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 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 人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5-03 08:0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鸽巢问题(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鸽巢问题》第68页例一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了解鸽巢原理,学会用列举法、假设法思考比较抽象的数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鸽巢原理,掌握假设法中先“平均分”,再调整的思考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总有”“至少”的意义,帮助学生建立“至少数=商数+1”的数学模型。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每个小组准备4个纸杯,5根铅笔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 引出新知
教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抽奖游戏吗?今天,想不想再来玩一次?老师手里的这个盒子中是咱们全班同学的学号,接下来我们要从中抽出两组幸运之星,每组3名同学,在游戏开始之前老师先来预测一下,每次抽出的3名同学中肯定最少有两个同学的性别是一样的,你们信吗?下面老师先请咱们班的班长来抽出第一组幸运奖,依此进行。老师猜对了吗?(验证结果)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猜出来的吗?其实这里面蕴含着一个很重要的数学原理鸽巢问题。(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游戏入手,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提出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
二:动手操作 探索新知
(一)、探究铅笔数是铅笔盒数一倍多1个的情况
1、屏幕出示例1
师:请看屏幕,谁来读读这句话。(把4支铅笔放到3个铅笔盒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铅笔盒里至少有两支铅笔。)
2、理解“总有”和“至少”的含义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这句话中哪几个词语很关键?
生:“总有”和“至少”
师:谁来说说这两个词的意思?
生:总有:一定有;至少:最少,不少于
师:至少有两支铅笔是什么意思?
学生:不少于两支或多于两支。
3、学生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师:你觉得这句话说的对吗?下面请各小组开始探究。(出示活动要求)
4、汇报交流,引出列举法
(1)小组汇报交流
师: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
小组1:我们组是用铅笔模拟摆出来的,共有4种情况
师:请你们组一边演示,一边把自己的表示方法写到黑板上。
(2)验证结论
师:你认为这句话说的对吗?
生:对
师:你怎么证明“总有一个铅笔盒里至少有两支铅笔。”
生:第一种摆法有一个铅笔盒是4支,第二种摆法有一铅笔盒是3支,第三种摆法有一个铅笔盒是2支,最后一种摆法有两个铅笔盒里都是2支,所以不管怎么摆,总有一个铅笔盒里至少有两支铅笔。(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用红笔将这些数字画出来)
师:大家同意吗?好,你们组第一个完成学习任务,你们非常了不起!哪个组还有不同的记录方法?
生:我是用数字表示的,比他的方法简单。(让学生写到黑板上)
师:你的方法的确很简单,非常棒!
5、观察思考,发现假设法
师:刚才同学们把4支铅笔放到3个铅笔盒中所有可能的情况都一一列举出来,但是随着数据的扩大,摆放的方法肯定会很多,甚至不能一一罗列,那么还有没有其他更直接、更简单的方法,只摆一次就能得到这个结论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教师引导:看看上面的四中摆法,哪一种摆法刚好是只有一个铅笔盒里只有两只铅笔)
师:谁来说说。
生:我是这样想的,先假设每个铅笔盒中放1支,这样还有1支,这时无论放在哪个铅笔盒中,那个铅笔盒中就是2支了。
(教师利用课件让学生一边演示一边说明此方法)
师:5支铅笔放进4个铅笔盒中呢?
生:先假设每个铅笔盒中放1支,这样还有1支,这时无论放在哪个铅笔盒中,那个铅笔盒中就是2支了。
师:你为什么要先在每个铅笔盒中放1支呢?
生:平均分,每个笔筒中只能分1支。
师:为什么要平均分呢?(随机板书 平均分)
生:因为我们考虑的是至少数,这样平均分放就可以使每个铅笔盒中放的同样多,剩下的那只铅笔不管放进哪个铅笔盒,那个铅笔盒中至少就有2支铅笔了。
【设计意图】从另一方面入手,逐步引入假设法来说理,从实际操作上升为理论水平,进一步加深理解。
6、提炼升华,总结平均分法
师:那么你能用数学算式表示出你的想法吗?
生:4÷3=1(支)…1(支) 1+1=2(支)
师:说说这道算式的意义,是将什么平均分的?你是怎样得出结论的?1+1是什么意思?(前面的1是指商,后面的1是余数吗?)。
师: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你真是太棒了!你想到了一个非常简单而且又很实用的方法,为我们解决了难题!同学们请将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那如果是将(1)6支铅笔放进5个铅笔盒中呢?(2)7支铅笔放进6个铅笔盒中(3)100支铅笔放进99个铅笔盒中(4)N+1支铅笔放进N个铅笔盒中,总有一个铅笔盒中至少有几支铅笔?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刚才这几道题中铅笔数与铅笔盒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当铅笔数比铅笔盒数多1时,那么总有一个铅笔盒中至少有2支铅笔。(也就是当铅笔数是铅笔盒数的1倍多1时,总有一个铅笔盒中至少有2支铅笔)
(二)、探究铅笔数是铅笔盒数一倍多2个的情况
师:那如果把5支铅笔放进3个铅笔盒里呢?你会怎样表示他的结果?
生:5÷3=1(支)…2(支) 1+2=3(支) 1+1=2(支)
师:为什么是1+1=2(支)而不是 1+2=3(支)呢?
生:因为5支铅笔放进3个铅笔盒中,每个铅笔盒里至少放1支,剩下的2支铅笔还要进行平均分,就有2个铅笔盒里各放进1支,那么就总有一个铅笔盒里至少有2支而不是3支铅笔。
(三)、归纳总结 构建模型
师:(因此,我们得出至少数等于、、、)同学们,请你们再仔细观察以上这些数学算式,你认为至少数应该怎样求?当铅笔数比铅笔盒数的1倍多一些时,至少数=商+1而不是商+余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比较得出“平均分”的方法,将解题经验上升为理论水平,进一步强化方法、理清思路。
(四)、延伸练习,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还敢挑战吗?
1、5只鸽子飞进了4个鸽巢,总有一个鸽巢至少飞进了2只鸽子。为什么?
2、7本书放进5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几本书。为什么?
师:下面请同学们齐读一则数学信息
三、走进生活 解决问题
师:鸽巢原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他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中的数学。
1、5个人做4只凳子,总有一只凳子上至少要做( )个人。
2、10封信投进8只信箱中,总有一只信箱中至少要投( )封信。
3、15个同学中,至少两个同学的生日在同一个月,为什么?
4、一副扑克牌,抽出大、小王后还有52张牌,任意抽出其中的5张牌,我知道至少有( )张牌是同花色的,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教师:你们现在能解释课前抽奖游戏中老师能猜中的原因吗?
板书设计
鸽巢问题
至少数=商+1
铅笔数 铅笔盒数 平均分 至少数
4 3 4÷3=1(支)…(1)支 1+1= 2(支)
5 4 5÷4=1(支)…(1)支 1+1= 2(支)
6 5 6÷5=1(支)…(1)支 1+1= 2(支 )
100 99 100÷99=1(支)…(1)支 1+1= 2(支)
N+1 N (N+1)÷N=1(支)…(1)支 1+1= 2(支 )
5 3 5÷3=1(支)…2(支) 1+1=2(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