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的分成与组合
教学内容分析:“10”是小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小学数学知识中的重中之重。它是由一位数到两位数的起始,是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并建立十进关系的起始。
“10”是一个特殊数,也是“10的加减”、“20以内加减”的基础,所以10的分成与组合是重难点内容。
教学重难点:10的分成与组合。
教学目标分析:
1.
通过“填”“数”“看”活动,亲身体会10的分成与组合。
2.
通过形式多样、有趣的练习,让学生简单、快速的掌握和学习重难点。
学情分析:
1.
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不久,对学校一切充满好奇;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
2.
“10”是第五单元的内容,与前面的“6——9的认识”要求相似,学生学习本节课前已有了一定的基础。
3.
本节课内容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数学经验和知识积累,而本班学生大多数在学前教育已初步认识了“10”,所以此内容对学生并不陌生。
教学策略及方法分析:
1.
实践方法:基于学生对“10”已有了一定的认识,让学生把“10的分成”写出学习卡上,再通过自己数小棒来验证。
2.
呈现方法:在小组内把自己的学习卡互相检查,互相学习。
3.
讲授法:
教师通过讲授,引导学生小结出“10的分成与组合”。
4.
强化记忆法:通过朗读儿歌、互相问答、连线、找卡通人物好朋友等练习,强化记忆。
教具准备:课件、小棒、学习卡
教学过程设计:
1、
自主探究。
夸奖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
给学生“戴高帽”,夸奖学生聪明,能把没有学过的知识写到学习卡。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对“10的分成与组合”的掌握情况,为下面的课堂设计作好及时调整的准备。】
2.引导学生利用小棒验证自己的结果。
【设计意图:学生亲自动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把以前的间接知识变成直接知识。】
3.小组内互相检查学习卡。
【设计意图:互相检查的过程,学生能学到自己漏掉的“分成”,也能了解“分成”的小方法。】
2、
总结“10的分成与组合”。
1.
展示学生的学习卡,引导学生说出所有“10的分成”。
2.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10可以分成1和9”与“10可以分成9和1”的意义是一样的,由“10可以分成1和9”就能想到“10可以分成9和1”。
3.全班总结出“10的分成”。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10的分成”并板书。
4.
根据“10的分成”,说说“10的组合”。
【设计意图:学生对这个内容的理解,原有知识可能是被动吸取的,模仿、机械反复练习而得到的。而本环节,创设了动手的机会、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学生从中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学习的乐趣。学生对数小棒、小组合作这样的学习方式,充满了好奇和热情,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学习效果自然好。】
5.在优美的音乐中,朗读儿歌:“数字好朋友歌”。
【设计意图:一边听歌一边读,在玩中学,寓教于乐。】
3、
多种形式的巩固学习。
1.从上一个环节的儿歌“数字好朋友”过渡到:说说(卡通人物)的好朋友是( )。课件出示学生很喜欢的喜羊羊、灰太狼等卡通人物,然后让全班学生说出各自衣服上数字的好朋友。
2.“数字好朋友”连线。
指名说一说(利用幻灯片上的触发器)。
3.完成课本练习。
8
5
6
1
3
10
10
【设计意图:强化记忆并及时的反馈学生的掌握程度,以便老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5.拓展练习:
【设计意图:这道拓展题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10”的知识的能力,并有助于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到提高。】
四、小结: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9加几
教学内容:教材第88,89页的内容及练习三十
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凑十法”的算理,能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
??????????2.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体验,培养学生
初步的观察操作比较和分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理解算理,能正确计算9加几
教材分析:20以内的进位加法在日常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并且是20以内
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9加几”是20以内加法的第一课时,是学生解“凑十法”的关键点。把9加几转化为10加几,体现了“转化”的教学思想。
学情分析:学生已有10以内的加法,10加几和十几加几点计算基础,能用数数的方法来进行加法计算。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交流互动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中了解不同算法。对于“凑十法”的数学,根据一年级学生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思维特点。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等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获得经验,从而抽象出9加几的算理,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同学们实验小学的同学们正在举行运动会比赛,大家想不想去现场看一看?(想)?那就和老师一起闯关吧!
