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动荡的中东地区
从容说课
本课内容的主线非常明晰,课文的两大部分紧紧围绕一个主题,那就是中东地区的局势动荡问题。课文从中东动荡局面的产生、动荡局面的频仍和动荡根源的复杂性展开叙述,层层推进,逐步深入。符合初中学生学习过程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思维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抓住这一特点,就可以取得既增加学生的历史知识又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的收获。
本课内容的重点有二:一是战火频仍的中东。课文以极其简略的语言介绍了中东战争爆发的原因、五次中东战争中的前四次战争情况,分别以大小字和地图等内容介绍发生在1948年、1956年、1967年、1973年的四次中东战争的目的、过程和结果。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理出头绪,分析其共同原因,并概括出中东局势特点,为在下面讲解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及解决中东问题的艰巨性作好铺垫。二是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中东地区矛盾的复杂性既是本课重点又是本课难点,就其重点而言,它是中东问题难以顺利解决的症结所在,又是中东地区战火频仍的重要原因。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课内容的难点也有二:一是巴勒斯坦问题由来。这既是一个历史渊源很深的问题,又是一个现实矛盾很突出的问题。历史渊源之深,在于这一地区生活的民族既可以上溯到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迁徙巴勒斯坦;还可以上溯到公元前13世纪末,犹太人的祖先希伯来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希伯来王国及以色列王国。现实问题之突出,在于一战后和二战后大国频繁插手这一地区。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做到既全面兼顾,又突出重点。二是中东地区战火频仍的原因。在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既有生存之争,也有意识形态之争;既有当地人的利益之争,也有局外大国的利益之争;既有历史遗留问题之争,也有现实问题处理不当引发的问题之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带领学生进行有条理的分析,做到由浅入深和深入浅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中东地区的地理范围,中东地区在交通、经济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2.掌握中东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对解决该地区问题作出过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
能力目标
1.通过对本课的引文、图片等资料的阅读,引导学生概括出战火频仍和动荡不安是二战后中东地区历史发展的最大特点。培养学生概括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对中东地区动荡局面形成原因和该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产生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认识历史现象并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本质的能力。
3.通过组织学生交流“活动与探究”的收获与成果,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平来之不易,让学生记住在解决该地区问题时作出过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
教学重点
1.战火频仍的中东。
2.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教学难点
1.巴勒斯坦问题由来。
2.中东地区战火频仍的原因。
教学方法
1.全面分析法。通过对中东地区动荡局面形成原因和该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产生原因的分析,帮助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一个透彻的理解。
2.材料辅助法。通过对本课的引文、图片等资料的阅读,引导学生概括出战火频仍和动荡不安是二战后中东地区历史发展的最大特点。培养学生概括历史现象的能力。
3.活动探究法。通过课堂活动的方法,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一个轻松的接受过程。
4.讲述法。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相关的图片资料和影视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示例一]
1973年10月6日,中东地区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战争,史称“十月战争”。交战的一方是埃及、叙利亚,另一方是以色列。战争初期,埃叙占据上风,但是以色列后来居上。在这场战争中,双方竞相开展电子战、导弹战和坦克战。分别为双方提供先进武器的苏美两个超级大国,都不希望战火进一步扩大。在两国的调停和联合国的干涉下,战火在10月下旬得以平息。
这次战争不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东地区发生的众多战争中的一次。二战后爆发了哪几次中东战争?中东地区战事频仍、动荡不已的根源在哪里?这就是我们即将共同探讨的问题。
[导入语示例二]
下面是2003年关于以色列总理拉宾的一篇报道。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投影显示]
以10万民众纪念前总理拉宾遇刺8周年
2003—11—02 07:35:48新华网
10万以色列民众1日晚聚集在特拉维夫市的拉宾广场,纪念前总理拉宾遇刺8周年。
以色列前总理、现任工党临时主席佩雷斯在纪念式上发表讲话说,尽管面临着巨大的阻力,但事实证明拉宾选择的以巴和谈的道路是正确的。佩雷斯还呼吁以色列政府立即与巴勒斯坦紧急政府总理库赖举行对话。
当天晚上,共有1500多名警察、炸弹排除专家和志愿者在纪念仪式现场维持治安和秩序。
1995年11月4日,拉宾在特拉维夫参加了一次和平集会。集会结束后,他遭到一名犹太极端分子的枪击并身亡。此后,以色列每年都要举行纪念拉宾的和平集会。
1993年,拉宾代表以色列政府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签署了以巴和谈进程中重要的《奥斯陆和平协议》。
同学们,拉宾遇刺是中东和平的一大损失。拉宾的死引起了全世界的震惊。这是因为中东和平进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人们相信,这一阶段的完成将给阿拉伯人、以色列人乃至整个中东地区带来全面的和平,而拉宾在推动中东和平进程中又是一位关键的人物。那么,中东问题是怎样出现的?拉宾又是怎样遭到刺杀的?我们通过学习这一课的内容来帮助解决这些问题。
[板书]第13课 动荡的中东地区
[教师讲解](用投影显示中东地图)“中东”一般是指欧、亚、非三洲连接的地区,主要是亚洲西部一带。该名称来源于过去人们以欧洲为中心,按距离远近把东方各地分别称为“近东”“中东”和“远东”。现在一般所说的“中东”包括埃及、巴勒斯坦、叙利亚、伊拉克、约旦、黎巴嫩、也门、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曼、土耳其、伊朗等国家。面积为七百多万平方千米,人口一亿多。中东地区大多数是以阿拉伯民族为主的、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国家。以色列也包括在“中东”范围之内。中东地处欧、亚、非三洲的交通枢纽,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中东拥有极为丰富的石油资源,石油蕴藏约占整个西方世界的60%以上。
[教师引导]下面请同学们看书,在阅读教材和收集课外知识的基础上,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2)中东战火频仍有何具体表现?
