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2020-2021学年下学期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课件(24张)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二语文2020-2021学年下学期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课件(24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02 18:48: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李白
解题
时间-------When
地点-------Where
人物-------Who
事件-------What
春夜
桃花园
李白、堂弟们
宴饮
题意:李白于某个春夜在桃花园宴请各位堂弟所作的序文。?
从:指堂房亲属,如堂兄弟称从兄弟,堂伯叔称从伯叔。从弟就是堂弟或族弟的意思。但唐代风气喜联宗,凡同姓即结为兄弟叔侄等,所谓从弟未必真有血缘关系。

书序
多为叙述著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如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
赠序
创于唐初,用于临别赠言,如韩愈的《送孟东野序》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宴集序
古人在宴集时,常常地一起借着酒兴抒情赋诗,诗写成后公推一人作序。如王羲之《兰亭集序》。
三、初步感悟、疏通文意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李白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积累文言知识
疏通文意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逆旅:客舍。逆,古意“迎接”。
过客:过往的客人。
李白《拟古十二首》其九:"生者为过客。"
有以:有原因。
烟景:风景
大块:大地,大自然。
假:借,助。
指兄弟聚会之乐。
序:通"叙"。
参考译文:天地是万物的旅舍,光阴是百代不停的过客,而人生漂浮无常,就像一场梦,欢乐的日子能有多少呢 ?古人手持烛火在夜里游玩,确实是有原因的啊。何况那温暖的春天用淡烟轻雾的美景召唤我,大自然把五彩缤纷的花纹图案提供给我。聚会在桃李芬芳的花园,我们叙谈兄弟之间的欢乐事情。
状语后置
判断句
浮生若梦:
《庄子?刻意》有“其生若浮,其死若休”的话,故后人常说“浮生”;又《庄子?齐物论》有庄周梦蝶的故事,表达的意思是:死生之差异,就好像梦与醒之不同,纷纭变化,不可穷诘。用典意为人生短暂,时光流逝。
秉烛夜游:
秉:执持。秉烛夜游,谓执烛照亮,夜间游玩,形容人生苦短,应及时行乐。又作“炳烛夜游”。
  出处:曹丕《与吴质书》:“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群季:诸弟。兄弟长幼之序,曰伯、仲、叔、季,故以季代称弟。
用典:目的是赞颂堂弟们聪慧。
"幽赏"二句:谓一边欣赏着幽静的美景,一边谈论着清雅的话题。
华美的宴席。
坐在花丛中。
古代一种酒器,作鸟雀状,有头尾羽翼。
醉于月光下。
金谷,园名
参考译文:各位弟弟英俊灵秀,都有谢惠连的才华 ;惟独我吟诗作赋,惭愧不如谢灵运。幽雅的景致观赏未尽,高谈阔论又转向清言雅语 。摆开丰盛的筵席,坐在花丛里;飞快传递着酒杯,大家尽情沉醉在月光下。没有美妙的诗篇,怎么能抒发高雅的情怀?倘若有人作诗不成,就要按照当年石崇在金谷园宴客赋诗的先例,罚酒三杯 。
惠连,指谢惠连(397-433),南朝宋文学家,著名诗人谢灵运的堂弟。他才思敏捷,十岁便能作文,工诗赋,深得谢灵运爱赏。世称小谢。
谢灵运(385-433),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是南朝山水诗派的创始者。 “池塘生春草,园林变鸣禽”,谢灵运自认为是梦见谢惠连所得。《谢氏家录》说:“康乐每对惠连,辄得佳语。”
这几句是李白夸奖自己的堂弟,个个都像谢惠连;而自己作诗却赶不上谢灵运,目的是赞颂堂弟们聪慧。
金谷酒数
晋代石崇,官至卫尉卿。豪富甲天下,生活极端奢侈。有金谷园,曾与友人宴饮其中,作《金谷诗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这几句既表痛饮狂欢之意,又表现诸从弟“雅”的一面
1、诗人为何要与诸从弟举行夜宴?
思考:
①“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②“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③“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人生短暂,韶光易逝
——效仿古人,及时行乐
——美景在前,不容辜负。
Why
首先,这句话只用了几个字就体现了春景的特色。“春”字前着一“阳”字,就把春天形象化了,让人仿佛感到春天的温暖,看到春天的多姿多彩。春天地气上升,形成袅袅轻烟弥漫于空气中,给自然景物披上一层轻纱。“景”字前着一“烟”字,就展现了这一独特的画面。作者还把天地间的森罗万象称为“文章”,也能给人以文采焕然、赏心悦目的感受。
其次,这两个句子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那“阳春”是多情的,她用美丽的“烟景”来召唤我;那“大块”也是有情的,她把绚烂的“文章”献给我。
名句赏析:
“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是千古名句,你认为她美在何处,试做简要分析。
2、诗人作者在这次宴会上感受到哪些乐事?从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宴集乐事
俊秀云集,纵情适意
高谈阔论,清谈玄理
赏花弄月,传杯递盏
仿古雅趣,罚酒吟诗
情感:对人生的热爱,对亲情的珍惜,对自然美景的陶醉。
春景秀美,风光旖旎
结构分析
夜宴的原因
墨客云集 精神盛宴
人生短暂,韶光易逝
效仿古人,及时行乐
美景在前,不容辜负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夜宴的经过
俊秀云集,纵情适意
高谈阔论,清谈玄理
赏花弄月,传杯递盏
仿古雅趣,罚酒吟诗



