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 二 地 理 学科导学案
课题:中国的人口 课型:预习+展示 编号:11003
班级:___________ 学习小组:________ 小主人姓名:__________
【抽 测】(5—8分钟)(A组做1、3、5题,B组做2、4、5题)
(1)中国共有_____个省级行政区,包括____个省,_____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
(2)中国的三级行政单位分别是: 、 、 。
(3)下图中图1表示的是 省轮廓,简称_____,其行政中心是____.
(4)下图中图2表示的是 省轮廓,简称_____,其行政中心是____.
(5)中国人口空间分布疏密不均, 部地区人口多, 部地区人口少(填方位)
【学习目标】
1、记住中国人口的数量及在世界上的地位,会分析人口数量分布柱状图及人口增长趋势图;
2、能记住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能分析其形成原因,能根据图文资料计算某地人口密度;能记住中国有关人口的基本国策。
【基础知识】
学法指导:
独学:(10分钟)阅读课文10-14页,在课本上圈画好重点,完成下列问题,将学习中产生的疑问写在后面空白处。
对学、群学、组内小展示:(20分钟)学习对子之间、小组内部相互交流独学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并将本组仍未解决的问题板书到黑板上。各组组织组内小展示。
①1.2000年中国人口达 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1.2 %,印度约10亿,
美国2.72亿,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②根据课本10页“图1―8全国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数量”,找到并记住中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_________和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单位___________;找到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的9个省级行政单位,写出其简称;找出湖南人口总数达到多少?
③新中国成立后,人口迅速增长,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根据课本12页图1―9中国的人口密度分布图,找到黑河和腾冲两地,并用一条直线将它们连接起来。想想,我国人口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
⑤根据课本14页内容,目前中国人口的基本特点____ ______、 _,以及人口基本国策 。
【专题提升】
学法指导:通过独学、 对学、群学和班级大展示,解决下列三个专题。
专题一:
读下列有关中国人口数据的表格,完成后面的问题:
①利用表中提供的我国人口数据,算算每十年增加的人口填入表中,并在右图中绘出1943年以来我国增长曲线图。
②根据上表格中提供的数据回答:
1953—1963年人口增长了多少?1963—1973人口增长了多少?1973—1983人口又增长了多少?这说明中国人口增长有怎样的变化趋势?试分析70年代前后人口增长快慢发生变化的原因。
1849-1949,我国人口从4.1亿增长到5.4亿,近一百的时间仅增长了1.3亿,解放后,十年的时间即可增加将近一亿,试分析其原因?
专题二:我国人口分布
1、 黑河-腾冲线说明我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从沿海到内地,我国人口密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提示:地形、气候、海陆位置、经济状况等)
综合归纳:我国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记得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在哪里吗?由此归纳人口稠密区的共同特点.
从城乡人口比重来看,目前中国人口主要集中在哪里?今后城乡人口的变化趋势如何?
专题三 人口问题
阅读材料: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如德国,英国,意大利等人口增长非常缓慢,甚至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人口减少)的现象。这些国家鼓励国民多生,增加人口数量,以缓解劳动力不足与人口老龄化的压力。
讨论分析:我国解决人口问题的基本国策是什么?比较中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在人口政策上的有何不同?简单说明原因。
【当堂反馈】
A.必须消费:
1.目前我国人口问题的最主要矛盾是:
A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B人口基数大,资源、环境压力大
C人口过多带来的城市化问题 D东西部人口分布不平衡影响西部开发
2.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但近年来每年新增人口1200多万,主要原因是:
A生活水平高 B死亡率低 C经济发展快 D人口基数大
3.据2000年资料,我国平均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千米: A134人B124人C120人D200人
4.1995年中国内地的第12亿个小公民在北京妇产医院出生,直到10年后的2005年1月6日,中国内地的第13亿个小公民出生,他整整比预计的迟来了4年,推迟的原因是:
A人口死亡率高 B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C人口负增长 D大量人口迁移到国外
B.小康消费
根据课本12页阅读资料“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讨论分析:中国东部地区和特大城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并不高,但其人口增长幅度却比较大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人口越多,就越有利于一个地区的发展?
C中考链接
1.湖北省总人口约6028万人,面积约18万平方千米,人口密度约:( )
A.0.0029平方千米/人 B.290人/平方千米
C.335人 D.335人/平方千米
2.右图为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与面积柱状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四个省级行政单位中,①的人口密度最小
B.四个省级行政单位中,②的人口数量最多
C.四个省级行政单位中,③的面积最大
D.四个省级行政单位中,④的人口密度最小
【整理与评价】
知识整理:
我国人口数量
我国人口增长在解放前后以及70年代前后的变化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
我国采取的人口政策
学习评价:
反思一下我这节课的表现:
A、学习状态 ( )①很认真,自我表扬 ( )②还可以 ( )③还要加油
B、参与程度 ①展示了____次 ② 质疑、补充了________次 ③板书了_______次
【家庭作业】
1、巩固已学知识:背记组内小展示必须过关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2、预习课文15―18页,在课本上圈画好重点,将学习中产生的疑问写在课本上。
3、通过上网搜索或阅读课外书籍、收听广播、收看各类电视节目等途径,搜集有关中国各民族的风俗民情、逸闻趣事,准备在下节课展示时向同学们展示你的成果,分享你的收获。
(提示:民俗风情包括民族服饰、民居建筑特色、民族节日、民族舞蹈、民族乐器、民族歌曲、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婚嫁葬娶活动等等;展示方式可以讲故事、唱民歌、板画或者表演等等)
【课外阅读】
黑河—腾冲线 我国东南部地狭人稠,而西北部地广人稀 ( http: / / baike. / v88257.htm ch=ch.bk.innerlink )。这是人所共见的。胡焕庸先生通过分析对比,找出一条可以显示两侧人口稀密悬殊的明确界线,那就是自黑龙江之黑河向西南直到云南之腾冲的直线。根据他当时的分析,在此线之东南,全国36%的土地,养活全国96%的人口。反之,在此线之西北,在全国64%的土地上,只有全国4%的人口。这就是说,同全国平均密度相比,东南部高出2.67倍,而西北部仅及其1/16。在二者之间,平均人口密度成42.6与1之比。很明显,爱辉—腾冲一线,在中国人口地理上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一直为国内外人口学者所承认和引用,并且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 ( http: / / baike. / v87235.htm ch=ch.bk.innerlink )田心 ( http: / / baike. / v541760.htm ch=ch.bk.innerlink )源教授称为“胡焕庸线”。
人口普查:是指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时间内,按照统一的方法、统一的项目、统一的调查表和统一的标准时点,对全国人口普遍地、逐户逐人地进行的一次性调查登记。人口普查工作包括对人口普查资料的搜集、数据汇总、资料评价、分析研究、编辑出版等全部过程,它是当今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搜集人口资料的一种最基本的科学方法,是提供全国基本人口数据的主要来源。由从新中国建立后,截止到2009年,我国在1953年、 1964年、 1982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共进行了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完成本学科家庭作业用_________分钟 家长签名:_____________
人口数量
速度人口
分布人口
政策人口
人口数量
人口增长
人口分布
人口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