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第八单元《沙之书》课件(8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第八单元《沙之书》课件(80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02 10:39: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0张PPT)
情节基本模式:五个字概括
开端:初识沙之书(
1--35)
开端:初识沙之书(
1--35)
发展:买下沙之书(36--45)
开端:初识沙之书(
1--35)
发展:买下沙之书(36--45)
高潮:研究沙之书(46--50)
开端:初识沙之书(
1--35)
发展:买下沙之书(36--45)
高潮:研究沙之书(46--50)
结尾:逃避沙之书(51--52)
沙之书是一本奇特的书,这本书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作者是怎样来描写这本奇书的?
异乎寻常的重量
沙之书是一本奇特的书,这本书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作者是怎样来描写这本奇书的?
异乎寻常的重量
里面的文字是我不认识的
沙之书是一本奇特的书,这本书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作者是怎样来描写这本奇书的?
异乎寻常的重量
里面的文字是我不认识的
页码的排列引起了我的注意(无序)
沙之书是一本奇特的书,这本书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作者是怎样来描写这本奇书的?
异乎寻常的重量
里面的文字是我不认识的
页码的排列引起了我的注意(无序)
尽管一页页地翻阅,铁锚图案却再也找不到了
沙之书是一本奇特的书,这本书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作者是怎样来描写这本奇书的?
异乎寻常的重量
里面的文字是我不认识的
页码的排列引起了我的注意(无序)
尽管一页页地翻阅,铁锚图案却再也找不到了
封面和手之间总是有好几页
沙之书是一本奇特的书,这本书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作者是怎样来描写这本奇书的?
异乎寻常的重量
里面的文字是我不认识的
页码的排列引起了我的注意(无序)
尽管一页页地翻阅,铁锚图案却再也找不到了
封面和手之间总是有好几页
这本书目的页码是无穷无尽的
沙之书是一本奇特的书,这本书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作者是怎样来描写这本奇书的?
异乎寻常的重量
里面的文字是我不认识的
页码的排列引起了我的注意(无序)
尽管一页页地翻阅,铁锚图案却再也找不到了
封面和手之间总是有好几页
这本书目的页码是无穷无尽的
插画没有一张重复
沙之书是一本奇特的书,这本书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作者是怎样来描写这本奇书的?
沙之书是一本奇特的书,这本书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作者是怎样来描写这本奇书的?
特性
  像流沙一样,变幻不定,无始无终,无穷无尽,不断“生长”。
异乎寻常的重量
里面的文字是我不认识的
页码的排列引起了我的注意(无序)
尽管一页页地翻阅,铁锚图案却再也找不到了
封面和手之间总是有好几页
这本书目的页码是无穷无尽的
插画没有一张重复
人们面对“沙之书”是怎样的态度?
人们面对“沙之书”是怎样的态度?
印度人——他不识字,
把《圣书》当作护身符。然而他最终还是把它和《圣经》推销员交换了。
无法面对它的无始无终。
人们面对“沙之书”是怎样的态度?
印度人——他不识字,
把《圣书》当作护身符。然而他最终还是把它和《圣经》推销员交换了。
无法面对它的无始无终。
《圣经》推销员——
“邪恶的书”
;“使我惊奇的是他不讨价还价。后来我才明白,他进家门的时候就决心把书卖掉。他接过钱,数也不数就收了起来。”
决心把邪恶的书卖掉。
“我”对“沙之书”的态度
P10“异乎寻常的重量使我吃惊。”
P17
“掩饰惶恐”
P25“目瞪口呆”
P40
“提议交换”
