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 春江花月夜 课件(28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 春江花月夜 课件(28张)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02 17:1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疏通诗意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作者介绍】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唐代诗人。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
《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倾倒,诗人因此名垂后世。
《春江花月夜》一诗“孤篇压全唐”、“盛
唐第一诗” 、“春风第一花” 、“孤篇横绝,
竟为大家”。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
的顶峰”。
【古今评说】
春江花月夜
朗读/暂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什么地方的春江没有明亮的月光。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的闪烁。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月光象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感觉不到它的飞翔,它照得江畔的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河年初照人?◆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人生一代代地天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不知江上的月亮照耀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输送着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春枫浦上不胜愁。◆
游子象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美好的闺房中的门帘卷不去月光,在捣衣石上拂去月光但它又来了。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送信的天鹅能够飞翔很远但不能随月光飞到您身边,送信的鱼龙潜游很远但不能游到您身边,只能在水面激起阵阵波纹。
◆昨日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昨天晚上梦见花朵落在悠闲的水潭上,可怜春天过了一半还不能回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江水流走春光,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月亮晚晚落下,如今又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诗人站在滚滚的长江边岸时,看到了优美的春、江、花、月、夜,在这些意象中重点强调哪一个意象?
整体感知

全诗以月为主体,紧扣月下的春、江、花,月是诗中生命的纽带,统摄全诗。
找出写有月的诗句,品读这些诗句,思考全诗写了月亮运行的几种状态?
随着月的变化,作者写了哪些内容?
梳理脉络
升起

——
高照
——
西斜
——
坠落
景物美
哲理美
情感美
月下美景(1—8句)
月下沉思(9—16)
月下情思(17—36)
“月”贯穿全诗。
脉 络
感知全诗, 划分层次





