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和7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P39-4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和7。
2.使学生知道7以内数的数序,理解6
和7的基数、序数含义。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3.教育学生要做个爱劳动、讲卫生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数感,理解数字6
和7的含义,正确书写6和7。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6、7的基数及序数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师生拍手游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一、复习旧知,导入谈话:
1、数字宝宝和点子宝宝找朋友。
教师出示点子图,学生出示对应的数字卡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对齐)
从大到小,从小到大排列。
2、出示情境图,谈话:我们班的小朋友自从上小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学会很多知识,还学会很多本领,老师这就有一张照片,图上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呀?
小朋友都热爱劳动,他们分工合作,积极主动打扫教室清洁,干得真起劲,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爱劳动,讲卫生,热爱我们的班集体。
二、初步建立6、7的概念:
1、数数抽象出6、7的概念:
(1)数一数,图上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参加劳动?
你是怎么数的?(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方式来数)(先有5个,再进来一个打水的孩子)
(2)如果用摆圆片的方法来表示这些小朋友,谁知道该怎么摆?(男生数,师摆)
(3)出示数字:6个小朋友,可以用6个圆点来表示,在数学上还可以用一个数字表示,用几表示?(拍手6下)
(4)教室里还有哪些物品的数量是6?6还可以表示什么?(语言培养,生日蜡烛)
(5)数出6根小棒(指名上台数),摆一摆你喜欢的图形。
(6)加上老师呢,一共有几个人?你是怎么数的?
我们还是用摆圆片的方法来表示在参加劳动的小朋友和老师,该怎么摆?(女生数)
(7)7个人,可以用7个点子来表示,在数学上还可以用几表示?(点头7下)
(8)教室里还有哪些物品的数量是7?7还可以表示什么?(语言培养)
(9)你能用7根小棒摆出什么漂亮的图形?
小结:老师发现6和7的本领真大,6可以表示6个小朋友、6个蜡烛……7可以表示7根小棒、7位老师……出示课题:6和7的认识
三、进一步建立6
、7的概念
1、拨珠子
师:6和7我们都认识了。你们能不能在计数器上拨出6和7呢?
现在请同学们看仔细老师的计数器,先拨5颗(全班数)这是几?
那老师又添上一颗,现在一共有几颗?6是怎么来的?
这里有几颗珠子?如果老师再添上1颗,那是几?那7去掉1是几?6去掉1又是几?
2、直尺图
(出示课件)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大屏幕上有一把直尺。我们一起把尺子上的数字宝宝读出来。
直尺上的起点用哪个数表示?5的后一个数填几?6的后一个数填几?
在这把直尺上的数,最大是几?最小是几?
拍手数一数:一边拍手一边把这些数字宝宝从小到大数一遍。
能从大到小数一遍吗?
6的前面是(
),6的后面是(
),6的相邻数是(
)和(
)。
3、比较5、6、7的大小
出示点子图
(1)这三幅点子图分别用什么数字表示?你用什么方法数出图中的点数的?
(2)根据这三张点子图,谁能来比比?(先手势表示,再读出来)
4、课间游戏:用6
、第6、7、第7玩游戏
第()排的同学站起来,报数,问:这一排一共有几个同学?
请第7个同学举手,大声地说出你的名字。问:为什么只有他介绍自己?
5、同学们看,小朋友打扫完卫生来到了教室后面的生物角,他们在做什么呀?
出示金鱼图,学生开书40页,先独立填写,再集体订正。
同座之间互相提一个问题。
老师总结:“6”和“第6”表示的意义不同,“7”和“第7”表示的意义不同。
6、写数字6
、7
(1)老师板书6,请学生观察:6像什么?从哪里开始写起,要注意碰到几个点,一笔写成。(6的样子像口哨,6是一笔写完的,从田字格的上半格起笔一直写到下面再画个圆后完成),(2)教学7,方法同上。(7的样子像镰刀。)
(3)学生在书上写(第40页),教师评价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教材p43第1题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拨一拨、比一比、写一写的活动认识6和7,并知道6和7表示几个和第几个,同学们真棒。《6和7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让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0至5的认识及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本节课的学习,为下节课的6、7的加减法的教学和学习打好基础,也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基本理论。
本节内容是一种用情境图反映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本节是在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阶段才一个多月进行的知识教学,这时的学生对学习生活充满新鲜、好奇。学生在这部分知识在生活实践和幼儿园已经有了接触,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由于学生年龄小,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老师、同伴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这些学习常规、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由于年龄特点,上课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虽然在幼儿园和平时的生活中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区分6、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上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观察、体会6、7的基数含义;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7;知道7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经历认数的过程,通过数数、拨珠等探究活动,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观察、比较、口头表达的能力,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运用于生活的思想。
教学重点:
培养数感,建立6、7的概念,会读、写6和7。
教学难点:
6、7的基数和序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复习旧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把之前学习的数字宝宝都带来了,它们就藏在这首拍手歌里,你想和老师一起来对拍手歌吗?
