟上床,逐渐改掉拖延、晚睡的习惯。
(选自2016年7月9日《生命时报》)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显示,人体的排毒器官多数是在熟睡中进行的,所以长期熬夜不利于身体的排毒,容易引发一系列癌症的风险。
B.《全球睡眠报告》调查结果显示,全球多数人民都存在晚睡、熬夜的状况,其人数之多、范围之广,令人惊讶。
C.材料一显示,创业者越年轻,睡眠指数越低;媒体人经常熬夜,睡得最晚;而教师则不经常熬夜,起得最早。
D.熬夜对健康有百害而无一利。如正值壮年的媒体人天涯社区副主编金波突然去世,长期加班熬夜就是其中一个因素。
6.下面文段有三处表述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6分)
消费领域从来没有小事。一方面,消费直接关系到社会最敏感的神经,可现实中老百姓却难以感受到交易公平,也难以感知社会的公平与公正;经济利益的事情处理不好,必然会演变为对周遭环境的不满。另一方面,消费也是宏大经济图景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了公平公正,就无法拉动内需。
①老百姓却难以感受到交易公平说得过于绝对化。


二、阅读提升(29分)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
陶渊明——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
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是陶渊明思考人生得出的两个主要结论,也是他人生的两大支柱和艺术化人生的具体表现。
“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为人准则。他所谓的“道”,偏重于个人的品德节操方面,体现了儒家思想。他特别推崇颜回等安贫乐道的贫士,要像他们那样努力保持品德节操的纯洁,绝不为追求高官厚禄而玷污自己。他并不一般地鄙视出仕,而是不肯同流合污。他希望建功立业,又要功成身退。他也考虑贫富的问题,安贫和求富在他心中常常发生矛盾,但是他能用“道”来求得平衡。而那些安贫乐道的古代贤人,也就成为他的榜样。他的晚年很贫穷,到了挨饿的程度,但是并没有丧失其为人的准则。
  “崇尚自然”是陶渊明对人生更深刻的哲学思考。“自然”一词不见于《论语》《孟子》,而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老庄所谓“自然”不同于近代与人类社会相对而言的客观的物质性的“自然界”,它是一种状态,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自然而然的。世间万物皆按其本来的面貌而存在,依其自身固有的规律而变化,无须任何外在的条件和力量。人应当顺应自然的状态和变化,抱朴而含真。陶渊明希望返归和保持自己本来的、未经世俗异化的、天真的性情。所谓“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归去来兮辞序》),说明自己的质性天然如此,受不了绳墨的约束。所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一),表达了返回自然得到自由的喜悦。在《形影神》里,他让“神”辨自然以释“形”“影”之苦。“形”指代人企求长生的愿望,“影”指代人求善立名的愿望,“神”以自然之义化解它们的苦恼。“形”“影”“神”三者,还分别代表了陶渊明自身矛盾着的三个方面,三者的对话反映了他人生的冲突与调和。陶渊明崇尚自然的思想以及由此引导出来的顺化、养真的思想,已形成比较完整而一贯的哲学。
  总之,陶渊明的思想可以这样概括:通过泯去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以求返归一个“真我”。陶渊明看到了社会的腐朽,但没有力量去改变它,只好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他看到了社会的危机,但找不到正确的途径去挽救它,只好求救于人性的复归。这在他自己也许能部分地达到,特别是在他所创造的诗境里,但作为医治社会的药方却是无效的。
  陶渊明是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魏晋风流是魏晋士人所追求的一种人格美,或者说是他们所追求的艺术化的人生,用自己的言行、诗文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以世俗的眼光看来,陶渊明的一生是很“枯槁”的,但以超俗的眼光看来,他的一生却是很艺术的。他的《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时运》等作品,都是其艺术化人生的写照。(摘自《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有删改)
7.下列对陶渊明“人生两大支柱”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安贫乐道”是陶渊明人生的一大支柱。陶渊明所说的“道”,指的是个人的品德和节操。这样的“道”,体现了儒家思想,即要努力保持自己高尚而纯洁的品德和节操。
B.“崇尚自然”是陶渊明人生的又一大支柱。陶渊明所崇尚的“自然”,是一种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自然而然的人生状态。这样的人生状态,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更深刻的哲学思考。
C.陶渊明之所以把“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当做自己人生的两大支柱,原因在于他对人生进行了严肃的思考,从中得出了“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这两个主要结论。