热爱生命
热爱生活
热爱自然
探究: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及时行乐”是否表现出一种消极思想?
“浮生”的夭折范畴。“夭折范畴”是中国当代学者提出的哲学命题,意即为人的存在往往陷入夭折的困境,生命易逝,精神不能自主。鲍照的《行路难》、杜甫的《登高》皆此类。
“浮生”的诗意范畴。海德格尔:“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黑暗的是肉体和大地,明亮的是眼睛和灵魂。人通过寻找诗意获得生命的意志和尊严。
“为欢”的尺度。秦始皇阿房宫,石崇金谷园,沉迷声色,皆为欢。若李白桃园醉酒,苏子赤壁泛舟,皆为欢。
表达“及时行乐”思想的诗作
《南陵别儿童入京》:“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月下独酌》:“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背景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二十七岁的作者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来到安陆。开元十八年,李白第一次入长安。通过光禄卿许辅乾的介绍去拜访一向爱推贤进士的右丞相张说。不巧的是张说正在病中,便嘱托二儿子接待了李白,没想到这个爱士之家的二公子却是一个嫉贤妒能之辈。他想方设法疏远李白。李白从初夏等到深秋,没有得到任何回音。政治失意,李白过起了“酒稳安陆”的生活。《春夜宴从第桃花园序》约于开元21年前后作于安陆。作者的堂弟们在春夜宴饮赋诗,并为之作此序文。

  1、把握自己能把握的,活在当下。
2、这是珍惜时间,热爱生活的表现。
3、生活不是用来颓废消沉的,与其在挫折中失意伤感,一蹶不振,不如换种方式找到人生的乐趣,也许也能感受到生活原来可以这样美好。
  “及时”是对抗岁月的法宝,正因为“浮生若梦”,所以需要我们保持强烈的“及时意识”,及时恰恰就是热爱生命,珍惜光阴的一种积极态度。
“行乐”是对抗人生痛苦的良药,行乐并非有罪,关键在于行什么乐,如果你的快乐是健康而高雅的,及时行乐,难道不正是我们短暂人生应该做出的正确选择吗?“行乐”就是倡导一种热爱自然,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
思考:课后练习四
《兰亭集序》和《桃花园序》同是记叙春日宴饮之乐,同是欣赏客观的自然风光,同是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但由于时代环境及作家个人身份、年龄的差异,在感情格调上是有所不同的王羲之感慨的是当时过境迁之后,游赏之乐便成了陈迹,欢乐和生命总是暂短的,必然“终期于尽”,所以发出了 “岂不痛哉”“悲夫”的慨叹。
而李白则有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他认为正因为人生短暂,才应珍视生命,爱惜光阴,“秉烛夜游”他觉得美景是春天对自己的恩赐,他感到能和兄弟们一同咏歌、高谈、观花、赏月并举杯畅饮,乃是最大的乐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低沉清幽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高亢明朗,情调自是不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