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比例和反比例
上课内容: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P84比和比例第二课时;练习十七第2题。
一、学情分析:
在教学了正比例的知识后,大部分学生都明白了如何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正比例,在做相关的题目时,学生出错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在于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和科学性上。可是一旦教授了反比例的知识之后,学生开始混淆两者了!不知道是把两个量相“乘”还是相“除”!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由于学生对于“正”和“反”的理解不够到位。
二、教学目标:
⑴通过回顾与交流,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整理知识,形成系统。
(2)通过具体问题的认识进一步认识正比例、反比例的量。使同学们能正确、迅速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3)通过复习与整理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并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同学们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进一步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能运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在活动中获得一些新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交流
1.说一说
师:在本学期的第二单元,我们学习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请你先想一想这一部分内容,然后说一说什么样的两个量成正比例,什么样的两个量成反比例。(复习正、反比例知识)
师: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议一议
师:正比例和反比例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你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四人小组同学互相举例说一说,并说明自己的举例为什么是成正比例或者成反比例。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师:每组说明正、反比例实例各一个,其他小组注意不要重复,并把本组需要交流的问题展示出来。
(二)练习与提高
1.
(1)师:表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哪些量是在发生变化?哪些量是不变的?
(2)师:你能用哪个关系式来表示这两个变化的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如有困难,学生可根据教材中的提示来解决问题。
(3)表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2.根据关系式判断各题中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⑴收入一定,支出和节余。
⑵出米率一定,稻谷的重量和大米的重量。
⑶圆柱的侧面积一定,它的底面周长和高。
题目中有哪些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
(三)巩固与应用
1、填一填。
(1)比的前项一定,比的后项和比值成( )比例。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成(?? )比例。
(3)如果 ,那么X和Y成( )比例。
(4)如果 ,那么X和Y成( )比例。
2.选择题
(1)实际距离一定,图上距离和比例尺( )。
A.成反比例 B.成正比例 C.不成比例
(2)下列各题中,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是( )。
A 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
B 一段路程一定,已走路程和剩下的路程
C 长方形周长一定,它的长和宽
D 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
(3)表示a和b这两种量成反比例的关系式是( )
A.a+b=8 B.a-b=8 C.a×b=8 D.a÷b=8
(4)被减数一定,减数与差(???)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
(5)花生的出油率一定,花生的重量和油的重量(???)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
3、判断题
(1)甲、乙两数互为倒数,甲数和乙数成反比例。( )
(2)一批货物,运走的和剩下的成反比例。 ( )
(3)如果ab + 5 = 15,则a与b成反比例。( )
(4)表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 )
(5)一个人的身高与他的年龄成反比例。 ( )
(四)作业布置
练习十七 第2题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2.正比例和反比例
正比例 反比例
(一定) XY=K(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