D.在“人生两大支柱”的支撑下,陶渊明坚守为人的准则,努力保持未经世俗异化的天真性情,用自己的言行和诗文构建了自己艺术化的人生大厦,成为了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
8.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陶渊明决心保持纯洁的品德节操,对颜回、黔娄、袁安、荣启期等安贫乐道的贫寒之士特别推崇。因此,即使贫穷到挨饿的地步,他也能用“道”来求得平衡,不丧失其为人的准则。
B.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序》中说:“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表明他天性如此,受不了绳墨束缚。因此,他不肯写与官场同流合污,决不为追求高官厚禄而使自己的天性受到扭曲。
C.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陶渊明也会遭遇到某些方面的矛盾冲突。因此,他写下了《形影神》这篇文章,用“形”和“影”代指人的某种愿望,“神”则以自然之义化解它们的苦恼。
D.陶渊明看到了社会的腐朽和危机,但没有力量而且找不到正确之路去改变它,因此,他只好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求救于人性的复归。对他个人而言,这样做便能够部分地达到目的。
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老庄所谓的“自然”,不同于近代与人类社会相对而言的客观的物质性的“自然界”,而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陶渊明崇尚的“自然”与老庄说的“自然”,含义是一致的。
B.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等作品,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只有站在艺术的高度,我们才能看清陶渊明的一生不是“枯槁”的,而是艺术的。
C.使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泯灭,以求得返归一个抱朴而含真的“真我”。陶渊明的这种思想,作为救世的药方虽然是无效的,但是作为一种人格美的追求却是有益的。
D.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相当丰富,人们的精神自由也得到了较宽松的张扬;但是,陶渊明的“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这两大人生支柱,对现代人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20分)
陶渊明集序
萧统
夫自炫自媒者,士女之丑行;不忮不求者,明达之用心。是以圣人韬光贤人遁世。其故何也?含德之至,莫逾于道;亲己之切,无重于身。故道存而身安,道亡而身害。处百龄之内,居一世之中,倏忽比之白驹,寄遇谓之逆旅,宜乎与大块而盈虚,随中和而任放,岂能戚戚劳于忧畏,汲汲役于人间!
齐讴赵舞之娱①,八珍九鼎之食,结驷连骑之荣,侈袂执圭之贵,乐既乐矣,忧亦随之。何倚伏之难量,亦庆吊之相及。智者贤人,居之甚履薄冰;愚夫贪士,竞之若泄尾闾;玉之在山,以见珍而终破;兰之生谷,虽无人而自芳。故庄周垂钓于濠,伯成躬耕于野,或货海东之药草,或纺江南之落毛。譬彼鸳雏,岂竞鸢鸱之肉;犹斯杂县,宁劳文仲之牲,至于子常、宁喜之伦,苏秦、卫鞅之匹,死之而不疑,甘之而不悔。主父偃言:“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烹。”卒如其言,岂不痛哉!又楚子观周,受折于孙满;霍侯骖乘,祸起于负芒。饕餮之徒,其流甚众。
  唐尧,四海之主,而有汾阳之心;子晋天下之储,而有洛滨之志。轻之若脱屣,视之若鸿毛,而况于他人乎?是以至人达士,因以晦迹。或怀釐而谒帝,或披褐而负薪,鼓楫清潭,弃机汉曲。情不在于众事,寄众事以忘情者也。
  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其文章不群,辞彩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故加搜校,粗为区目。白璧微瑕,惟在《闲情》一赋。扬雄所谓劝百而讽一者,卒无讽谏,何足摇其笔端?惜哉!亡是可也。并粗点定其传,编之于录。
尝谓有能观渊明之文者驰竞之情遣鄙吝之意祛贪夫可以廉懦夫可以立岂止仁义可蹈抑乃爵禄可辞不必傍游太华此亦有助于风教也
[注]①齐讴赵舞:齐讴,齐国的乐调;赵舞,赵国的舞女。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忮不求者,明达之用心????忮:妒忌
B.寄遇谓之逆旅????????
逆旅:旅游
C.结驷连骑之荣?????????驷:
四匹马拉的车子
D.与道污隆???????????污: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兰之生谷,虽无人而自芳????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或怀釐而谒帝?????????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C.轻之若脱屣?????????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D.并粗点定其传,编之于录????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篇序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赞扬自古有道之士能够避世全身,第二部分评论陶渊明的诗文和人品。
B.文章以议论开头,首先举出两种截然相反的立身处世态度,这个起笔十分警拔,辞分宾主,两相对照,以“士女之丑行”来“衬托“明达之用心”,从而颂扬了“不忮不求”的高尚品德。
C.
