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念奴娇·赤壁怀古
(时间:60分钟
分值:56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2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1分)
老刘的茶摊,是一个撑起来的简易木架子。茶,有的用塑料袋装着,有的用罐子盛着,有的散在几个小竹簸箕里。他招呼我坐下,给我泡了一杯“黄金芽”。我端着杯子细细端详,金黄色的茶芯在沸水中不停起伏,但并不急于舒展;茶水则渐渐呈现淡黄色。一股香气微微散开,轻轻弥漫,在我的鼻翼间摇来摇去。水有点烫,我试着品了一小口,略微有点苦。
老刘给我指了指他的家。出家门,没多远,就是茶林;沿溪行,又没多远,就到茶摊。这样的日子很简单,但侍弄那么多株茶树,也够他忙的。
日子散散淡淡,一晃,差不多一年过去了。有一天,我和老刘在微信上聊天。正聊着,老刘发来“视频通话”请求。原来,他连接视频,是想让我看看“茶壶”红壶、
青壶、白壶------错落有致,沿龙池之畔排列着一片茶壶雕塑群,据老刘说,足足有一百多个。“我们村子现在都以茶为生。以前只种茶卖茶,现在变了,我们还要建设茶叶主题的旅游景点呢。”视频里,老刘开心笑着,一脸的阳光……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已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
B.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C.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
微叹着互答着的说:
"唉,天可真凉了------”“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D.看过石砲沟几十年,这里的山形是没有变化的------峰巅隆起,沟谷下沉,绵延起伏。四十多年前是这样子,四十多年后依旧如此。
2.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特点。(4
分)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茶,分别用塑料袋、罐子、小竹簸箕装着。”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4
分)
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完成4~6题。(12分)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
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4.作者是如何描绘赤壁风景的?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4分)
5.“千古风流人物”与“一时多少豪杰”的内涵有什么不同?(4分)
6.词中抒
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
二、阅读提升(33分)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3分)
斑竹村里凤凰舞
惠
敏
麦芒节气之后,我们跟随老杨进入湖北省重点贫困村——斑竹村,老杨在斑竹村驻队已经五年了,口口声声“我们村”,弄得一车人好像都是这里的村民似的,我们倒也乐意,城市待久了,会向往能让胸中裂开,盛得下光辉、雨露、清风流水的田园。
快进村口的时候,一嘟噜一嘟噜的红桃毛茸茸、密匝匝地垂在枝头,像村姑们刚染的红指甲,随风撒着迷魂散。我们一行人,情绪亢奋,眼睛挂了钩子,馋得慌。活了八百多年的花栎树,伸出千万只绿掌,把影团儿铺在灰白的水泥路面上,风起,扑扑啦啦,晃晃悠悠,扩展它老迈却旺盛的疆土。
老花栎百米开外,一农舍,一家人。
老杨熟门熟道,黄狗儿凑近摇摇带着黑尖儿的尾巴,盯住我们,它想向上吠,但瞥一眼老杨,又有点不好意思,默默地溜起墙角,远远卧住。房子九成新,红顶白墙,周周正正,朱红防盗大门敞开,立于一侧的女人,所有皮肤都向下松垮垮地坠着,她老了,肩一个高一个低,花布衫挑着,飘荡荡。女人的眼睛已浑浊不清,但在看到老杨时却蓦然涌出一束光来。堂屋里堆满了粮食,麻袋清一水地摞着。女人说,里面是前天才收的麦子,苞谷是去年的,还剩不少,眼看着地里又要拔出新苞谷了,都快没地方放了。
南漳县斑竹村因盛产斑竹而得名,本地有传说,斑竹上的斑纹是王昭君辞别乡亲之泪,是苦泪悲泪,珍贵神奇的很,可一路上却不曾得见,我心中不甘,想寻几株来看。便问女人:“现在哪里能找到斑竹呢?”女人说:“斑竹村里原来是有些个,现在见不到了,只有老林子里有点吧。”说话间,一个少年晃出来,跟我齐头,肤白,几颗黑痣挂在鼻翼四周抢眼,逗号,句号。
