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3-08 15:36: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下册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阶段 创立(隋朝)
完善(唐朝)
皇帝
对科举制的献贡
隋唐时期科举制大事表
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分科考试
正式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扩充国学规模,严格录取应试者,进士第一名称状元
《状元的诞生》
1
2
3
4
5
4
阶段 创立(隋朝)
完善(唐朝)
皇帝
对科举制的献贡
隋唐时期科举制大事表
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分科考试
正式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扩充国学规模,严格录取应试者,进士第一名称状元
开殿试、 武举
武举考试内容:
负重、骑射、步射等技术
阶段 创立(隋朝)
完善(唐朝)
皇帝
对科举制的献贡
隋唐时期科举制大事表
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分科考试
开殿试、 武举
正式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扩充国学规模,严格录取应试者,进士第一名称状元
把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内容
小组合作、活动探究
材料一:唐太宗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gòu中矣”。
材料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汪洙《神童诗》
材料三:1983年,美国学者艾伦.坎贝尔应邀来北京大学讲课时说:“联合国让我到中国来讲文官制度,我吃了一惊,因为我们一直认为:中国是文官制度的创始国”。
西方学者普遍认为:科举制度是中国在精神文明领域对世界的最大贡献之一,堪称它是超过物质层面的“四大发明”之外的“第五大发明”。
他们都是进士及第
王维
韩愈
白居易
颜真卿
欧阳修
王安石
司马光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白居易)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巩固了统治。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4、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考试制度产生了巨大影响。
5、……
科举制度的影响:
材料四(科举小笑话):有年科举考试,文章题目是“昧昧我思之”,可有一考生将“昧昧”误以为“妹妹”,判卷的考官初不解其意,后豁然开朗,既而也幽他一默,于是在旁边批曰:“哥哥你错矣”,令人捧腹。
材料五:《儒林外史》第三回写范进二十多年来屡试不第,穷困潦倒。54岁时,得以中举,高兴得发了疯。
《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也是落榜生。他因落榜而怀疑科举制度,最终不再去参加科举考试,而是花了近20年的时间创作出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5 科举制的弊端。
科举制度使大批知识分子醉心于功名,死读书、读死书,无法全面的选拔国家所需的各方面人才。尤其在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制度规定用“八股文”,且不许考生自由发挥,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使一些知识分子,无法在学术上、思想上、科技上进行创新,从而导致了中国近代的落后。
学以致用、思维提升 :
贞观六年,来自鄂州的考生李某、张某一起赴京城洛阳参加科举考试。李某报考了进士科,张某则报考了武举。最后,两人都参加了皇帝主持的殿试,李某考中进士科第一名,被钦点为榜眼。
——
——
——
——
活动三:古今结合获启示
1、学习了科举制后,请想一想,你对现在学校的考试制度和考试形式满意吗?你有什么好的意见或建议吗?
2、通过学习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科举制的创立
诞生:
完善:
影响:
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对世界的影响:
背景:
对中国的影响: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