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回忆鲁迅先生 一课一精练(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 回忆鲁迅先生 一课一精练(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02 21:04: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一课一精练
3.回忆鲁迅先生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舀水(yǎo)
咳嗽(ké)
调羹(géng)
B.绞肉(jiǎo)
薪金(xǐn)
校对(jiào)
C.草率(shuài)
抹杀(mǒ)
疙瘩(gē)
D.揩净(kāi)
碗碟(diè)
捆束(kǔn)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
B.想急于得到所需的东西,一时冲动,草率行事,就很难成功。
C.萧红逃离家后,辗转于不同的旅馆,但她对此不以为然,后来成为20世纪30年代文坛上活跃的女作家。
D.广大群众对社会上的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无不深恶痛绝。
3.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
(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
(明朗
明亮)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2)鲁迅先生走路很
(轻捷
轻快),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3)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
(工夫
功夫),他不管。
4.下列人物描写方法与其他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
B.可是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
C.“擦一擦,拿着鸡吃,手是腻的。”
D.鲁迅先生依着沿苏州河的铁栏杆坐在桥边的石围上了,并且拿出香烟来,装上烟嘴,悠然地吸着烟。
5.修改下列病句。
(1)别人都不注意,鲁迅先生把海婴碟里的拿来尝尝。虽然是不新鲜的。

”改为“
”。
(2)“反正已十二点,电车已没有,那么不要再坐一会儿。”许先生如此劝着。
删掉“
”。
6.下列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鲁迅,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其作品《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
B.萧红,中国女小说家。原名张洒莹,黑龙江呼兰人。著有《生死场》《呼兰河传》《牛车上》等。
C.本文节选自萧红在鲁迅先生去世三年后写的回忆文章,主要对鲁迅先生的日常生活进行了记述。
D.我们学过的鲁迅的《故乡》《藤野先生》都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7.据已有句子,请在横线上补写两个句子,使其语意连贯。
鲁迅先生,您像一把尖锐的匕首,无情地将敌人的胸膛刺穿;您像一头孺子牛,无私地将自己的青春奉献;


二、素能进阶
8.1936年10月,鲁迅逝世,当时曾任《晨报》副刊编辑的孙伏园撰写挽联纪念鲁迅。请你回顾鲁迅的作品,用他的作品名字补全对联。
上联:踏莽原,刈
,热风奔流,一生呐喊。
下联: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

三、阅读训练
(甲)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各题。(17分)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周晔
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伯父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官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②就在伯父去世那一年的正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随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③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④“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嚼着东西,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⑤“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⑥“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⑦“那怎么……”
⑧“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⑨“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⑩“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有一天黄昏,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爸爸妈妈拉着我的手,到伯父家去。走到离伯父家门口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
?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
“怎么了?”爸爸问他。
?
“先生,”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没留心,踩在碎玻璃上,玻璃片插进脚底了。疼得厉害,回不了家啦!”
?爸爸跑到伯父家里去,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那个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他们。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话很深奥,不容易懂。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伯父逝世以后,我见到他家的女佣阿三。阿三是个工人的妻子,她丈夫失了业,她愁得两只眼睛起了蒙,看东西不清楚,模模糊糊的像隔着雾。她跟我谈起伯父生前的事情。她说:“周先生自己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有时候我听着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真替他难受。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儿。”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9.本文叙述了鲁迅先生哪几件事?请做简要概括。(4分)
10.结合原文,理解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2)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11.第?段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了此刻鲁迅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什么方法刻画人物?(4分)
12.第?段写和阿三的对话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
三、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20分)
我的语文老师
曹文轩
①我特别感激我高中时的语文老师。
②她是南京大学的高才生,是一个高高的、身体长得非常扁平的女人,也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在之后的生活中我千百度地寻找,但是再也没有找到像她这样的一位女性。
③我记得她第一次走上讲台,把两只手轻轻地悬在讲台上。她没有带粉笔,没有带备课笔记,也没有带语文教材,是空着手走上来的。她望着我们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什么叫‘语文’?”
④然后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阐释什么叫“语文”。这期间,天开始下雨,她把头转向窗外,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年四季的雨是不一样的,春天是春天的雨,夏天是夏天的雨,秋天是秋天的雨,冬天是冬天的雨。”
⑤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天里的雨也是不一样的,上午的雨与早晨的雨不一样,下午的雨与上午的雨不一样,晚上的雨与夜里的雨也不一样。”
⑥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那个样子和发出来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
⑦我至今还记得,所有的同学把头转向了窗口。那个时候,外面有一大片荷花塘,千条万条银色的雨丝纷纷飘落在那片很大的荷花塘里。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⑧大概一个星期之后,她又走上讲台,那一天是作文课。她走上讲台之后,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班上写作文写得最不好的同学是曹文轩。”在此之前,我的历任语文老师都说:“写作文写得最好的同学是曹文轩。”这个反差太大了!