“我”对“沙之书”的态度
惊奇
“我”对“沙之书”的态度
P10“异乎寻常的重量使我吃惊。”
P17
“掩饰惶恐”
P25“目瞪口呆”
P40
“提议交换”
p47
“我上了床,但是没有入睡。凌晨三四点,我开了灯,找出那本怪书翻看。”
P48
“用放大镜检查”“临摹插画”
惊奇
“我”对“沙之书”的态度
P10“异乎寻常的重量使我吃惊。”
P17
“掩饰惶恐”
P25“目瞪口呆”
P40
“提议交换”
惊奇
钻研
“我”对“沙之书”的态度
P10“异乎寻常的重量使我吃惊。”
P17
“掩饰惶恐”
P25“目瞪口呆”
P40
“提议交换”
p47
“我上了床,但是没有入睡。凌晨三四点,我开了灯,找出那本怪书翻看。”
P48
“用放大镜检查”“临摹插画”
惊奇
P48
“我从不向任何人出示这件宝贝。随着占有它的幸福感而来的是怕它被偷掉,然后又担心它并不真正无限。这两层忧虑更使我反常。”
“我成了那本书的俘虏,几乎不再上街。晚上,我多半失眠。”
钻研
“我”对“沙之书”的态度
P10“异乎寻常的重量使我吃惊。”
P17
“掩饰惶恐”
P25“目瞪口呆”
P40
“提议交换”
p47
“我上了床,但是没有入睡。凌晨三四点,我开了灯,找出那本怪书翻看。”
P48
“用放大镜检查”“临摹插画”
惊奇
P48
“我从不向任何人出示这件宝贝。随着占有它的幸福感而来的是怕它被偷掉,然后又担心它并不真正无限。这两层忧虑更使我反常。”
“我成了那本书的俘虏,几乎不再上街。晚上,我多半失眠。”
渺小
敬畏
钻研
“我”对“沙之书”的态度
P10“异乎寻常的重量使我吃惊。”
P17
“掩饰惶恐”
P25“目瞪口呆”
P40
“提议交换”
p47
“我上了床,但是没有入睡。凌晨三四点,我开了灯,找出那本怪书翻看。”
P48
“用放大镜检查”“临摹插画”
P49
“我领悟到那本书是个
可怕的怪物,我把自己也设
想成一个怪物。”
“我觉得它是一切烦恼的根源,是一件诋毁和败坏现实的下流东西。”
P49
“我领悟到那本书是个
可怕的怪物,我把自己也设
想成一个怪物。”
“我觉得它是一切烦恼的根源,是一件诋毁和败坏现实的下流东西。”
恐惧
P50
“想把它付之一炬”
p51
“我把沙之书偷偷地放在一个阴暗的搁架上。”
恐惧
P49
“我领悟到那本书是个
可怕的怪物,我把自己也设
想成一个怪物。”
“我觉得它是一切烦恼的根源,是一件诋毁和败坏现实的下流东西。”
P50
“想把它付之一炬”
p51
“我把沙之书偷偷地放在一个阴暗的搁架上。”
逃避
恐惧
P49
“我领悟到那本书是个
可怕的怪物,我把自己也设
想成一个怪物。”
“我觉得它是一切烦恼的根源,是一件诋毁和败坏现实的下流东西。”
先是好奇;然后是欣喜、钻研;然后发现对它了解越多,则不了解的部分也越多,就越意识到自己的渺小;然后便迷失于无法自拔的敬畏;再然后是产生恐惧,最后选择放弃逃避,让沙之书淹没在图书馆的书海之中。
这一变化过程①既形象地说明沙之书的奇妙而神秘的特性,②又表现了“我”乃至人类在无限强大的异己之物前不胜渺小、恐惧的心理。
“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沙之书”的奇妙特点蕴含着怎样的内涵呢?
“沙之书”的奇妙特点蕴含着怎样的内涵呢?
“沙之书”代表的是无限之物——
“沙之书”的奇妙特点蕴含着怎样的内涵呢?
“沙之书”代表的是无限之物——
书本身
1.
知识的海洋是无穷无尽的
2.书应该是常读常新的,每次读应该都有新的收获
“沙之书”的奇妙特点蕴含着怎样的内涵呢?
“沙之书”代表的是无限之物——
1.
可看做是对人类及世界的无穷尽的存在的隐喻
“沙之书”的奇妙特点蕴含着怎样的内涵呢?
“沙之书”代表的是无限之物——
1.
对人类及世界的无穷尽的存在的隐喻
2.无限空间时间的模型
“沙之书”的奇妙特点蕴含着怎样的内涵呢?
“沙之书”代表的是无限之物——
1.
可看做是对人类及世界的无穷尽的存在的隐喻
2.
可看做是无限空间时间的模型
3.
可看做是对人类浩翰知识的象征
“沙之书”的奇妙特点蕴含着怎样的内涵呢?
“沙之书”代表的是无限之物——
1.
可看做是对人类及世界的无穷尽的存在的隐喻
2.
可看做是无限空间时间的模型
3.
可看做是对人类浩翰知识的象征
4.
也可看做是对文学的某种独特认识:
创作一本无始无终的小说;
无止境的欲望,不知其数的金钱,无法挽留的时间,变化无常的命运,浩瀚无穷的知识,让人身心俱疲的爱情……
虽然小说很有真实感,
但是作家其实总在提醒我们,
“沙之书”是虚构的。大家可从文中找些证据吗?
虽然小说很有真实感,
但是作家其实总在提醒我们,
“沙之书”是虚构的。大家可从文中找些证据吗?