男孩叫瑞,几年前差一点辍学,也没少挨过命运的皮鞭。瑞7岁时,为了躲债的父亲一逃了之,母亲出走再嫁,近八十岁的爷爷奶奶颤颤巍巍扛起了爹娘的担子。一家人,老的老,小的小,贫困像一根斑竹狠狠地从他们体内穿堂而过。我问瑞:“你现在大了,知道父母为什么离婚吗?”瑞低头,玩手指。我为我的残酷而后悔,正准备找个开心的话题。瑞忽然抬头:“是穷吧。”他开始盯住墙角一处发呆,若有所思的样子。瑞清瘦言短,此刻,我只觉得他的内心有很多奇怪的念头在往外涌,他的“穷”在屋檐下炸裂延伸,受伤后的他因失血过多而自卑、胆怯,绕着同学们走,躲着人群溜边,父亲的逃避和母亲的放弃早已泥成了一口缸,记忆拼命攒压流出苦水,死死地围住他。他没被淹死,却时常呛水,从7岁到12岁,他一直背着这口缸,拼命地抵抗拒载,缸在路上颠簸,水飞溅出来降落在脸上,男孩成了斑竹,逗号写出12岁之前的篇章,沮丧、苦楚没完没了,这一切在扶贫工作队驻村后,慢慢画上了句号。瑞从此多了几个爸爸和妈妈:杨伯伯、胡叔叔、谭叔叔、王阿姨。瑞被爸爸妈妈接到家里玩,走出农村去看世界,他们给瑞买书写信,还给他零花钱,空了一起看看星星聊聊天。奶奶不哭了,土坯房变成了大白房,无论冬夏,太阳都会攀上屋前的老花栎,和瑞一起追逐绿油油、金灿灿的未来。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合作社每年的分红收入足够他们画出一个金色的版图,上面种着明天和希望,他们要与它世世相守,凤凰于飞和鸣锵锵。
用凤凰作比,自然有来头。我和几个当地的中年汉子树下闲聊。他们说,这儿是宝地,有人看到过凤凰哩。我自然不信,随他们信口自嗨。老杨见我不屑,翻出手机用照片证实,因为拍摄角度巧妙,山棱棱中凤凰、凤头、凤翅、凤爪依稀有形,忽然明白,楚人尊凤,是骨子里的基因,是这里祖祖辈辈的基因,这似乎成了规矩,老杨是楚人,又是“村民”,护着规矩当然再正常不过了。
曾经,斑竹村的年轻人走了,他们在花栎树下出发,散落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即便是出苦力,挣微薄的养命钱,他们也发誓再不要回到这里,这里瘦弱不堪,濒临窒息,老花栎下的家分明就是整日喉咙里卡住的土疙瘩。如今,精准扶贫让土疙瘩亮了,花了,新了,世代耕种的土疙瘩,疲惫的土疙瘩,衰老的土疙瘩,孤独的土疙瘩早已被姿仪绰约的无限风光惊醒,被村西数百亩各类培育养殖基地唤醒,被村东大大咧咧的光伏发电方阵照醒,被村中簇新的别墅里家人的欢笑暖醒。他们回来了,要在自己的土地上掀开一轮一轮火热的生活了。初次走进斑竹村感受里有点点滴滴的痛,更有凤凰涅渠的壮烈和希冀。从古到今,人都在造心,如果说以前村人的心是斑竹,那么现在和未来,只有美玉才配镶嵌他们的心,凤凰才能托起他们的梦。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二段使用了大量的叠音词,既使描写的景物生动形象,又烘托了斑竹村蒸蒸日上的生活场面。
B.文中画线句子写女人眼睛由“浑浊不清”到“涌出一束光",形象地刻画出女人看到老杨时心理的变化。
C.文章中瑞母亲的嫌贫爱富与扶贫工作人员的爱心接力形成了鲜明对照,凸显出扶贫工作人员的伟大。
D.文章结尾部分以整齐的排比句罗列了斑竹村扶贫工作成功后的喜人景象,表达了对扶贫工作的赞美。
8.文中的“逗号”“句号”各指什么?请简要概括。(4
分)
9.请结合全文,分析标题“斑竹村里凤凰舞”的含义。(6
分)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20分)
尚野,字文蔚,其先保定人,徙满城。野幼颖异,祖母刘,厚资之使就学。至元十八年,以处士征为国史院编修官。二十年,兼兴文署丞,出为汝州判官,廉介有为,宪司屡荐之。二十八年,迁南阳县尹。初至官,狱讼充斥,野裁决无留滞,涉旬,遂无事。改怀孟河渠副使,会遣使问民疾苦,野建言:“水利有成法,宜隶有司,不宜复置河渠官。”事闻于朝,河渠官遂罢。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俄升国
子博士,诲人先经学而后文艺,每谓诸生曰:“学未有得,徒事华藻,若持钱买水,所取有限,能自凿井及泉而汲之,不可胜用矣。”时学舍未备,野密请御史台,乞出帑藏所积,大建学舍以广教育。仁宗在东宫,野为太子文学,多所裨益,时从宾客姚燧、谕德萧渼入见,帝为加礼。至大元年,除国子司业,近臣奏分国学西序为大都路学,帝已可其奏,野谓国学、府学混居,不合礼制,事遂寝。四年,拜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诏野赴吏部,试用荫补官,野多所优假。或病其太宽,野曰:“今初设此法,冀将来者习诗书、知礼义耳,非必责效目前也。”众乃服。皇庆元年,升翰林侍讲学士。延祐元年,改集贤侍讲学士,兼国子祭酒。二年夏,移疾归满城,四方来学者益众。六年,卒于家,年七十六。赠通奉大夫、太常礼仪院使、护军,追封上党郡公,谥文懿。野性开敏,志趣正大,事继母以孝闻,文辞典雅,一本于理。
(节选自《元史●尚野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人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
B.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