⑨对我来说,这个打击是巨大的,我根本无法接受她的判断,所以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冲出了教室,来到了离教室不远的一条大河边。我至今还记得我坐在大河边,望着那条大河,把地上的石子瓦片一块一块狠很地砸向水面,一边砸,嘴里一边骂:“丑八怪!”
⑩晚上,我回到了学校,来到了她的宿舍门口,我记得我不是轻轻地把她的门敲开,而几乎是用脚把她的门踢开的。她拉开了门,站在门口,微笑着看着我,说:“你进来坐一会儿。”
?然后我就进了她的卧室,看到了她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我的六个作文本。她把这六个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摆在她的桌子上,然后说:“你过来看看第一本,我们先不说内容,单说你的这些作文里的字,就非常稚拙,但是能看出你非常认真。你再看看最后一个作文本,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
?她又说:“在这六个作文本里,都有一篇作文是写春天的,第一本里你写春天的时候是非常诚实的,是非常朴素地对春天进行描写。但是后来你慢慢地控制不住自己了,你有必要用那么多的形容词吗?你的作文写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夸张,当那些老师都说你有才气的时候,你就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她说:“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
?我记得那一天离开她的卧室,走进校园,月亮特别好。月色如水,清澈的月光整个地铺在校园里头。那个夜晚是我一生铭记的。没有那个夜晚,就没有我以后的漫长的人生之路。
?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有删改)
13.在文中,作者回忆了与语文老师有关的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4分)
14.文中的语文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分)
15.分析第?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含意。(2分)
16.品析文中画横线的语句。(5分)
我至今还记得我坐在大河边,望着那条大河,把地上的石子瓦片一块一块狠狠地砸向水面,一边砸,嘴里一边骂:“丑八怪!”(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17.忠言逆耳利于行。现在除了还能听到父母和老师的批评外,其他人多是赞美声,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他人的批评呢?(3分)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答案与解析
1.C
本题考查字音。A.“羹”应读gēng。B.“薪”应读
xīn。D.“碟”应读dié。
2.C
本题考查词语辨析。C.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结合语境可知,应该用“不以为意”。
3.【解析】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1)“明朗”指开朗、爽快。“明亮”指光线充足;明白、清楚。本句形容鲁迅笑声用“明朗”更合适。(2)“轻捷”是“轻快敏捷”的意思,表意更完整贴切。(3)“工夫”表示占用的时间。“功夫”指本领、造诣;武术;(做事)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本句中费的是时间,故应用“工夫”。
【答案】(1)明朗(2)轻捷(3)工夫
4.D
本题考查人物描写方法的运用。A、B、C三项运用了语言描写,D项运用了动作描写。
5.【解析】本题考查修改病句。修改病句的方式有很多,此题都是课文里的句子,只要熟读课文,并且能对这两个句子加以分析、推敲即可。
【答案】(1)“虽然”改为“果然”。(2)删掉“不要”。
6.D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及对课文的理解。D.《故乡》出自鲁迅小说集《呐喊》。
7.【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按照所给句式,结合鲁迅生平经历作答即可。
【答案】您像一团熊熊的烈火,无尽地将青年的心灵温暖
8.【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把握。鲁迅的作品有很多,平时要有所了解。上联中“別”为“割(草或谷类)”的意思,一般联想是割野草,而《野草》正是鲁迅的散文诗集。经常与《呐喊》并提的是《彷徨》,鲁迅死后,民众更加迷惘,故可填“彷徨”。
【答案】
野草
彷徨
9.【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归纳能力。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对相关段落进行归纳总结。第②段主要写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第3~业段写伯父说到自己“碰壁”的事情。第③~?段写伯父帮助黄包车夫的事情。最后通过和女佣阿三谈论,知道伯父关心别人的事情。
【答案】分别叙述了四件事:①伯父借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②伯父在笑谈“碰壁”中抨击旧社会;③伯父热情地救护和帮助黄包车车夫;④伯父关心女佣阿三。
10.【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掌握。作答时,需正确理解句意,然后结合文本主旨和写作背景分析其内在意思即可。(1)这里鲁迅说“还是我的记性好”,并不是真的要夸赞自己,而是用自己和“我”进行对比,不是很直接地指出“我”读书不认真的问题,语言风趣幽默。(2)这句话有浅层和深层两个意思。结合当时的背景,社会是黑暗的,没有一点光明,鲁迅就是在这样的黑暗社会与反动势力做斗争,他把这以一种幽默的方式说出来,更能体现鲁迅顽强不屈的乐观精神。
【答案】(1)这句话表面看是在夸自己记性好,实际上是在用幽默的语言、委婉的语气批评“我”读书太马虎。这简短的语言描写,透出鲁迅先生含蓄、幽默、风趣的性格特点。
(2)“四周黑洞洞的”,比喻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人民连一点儿民主和自由都没有。“碰壁”是与反动势力做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从这谈笑似的话语中,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态度。
11.【解析】
本题考查人物思想感情和描写方法。本句是对人物的神态、动作描写,手按在我头上是动作描写,叹气在这算是神态描写,表现出鲁迅先生看到黄包车车夫的遭遇,对他的遭遇感到十分痛心。再结合背景了解,鲁迅其实不只是同情车夫一个人,而是对这黑暗社会下受压迫的所有劳动者都带有深深的同情,同时也表现了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不满。
