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3-08 15:36: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课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三、学情分析
四、教法学法
五、教学流程
六、教学反思
教材地位和作用
课标要求
教学重难点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阶
段,本单元的前六课主要从政治、经济、外
交方面介绍隋唐的历史,本课和第八课则介
绍了辉煌的隋唐文化。因此,学习本课可以
使学生对隋唐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让学生掌握赵州桥 ,雕版印刷术等科技成
就,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
力 ,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
的贡献。
重点:记忆赵州桥、雕版印刷术的基本史实
难点:
①理解赵州桥的高度科学性和完美艺术性的
结合;
②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
白居易的诗作。
能说出赵州桥、雕版印刷术、医学、唐诗的基本史实(知识与能力)
能通过对比赵州桥和其他桥梁的图片,归纳赵州桥的特点和作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能根据视频,说出雕版印刷的过程和优缺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能结合李白等人的时代背景,分析其诗作具有不同风格的原因(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一学生自我表现欲强、思维活跃,喜欢动手去
做,动口去表达对事物的认识,但对事物的认识仍
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因此,我将采取启发式教学
法,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从而使学生完成
对知识的“认知—理解—内化”过程。
小组合作法
对比学习法
表格归纳法
问题探究法
一、科学与艺术结合的典范——赵州桥(10分钟)
二、高超的建筑水平(5分钟)
三、最早的印刷术——雕版印刷术(8分钟)
四、隋唐医学的发展——药王孙思邈(3分钟)
五、光耀千古的诗坛(10分钟)
教材整合
★ 一堂课成功与否,开头抓
住学生的心,吊起学生的胃
口很关键。
思考:
赵州桥是谁设计建造的?
视频时长:1分39秒
3分钟
①视频采用卡通人物、童音配音,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②吸引学生眼球,让学生较快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③引导学生认识传说与历史史实的区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疑问:鲁班?李春?
“鲁班兄妹造仙桥”传说
赵州桥鲁班修,玉石栏杆圣人留
★ 《新课标》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
挥学生的特长。
★初一学生,思维活
跃 ,学习的自主性和自我表现欲强。
小小设计师
任 务
假如你生活在隋唐时期,朝廷要求你负责设计一座桥,这座桥必须满足下列条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时间5分钟):
方便车马、行人及船只通行。
节约石料,洪水来临时最大限度分洪。
造型美观,具观赏性。
①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以及合作的能力;
②让学生体验创作乐趣的同时巩固知识;
③将知识、能力、情感目标紧密结合,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一、科学与艺术结合的典范——赵州桥
唐朝开元十三年(725年),中书令张嘉贞在《安济桥铭》中写道:“赵州洨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苏 州 宝 带 桥
云南丽江黑龙潭桥
北 京 颐 和 园 玉 带 桥
思考:赵州桥在设计上有什么巧妙之处?
河南赵州桥
造型优美,观赏性强;桥洞高,底下过船方便;但坡太陡,行人费劲.
多拱桥,跨度大;桥面平缓,利于车马人行走;但桥孔小,桥下船只通行不便.
多拱桥,坡度较小,桥上行走方便.具有一定观赏性
科学性:采用平拱设计,既方便船只运行又方便车马,行人;两端小孔,既减轻压力,又可起泻洪作用。
艺术性:大小拱相配,对称美;龙形花纹;造型优美.
里坊和东市鸟瞰复原图
太极殿复原图
唐长安大兴善寺复原鸟瞰图
唐代的建筑发展到了一个成熟的时期,形成了
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它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形体俊美,庄重大方,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舒展而不张扬,古朴却富有活力——正是当时时代精神的完美体现!
设疑法
问题一:西晋的人为获得一篇好的文章需要不停地抄写,费时、费力而且经常抄错。那么后世之人能否创造一种省时省力并准确传播文章的好方法呢
问题二: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什么呢 ?
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问题三:雕版印刷的过程是怎样的呢?
视频时长:1分16秒
问题四: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设计理念:
①问题设置层层深入,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②视频从视觉和听觉上给予学生冲击,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雕版印刷术。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请问这两首诗是谁的作品?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杜牧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请问以上诗句是谁的作品?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杜牧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请问这是谁的作品?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杜牧
诗人 生活年代 代表作 作品主要特点
李白
“诗仙”
杜甫
“诗圣”
白居易
诗人 生活年代 代表作 作品主要特点
李白
“诗仙” 盛唐 《早发白帝城》《蜀道难》《望庐山瀑布》等 既豪迈又奔放,既清新又飘逸,想象丰富,语言轻快。
杜甫
“诗圣” 盛唐转衰 《春望》“三吏”
“三别”等 或气魄雄浑,或沉郁悲怆,语言精炼凝重。
白居易 中唐 《赋得古草原送别》《秦中吟》《新乐府》等 讽喻社会,同情人民,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为什么他们的诗歌风格如此不一样?
4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白居易 )
1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 )
2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李白 )
6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 )
7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杜甫 )
3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 )
5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 )
8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 )
在课堂的最后,营造一个略显紧张、激烈又不失趣味性的课堂氛围。
神秘奖品
老师结合板书,引导全班同
学一起回答:“这节课我们学
习了什么?”
隋唐时期出现文化繁荣局面的原
因是什么?——漏讲???
★基于对整个单元宏观把握的考虑。
第8课是关于辉煌的隋唐文化的第二部分,我将在学完全部隋唐文化时,结合本单元前六课的内容,在给学生分析归纳隋唐文化如此繁荣的原因的同时,进行本单元的系统复习。
老师要在理解、消化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创造,提出新的讲课思路。
本节课蕴含丰富的资源:传说、典故、视频、图片,增加了历史课堂的趣味性。
充分发挥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课程环节过于紧密,学生不易犯困的同时,也容易产生疲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