[板书]2.巴以分治和四次中东战争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获得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权”。英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流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陆续前往巴勒斯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建立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决议。1948年,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国成立;英国宣布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2)中东战火频仍的具体表现是以色列国成立后至1973年,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国家之间就发生了四次中东战争。
[教师讲析](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由教师讲解巴勒斯坦问题由来,并引导学生整理中东战争的线索。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中东地区战争的频繁发生且至今未果的状况,让学生更好地领会教材中该地区“战火频仍”的含义)
第一,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犹太人的祖先是希伯来人。历史上犹太人(希伯来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巴勒斯坦地区居住。公元前13世纪末,希伯来人迁入巴勒斯坦,并先后建立希伯来王国及以色列王国。公元1世纪,外族入侵,犹太人流落世界各地。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迁入巴勒斯坦地区,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以约旦河为界将该地分为两部分:东部为外约旦(今约旦王国),西部为巴勒斯坦(包括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19世纪末兴起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使大批犹太人移入巴勒斯坦,并与当地的阿拉伯人发生多次流血冲突。1922年7月24日国际联盟通过了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训令”,同意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民族之家”。犹太人在二战中受尽迫害的经历颇得世人同情,为他们在早已成为巴勒斯坦人家园的、犹太人古老的祖居地上建立自己的国家减少了障碍。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的第181号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规定,在约旦河以西的2.7万平方千米的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但巴勒斯坦国因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方面反对181号决议未能诞生。此后,该地区战火不断。
第二,五次中东战争的情况。1948年以色列宣布建国的第二天凌晨,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埃及等阿拉伯国家出兵进攻以色列,打响了第一次中东战争,又称巴勒斯坦战争,以色列称“独立战争”。1956年10月,英、法、以色列因埃及宣布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而联合向埃及发动进攻,发动了第二次中东战争,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英、法、以的侵埃战争,以色列称“西奈战役”。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借口埃及封锁亚喀巴湾,对埃及、叙利亚、约旦发动突然袭击,挑起了第三次中东战争,又称“六五战争”“六月战争”“六天战争”。1973年,埃及、叙利亚为收复失地而进攻以色列,爆发了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十月战争”。此外,还有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出兵占领黎巴嫩的领土,袭击黎巴嫩境内的巴解组织及其武装力量,并与黎境内的叙利亚军队交战,这是第五次中东战争(1982年6~9月),又称“黎巴嫩战争”。五次中东战争和迄今不果的中东和平进程,充分反映出二战后该地区的“战火频仍”和局势动荡的特点,反映出该地区和平进程的艰难。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讲述,谈一谈你对历次中东战争的看法。大家可以讨论。
[学生讨论]……
[教师明确]第一,中东战争的主要争夺目标是土地或运河主权,其次是争夺水源。第二,中东战争的严重后果。据不完全统计,约三万以色列人在战争中伤亡,十余万阿拉伯人伤亡,数百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战争使阿拉伯国家背上了沉重的军费开支负担,债台高筑,民生凋敝,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经济损失严重。为防范阿拉伯国家,以色列全民皆兵,多年保持着庞大的军费开支,其国防支出在政府预算中的比例高居世界之首,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更加严重的后果是巴以双方长期陷入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
[教师引导]同学们,不知道大家思考过没有,中东地区战火频仍,和平历程艰难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如何来有效地推进中东和平进程,尽快地实现中东和平呢?