书贩长相(面目模糊不清)
书的奇特(异乎寻常的重量
页码很乱
封面和手之间总有好几页,好像从书里冒出来一样,找不到第一页
找最后一页照样失败
页码无穷无尽
一页上印着面具,角上的数字大到九次幂)
内心担忧(担心烧起来无休无止,使整个地球乌烟瘴气)
  虽然“沙之书”是虚构的,但是我们在读这篇小说时,却感觉到非常真实,这是为什么?
1、叙述视角(在场的叙述)
2、直接说明
3、人物地名(身材很高、书贩的长相、外表整洁、透出寒酸、灰色衣服、灰色箱子、稀疏泛白的金黄色头发、贝尔格拉诺街)
4、书的样式(八开大小
布面精装
书页磨损
印刷粗糙
每页两栏
版面分段
排得很挤
还有页码、插画)
5、书的来历(平原上的村子
用几个卢布和一部《圣经》换来
主人不识字,需要圣经
属于最下层的种姓)
6、看书藏书(用放大镜检查,排除伪造的可能
偷偷放在阴暗的搁架上)
7、交易过程
8、心理变化
9、国立图书馆环境的介绍
  虽然“沙之书”是虚构的,但是我们在读这篇小说时,却感觉到非常真实,这是为什么?
开头
  ……你的沙制的绳索……
如今人们讲虚构的故事时总是声明它千真万确;不过我的故事一点儿不假。
谁在说谎
开头
  ……你的沙制的绳索……
如今人们讲虚构的故事时总是声明它千真万确;不过我的故事一点儿不假。
说谎者悖论
  “我正在说的这句话是谎话。”
谁在说谎
米兰·昆德拉说:“我所说的一切都是假设的。我是小说家,而小说家不喜欢太肯定的态度。”
虚构
米兰·昆德拉说:“我所说的一切都是假设的。我是小说家,而小说家不喜欢太肯定的态度。”
——他的创作都是虚构的产物;作为小说家不应该过分拘泥于事实。
虚构
小说的真实是一种想象和虚构的真实,是一种真实的谎言。小说最终表达的不是某种事实,而是一种具有审美魅力的真实。归根到底,小说是一种想象的艺术,在这个想象的世界里,同样隐含一种真实,一种更深刻的真实。
  隐藏一片树叶的最好的地点是树林。
  隐藏一片树叶的最好的地点是树林。
  无限之物是由无数个有限之物组成,每一个有限的个体因为无限的同类数量而得以永存,也因为无限的同类而容易被忽略。
博尔赫斯想努力抹去幻想与现实的界线,让虚构嵌入现实之中,与现实浑然一体。他说“一件虚假的事可能本质上是实在的”。对他而言,虚构是艺术创造的根本点,是抵达更高实在的方式;通过虚构,写作这门活动往往可以最大限度地接近心灵的复杂活动。
尽管我们在现实中谁也没有看见过这样一本沙之书
,但我们都曾经被无限的星空所震撼,被无穷尽的人类历史卷入沉思。
《沙之书》所表达的正是人类面对无限之物时心灵的真实深度。这样,“沙之书”便类似一种透镜,它来源于作者的智慧,可以穿越现实的障碍。
博尔赫斯的虚构
  他想努力抹去幻想与现实的界线,让虚构嵌入现实之中,与现实浑然一体。他说“一件虚假的事可能本质上是
实在的”。对他而言,虚构是
艺术创造的根本点,是抵达更
高更实在的方式;通过虚构,
写作这门活动往往可以最大限
度地接近心灵的复杂活动。
  一个晚年双目失明的老人;
  一个与母亲相依为命的老人;
  影响了中国八九十年代众多的知名作家;
  作家们的作家。
博尔赫斯——迷宫的制造者
[阿根廷]博尔赫斯
博尔赫斯(1899~1986)阿根廷诗人、小说家,为阿根廷文学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声誉,被称为是“影响欧美文学的第一位拉丁美洲作家”。
读书是他生活中一项具有压倒性优势的活动,而且对他的写作意义重大。他曾说:“我是一个作家,但更是一个好读者。”读书使他的视野非常广阔,而且,由于读书在生活中的比重很大,与大多数作家不同,是书籍而不是生活成了博尔赫斯的写作源泉。
他的作品都是短章。传记作家莫洛亚说:“是一位只写小文章的大作家。小文章而成大气候,在于其智慧的光芒、设想的丰富和文笔的简洁。”博尔赫斯是一个“玄想型”的作家。他的作品常在东方异国情调的背景中展开,荒诞离奇且充满幻想,带有浓重的神秘色彩。
(看似)真实一(发现)虚构一(更高)真实
小说通过虚构,运用象征,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新鲜的独到的心理感受过程。意在表明“我”乃至人类面对神秘和无限之物时进入了无所适从难以摆脱的的真实困境。
(看似)真实一(发现)虚构一(更高)真实
1.“说谎”仅仅是一种形式,虚构是小说的灵魂。
1.“说谎”仅仅是一种形式,虚构是小说的灵魂。
其真正目的是揭示生活的真相。
1.“说谎”仅仅是一种形式,虚构是小说的灵魂。
2.心灵的真实才是最重要的真实。
其真正目的是揭示生活的真相。
1.“说谎”仅仅是一种形式,虚构是小说的灵魂。
2.心灵的真实才是最重要的真实。
其真正目的是揭示生活的真相。
1.“说谎”仅仅是一种形式,虚构是小说的灵魂。
2.心灵的真实才是最重要的真实。
