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面积与面积单位 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面积与面积单位 人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5-03 10:12: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面积与面积单位》重难点教学设计节选
一、教材分析
1、本单元教学内容:
主要有四个部分:1、面积和面积单位;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3、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4、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本课教学例1-例3:
教学目标主要定位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引导学生建构“面”、“面积”的概念;其二是引导学生对三个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实际“大小”形成较鲜明的表象,以此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或实际测量活动,并且也促进理解、掌握三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3、本课教学难点:
(1)构建面积的概念,与周长区分开来。
(2)引导学生形成三个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表象。
二、重难点突破措施:
本课设计了眼看、手摸、涂色比赛、数格子、重叠纸片等活动来帮助建构面积的概念;通过设计三个操作活动:摆出4分米的活动,引导学生辨别、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平方米)估测教室一面墙的面积,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测量扑克牌的大小,帮助学生形成对面积单位的表象,再引导学生举例、总结这三个面积单位在生活中的哪些物体表面能找到相似大小原型。
以下是重难点教学设计节选:(分别节选了1、初步认识面积单位 2、认识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厘米)
1、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①活动一:比较两张纸的大小
比较方法: A、观察法
重叠法
②活动二:游戏——数格子,猜猜图形谁大谁小
女生闭眼,男生睁眼数格子,数出24格。
男生闭眼,女生睁眼数格子,数出5格。
师:根据刚刚男生、 女生的数出的格子数,你们猜测哪张纸的面积大?(预设1:第一张纸面积大; 预设2:可能第二张面积大,说说理由)
揭示谜底,引导学生发现:两张纸画的格子大小不同,所以不能光以数量大小来比较面积大小。
再次追问:哪要用这样数格子的方式比较两张纸的大小,我们应该用怎么样的格子?(生:同样大小的格子)
师小结:对,我们应该用同样大小的格子才好比较两张纸的大小。
③活动三:比较两张纸的大小
出示两张纸如下图:

(两张纸片,正面出示比较,背面画好同样大小的格子)
比较方法:观察法、重叠法——都不好确定,我们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比较他们的大小。
师反转两张纸,让学生数一数两张纸各有多少个格子。
(此环节,注意提问学生说说是怎样数格子的,有的同学是一个一个的数,有的同学是横排乘以竖排,进而推及概念——面积面积,它为什么叫面积呢?因为它是“积”出来的)
【设计亮点】:
此环节重点在于认识面积单位,学生从长度单位迁移到面积单位的学习是很自然的,有一定的思维基础。活动二、三,让学生通过男生女生分别数格子,猜测哪张长方形纸面积大的活动,感受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也为后面第4课时: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打下了基础。(在数的过程中,老师注重发掘知识深度与后面的课时结合起来,追问孩子们:你是怎么那么快可以数出格子的?)
(2)认识dm?、m?、cm?
①认识平方分米
A、刚刚咱们数出的格子都是1dm?大小的, 你能说说什么是1dm?吗?(引导说出:边长是1dm的小正方形大小就是1dm?)
B、你能用1dm?量一量课桌的大小吗?
(学生动手操作——汇报答案——说明怎样数格子快速)
C、你能说说生活中什么物品的表面大小大约是1dm?吗?
D、摆出4dm?的图形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不管摆成什么样的形状,只要有4个一分米大小的正方形纸片,都是4dm?)
板书:1平方分米( 1dm?)——这1dm?就是一个面积单位。
一把测量面积大小的尺子,像1cm、1dm、1m这样测量长度单位的尺子一样。测量长度有长度单位,测量面积有面积单位。
②认识平方米
制造认知冲突,激发探究热情:师:现在你们都认识1dm?这个工具了,那你能用它测量一下教室这一面墙的面积吗?
请一小组学生上台挨个平铺,数一数才6dm?,发现用这样的小方格太小了,不方便测量。老师顺势提出:哪有没有大一些的面积单位可以使用呢?我们长度单位有mm、cm、km……那么面积单位除了有dm?,再大一些有……?
(预设:学生说出1m?,追问:那你能说说什么是1m?吗?)
(预设:学生说出边长是1m的正方形,大小就是1m?)
用米尺测量好1m?的地面,请几名学生站满这1m?
C、眼睛看刚刚的墙壁,估计墙壁大约多少m??
完善板书: 1dm? 1m?
③认识平方厘米
师:刚刚我们认识了1dm?、1m?,它们可以测量比较大的物体表面的面积,那如果要测量一张扑克牌的面积,我们用什么面积单位呢?(一张扑克牌甚至都不够1dm?呢!)
A、引导学生想到1cm?,追问:你怎么想到1cm?的?
B、学生用手指甲比较估测——汇报——说说怎么数格子快速?
C、你能说说什么是1cm?吗?
(预设:学生说出边长是1cm的正方形,大小就是1cm?)
完善板书: 1cm? 1dm? 1m?
【设计亮点】:
此环节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学对“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厘米”的大小建立鲜明的表现,为后续教学面积单位的进率关系做铺垫。
此环节的亮点在于设计了几个活动环节来认识三个面积单位,建立清晰的表象。并且调整了认识它们的顺序,先认识平方分米——再认识平方米——最后认识平方厘米。
1、认识平方分米,设置了以下几个活动:用1dm?量一量课桌的大小、说一说生活中大约1dm?的物体表面有哪些、摆出一个4dm?的图形。
这个环节作为重点教学环节,首先让学生在量一量课桌面大小的过程中,深刻认识1dm?,并且建立清晰地表象。再通过找一找生活中的1dm?,更加加深对它的印象。最后,通过摆一个4dm?大小的图形,引导同学们发现:同样是4dm?,但是他们的形状不同,体会面积是守恒的,不因图形的形状变化而变化。
2、这个环节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为后面的教学平方米、平方厘米为学生建立了一个探索学习方法的模型:测量——找生活中类似大小的物体——总结什么是1dm?/1m?/1cm?。
3、在这个环节中,老师也很注重在教学中让知识和方法连贯起来。在教学1dm?和1cm?的时候,用了测量,在教学1m?的时候用了估测。把估也运用到了数学教学的方方面面。
(3)沟通三个面积单位之间的大小关系
【环节目标】:引导学生学对它们的大小建立鲜明的表现,为后续教学面积单位的进率关系做铺垫
指着板书:1cm? 1dm? 1m?
A、师:今天咱们认识了三个测量面积的单位,你能给它们排排大小吗?
B、用手势比划1cm? 1dm?的大小,说说1mm?的大小。
辨别、沟通周长与面积的概念。
师小结:我们知道边长是1cm的正方形,大小是1cm?;
1dm的正方形,大小是1dm?;
1m的正方形,大小是1m?;
请你看看左边的这一列单位,它们都是(长度单位 )
右边的这一列单位,它们都是(面积单位 )
看样子,长度和面积它们不一样,但是之间有紧密的联系,我们由“线”,构成了“面”。由长度单位的认识,进一步认识了面积单位。看样子数学知识之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好了今天咱们的课就上到这里。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亮点】:
在新课教授的最后一个环节,老师也注重了沟通三个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并比较、辨别了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在横纵比较之间,沟通了知识,将新知识归纳到旧有的知识网络中,也教会了学生怎样去构建知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