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2 反比例 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2 反比例 人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5-03 07:13: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 反比例 备课人
学情分析 比例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了现实基础,也为教学提供了方便。结合实际生活经验,让学生首先理解除法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再研究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从而顺利完成求比例和化简比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通过实际生活例子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新知识。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通过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并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的量。
过程与方法 经历反比例意义的探究过程,体验观察、比较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一系列有探究性的问题,渗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节数 1
一、情境导入 1、同样的面包单价:2元/个。老师说个数,学生对总价
买的数量(个)
1
2
3
4
5……
总价(元)
2
4
6
8
10……
提问:面包总价和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他们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预设学生回答:面包的总价和个数成正比例,因为它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面包个数扩大或缩小,总价也随着扩大或缩小。
2、共有30块糖果分给小朋友,老师说出小朋友的人数,学生回答分得的糖数。
小朋友的人数(人)
1
3
5
10
每个小朋友得到的糖果数
30
10
6
3
提问:仔细观察这个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小朋友的人数与每个小朋友分的块数的乘积都是30,他们是相关联的量,小朋友的人数越多,每个小朋友分得的糖果数就越少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1.出示例4,提出观察思考要求:
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个表同_?¤????_的表相比,有什么不同?
a、表中的两种量是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所需的加工时间.
_??????_板书:每小时加工数和加工时间
b、每小时加工的数量扩大,所需的加工时间反而缩小;每小时加工的数量缩小,所需的加工时间反而扩大.
_??????_追问:这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吗?为什么?
c、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都是600.
2.这个600实际上就是什么?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和零件总数,怎样用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_??????_板书:零件总数
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零件总数
3.小结
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每小时加工数和加工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每小时加工数变化,加工时间也随着变化,每小时加工数乘以加工时间等于零件总数,这里的零件总数是一定的.
(2)教学例5
1.出示例5,根据题意,学生口述填表.
2._??????_提问:
a、表中有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吗?
_??????_板书:每本张数和装订本数
b、装订的本数是怎样随着每本的张数变化的?
c、表中的两种量有什么变化规律?
比较例4和例5,概括反比例的意义.
1.请你比较例4和例5,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a、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
b、都是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c、都是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2._??????_小结
像这样的两种量,我们就把它们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3.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一定,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式子表示?
_??????_板书:?X×Y=K(一定)
(3)教学例6
1.出示例6,_??????_提问:
a、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是不是相关联的量?
b、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有什么关系?它们的积是什么?这个积一定吗?
c、播种总公顷数一定,每天播种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成反比例吗?为什么?
2.思考:播种的总公顷数一定,已经播种的公顷数和剩下的公顷数是不是成反比例?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成反比例的量,知道了什么样的两种量是成反比例的量,也学会了怎样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在判断时,同学们要按照反比例的意义,认真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
巩 固 深 化
一、自学检测 1、根据表格,回答问题。
(1)表中( )和( )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2)请任意写出两个长方形长与宽相乘的式子,并求出积。
(3)这两个算式的积相等吗?
(4)这个积表示的是( )。
(5)由此可知:( )一定时,( )和( )成( )比例。
2、填一填,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上表中相关联的量是( )和( ),随着( )变化,( )是一定的。所以( )和( )成( )比例。
上表中相关联的量是( )和( ),随着( )变化,( )是一定的。所以( )和( )成( )比例。
从上面两个题,我可以发现正、反比例的异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正比例 反比例
【活动形式】
1、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重点归纳指导。
3、检测出有问题的学生教师重点指导。
【要点提炼】
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并会区分。
二、巩固练习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1)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底和相对应的高。( )
(2)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方形的长和宽。( )
(3)买来一袋糖,平均分给每人的块数与分给的人数。( )
(4)圆的周长一定,圆的直径和圆周率。 ( )
(5)六(2)班学生人数一定,出勤率和出勤人数。 ( )
三、课堂检测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如果=3y,那么x和y( )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2)粮店运来大米的袋数一定,卖出的袋数和剩下的袋数( )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3)把36L的水倒入一个长方体容器里,水的高度和容器内部底面积( )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4)成反比例的两种量中,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 )
A、随着扩大 B、随着缩小 C、不变
【活动形式】
1、学生独立完成。
2、小组互判。
3、检测出有问题的学生教师重点指导。
【要点提炼】
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并会判断。
四、拓展延伸:
小强用下面的图像表示从甲地到乙地,用不同的速度和所用的时间。
把图像所表示的数据填在下面的表内。
回答下面问题:
(1)在这一过程中,哪个量没有变?
(2)速度和时间有什么关系?
(3)不计算,从图中观察,如果每小时行40千米,大约用多少小时?
【活动形式】
1、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
2、大组交流。
3、全班汇报。
【要点提炼】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
板 书 设 计
成反比例的量 每小时加工数和加工时间 例4.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零件总数(一定)
例5.每本页数×装订本数=纸的总页数(一定)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X × Y = K(一定)
例6.因为: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天数=播种的总公顷数(一定)
所以: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成反比例.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难懂,历来都是学生怕学的内容。我从生活实例中引出数量关系,然后给这种数量关系一种新的理解,将这种数量关系重新定义为成反比例关系,给具备这种数量关系的数量重新定义为成反比例的量,沿着这条线索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体验了概念形成的过程。让学生从身边的现实生活中发掘素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引入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此时让学生展开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学生通过对正、反比例的例题进行比较,归纳出成反比例的量的几个特点,再以此和正比例做比较,猜想出反比例的意义。最后学生经过读书验证,得出反比例的意义和关系式,既达到了本课的知识目标,又提高了学生的推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