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课件(1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课件(16张)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02 12:1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宴会、饮酒、赋诗
自 古是文人的一大乐事。
酒是水质的诗,
诗是心酿的酒.
七雅:琴棋书画诗酒花
七俗:柴米油盐酱醋茶
李白
張孝友 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圖

春夜
桃花园
从弟

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 号 。李白是 著名 也是中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好剑术,志气宏放,是我国文学史上继 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 ”之称。李白和 合称“ ”。风格 。
太白
青莲居士
唐朝
浪漫主义诗人
屈原
诗仙
杜甫
李杜
豪放飘逸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时间 :
*人物 :
*事件:
*地点:
* 序:
题意:李白于某个春夜在桃花园宴请各位堂弟所作的序文。?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意
春 夜
诗人与从弟
宴饮
桃花园
从:指堂房亲属,如堂兄弟称从兄弟,堂伯叔称从伯叔。从弟就是堂弟或族弟的意思。但唐代风气喜联宗,凡同姓即结为兄弟叔侄等,所谓从弟未必真有血缘关系。
一种文体,本文属宴集序。
标题告诉你哪些信息??
书序
多为叙述著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如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
赠序
创于唐初,用于临别赠言,如韩愈的《送孟东野序》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宴集序
古人在宴集时,常常地一起借着酒兴抒情赋诗,诗写成后公推一人作序。如王羲之《兰亭集序》。
齐读,理解文意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李白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注音解词

(1)、逆旅(nì,迎接。)
(2)、过客(旅客。)
(3)、秉烛(bǐng,拿着,握着。)
(4)、假(借,引伸为提供。)
(5)、序 (同“叙”,叙谈,畅谈。)
(6)、琼筵(yán,古人席地而坐时铺 的席。泛指筵席。)
(7)、羽觞(shāng,古代指酒杯。)
积累文言知识
疏通文意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逆旅:客舍。逆,古意“迎接”。
过客:过往的客人。
李白《拟古十二首》其九:"生者为过客。"
有以:有原因。
烟景:风景
大块:大地,大自然。
假:借,助。
指兄弟聚会之乐。
序:通"叙"。
参考译文:天地是万物的旅舍,光阴是百代不停的过客,而人生漂浮无常,就像一场梦,欢乐的日子能有多少呢 ?古人手持烛火在夜里游玩,确实是有原因的啊。何况那温暖的春天用淡烟轻雾的美景召唤我,大自然把五彩缤纷的花纹图案提供给我。聚会在桃李芬芳的花园,我们叙谈兄弟之间的欢乐事情。
状语后置
判断句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群季:诸弟。兄弟长幼之序,曰伯、仲、叔、季,故以季代称弟。
用典:目的是赞颂堂弟们聪慧。
"幽赏"二句:谓一边欣赏着幽静的美景,一边谈论着清雅的话题。
华美的宴席。
坐在花丛中。
古代一种酒器,作鸟雀状,有头尾羽翼。
醉于月光下。
金谷,园名
参考译文:各位弟弟英俊灵秀,都有谢惠连的才华 ;惟独我吟诗作赋,惭愧不如谢灵运。幽雅的景致观赏未尽,高谈阔论又转向清言雅语 。摆开丰盛的筵席,坐在花丛里;飞快传递着酒杯,大家尽情沉醉在月光下。没有美妙的诗篇,怎么能抒发高雅的情怀?倘若有人作诗不成,就要按照当年石崇在金谷园宴客赋诗的先例,罚酒三杯 。
缘起?欢聚?抒怀
及时行

天伦之乐
酣饮赋诗之乐
美景之乐
三、主旨解读
1、诗人为何要与诸从弟举行夜宴?
思考:
①“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②“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③“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④共享天伦,机会难得
——人生短暂,韶光易逝
——效仿古人,及时行乐
——美景在前,不容辜负。
2、诗人作者在这次宴会上感受到哪些乐事?从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宴集乐事
春景秀美,风光旖旎
兄慈弟恭,尽享天伦
各具才情,幽赏高谈
佳咏伸怀,纵兴释怀
情感:对人生的热爱,对亲情的珍惜,
对自然美景的陶醉。
春景秀美,风光旖旎
四、思考:课后练习四
《兰亭集序》和《桃花园序》同是记叙春日宴饮之乐,同是欣赏客观的自然风光,同是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但由于时代环境及作家个人身份、年龄的差异,在感情格调上是有所不同的王羲之感慨的是当时过境迁之后,游赏之乐便成了陈迹,欢乐和生命总是暂短的,必然“终期于尽”,所以发出了 “岂不痛哉”“悲夫”的慨叹。
而李白则有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他认为正因为人生短暂,才应珍视生命,爱惜光阴,“秉烛夜游”他觉得美景是春天对自己的恩赐,他感到能和兄弟们一同咏歌、高谈、观花、赏月并举杯畅饮,乃是最大的乐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低沉清幽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高亢明朗,情调自是不同。
这次筵席是一场文人墨客的集会,作者成功地展示了一次高雅的精神盛宴!
切莫因为浮生若梦就消极地追求享乐。这样会使生命之花过早凋谢,哀叹人生苦短会让生命白白地消磨。

我们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改变生命的宽度和高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