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求去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中条件与问题的联系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实际问题里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列式解答。
2.在联系实际情境分析数量关系过程中,积累用合适的方式找实际问题里数量间联系的经验,进一步发展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3.通过求问题解决的活动,体验自己思考、探索的成果,感受学习、探索的成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学情分析
?
求减数的实际问题,就其数量关系来讲,仍然是过去学过的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只是题中信息的呈现顺序与事情的发展顺序不一致.因此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时会发生困难,而例题及习题中反映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却是常见的数量关系.因此有必要帮助学生建立这种数量关系的模型,即“总数-剩下的=减少的”。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解答求去掉多少即求减数的减法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小猴子们一起去桃园摘桃子,观察图来看看这一题是什么意思吧!(题目为:摘了13个桃,已经吃了8个,还剩多少个桃子?)因为题目的图中两个条件是分开的,所以要引导学生把条件找到,再说说要求问题是什么。提问:那谁能用总数部分的关系,来说一说这一题,谁代表总数谁代表部分吧!
(学生代表来总结:摘下来的是总数,吃了的和还剩的就都是部分。求还剩的的就是求部分,所以就是用减法,总摘下来的里面去到另一部分吃了的的
就是要求的这一部还剩的。)
板书:总数-其中一部分=另一部分
摘下来的-吃了的=还剩的
13
-
8
=
5
(个)
新课导入:师:今天猴妈妈带着这群小猴又去桃园采桃了,发生了什么新情况?请小朋友来看一看。(课件出示例5主题图)
提问:这次你知道了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你能用三句话把条件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吗?
师:摘了的28个桃发生了什么变化?吃了的桃是多少个里面的呢?还剩的7个又是多少个里面的呢?(预设:学生们会说都是摘下来的28个桃子里面的。)
(三)小组合作讨论:那么我们就可以思考,摘了的28个桃可以看作是由哪两个部分组成的?(吃了的和
还剩7个)那么谁代表总数?谁又代表部分呢?
(学生讨论后找代表来总结:所以摘下来的是总数,吃了的和还剩的就都是部分。求吃了的就是求部分,所以就是用减法,总摘下来的里面去到另一部分还剩的
就是要求的这一部分吃了的。)
板书:总数-其中一部分=另一部分
摘下来的-还剩的=吃了的
28
-
7
=
21
(个)
这也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求吃了多少等的实际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时,只要从总数里去掉还剩下的就可以了。那么我们就来试一试吧!
(四)、巩固练习
1、第1题?:(课件出示)师读题,生思考:条件是什么?问题又是什么?你能用三句话把条件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吗?
启发:原来有27只小船,划走一些后就分成了哪两部分?求“划走了多少只”可以怎样想?同桌互说想法。
交流:你是怎样想的,求的是部分还是总数?应该是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式呢?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在课本上填写算式。让学生解释算式里各个数的意思,再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集体口答结果。
2、第2题:生自己读题,找条件和问题,全班交流。先独立填写算式,再交流:你是怎样想的?然后再说一说求的是部分还是总数?应该是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式呢?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在课本上填写算式。让学生解释算式里各个数的意思,再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集体口答结果。
3、师:书中“想想做做”的第3题也是这样的题目,你会做吗?自己读题,自己在书上列式。然后我们小组件之间进行交流,交流的时候还是要说出数量关系式。说为什么用减法算?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第4题。找同学来读题,我们来思考这两题是不是有什么不同,然后我们想清楚数量关系式再列算式。
提问:这两题都是飞机场上飞走飞机,为什么第(1)小题用加法,第(2)小题用减法?(指名交流)说出分别是什么数量关系式,求的是部分还是总数?求总数用什么法?求部分用什么法?
5、教师小结、感受特点。
启发:(课件同时出示例题图和想想做做第1-4题)
师:现在小朋友们已经解决了4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生找:这几题都知道怎样的条件和要求什么问题。
提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都要用减法计算?
小结:这几题都是知道原有的总数有多少,还知道去掉一些后还剩几个,要求去掉的是多少个。这样的问题要从一共的个数里去掉还剩的个数,就得到去掉多少个,所以用减法计算。这就是今天学习的求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四、归纳总结
提问:今天学习的什么内容?今天的例题知道什么,要求什么?这样的问题可以怎样想?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还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