[板书]二、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相关内容,找出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矛盾的原因。
[板书]1、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矛盾的原因
[看书寻找]……
[学生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中东地区始终动荡不定。动荡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
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石油资源十分丰富,是各个历史时期世界列强的必争之地。列强从自己利益出发,在此进行了长期角逐。它们的介入,使问题更加复杂。
中东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欧、亚、非三洲各民族迁移的通途,东西交流的要道,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地区。古代时期,很多民族和奴隶制帝国都曾企图在这里建立霸权。近代时期,中东地区更加受到欧洲殖民者的重视,成为他们加强对东方殖民地控制的最便捷的纽带,建立殖民帝国、争夺世界霸权的重要基地。战后,特别在冷战时期,大国在这里的争夺变本加厉。
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红海是苏伊士运河的门户,更是苏伊士运河通向印度洋的通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波斯湾地区具有同样重要的战略意义。海湾地区不仅是战略要地,还是世界石油宝库,有“石油湖”之称。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达达尼尔海峡也是重要的战略通道。
地中海东岸地带,特别是巴勒斯坦地区,地处欧、亚、非三洲的交通枢纽,处于广大阿拉伯国家的中心位置,有“中东心脏”之称。
历史、宗教、种族等因素,使这一地区的矛盾更加复杂化。1948年,以色列国在此建国以后,不断扩张领土,侵占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家园。对珍贵水源的争夺也加剧了冲突。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在这里留下众多圣迹,各宗教的信徒都把耶路撒冷城看作自己的“圣城”。几乎整个20世纪,他们不断地相互争斗,以取得对该城市的控制权。宗教信仰的不同加深了双方的裂痕。巴以冲突成为中东问题的关键。
[教师分析](1)大国争夺是中东地区冲突不断的重要根源,中东地区战略地位重要,并蕴藏丰富的石油资源,该地区成为各个历史时期世界大国争夺的热点。英国一战后的“分而治之”,联合国二战后进一步的“分而治之”,都说明列强在利用当地民族、宗教矛盾插手该地区事务。(2)几十年中陆续形成的领土争端是阿以之间争夺的实质问题。以色列先后吞并或占领的土地有原来根据联合国分治决议划给巴勒斯坦的领土,包括耶路撒冷、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还有埃及的西奈半岛、叙利亚戈兰高地、黎巴嫩南部地区等。(3)水资源问题在中东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围绕着水资源问题,阿以进行着殊死的斗争。以色列通过1967年战争占领了约旦河水资源的大部分,为掌握利塔尼河的控制权,又于1978年和1982年对黎巴嫩开战。目前,以色列近40%的水来自约旦河西岸。几次中东战争使阿拉伯国家失去了与生命息息相关的水资源。以色列前总理佩雷斯说“中东地区的水比石油更重要。”以巴情报研究中心主任杰逊·巴斯金指出:“缺水的压力将影响谈判双方。归还戈兰高地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因为那里提供了以色列的饮用水。而让叙利亚放弃对戈兰高地水源的权利也是不可能的。”(4)耶路撒冷的主权和归属问题,是巴以关系中最为棘手的问题。耶路撒冷被视为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三教圣地,以色列占领耶路撒冷并于1980年7月宣布耶路撒冷为其永久的首都;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宣告以耶路撒冷为首都。对耶路撒冷的争夺使巴以斗争罩上民族宗教的外衣,它增加了该地区和平进程的难度。
对于如何有效推进中东地区和平进程,尽快实现中东和平问题,我们先来看一些新闻标题内容。
[板书]2.艰难的中东和平进程
[投影显示]
沙龙决定推迟与库赖的会晤 回应自杀爆炸事件(03月15日) 自杀式爆炸首次袭击以色列港口造成10死18伤(03月15日) 巴基斯坦一清真寺发生自杀式炸弹爆炸事件(02月29日) 耶路撒冷自杀爆炸导致至少7死62伤巴总理谴责(02月22日) 耶路撒冷一公共汽车在交通高峰时段爆炸死伤严重(02月22日) 巴基斯坦南部城市卡拉奇爆炸事件至少1人死亡(01月16日) 哈马斯宣布对袭击负责 首次用“女子肉弹”袭击(01月15日) 以色列和加沙交界处发生自杀式爆炸十数人伤亡……
