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4 数学思考 -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4 数学思考 -人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5-03 07:03: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数学思考
教学内容:人教版(2013)教材六年级下册P100面内容
教学目标:
1.借助画图、列表等方法,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探寻“平面端点连接线段”的规律;
2.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经历并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入手寻找规律”的解题策略和思想。
3.引导回顾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提高对数学思想价值的认识。
教学重点:在发现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连接线段的规律:每增加一个点,这个点可以和前面已有的每个点都连一条线段,所以前面有几个点,就会增加几条线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探究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故事,请看是什么?(课件出示“曹冲称象”的图片)
师:要称一头大象的重量,在当时来讲本来是一件很 (难)的事。但是啊,小曹冲很聪明,利用浮力原理,变称大象为称小石头(大——小)。使本来很难的事情变得比较……(容易)。
师:在这个故事里,小曹冲化大为小,化难为易,解决了称象的难题。
化难为易也是我们学习数学经常用到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思想一起走进数学思考的殿堂。(板书课题)
二、探究发现,总结规律
(一)初步感受化难为易
师:咱们班有多少同学啊?
出示:六(1)班有45个同学,每两个同学握手一次,一共要握手多少次?
理解“每两个同学握手一次的意思”;
师:明白这道题的意思吗?每两个同学握手一次是什么意思啊?
师:咱们45个同学,每两个同学握手一次,一共要握手多少次?知道答案的举手。
预设1:很少人举手
师:看来这道题有点难?怎么办?想想小曹冲是怎么做的?
45个人,人数太多了,我们能不能从人数少一点的开始研究呢?从几个人开始研究起比较合适?
师:2个人握几次?3个人呢?
预设2:很多人知道,并且说出了想法
师:一道题有这么多种答案,到底哪个是对的?要怎么来验证啊?是不是要全班同学都来握手握一遍啊?(不是)
师:45个人,人数这么多,我们能不能从人数少一点的开始研究呢?从几个人开始研究起比较合适?
预设3:当学生坚持1+2+…..+44是对的时,
师:看来你是发现规律了,这个规律到底对不对呢?还需要我们一起来研究。45个人,人数这么多,我们能不能从人数少一点的开始研究?
(二)感知规律
1.小组合作探究:
出示探究卡一,明确合作要求,四人小组合作。
师:这张探究卡上的点表示人,两个点代表两个人,这两人握手几次?(1次)怎么表示?(A连B)。这里有四个要求,谁来把要求读一遍。明白要求了吗?那就开始吧。
2.学生汇报交流
(1)请学生汇报自己连线方法和共握手的次数。
师:请来跟大家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探究的结果。(2个人至5个人)
师:如果6个人握手呢?
生:15次
师: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1:
生:1+2=3,3+3=6,6+4=10,10+5=15
师:哦,你从数字上看,是这样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2、3、4、5表示新增加的握手的次数,
师:光用嘴巴说有部分同学好像不是很清楚,你能画给大家看看吗?
预设2:
生:6个人就是1+2+3+4+5(板书)
师:跟大家说说你的想法?(或1指什么?2.3呢?….)
生: ……
师:光用嘴巴说有部分同学好像不是很清楚,你能画给大家看看吗?到底这个1指的是什么?(师出示两粒珠子,让生画,同时板书)
师:(再增加一粒)这时又来了一个人(生画),原来可已经有一条了,还增加了几条?哪两条?你画给同学们看看. (师问:你看到了什么)
师:新来的这个同学与原来的两个同学握手,所以1还要加2
师:谁再来说说这个2指的是什么?(那也就是增加了两次)
师:这时又来了一个人。(让生画,说想法)
师:如果有20个人呢?要从1要加到几?45个人呢?(突出原来有两个人,就要加2,原来有3个人,就要加3)
师:如果有100个人?200个人?N个人呢?(课件出示)
师:观察黑板,你发现了什么?
(四)总结提升
师: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解决这个难题的过程,刚才我们是怎么进行研究的?
师:从简单入手,举例子,找规律。(板书)
三、拓展练习,巩固发展
师:在场的各位同学都是小曹冲,利用化难为易的数学思考方法解决了握手问题。如果再出现其他类型的数学难题,你们怕不怕?有没有信心解决?
1.
(1)摆100个正方形需要几根小棒?如果是n个呢?
(2)如果有3001根小棒,能摆多少个正方形?
2.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板书设计
数学思考
大——小 从简单入手 多——少 多——少 难———— 易
找规律
1+2+3+……+44=990(次)
教学反思:《数学思考》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这一单元的一节教学内容。本课实质上就是让学生体验用找规律的方法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一边画图一边探究与发现,以简驭繁,有利于学生对化归、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形成系统的认识。
??课伊始从学生的生活引入,“六(1)班有45个同学,每两个同学握手一次,一共要握手多少次?”提出问题。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又为渗透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埋下了伏笔。接下来是带领学生分析“难”在什么地方,学生认为难在点太多、线太杂,不好解决。那么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没有?学生想到先从最简单的情况开始研究找规律。本课教学的第二个环节:探究规律,解决问题。教材中呈现的探究方法是:从简单问题即两个点开始,逐个增加点数进行研究,找寻规律。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学的第三个环节:运用提高,拓展延伸。先是用已建立的数学模型去解决_??????_中的问题,然后结合具体图形探讨平面图形中存在的规律,最后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每增加一个点,这个点可以和前面已有的每个点都连一条线段,所以前面有几个点,就会增加几条线段。
纵观全课,我认为学生的探究有目标,学生的思考有深度,学生对数学思考的认识更深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确有提高。教师的作用就是在学生感觉迷茫的时候予以点拨与指引;直观教学,数形结合,以简驭繁等都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方法;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思想,不仅对学生的数学语言是一种提炼,更是对其他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我想我们还是要多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通过发现的规律自己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