C.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人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
D.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人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处士,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或未做官的士人,文中指前者。
B.赠,皇帝给予官员及其妻室、父母和祖先的荣典,文中指赐给死者官爵。
C.移疾,旧时朝中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要求辞官隐退的婉语。
D.国子祭酒,古代的学官名,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始于晋武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尚野幼时聪慧,读书应召。尚野自幼聪颖异常,在祖母刘氏资助下读书学习,后以处士的身份被征召为国史院编修官。
B.尚野清廉耿直,居官有为。尚野在汝州任上因清廉有为多次被上司举荐,改任河渠副使时,派遣使者询问百姓的疾苦。
C.尚野重视教育,广建学舍。尚野担任国子博士时密请御史台,请他们拿出些国库藏的财物,广泛建设学校,推行教育。
D.尚野文章典雅,受人敬服。尚野多次担任学官,教学以经学为先,文章以理作为标准,辞官回乡后,来求学的人更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初至官,狱讼充斥,野裁决无留滞,涉旬,遂无事。
(2)野谓国学、府学混居,不合礼制,事遂寝。
14.在尚野试用荫补官时为什么有人批评他?结果怎样?请简要说明。(3
分)
?
?
课时作业:念奴娇·赤壁怀古
答案与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
1.
(3
分)D
2.
(4分)①使用对称句,句式工整;②文白结合,“沿溪行”有文言色彩,“又没多远”口语色彩突出;③语气上轻松幽默;④使用短句,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⑤流水句,轻快流利。(答出任意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两点给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
(4分)①原文用排比句,句式整齐,韵律感强;②原文句子文学色彩更鲜明,更符合整个文段语境;③原文从多个角度铺排,气势更盛;④原文句意更清晰。(答出任意一点给
2分,答出任意两点给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①风景:“江山如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②修辞手法:夸张、拟人、比喻。③作用:以
赤壁风景勾勒古战场景象,以险要之势,暗写赤壁之战的激烈程度。
5.以“千古风流人物”烘托赤壁之战中的英雄豪杰,再以这些英雄豪杰烘托周瑜。
6.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敬仰之情,也写出了自己壮志难酬的郁闷心情。
二、阅读提升
7.(3分)C
8.
(4分)表面上指瑞脸上的黑痣。“逗号”指瑞12岁之前父母离婚、无依无靠、自卑胆怯,痛苦、沮丧、苦楚的生活;“句号”指扶贫工作人员像亲人一样对待瑞,让他摆脱了贫穷、苦楚的生活,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答出表层意思给1分,答出“逗号”或“句号”含义之一的给3分,都答出给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6分)①“斑竹”指南漳县斑竹村盛产的斑竹,原意指王昭君的辞乡泪,这里借指斑竹村过去的“穷”;②“凤凰舞”,这里借指斑竹村精准扶贫工作组的工作及其给斑竹村带来的变化;③“斑竹村里凤凰舞”意在说明精准扶贫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并借“凤凰涅槃"说明斑竹村脱贫致富后人们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0.
(3
分)B
11.
(3分)A
12.
(3分)B
13.(8分)(1)刚到任时,那里的案件和诉讼积压很多,尚野进行裁审处理,不使它们被拖延搁置起来,经过了十天的办理,就没有事了。(“狱讼”“留滞”“涉旬”各1分,句子大意1分)
(2)尚野说国学和府学杂设在一起
,不符合礼制,此事就被停止了。(“混居”“礼制”“寝”各
1分,句子大意1分)
14.(3分)原因:因为他给了许多人便利和优裕。结果:他认为现在刚刚开始推行这种选官方式,希望将来的人能学习诗书、懂得礼义。人们听了他的说法,都心悦诚服。(第一问给1分,第二问给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