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原子结构与波粒二象性
1 普朗克黑体辐射理论
选修第三册 人教版
学习目标
了解能量子的概念,了解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的能量变化特点.
2
了解黑体和黑体辐射的概念,了解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
1
知识梳理
一、黑体与黑体辐射
1.黑体:某种物体能够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这种物体就是绝对黑体,简称黑体.
2.黑体辐射
(1)定义:黑体虽然不反射电磁波,却可以向外辐射电磁波,这样的辐射叫作黑体辐射.
(2)黑体辐射特点: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
3.对黑体的理解
(1)黑体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2)黑体看上去不一定是黑的,有些可看成黑体的物体由于自身有较强的辐射,看起来还会很明亮.
4.一般物体与黑体的比较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
热辐射特点
吸收、反射特点
一般物体
辐射电磁波的情况与温度、材料的种类及表面状况有关
既吸收又反射,其能力与材料的种类及入射波长等因素有关
黑体
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
完全吸收各种入射电磁波,不反射
5.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
(1)温度一定时,黑体辐射强度随波长的分布有一个极大值.
(2)随着温度的升高
①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
②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如图1所示.
图1
二、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
1.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
2.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三、能量子
1.普朗克的量子化假设
(1)能量子
振动着的带电微粒的能量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值ε的整数倍,例如可能是ε或2ε、3ε……当带电微粒辐射或吸收能量时,也是以这个最小能量值为单位一份一份地辐射或吸收的.这个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ε叫作能量子.
(2)能量子表达式:ε=hν
ν是带电微粒的振动频率,h是一个常量,后人称之为普朗克常量,其值为h=6.626 070 15×10-34 J·s.
(3)能量的量子化
在微观世界中能量不能连续变化,只能取分立值,这种现象叫作能量的量子化.
2.能量的量子化:微观粒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或者说微观粒子的能量是分立的.
3.对能量量子化的理解
(1)物体在发射或接收能量的时候,只能从某一状态“飞跃”地过渡到另一状态,而不可能停留在不符合这些能量的任何一个中间状态.
(2)在宏观尺度内研究物体的运动时我们可以认为:物体的运动是连续的,能量变化是连续的,不必考虑量子化;在研究微观粒子时必须考虑能量量子化.
例题
1.(2019高二下·宜昌期中)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的基础上,提出了量子理论,下列关于描绘两种温度下黑体辐射强度与波长关系的图中,符合黑体符合实验规律的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
【答案】 D
【考点】玻尔原子理论
【解析】【解答】黑体辐射以电磁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温度越高,辐射越强越大,AC不符合题意。黑体辐射的波长分布情况也随温度而变,如温度较低时,主要以不可见的红外光进行辐射,在500℃以至更高的温度时,则顺次发射可见光以至紫外辐射。即温度越高,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越短,B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例题
2.(2019高二下·辽阳期中)下列四幅图涉及到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普朗克通过研究黑体辐射提出能量子的概念,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B. 图乙:玻尔理论指出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所以原子发射光子的频率是不连续的C. 图丙: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和中子D. 图丁:根据电子束通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可以说明电子具有粒子性
A.?图甲:普朗克通过研究黑体辐射提出能量子的概念,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
B.?图乙:玻尔理论指出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所以原子发射光子的频率是不连续的
C.?图丙: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和中子
D.?图丁:根据电子束通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可以说明电子具有粒子性
【答案】 B
【考点】光电效应,玻尔原子理论
【解析】【解答】A、普朗克通过研究黑体辐射提出能量子的概念,成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爱因斯坦第一个成功的解释了光电效应,A不符合题意;
B、玻尔理论指出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所以原子发射光子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B符合题意;
参考答案
C、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C不符合题意;
D、根据电子束通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说明电子具有波动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