月下之景
月色无垠
月色纯净
画意
月下之思
人生无尽
宇宙永恒
哲理
月下之情
思妇怀远
游子思归
诗情
(1——8句)
(9——16)
(17——36)
第一部分: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1、开头八句写了什么意象?请找出来,并给这幅图画命名。
春江花月图——画面美
春江、潮水、明月、芳甸、花林、流霜、白沙
2、请充分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描述这幅图画,并体会本段写景的特点。
本段景物描写有何特点?
画面清丽,色泽柔和——良辰美景
(1)紧扣题目写作,开篇就对春、江、花、月、夜进行描绘。
(2)景物极多,但以月光统摄各种景物,由大到小,由远到近,层次分明地一一展开。
(3)意境——幽美恬静                                                                                                                                                                                                                                                                                                                             
第二部分:哲理美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一、面对良辰美景,引发了作者怎么样的遐想?
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怅——哲理美
二、名句赏析——哀而不伤
三、请找出承接上文与启发下文的文字。
第三部分:情感美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青枫浦:一名双枫浦。这里泛指离别地点。
胜: 能承担,能承受。
扁舟子:飘泊江湖的游子。
(1)此四句总写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两地思念。
(2)思妇怀远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1、赏析“徘徊”一词的表达作用
(1)拟人手法,写出月游移不定的动态
(2)赋予月亮人的灵性,它似乎也为思妇而伤心、对她怜悯,不忍离去。
(3)与后文的“卷不去”、“拂还来”相呼应,写出月亮的不忍之心。但此种做法却惹得思妇更为思念。
“鱼龙”、“鸿雁”两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鱼龙、鸿雁本来是月光下的景物,此处写出了月光的清澈。但也是用典——“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鱼龙、鸿雁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载体,此处暗含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可见二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
思妇怀远,
相思无着落
(3)游子思归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本段文字如何表达游子思归的感情?
(1)在梦中也想归家,心理描写。
(2)对春光渐逝的惋惜中,表达其想要归家的心情。
(3)以 “无限路”表达其有家却难归的无奈。
(4) “落月”、“海雾”等衬托其无限的思念。
情感内容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并由此而生发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却天各一方的惋惜。诗中尽管不无人生苦短的伤感,然而读来轻曼如烟,悠悠惆怅中还交织着对生命的依恋,对青春的珍惜,对“人生代代无穷已”、得以与明月长久共存相伴的一丝欣慰;尽管也有夫妇别离的哀愁,但是写来柔婉似水,绵绵相思中饱和着“借明月寄相思”的脉脉温情,含蕴着对重逢的美好企盼。
小结
(一)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外在线索(月生——月照——月斜——月落)。随着月光的脚步依次描绘了潮水、波光、江流、芳甸、花林、白沙、夜空、白云、青枫、闺楼、镜台、江树等一系列景象;一方面,又以月光统摄各种景物;有意突出它们在月光沐浴下所显示出的清丽、空明、澄澈、宁静。
(二)开头对春江花月夜景的描写,引发了第二部分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并由此进一步对人生离情作抒写,诗情、画意、哲理三者有机统一在月亮这一意象中。
(三)融情于景。(开头部分良辰美景使人渴望团圆,后面写“月徘徊”、“鱼龙”、“鸿雁”既是情也是景;“落月”、“流水”等都是游子思念的载体)
(四)感情基调:哀而不伤(“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即景抒情诗
鉴赏要点:
把握景物的特征和寓意,进而感受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意境:作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
主要内容:
1、借景表达自己与众不同,厌倦官场,不愿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等感伤。
3表达客居他乡,怀友思亲的感情,或其他或喜或悲或忧的感情。
4、描写自然景物,表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即景抒情诗:
借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等景物,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的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笔下的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
疏通诗意
疏通诗意
景物美
哲理美
情感美
月下美景(1—8句)
月下沉思(9—16句)
月下情思(17—36句)
“月”贯穿全诗。
脉 络
第一部分: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1、开头八句写了那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意象:春江、潮水、明月、芳甸、花林、流霜、白沙
意境:气势宏伟、幽美恬静
2、请充分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描述这幅图画,并体会本段写景的特点。
第二部分:哲理美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讨论:当孤月高悬时,面对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面对良辰美景,引发了作者怎么样的遐想?作者的感情基调如何?
疏通诗意
第一部分: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1、开头八句写了那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意象:春江、潮水、明月、芳甸、花林、流霜、白沙
意境:气势宏伟、幽美恬静
2、请充分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描述这幅图画,并体会本段写景的特点。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皓月当空,诗人仰望明月不禁对宇宙与人生产生了这样的遐想。对生命、宇宙的探索已成为历代文人恒久探索的哲学命题,下面例举几句诗请同学们探讨一下,他们和张若虚的思考是否相同?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李白《把酒问月》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前赤壁赋》

苏轼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面对浩荡无尽的江水,诗人觉得人生真是太短暂了,令人哀叹伤感。张若虚却没有落入“感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窠臼中,而是翻出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虽然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人类的存在却是绵延久长的。诗人从大自然从宇宙中感受到的不是颓废和绝望,而是一种欣慰,这种追求和希望使那丝伤感也变得旷达起来,哀而不伤。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随着时间的流逝,夜色渐浓,这种美景又触动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1)此四句总写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两地思念。
第三部分:情感美
(2)思妇怀远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1、赏析“徘徊”一词的表达作用
(1)拟人手法,写出月游移不定的动态
(2)赋予月亮人的灵性,它似乎也为思妇而伤心、对她怜悯,不忍离去。
(3)与后文的“卷不去”、“拂还来”相呼应,写出月亮的不忍之心。但此种做法却惹得思妇更为思念。
“鱼龙”、“鸿雁”两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鱼龙”、”鸿雁”本来是月光下的景物,此处写出了月光的清澈。但也是用典——“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鱼龙、鸿雁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载体,此处暗含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可见二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
思妇怀远,
相思无着落
(三)融情于景。开头部分良辰美景使人渴望团圆,后面写“月徘徊”、“鱼龙”、“鸿雁”既是情也是景;“落月”、“流水”等都是游子思念的载)
(四)感情基调:哀而不伤.“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疏通诗意
疏通诗意
疏通诗意
第一部分: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1、开头八句写了那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意象:春江、潮水、明月、芳甸、花林、流霜、白沙
意境:气势宏伟、幽美恬静
2、请充分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描述这幅图画,并再次体会本段写景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