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阁夜
杜甫
诵读指导
初读诗歌
感知节奏音韵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诵读指导
初读诗歌
感知节奏音韵
诵读指导
初读诗歌
感知节奏音韵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诵读指导
初读诗歌
感知节奏音韵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诵读指导
初读诗歌
感知节奏音韵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押ao韵
偶句押韵
对仗 律诗中,颔联和颈联是严谨的对仗。如颔联“五更”与“三峡”、“鼓角”与“星河”,名词相对,“声悲壮”与“影动摇”主谓结构的词组相对;颈联“野哭”与“夷歌”、“千家”与“数处”名词相对,“闻”与“起”动词相对,“战伐”、“渔樵”名词相对;
再读诗歌
明了对仗平仄
对仗 律诗中,颔联和颈联是严谨的对仗。如颔联“五更”与“三峡”、“鼓角”与“星河”,名词相对,“声悲壮”与“影动摇”主谓结构的词组相对;颈联“野哭”与“夷歌”、“千家”与“数处”名词相对,“闻”与“起”动词相对,“战伐”、“渔樵”名词相对;
平仄 “平”指阴平、阳平,“仄”指上、去、入三声。平仄在诗词中是交错使用的。可概括为: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如本诗前两联为: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再读诗歌
明了对仗平仄
三读诗歌
体会情感意境
首联
冬夜图景
萧瑟
平缓
颔联
鼓角之声、山川美景
悲壮
高亢
颈联
野哭、夷歌
凄惨
悲抑
尾联
历史先贤、人事音书
伤感
低沉
三读诗歌
体会情感意境
首联
冬夜图景
萧瑟
平缓
颔联
鼓角之声、山川美景
悲壮
高亢
颈联
野哭、夷歌
凄惨
悲抑
尾联
历史先贤、人事音书
伤感
低沉
情感基调——沉郁悲慨
低沉顿挫
三读诗歌
体会情感意境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三读诗歌
体会情感意境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三读诗歌
体会情感意境
情感基调——沉郁悲慨
低沉顿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三读诗歌
体会情感意境
情感基调——沉郁悲慨
低沉顿挫
名家诵读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称夔州为“天涯”,含有万里飘泊、久客不归之意。
“催”字,既写出了时光荏苒,又写出自己已入暮年的紧迫感。
“寒”描绘了夜晚的冷寂,更能见出作者孤寂的感受。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曹操)闻衡善击鼓,召为鼓史,因大会宾客,阅试音节……次至衡,衡方为《渔阳》参挝,蹀躞而前,容态有异,声节悲壮,听者莫不慷慨。”
――《后汉书·祢衡传》
“(曹操)闻衡善击鼓,召为鼓史,因大会宾客,阅试音节……次至衡,衡方为《渔阳》参挝,蹀躞而前,容态有异,声节悲壮,听者莫不慷慨。”
――《后汉书·祢衡传》
悲壮的鼓角声是民有怨气的表现
“元光中,天星尽摇,上以问候星者。对曰:“星摇者,民劳也。”后伐四夷,百姓劳于兵革。”
――《汉书
天文志》
“元光中,天星尽摇,上以问候星者。对曰:“星摇者,民劳也。”后伐四夷,百姓劳于兵革。”
――《汉书
天文志》
星河动摇是百姓劳顿的反映
寓情于景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创造的是种怎样的意境?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创造的是种怎样的意境?
仿佛是鼓角声震动了江水,才会有星影的摇动。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创造的是种怎样的意境?
仿佛是鼓角声震动了江水,才会有星影的摇动。
两者的动荡感是一致的,且相互映衬,使诗境更加广阔深邃。
总之,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寓情于景,意境悲壮雄浑,表达出诗人深沉悲壮的情怀。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这一联你读到了什么声音?
惨痛的哭声
“夷歌”——凄凉的歌声
鼓角声、哭声、歌声交织在一起,写得异常凄凉悲怆,作者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情怀溢于言表。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
表达了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
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
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
岁暮阴阳催短景——
天涯霜雪霁寒宵——
颔联和颈联——
卧龙跃马终黄土——
人事音书漫寂寥——
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
岁暮阴阳催短景——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
天涯霜雪霁寒宵——
颔联和颈联——
卧龙跃马终黄土——
人事音书漫寂寥——
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
岁暮阴阳催短景——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
天涯霜雪霁寒宵——客居天涯的凄寒。
颔联和颈联——
卧龙跃马终黄土——
人事音书漫寂寥——
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
岁暮阴阳催短景——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
天涯霜雪霁寒宵——客居天涯的凄寒。
颔联和颈联——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之情。
卧龙跃马终黄土——
人事音书漫寂寥——
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
岁暮阴阳催短景——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
天涯霜雪霁寒宵——客居天涯的凄寒。
颔联和颈联——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之情。
卧龙跃马终黄土——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
人事音书漫寂寥——
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
岁暮阴阳催短景——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
天涯霜雪霁寒宵——客居天涯的凄寒。
颔联和颈联——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之情。
卧龙跃马终黄土——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
人事音书漫寂寥——老病孤独、亲朋音讯断绝的寂寥和无奈。
杜甫,字子美,他的诗反映唐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故有“诗史”之称。他的诗表达悲天悯人情怀,济世安民思想,以及其高尚人格和完美技巧,故又有
“诗圣”之称,并被推崇为现实主义诗派的代表。
“阁夜”,即西阁之夜。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当时,蜀中发生了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加之杜甫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
用诗化的语言诠释诗歌——
1.我看到了
2.我听到了
3.我想到了
4.我感到了
吟咏品味
范
例:
1.
我看到了无边无际的霜雪洒落地面,蔓延到天边;我看到了壮观无比的星河倒映江中,碎影摇曳不定。
2.
我听到了五更时分,军营里的击鼓声和号角声在夜空中显得格外悲壮;寂寂深夜,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荒芜的边境上,渔樵的歌声在凄凉的悲唱。
3.
我想到了时光飞逝,人生短促;战乱频繁,哀鸿遍野;山河破碎,民不聊生。
4.
我感受到了诗人那博大悲悯的情怀,那忧国忧民的忠诚,那自似宽解的思索:古往今来,不论贤愚忠逆,最终不免归卧黄土;战争无论延续多久,终会结束;生命无论受到多少摧残,总会延续。
对比阅读
请将此诗与《旅夜书怀》对读,分析这两首诗在意境和章法上的不同。
阁
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前两联是旅夜所见,后两联是抒怀,
景和情互相对照、生发。
相同:
恢弘、雄阔。
不同:《旅》高朗壮阔;
《阁》悲壮萧瑟。
《阁》前三联写景,尾联抒情,景中寓情。
意境
章法
此诗向来被誉为杜律中的典范性作品。诗人围绕题目,从几个重要侧面抒写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气象雄阔,仿佛把宇宙宠入毫端,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
胡应麟称赞此诗:“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并说它是七言律诗的“千秋鼻祖”,是很有道理的。
总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