文章用欲扬先抑的笔法,强调了追求富贵的害处,并对智者贤人能够认清这一事实表示赞赏,而对愚夫贪士追求富贵深致慨叹。
D.作者认为陶渊明写了一篇《闲情赋》,是“白璧微瑕”,这是从文章的内容形式的角度来批评陶渊明的。至于其他作品的社会效果,作者认为有助于教化人民。
1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尝谓有能观渊明之文者驰竞之情遣鄙吝之意祛贪夫可以廉懦夫可以立岂止仁义可蹈抑乃爵禄可辞不必傍游太华此亦有助于风教也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4分)
(2)扬雄所谓劝百而讽一者,卒无讽谏,何足摇其笔端?(4分)
?
?
课时作业:短歌行、归园田居答案与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
1.选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啧啧称奇”,表示咂着嘴称赞它的奇妙。“交口称誉”,异口同声地称赞。第一处,前面说“亚原子世界的精度和深远宇宙的广度通过量子力学的理论融会贯通,庄子的思想竟与现代科学暗自相合”,一个“竟”字表示出乎意料,可见此处应是说前面的情形让人感觉奇妙,故应使用“啧啧称奇”。“叹为观止”意为赞叹观赏的对象精妙之极、完美之至。“望洋兴叹”比喻看见他人伟大而慨叹自己渺小或处理一件事而慨叹力量不足。第二处,文中说“细胞内部丰富的物质结构和有序的协调机制令人……”,此处应是赞叹“细胞内部物质结构的丰富和协调机制的有序”,应使用“叹为观止”。“不计其数”,没办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不胜枚举”是一个汉语成语,无法一一全举出来,形容为数极多。第三处是说“其它各类功能性的小分子”之多,没有办法计算,应使用“不计其数”。“井井有条”,形容条理分明,整齐不乱。说话办事有条有理。“顺理成章”,写文章、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比喻随着某种情况的发展而自然产生的结果。第四处,是说“从物质代谢到能量供应,再到细胞分裂、分化、自噬等整体水平上的行为”条理分明,应使用“井井有条”,故选A项。
2.选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中,“即便物质结构纷繁复杂,但细胞内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受到精细的限制”,“即便……但”搭配不当,“即便”意思是“即使”,表假设关系,而“但”表转折关系,故二者搭配不当;“细胞内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受到精细的限制”不合语境,且“精细的限制”也搭配不当,从文中来看,应是说受到“惊喜的调控”。A、C两项,前半部分的关联词位置不当,前后两个句子的主语不一致,故第一个关联词应放在主语的前面;A、B两项,结尾的词语“控制”不如“调控”恰当,“虽然”不如“尽管”恰当。故选D项。
3.选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本题采取从文中抽出一句话的方式来考查,这就要求考生要关注前后的语境,关注前后的主语,关注语气的一致性和句子结构的对称性。本题中,前面说“这些大大小小的生物分子或穿梭于各种功能迥异的细胞器之间,或锚定于某一特定的膜结构浮游其上,如果化身为一个原子置于其间”,其中“如果化身为一个原子置于其间”中“化身”的主语蒙后省,此处应是假设人化身其间,故排除A、B两项;C项,句中用“这”指代上文的内容,使上下文紧密关联,而D项说“如此壮阔”,这说明前面的内容应是说“壮阔”,这与语境不合。故选C项
4.解析:①处,从后文转折关系可以推知,此处应是强调素食是一种很好的饮食。②处,从后文提到的大豆低聚糖的甜度是蔗糖的70%可以推知,此处是说素食的糖分含量高。③处,由前文“只吃一点食物并不会使人产生饱食感”和后文“人自然就容易发胖”可以推知,此处是强调发胖的原因——吃了很多的素食。
参考答案:①素食是一种健康的饮食 ②很多素食中的糖分含量都很高 ③所以不知不觉摄入就超量了。
5.解析:选C C项,“教师则不经常熬夜”于文无据。
6.解析:“消费直接关系到社会最敏感的神经”,老百姓往往是经由公平交易来感知社会的公平与公正,说“现实中老百姓却难以感受到交易公平,也难以感知社会的公平与公正”都属于绝对化片面化表述。“缺乏公平公正”会对内需产生影响,但说“缺乏了公平公正,就无法拉动内需”表达不够准确严密,是绝对化表述。
参考答案:②老百姓难以感知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更为绝对化。 ③缺乏了公平公正就无法拉动内需也显得绝对化。
二、阅读提升
7.A
8.D
9.B
10.B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的含义。逆旅:旅馆。
11.B考查理解文言文虚词的含义和用法。B代词,有的人。A.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定语后置的标志;
C.副词,好像;代词,你;
D.介词,可译为“在”;介词,可译为“从”。
12.D??考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加以概括。D作者认为《闲情赋》是“白璧微瑕”,是从维护封建礼教的角度出发,而非文章内容形式。
13.?尝谓有能观渊明之文者/驰竞之情遣/鄙吝之意祛/贪夫可以廉/懦夫可以立/岂止仁义可蹈/抑乃爵禄可辞/不必傍游太华/此亦有助于风教也
(错2-3个扣1分,错4-5个扣2分,错6个以上不给分。)
14.译文:(8分)
(1)谈时事则有针对性且值得人深思,论抱负则远大而真切。加上陶公为人不变的志向,不懈的努力,安于道义,苦守节操。
(2)扬雄所说的作品要起到劝百讽一的作用,如果没有劝谏世人的作用,何必写出来呢?