其真正目的是揭示生活的真相。
  小说中的真实是一种想象和虚构的真实。事实不等于真实,真实也并不意味着一定就是事实。事实是针对客观而言的,真实则是就主观而言的。我们在博尔赫斯逼真的描述中完全忘记了这个故事是“虚假”的,而是为那本神秘莫测的书千回百折,一心想探个究竟。这也许就是艺术的神秘之处。反之,如果作者不把小说写得富有真实感,读者就会有种被愚弄的感觉,小说自然就没有吸引人的魅力。
“真作假时假亦真,无为有处有还无。”
同学们可以用今天学到的知识与方法去读一读本单元的另一篇小说《骑桶者》,以及卡夫卡的《变形记》。
虚构的意义
小说
 ①
fiction
  
虚构、想象、杜撰
 ②
novel
  
新颖的,奇妙的
虚构的意义
小说
 ①
fiction
  
虚构、想象、杜撰
 ②
novel
  
新颖的,奇妙的
虚构是小说的合法化身份
虚构是小说的灵魂,没有虚构就没有小说。
虚实比例:实(%)
虚(%)
《水浒》:
《西游》:
《红楼》:
《三国》:
四大名著里的故事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
虚实比例:实(%)
虚(%)
《水浒》:
5
95
《西游》:
《红楼》:
《三国》:
四大名著里的故事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
虚实比例:实(%)
虚(%)
《水浒》:
5
95
《西游》:
2
98
《红楼》:
《三国》:
四大名著里的故事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
虚实比例:实(%)
虚(%)
《水浒》:
5
95
《西游》:
2
98
《红楼》:
0
100
《三国》:
四大名著里的故事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
虚实比例:实(%)
虚(%)
《水浒》:
5
95
《西游》:
2
98
《红楼》:
0
100
《三国》:
75
25
四大名著里的故事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
生活的真实与文学的虚构
  文学不是生活的复制,所以不需要照搬生活,不需要和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一模一样,这就是艺术的虚构。
生活的真实与文学的虚构
  文学不是生活的复制,所以不需要照搬生活,不需要和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一模一样,这就是艺术的虚构。
  虚构的东西必须给人以真实的感觉,必须符合生活发展的逻辑。事情是假的,但让人感觉像真的一样,“把虚构巧妙地伪装起来”,这就是艺术的真实。
生活的真实与文学的虚构
  文学不是生活的复制,所以不需要照搬生活,不需要和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一模一样,这就是艺术的虚构。
  虚构的东西必须给人以真实的感觉,必须符合生活发展的逻辑。事情是假的,但让人感觉像真的一样,“把虚构巧妙地伪装起来”,这就是艺术的真实。
  虚构:作家在创作过程中,依据生活逻辑,通过想象和撮合,创造出现实生活中并非存在,又在情理中的人生图画。心灵的真实才是真正的真实。
生活的真实与文学的虚构
真实———虚构———真实
(现实)
(加工)
(更高)
虚构比真实更真实。——余华
【命题形式】
  这篇小说显然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请探究其虚构的艺术表现手段及艺术效果。
【命题形式】
  这篇小说显然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请探究其虚构的艺术表现手段及艺术效果。
【答题要领】
  从情节、细节或人物本身分析小说所虚构的内容,分析小说通过想象、夸张、变形等手段营造的或映射或荒诞的艺术效果,从而更深地揭示小说的特定主题。
【命题形式】
  这篇小说显然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请探究其虚构的艺术表现手段及艺术效果。
【答题要领】
  从情节、细节或人物本身分析小说所虚构的内容,分析小说通过想象、夸张、变形等手段营造的或映射或荒诞的艺术效果,从而更深地揭示小说的特定主题。
【考点纠错】
  误把小说的故事等同于现实世界的事实;对虚构的艺术表现手段不甚了解。不能很好把握小说虚构了什么、怎样虚构以及为何要这样虚构等问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