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教学内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中国、民族关系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了解忽必烈的改革措施,理解元朝统一的进步性和文天祥抗元的正义性。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帮助下,分析元朝完成国家统一的原因,正确认识元朝统一全国的意义及对文天祥抗元斗争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文天祥坚持抗元的正义之举及被俘后不畏威胁、坚贞不屈、从容赴死的崇高气节已成为中华民族性格的象征,其宝贵的精神遗产将光照后人,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元朝的统一和一些制度的施行,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民族的融合。
【教学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忽必烈建元及其实施的措施。
【教学难点】元朝统一与文天祥抗元的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目的
导入新课从公元10世纪到公元13世纪,我国历史处在民族政权并立、对峙的分裂时期。12世纪,蒙古族兴起;13世纪初,建立元朝,统一全国。在完成中国大一统的进程中,成吉思汗与忽必烈做出了重大贡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这两位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准备进入新课学习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铁木真时代的蒙古社会特征北方、游牧民族2、蒙古各部落的统一出现奴隶和奴隶主,各部落贵族经常进行战争。蒙古各部四分五裂。3、蒙古汗国的扩张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汗国。不久东征西讨建立庞大的蒙古帝国。二、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中国1、元朝建立背景蒙古1227灭西夏,1234年联合南宋灭金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2、元朝建立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3、南宋灭亡1276年,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4、文天祥抗元介绍文的事迹及《过零丁洋》一诗。5、元朝的改革措施中央:设置中书省及宣政院;地方:行省制度和澎湖巡检司;农业:重视农业生产和推广棉花种植技术;水利:治理黄河和开凿通惠河和会通河。6、《马可·波罗行记》展示了一个富饶神奇的东方世界。三、民族关系的发展1、元朝统一为民族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条件2、民族关系发展的表现①新的“汉人”②回族的形成 信仰伊斯兰教。 阅读教材,了解蒙古的历史和蒙古国建立的过程阅读教材,了解元朝建立的过程掌握元朝建立后的改革措施请大家阅读小字了解一些民族融合的史实。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概括能力
总结拓展1、元朝对台湾的管辖元朝时,忽必烈设立澎湖巡检司,其职责管理澎湖、台湾民政,隶属福建泉州同安县(今厦门)。从此,台湾和澎湖正式成为中国行政区的一部分。2、元朝对西藏的管辖1260年,元朝皇帝忽必烈封西藏佛教萨迦派法王八思巴为国师。1264年,忽必烈设总制院,命八思巴以国师身份兼领院事。1269年,忽必烈封八思巴为大宝法王、帝师,并通过八思巴举荐,任命了总管西藏事务的行政长官和13个万户府的万户长。以后,元朝中央曾三次派官员在西藏清查户口,还在西藏地区设立了15个驿站,连成通往大都(今北京)的交通线,推行并确立了西藏地方的“乌拉”(意思为徭役、差役)制度。 了解元朝对台湾、西藏的管辖 拓展知识
作业布置 教材P7 1、2;练习册:1—19 完成作业
【板书设计】
第9课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国的建立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中国——元朝的建立、改革措施
三、民族关系的发展——回族的形成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