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统编版同步课时作业
第10课
小石潭记
1.加粗字注音有误的是(??
)
A.幽邃(suí)?????B.清洌(liè)?????C.佁然(yǐ)?????D.为坻(chí)
2.下列词语中字形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如鸣佩环????
青树翠曼????
往来翕忽
B.犬牙差互????
水尤清冽????
竹树环合
C.明灭可见????
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D.其境过清????
隶而从者????
纷至沓来
3.选择与例句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词语(??
)
??
潭中鱼可百许头
A.问渠哪得清如许?????B.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C.封官许愿?????D.高可二黍许
4.下面句中“可”字意义与其它不同的是(??
)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C.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D.潭中鱼可百许头。
5.下列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水尤清冽(格外)????
为嵁(不平的岩石)
B.皆若空游无所依(好像)????
来而从者(跟随)
C.往来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俶尔远逝(忽然)
D.凄神寒骨(凄凉)????
佁然不动(呆呆的样子)
6.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卷石底以出????
②以其境过清
B.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斗折蛇形,明灭可见
C.①皆若空游无所依????
②似与游者相乐
D.①其岸势犬牙差互????
②以其境过清
7.对下列语句中加粗“之”字的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①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②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③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④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⑤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
⑥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
A.①④⑥句的“之”字作用相同。
B.②③句的“之”字作用相同。
C.②⑤句的“之”字作用相同。
D.⑤句的“之”字与其他几句都不同。
8.下列对本文《小石潭记》的分析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开头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
B.采用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语言简练优美。
C.抓住小石潭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冽”的特征和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本文在写景中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通过描写潭上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藤蔓,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
B.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上描写,而“傲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
C.作者以“发现小石潭一潭中景物一潭上气氛一小潭源流一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D.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
10.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②,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节选自《观第五泄①记》)
【注】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今浙江境内。②罅(xià):缝隙,裂隙。③掉:摇动。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转折。⑥欹:斜靠。
(1)请解释句中加粗的字。
①悄怆幽邃
邃: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而犹不忍去
去: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划分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划两处。
游人坐欹岩下望
(4)甲、乙两文写水,突出了水的不同特点,其中甲文突出了水的_____,乙文突出了水的_____
(分别用文中的一个字回答)。两文在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比较甲、乙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A、幽邃(suì)
2.答案:A
解析: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成语的用字都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随便改动。A
曼——蔓
B、C、D正确。
3.答案:D
解析:潭中鱼可百许头:大概。
A、问渠哪得清如许:如此,这么。
B、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地方。
C、封官许愿:承诺
D、高可二黍许:大概。
4.答案:D
解析: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要求在不同语境中辨析词语的含义。D项意思为“大约”,余各项均为“可以”意。
5.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D凄: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
佁然:愣住的样子。A、B、C正确
6.答案:D
解析: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要求在不同语境中辨析词语的含义。A.①“以”连词,②介词
B.①约摸,②能够
C.①游动,②游人
D两个“其”都指小石潭。
7.答案:C
解析: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要求在不同语境中辨析词语的含义。①代词,指代看到的景物。②结构助词,的。
③结构助词,的。
④代词,指代那个人。⑤取消句子独立性。⑥代词,指代二虫。
8.答案:D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D不是高兴愉悦,而是忧伤凄凉的心情。A、B、C正确。
9.答案:C
解析:此题意在考查文章内容的分析能力。C项应为“潭中景物小潭源流一潭上气氛”“情随景迁”。
10.答案:(1)深
离开
(2)(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沿着山路行走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象了。
(3)游人/坐欹岩/下望
(4)清
伟(或“奇”)
借景抒情(或移步换景)
(5)甲文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的孤独、寂寞、凄凉之情。乙文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解析:(1)解释文言实词,注意一词多义现象,如“去”。
(2)重点词“斗”“蛇”“愈”“观”的翻译要准确。应特别注意,“斗”“蛇”属于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
【参考译文】
【乙】从庙门处往右拐,有一条石头铺的小路。走了几步,听到很响的雷声,心里感到害怕。山上的和尚说:“这是瀑布的声音。”
快步走去,迈过一条石头缝隙,瀑布就出现了。瀑布在青壁间落下,震撼着山谷,就像直着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的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又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这是(游人)沿着山路行走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象了。
游人们坐着或斜靠着岩石向下望,用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中仿佛布满了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的程度,(人们)仍不想离开。
傍晚回来,游人们各自写诗赞叹。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奇特了,回想起来又更加变幻莫测。
(3)应在翻译句子的基础上根据逻辑关系划分。本句的意思是“游人们坐着或斜靠着岩石往下望”,故可划分为:游人/坐欹岩/下望。
(4)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甲文第二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从侧面描写了水的清澈透明,即“清”;乙文第二段“瀑行青璧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突出了水势之“伟”。甲文借环境的寂寥、凄寒,表达了被贬的孤独、凄凉;乙文通过写瀑布奇伟表现了对自然的喜爱。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都是按照游览顺序行文的,都运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
(5)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应在理解选文内容的基础上,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甲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被贬后的寂寞、凄苦之情。乙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所目既奇”的激动、欢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