??第一关:1.?口答。
???老师强调孩子把话说完整,比如:2可以分成1和1,方框里填1。
??第二关:2.?口算:????????????????????
10+2=
10+9=
10+6=??????????
?你们是怎样算的又快又准的?
7+10=????????????
(10加几就等于十几)
3+10=
8+10=
??第三关:3.?口算:9+1+4=????
9+1+3=?????
9+1+7=
??????????????????9+1+5=?????????9+1+6=?????????9+1+8=
????????????这些算式里没有10,你们怎么也算得这么快呀?
?小结:看来10真是我们的好朋友,找到它,计算就能又快又准确。
二:探究新知
????1、小朋友们,我们已经顺利闯过了三关,那就让我们到运动会现场去看一看吧。
???????出示运动会场景图,并配有声音。哇!运动会已经开始了,操场上热闹极了,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谁愿意起来说一说。(现场进行的比赛的项目有跑步,有跳绳等,此外还有拉拉队的队员们正在跳舞为运动员加油呢!大家都知道运动员很辛苦,近处校服务队的小朋友们,正在给他们准备饮料呢!)可以??让学生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句完整的话
??2、出示截图
???
????
提问:同学们从这幅图上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箱子里有9盒饮料箱子外有4盒)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要想求一共有多少盒饮料,就是把箱里的9盒和箱外的4盒合起来。你会列算式吗?????9+4=
3、共同探讨用有的解决问题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老师提问:9+4你会算吗,你是怎样算的?)
?自己结合图说算的方法。
?教师充分肯定各种方法,指出欣赏“凑十法”,简便,算很快!
4.建构方法,揭示“凑十法”
刚才小红拿了几盒饮料放进箱子里,为什么?原来的4,还剩下几?
动手摆摆:你能用小棒摆一摆吗?学生摆的时候教师可以提示左边摆几根,右边摆几根,左边差一根就能凑成十,那么就从右边拿1根到左边,右边还剩几根?
教师可以用课件边演示边说过程。
教师强调操作过程:因为9加1等于10,所以把4分成1和3。9加1等于10。10加3等于13。
不看实物和小棒(脱离实物),我们能不能把刚才摆的过程记录下来呢?同时板书:
学生用小棒摆一摆?9+2=
而后师动画演示一遍并板书:??
?????同学们你们能自己用“凑十法”完成做一做的题吗?
在操作中掌握“凑十法”圈一圈,填一填(做一做)
?归纳算法,揭示课题。
观察:这几个算式都有什么特点?是9加几(揭示课题并板书)
?b.计算时,方法上有没有相同的地方。(都是怎样算的)
?c.归纳总结,计算9加几的加法时,见9想1凑成十,把另一个数分解成1和几,9加1等于10。10加几等于十几,就是把9加几转化成好算的10加几。完成板书设计:
9加几
9+5=
9+7=
小朋友们你们学会了?现在叶老师来考考大家。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寻找规律,加深理解
????????9+2=11
????????9+3=12
????????9+4=13??????????问题:1.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9+5=14????????????????2.个位上少的那个1到哪儿去了
????????9+6=15?????????
????????9+7=16??
9+8=17
9+9=18
发现这个规律后我们计算时会不会比原来更快呢?大家要不要试试?
2、算一算(集体口头抢答)
????????9+
?????????2?
??4??
?5?
??
7?????9?