1、出示拍手歌(自读儿歌,师生共读)
2、你在拍手歌里找到了哪些数字宝宝?(指名汇报,互相订正)
(1)女孩子和老师一起从1数到5。
(2)男同学想一想还可以怎样数呢?(男生从5数到1)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拍手歌引入新课,同时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复习数序,并从大到小、从小到大读一读。
(二)导入新课
今天,又有两个数字宝宝想和可爱的你们见面,可是它们很调皮,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你有信心找到它们吗?两个数字宝宝早就藏在这幅图里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它们吧。(课件出示情境图)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新知
(一)数数和认数
1、出示自学提示
(1)认真观察,说说你在图中看到了什么?他们做得怎么样?
(2)数一数图中的人和物,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根据提示观察,数一数,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2、汇报交流
(1)你在图中看到了什么?他们做的怎么样?
(2)看到他们做得这么好,你有什么感受呢?
(反馈交流,并从中受到教育)
小结:同学们说得好,我们从小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
(3)刚才同学们自己数了图中的人和物,通过数数,你发现了什么?(汇报图中人和物的数量,互相订正)
(4)恭喜你找到了数字宝宝“6”,你是怎样找到它的?(全班交流数数的方法)还有一个数字宝宝,谁找到它了?你是怎样发现它的?数一数吧!(汇报数数)
(5)谁能从1数到7呢?同桌之间互相从1数到7。
小结:同学们很有办法,还能动脑思考,这么快就找到了两个数字宝宝“6”和“7”,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两个新朋友吧,看谁能和它们成为最好的朋友。(板书课题)
3、抽象出6和7
(1)桌子的张数、同学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板书:6)我们用点子图来数一数。
(2)椅子的把数、师生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板书:7)我们也来用点子图数一数吧。
(3)仔细观察一下数字6和7的形状,它们分别像什么?(想象、交流、汇报)
(4)闭上眼睛在心里跟我们的新朋友打个招呼吧:“6,你好,7,你好!”
4、书写6和7
(1)认识了6和7,你会写它们吗?观察一下,说说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观察交流,注意写法)
(2)范写
(3)独立书写,指名板演
5、数一数、摆一摆
(1)小组合作,用6根小棒摆一摆,说说你摆出了什么图形?
(2)再用7根小棒摆一摆。
(小组合作摆一摆,展示摆出的图形,并说说用了几根小棒,摆出了什么图形)
6、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6或7来表示?(互相交流)
设计意图:给出自学提示,让学生自己获取信息,培养其自学能力。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用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培养学生思维空间并加深6和7的认识。在操作和数数活动中进一步认识6和7,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数序、比较大小
1、出示计数器
(1)计数器上是几?(指名数)再拨一颗是几颗珠子?也就是5添上1是几?
(2)6颗珠子再添上几颗珠子是7颗珠子?也就是6添上几是7?
2、出示直尺(显示刻度0—5)
(1)你知道5后面应该填什么吗?
(指名回答,集体订正,明确数序)
(2)谁能从0正数到7,从7倒数到0?(指名数数,集体订正,拍手数一数)
3、比较大小
(1)通过刚才拨数和数直尺上的数,你有什么发现吗?(互相交流,发现相邻两数之间的关系)
(2)出示点子图5,后面一幅图应该是几?怎么摆?(数一数并反馈)
(3)你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吗?(互相交流,体会5、6、7之间的大小关系)
设计意图:学生操作,自己总结谁比谁大,谁比谁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能力。
(三)序数
1、老师家里养了许多小鱼,想去看一看吗?(出示鱼缸图)
2、老师家的鱼太多了,你愿意帮老师来数一数吗?(出示问题,指名回答)
3、想一想7缸和第7缸有什么不同?(全班交流,了解基数与序数的区别)
4、你会像老师这样提问吗?(互相提问,进一步感知序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以帮助老师为由,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习积极性,突破难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提升
1、P43练习九第1题
2、比较大小
3、P43练习九第3题
(独立完成练习,全班评议并订正)
设计意图:在独立完成练习的过程中,了解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回顾总结
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我们把“6”和“7”也编到拍手歌里吧!(课件出示,拍手齐读)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用6,7表示的物体个数的例子特别多,下课后我们就去学校里找一找,但是粗心的小朋友可看不到它!(下课后学生去学校操场上找用6和7表示物体的个数。)
设计意图: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并培养学生认真细心观察的习惯。7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数数量是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数字7,知道7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掌握7的组成,认识7的序数含义.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3.结合主题图对学生进行爱劳动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7的组成,正确书写7.
