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二单元 1.《论语》十则 课件(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二单元 1.《论语》十则 课件(22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0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02 11:0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论语》里多次提到“君子”品性,如“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坦荡荡”“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等等。
请将有关语录整理出来,联系日常的为人处世,讨论孔子所说的“君子”人格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意义。
  《论语》里的“君子”一般是指道德修养达到完善境界的人,即具备了“仁”的人。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强调说话要慎重,做事须勤勉;
“君子坦荡荡”,指君子因为依循于道,内心无私,所以精神上很放松自在,小人则相反,内心充满杂虑,所以总是忧愁不安;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要帮助人成就好的品德,而不是去助长别人的恶,这其实也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意思;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强调个人应该以修身求学为重,而不应在意能否出名。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君子以义作为根本,用礼加以推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用忠诚的态度来完成,这就是君子了。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孟子曰:“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仁是人们安适的精神住宅,义是人们行为最正确的道路。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关于孟子
走近《孟子》
《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
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寡人之于国也》被编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中。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什麽对我的国家有利的?”
  孟子回答说:“大王!为什么定要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说,‘怎样使我自己有利?’结果是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在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这些大夫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千辆,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百辆,他们的拥有不算不多。//可是,如果把义放在后而把利摆在前,他们不夺得国君的地位是永远不会满足的。反过来说,从来没有讲“仁”的人却抛弃父母的,从来也没有讲义的人却不顾君王的//(所以)大王只说仁义就行了,何必说利呢?”
中心议题:
梁惠王
孟子
孟子见梁惠王
中心议题:
利——仁义
梁惠王
孟子
孟子见梁惠王
中心议题:
利——仁义
梁惠王
利字当头
孟子
先拦回话头
孟子见梁惠王
中心议题:
利——仁义
梁惠王
利字当头
孟子
先拦回话头
述重利危害
孟子见梁惠王
中心议题:
利——仁义
梁惠王
利字当头
孟子
先拦回话头
述重利危害
点仁义效用
孟子见梁惠王
中心议题:
利——仁义
梁惠王
利字当头
孟子
先拦回话头
述重利危害
点仁义效用
应舍利求义
孟子见梁惠王
善于铺排,讲究章法
中心议题:
利——仁义
梁惠王
利字当头
孟子
先拦回话头
述重利危害
点仁义效用
应舍利求义
孟子见梁惠王
中心议题:
利——仁义
针对春秋战国动乱社会而言的。
“以义诲君,以利惠民”
孟子见梁惠王
孔子
孟子
“仁”
礼治/德治
[统治者]
孔孟观点
孔子
孟子
“仁”
礼治/德治
[统治者]
性善论
孔孟观点
孔子
孟子
“仁”
礼治/德治
[统治者]
性善论
仁政、王道
[民本思想]
暴君可杀
孔孟观点
孔子
孟子
“仁”
礼治/德治
[统治者]


性善论
仁政、王道
[民本思想]
暴君可杀
孔孟观点
孔子
孟子
“仁”
礼治/德治
[统治者]


性善论
仁政、王道
[民本思想]
暴君可杀


[内][外]
孔孟观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