【答案】思想感情:对当时黑暗不公社会的愤恨,对贫苦劳动者的同情。方法: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12.【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题干可知,本题的切入点应该是表现手法的角度。从阿三的叙述中我们能看出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的品质,这种不直接描写主人公,通过他人的叙述表现人物品质的表现手法就是侧面描写,侧面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更加真实客观地突出人物形象。
【答案】运用侧面描写。表现了鲁迅先生对普通劳动者的尊重与关爱,突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人格。
13.【解析】本题考查对故事情节的概括。题干要求概括与语文老师有关的两件事,通读文章可知,前两段是在整体介绍语文老师,最后一段是总结,具体写与语文老师有关的事件集中在第③~?段。然后,从第③~?段中归纳概括出与语文老师相关的两件事即可。本文第③~⑦段,主要写了语文老师的上课方式与众不同,第一次上语文课,她给我们解释什么叫“语文”,引领我们留意观察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雨的不同;第⑧~?段具体叙述语文老师批评“我”的作文,在“我”撕了本子冲出去后依旧真诚地为“我”指出原因,让“我”认识到写作需要的不仅仅是“才气”。
【答案】①第一次语文课上,她给我们解释什么叫“语文”,并告诉我们雨是不一样的。②她对“我”的作文提出批评,并耐心地指出“我”作文中的问题。
14.【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本题,要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找出与语文老师相关的情节和对语文老师言行举止进行描写的句子,以及“我”对语文老师评价的语句,多方面分析概括其形象。从文中描述的内容来看,语文老师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她学识渊博,第一次走上讲台时,“她没有带粉笔,没有带备课笔记,也没有带语文教材”,空手上课却能将“语文”阐释两节课;她教学有法,能利用天气来即兴上课;她严格要求,“我”的作文在历任老师眼中都是最好的,她却能指出“我”的问题所在;等等。这些都表现出文中这位语文老师的与众不同。
【答案】①相貌平平,但“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②学识渊博。她第一次走上讲台,空手而来却能将“语文”阐释两节课。③教学有法。上课时恰逢下雨,她能即兴教我们赏雨。④严格要求。作文课上她当众批评“我”,课后还一针见血地指出“我”浮躁和骄傲自大的缺点。⑤耐心细致。她找来了“我”的六个作文本,对照分析“我”作文中的弊病。
15.【解析】本题考查对关键句子含意的理解。理解句子的含意,要根据文章内容,结合具体语境及文中人物的情感来考虑。第?段中语文老师所说的“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其实是对前两段中她的话的一个总结,故要理解这句话的含意就离不开对第??段的分析。由第?段中老师的话可知,“我”的字越来越张扬,“我”的态度也越来越浮躁。由第?段中老师的话可知,“我”最初写作文的时候是非常诚实的,非常朴素的,受到了老师们的赞赏,被认为“有才气”,但当“我”得到夸奖之后,却开始学会卖弄所谓的“才气”,作文写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夸张,失去了自我。故而语文老师最终得出了“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这一结论。注意最后还要指出句子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答案】这句话是说,当“我”得到夸奖之后,却开始学会卖弄所谓的“才气”,作文写得臃肿、夸张,反而不如以前。这句话富有生活哲理,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不能恃才傲物,否则就会迷失自我。
16.【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题干要求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首先要判断句子所使用的描写方法,再结合句子内容,联系上下文,分析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效果。注意在分析效果时,必须与人物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画横线的句子中有“砸”“骂”等一系列的动作和“丑八怪”这一不文明的语言,说明这个句子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表现了“我”受到批评后内心的不满和愤恨,与下文语文老师真诚地指出“我”作文中的问题而使“我”产生的愉悦心情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答案】这里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一系列的动作如“砸”“骂”等和“丑八怪”这一不文明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我”被语文老师批评后的不满和愤恨,从而与后面“我”因老师的巧妙引导而产生的愉悦心情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我”对语文老师的感激、怀念之情。
17.【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拓展。解答此类题,要以文意为基础,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本文具体叙述了语文老师在“我”态度浮躁、写作出现偏差时批评“我”的作文,让“我”认识到写作需要的不仅仅是“才气”的事情。语文老师的批评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并使“我”沿着这条正确的道路成长为在文学上有所成就的人。假如没有语文老师的那次批评,那“我”的人生之路将不会这般美好。据此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作答即可。
【答案】(示例)批评是最好的帮助,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即使面对严厉的批评也不要悲观失望,要敢于承认错误并改正。如果是错误的批评,只要批评者的出发点是善意的,也不要对批评者不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