教学难点
掌握7的组成.
教学过程
1、
复习引入
1.数的组成.
老师分别出示:
□
5
6
□
□
╱╲
╱╲
╱╲
╱╲
╱╲
4
1
2
□
□
3
2
2
4
□
请一组同学分别回答,其他同学做裁判.
2.数数、认数、读数、数序及比较大小.
全班同学动手摆数字卡片从0到6,要求边摆边读,摆后手指卡片,从0数到6,再从6数到0.
老师提问,学生用手势回答.
(1)4的前面是几?3的后面是几?
(2)和5相邻的两个数是几和几?
(3)比4多1的数是几?比1少1的数是几?
(4)比6少1的数是几?比6多1的数呢?
通过最后一道题的提问,引出要学习的新数——“7”。(板书课题)
2、
指导探索
1.认识7的含义
(1)投影出示教材7的主题图.
问: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小女孩在喂鸡)
你们在家里帮家长做事情吗?谁来说一说你会做什么?
看图数一数,图上有几只鸡?你是怎么数的?
学生回答后,老师说明:数量是7的物体都可以用7来表示.
(2)让学生用学具表示7.
学生可以选择任意的学具,如:7根小棒、7个小圆片、7个图片等.摆后请几名同学演示给大家看.
(3)结合生活实际举例.
师: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7来表示吗?请你和旁边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举例,然后请两、三个同学说一说.
2.了解7以内数的顺序
(1)老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学生数数、回答问题.
问:6颗珠子再添上1颗珠子是几颗珠子?6添上几是7?
7去掉1是几?7应该排在谁的后面?
让学生拿出直尺看一看.
(2)出示直尺图,指导学生观察.
问:尺子的起点在哪边?用几来表示?(板书:0)尺子上面一共有几段?(带学生数一数)从0到这儿(手指1刻度)是几段?0的后面写几?(板书:1)从0到这儿呢?(是两段,1的后面写2)……
6的后面写几?为什么写7?7里面有几个一?
(3)学生看尺子上的刻度数数:从0数到7,再从7数到0.
问:6的后面是几?7的前面是几?和6相邻的两个数是几和几?
3.比较大小
出示点子图1.
问:左边有几个点子?(6个)用数字几来表示?右边呢?(7个)
板书:6
7
问:6和7比,哪个数大?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板书:<=
问:看到6<7,你还能想到什么?(板书:7>6)
出示点子图2.
问:为什么7大于6?
4.教学7的组成
(1)让学生在桌上摆▲:把7个▲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
根据自己分的结果,试着说一说7的组成.
(2)小组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
(3)全班汇报,共同总结出7的组成.(演示课件“7的认识”)
板书:
7
7
7
╱╲
╱╲
╱╲
6
1
5
2
4
3
1
6
2
5
3
4
(4)练习7的组成:对口令
5.教学基数和序数含义
投影出示教材的鱼图
指导学生按题目要求分步画○.
(1)从左边起,在第5条鱼的上面画1个○.
(2)从左边起,在第7条鱼的上面画2个○.
补充:把右边的7条鱼圈起来.
师:7不仅可以表示7个事物,还可以表示第7个.
6.教学7的写法
师:我们学习了7的很多知识了,那么怎样才能写好7呢?你们看7的样子像什么?(演示动画“7的写法”)
学生在书上练习写7,老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
总结质疑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吗?
学生自由发言.
4、
巩固练习
1.按顺序填数:
3
4
□
6
□
7 □
5
4
□
□
2.填空:
7
□
7
╱╲
╱╲
╱╲
□
5
3
4
6
□
学生可以直接填空,也可以先摆学具,再填空.
3.游戏:和小动物交朋友
演示动画“说位置”(一排小动物:小狗、小猴、小熊、大象、松鼠等)
学生说出小动物的位置就可以和它交朋友.
如:小熊在左起第3个,松鼠在右起第5个…….
板书设计
7的认识
直尺图
7
7
7
点子图1
点子图2
╱╲
╱╲
╱╲
6<7
7>6
6
1
5
2
4
3
1
6
2
5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