附参考译文:
自我炫耀、自我推荐,是官宦家女子的丑恶行径;不嫉妒、不贪求,是通达之人心中的意念。所以圣人隐藏自己的锋芒,贤人躲避俗世。原因是什么呢?追求品德,最重要的是不要超越道德的规范;爱惜自己,最重要的是注重自己的身体。所以说道理在自己一边,自身就平安,道理不在自己一边,自身就要受到伤害。在一百年之内,一辈子当中,时间快得就像白驹过隙,寄居遭遇就像住旅店。应该和大自然一同繁盛枯萎,随着中正平和的原则任意放纵,怎么能因忧虑畏惧而终日悲戚辛劳,被急切的追求役使着奔波于人间呢?
齐国赞扬赵国美女曼声歌唱的娱乐,各种珍稀的食物,豪华气派的车马,锦衣玉器的贵重,快乐倒是快乐了,忧愁也随之而来。祸福相互依赖难以预料,庆贺与哀悼相互依存。智慧贤能的人,生活就像如履薄冰;愚昧贪婪的人,争相追逐利益就像大水流淌。玉石产在山中,因为珍贵最终被开采;兰草生在山谷,就算没人观赏也依然吐出芬芳。所以庄周在濠水边上垂钓,伯成在田野耕种,有人贩卖大海东边的药草,有人纺织江南鸟类的落毛。他们就像那鸳鸯的雏鸟,怎么能和鸢鸱竞逐腐鼠的肉;又像那小小的州县,怎能获得文仲的祭品!至于子常、宁喜等人,苏秦、卫鞅等人,为自己的信仰就算死了也不迟疑,沉迷于它从不后悔。主父偃说:“活着享用不到五只鼎规格的食物,死了也要被五只鼎烹死。”他的下场真的像他所说的,难道不让人叹息吗?楚庄王到周朝显示实力,被王孙满羞辱;霍光官爵尊贵,因为锋芒太露导致灾祸。贪婪的人,为数众多。
唐尧,是天下的主人,却有隐居在汾阳的意愿;子晋,是天下的储君(国君接班人),却有隐居洛滨的志向。放弃君位就像脱鞋一样轻松,看待君王就像鸿毛一样轻,更何况其他人呢?所以高明的人,总是隐藏自己的才能。有人怀着求福的愿望被皇帝接见,有人穿着粗布衣服背柴生活,在清潭上击鼓,放弃政务享受乐曲。他们的情趣不在于百姓政事,把政事寄托在情趣之中了。
有人责怪陶渊明的诗篇篇都有酒,我认为他本意不在酒,也只是把自己的情趣寄托在酒中。他的文章高出同辈,言辞精彩,跌宕豪迈,风格独特超出众人,文气抑扬爽朗,没有能跟他相比的。其意境或恬静婉约如小桥流水,或气势磅礴直干云霄。谈时事则有针对性且值得人深思,论抱负则远大而真切。加上陶公为人不变的志向,不懈的努力,安于道义,苦守节操,不以躬耕为耻,不以穷困为意。如果不是圣贤,没有不渝的志向,怎么能达到这种境界?
我非常喜欢他的诗文,爱不释手,我崇拜他的品德,恨自己没有和他生活在一个时代。所以搜集校正他的作品,简单的作了一个集子。白色的玉璧也存在瑕疵,他的作品的瑕疵只有《闲情》赋,扬雄所说的作品要起到劝百讽一的作用,如果没有劝谏世人的作用,何必写出来呢?可惜啊!陶渊明不写这篇就更好了。我简陋的给他写了传记,收录在这个集子里。
我曾说有能理解陶渊明的文章的人,追逐名利的心思就会消散,粗鄙吝啬的想法就会祛除,贪婪的人就能清廉,懦弱的人就能自立,那里只是能够奉行仁义之道,连官爵俸禄也能舍弃。不必登上太华山与赤松子同游,不必远游华山求教,这篇集子就有助于教化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