??8?????6???3
四,全课总结:小朋友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
5
4
3
6
7
8
1
1
1
1
1
1
1
1
2
3
4
5
6
7
1
9﹢4=(
)
10
3
13
9﹢2=(
)
1
1
10
11
1
9﹢4=(
)
10
3
13
9﹢2=(
)
1
1
10
11课
题
10的加减法
备课人
学情分析
10的加减法是一年级上册第5单元的内容,通过分析10的组成,是学生明白10的由来,从而接受10的加减法这个新知识,通过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使他们在真实情境中探索并掌握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多样化,并能正确计算,同时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关10的加减法在计算教学中比较重要。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会10的加减法,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灵活运用10以内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独立与合作相结合,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掌握l0的加减法。
过程与方法
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掌握l0的加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使命交流意识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
运用10的组成,完成10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
计数器、课件
教学节数
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老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了什么啊?同学:10的认识与组成老师:那你们掌握了吗?同学:掌握了老师:好,那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吧,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掌握了老师:我们玩一个凑10的游戏,就是两个数加起来得等于10,然后把同学分成2组,由其中一个组说出一个数,另一个组的同学在说出另一个数。老师:游戏归则明白了吗?同学:明白了老师:哪一组错的最多,就让哪一组表演一个节目。下面就开始做游戏吧。同学:开始做游戏老师:结束游戏后,引出新课题老师:看来同学们学的很好,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新的知识。板书:10的加减法二、探究新知老师:在黑板上画出10个○,包括9个白○,1个蓝○。老师:小朋友,你们能说说这个图的意思吗?学生:回答老师:你能根据你说的图意,列出相应的算式吗?同学:列出算式板书:1+9=10、9+1=10
10-1=9、10-9=1学生:齐读算式。老师:在黑板上画出10个○,包括8个白○,2个蓝○。老师:小朋友,你们能说说这个图的意思吗?学生:回答老师:你能根据你说的图意,列出相应的算式吗?同学:列出算式板书:8+2=10
2+8=10
l0-2=8
10-8=2学生:齐读算式。老师:在黑板上画出10个○,包括7个白○,3个蓝○。老师:小朋友,你们能说说这个图的意思吗?学生:回答老师:你能根据你说的图意,列出相应的算式吗?同学:列出算式板书:7+3=10
3+7=10
l0-3=7
10-7=3学生:齐读算式。老师:在黑板上画出10个○,包括6个白○,4个蓝○。老师:小朋友,你们能说说这个图的意思吗?学生:回答老师:你能根据你说的图意,列出相应的算式吗?同学:列出算式板书:6+4=10
4+6=10
l0-4=6
10-6=4学生:齐读算式。出示:5+5=口
10-5=口【活动形式】:请全班同学用手指来表示出得数。老师:将书上61页的算式补充完整。
巩
固
深
化
一、自学检测1、口算8+2=
3+7=
6+4=
5+5=10-2=
10-3=
10-4=
10-5=
2、填空3+(
)=10
0+(
)=4
4+(
)=9
1+(
)=8
6+(
)=10
(
)+5=10
二、巩固练习1、口算2+6=
5+4=
9-7=
8-2=6-4=
7+1=
3+2=
8-3=2、填空
3-(
)=2
10-(
)=4
(
)-1=8
10+(
)=10
(
)+7=8
4+(
)=10
三、课堂检测1、游戏“找朋友”:用数字卡片组成l0。让学生随便出一张10以内的数字卡片,自由的和其他同学组合,使两张数字卡片的和为10。看谁最快找到自己的朋友?
2、教科书第61页“做一做”的第1、2题。【活动形式】: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四、拓展练习1、练习十三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2、练习十三第4题。教师出一些数字卡片,让学生将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使结果得10。3、练习十三第5题。孔雀开屏。
板书设计
10的加减法1:1+9=10
9+1=10
10-1=9
10-9=12:8+2=l0
2+8=10
l0-2=8
10-8=23:7+3=10
3+7=10
l0-3=7
10-7=34:6+4=10
4+6=10
l0-4=6
10-6=4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老师要紧密联系生活,从学生自身知识背景出发进行教学,用简单易懂的实物激起他们收集信息的热情,并尝试着列算式,把数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教学贴近生活,使他们体会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根据低年级儿童好奇、好强、好动的特点,老师尽量多的设计一些生动活泼
、
灵活多变的练习。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