图片新闻 数万以色列人集会纪念拉宾 巴以和平现转机(11月02日) 以色列放松对巴勒斯坦人的部分限制(组图)(10月30日) 阿拉法特会见中国中东问题特使(组图)(10月29日) 好莱坞明星将展开中东和平之旅包括皮特(10月26日) 亚辛接见支持者 哈马斯称将实施报复(组图)(09月07日) 图文:阿拉法特接受阿巴斯辞职(09月07日) 亚辛受伤后现身加沙称以军将付出代价(09月07日) 以军称在纳布卢斯摧毁一个炸弹工厂(08月28日) 哈马斯高官遭以军定点清除巴人高喊复仇(08月22日)
[教师讲解]从投影显示的新闻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中东和平进程举步维艰。下面我们看具体表现。20世纪90年代中东的和平进程:20世纪90年代,随着东西方冷战结束,中东和平进程亦进入新阶段。1991年10月,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举行了历史上首次阿拉伯各国和以色列共同参加的中东和平会议。1993年9月9日,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与以色列总理拉宾交换了亲笔签字的信函,正式宣布相互承认。9月13日,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华盛顿签署关于巴勒斯坦人首先在加沙和杰里科实行自治的原则宣言。1994年,以色列和约旦先后签署《和平宣言》和《和平条约》。1995年11月4日,主张推进和平进程的以色列总理拉宾遇刺身亡,次年工党下台,和平进程一度停滞。1999年以色列大选,工党获胜组阁,中东和平进程一度出现新转机。
近来,为解决中东和平问题,有提出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这个计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3年公布之日至5月):以巴双方将实现停火;巴方将打击恐怖活动,并在安全问题上与以色列合作;以方则应撤离2000年9月28日以后占领的巴方领土,冻结定居点的建设,拆除2001年3月以后建立的定居点。
第二阶段(2003年5月至2003年底):以色列军队最大限度撤出巴勒斯坦被占领土;巴方出台第一部宪法;建立具有临时边界的巴勒斯坦国;推动国际社会和联合国承认巴勒斯坦国。
第三阶段(2003年底至2005年):对巴以最终地位问题进行谈判,内容包括边界、耶路撒冷地位、难民回归权、犹太人定居点等,最终建立正式的巴勒斯坦国。
但是,中东和平进程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容易,巴以冲突仍时有升级和加剧,是国际社会担忧和关注的焦点。
[布置作业]
查资料,了解关于以色列总理拉宾的故事,并能从中寻找到你应该学习的地方。
附拉宾小资料:1995年11月4日,以色列总理兼国防部长伊扎克·拉宾在参加特拉维夫一个10万人参加的和平集会后遭一名犹太极右组织的枪手刺杀,经抢救无效身亡,终年73岁。
拉宾于1992年3月1日生于耶路撒冷,在特拉维夫长大,曾在农业学校和美国迈阿密大学受过教育。拉宾1940年底加入“帕尔马赫突击队”(犹太人秘密武装组织),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参加盟军在叙利亚的敌后作战,1946年因援救被英国人囚禁在阿特利特集中营的犹太移民,遭英国当局关押,同年11月获释。拉宾在1948年第一次阿以战争期间任旅长,战后作为以色列军事代表团成员,参加在罗得岛举行的停战谈判。1950~1952年,他任以军总参谋部作战部长,1953~1954年在英国坎特伯雷参谋学院进修。回国后1954~1956年任总参谋部军训部部长,并晋升为少将,1956~1959年任北部军区司令,1959~1963年任总参谋部作战局局长和副总参谋长,1964~1968年任总参谋长。拉宾是第三次阿以战争至1967年“六·五”战争期间以方的主要组织者和指挥者。1968年1月拉宾退役从政,同年任驻美国大使,1973年回国任劳工部长,1974年1月当选为议员,1974年拉宾当选为工党领导人,并出任内阁总理,1977年4月因拉宾夫人非法在美国存款一事被揭露而辞职。1984年9月至1990年在工党与利库德集团组织的联合政府中,拉宾担任国防部长。1992年2月拉宾再次当选为工党主席,1992年6月,工党在以色列大选中获胜,拉宾就任总理。拉宾就任总理后对推动中东和平进程起到积极作用。
1993年9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拉宾“博瓦尼和平奖”。1994年,拉宾获诺贝尔和平奖,以表彰他为推动中东和平进程所作的努力。1994年他又获“阿斯图里亚斯王子1994年度国际合作奖”。
拉宾曾于1993年10月访华。拉宾死后葬在耶路撒冷以西的赫茨尔山国家公墓。联合国总部于11月6日全天降半旗悼念拉宾,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参加了他的葬礼。
板书设计
第13课 动荡的中东地区
活动与探究
结合你学到过的自然人文地理知识,以及有关的历史知识,写一篇报道,分析中东地区的重要性和中东问题的复杂性。
对中东地区重要性的分析。
要点提示:这一地区有苏伊士运河沟通三大洲,战略地位重要;经济价值巨大。
对中东问题复杂性的分析。
要点提示:大国插手地区事务,使领土争端问题严重;历史渊源较深,有当地复杂的民族矛盾、尖锐的宗教斗争等;当地水资源奇缺,加剧了双方的争夺;几十年的斗争加深了双方的仇恨,并陷入连续不断的报复性行为的恶性循环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