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丽市第一民族中学2011—2012学年上学期地理期末测试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1、第Ⅰ卷共4页,考生用2B铅笔答在答题卡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不选或选错均不得分。
下表中的甲、乙、丙、丁分别代表我国的三北防护林、长江流域防护林、沿海防护林以及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的林地利用情况,读回答1~2题。
甲 乙 丙 丁
用材林 32718 9506 10460 8192
经济林 68226 17023 9292 2606
防护林 347829 83286 32379 31822
薪炭林 4236 346 3463 3860
特种用途林 754 130 119 69
1.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的最主要的作用是
A.提供能源 B.提供木材 C.水土保持 D.发展经济
2.三北防护林在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作用,其中经过西北地区的防护林最主要的作用是
A.防风固沙 B.水土保持 C.庇护农田 D.涵养水源
全球气温升高和生态环境恶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回答3~4题。
3.就全球气温升高对今后100年内地球环境的潜在后果,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山地0℃等温线将上移 B.森林带将向两极推移
C.全球将普遍变得干旱 D.海平面将上升
4.防治全球变暖应采取 ( )
A.各国要制定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政策,不要去管别的国家
B.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
C.砍伐森林,满足人们对木材的需求
D.禁止燃烧排放二氧化碳的矿物燃料
“地球一小时”活动,只需要将不必要的灯在3月27日20:30~ 21:30熄灯一小时。2010年3月27日,一场全球3000多个城市参加的地球一小时关灯接力从新西兰起,经大洋洲进入亚洲,环绕地球一周,最终在北美洲结束。中国作为进入关灯的第5个时区的代表性国家,携北京、上海、香港、澳门、大连、南京、杭州、长沙、哈尔滨、长春等城市继续这场全球关灯接力,展现了共同应对全球变暖的决心。据此回答5~6题。
5.当地球一小时关灯接力从新西兰(东12区)开始时 ( )
A.北京人正在家里看晚间电视剧 B.伦敦正值旭日东升
C.纽约(西5区)时间是3月29日15时30分 D.阿根廷(30°S,60°W)人正在麦田里收割小麦
6.参加地球一小时活动目的是 ( )
A.节约能源
B.应对全球金融危机
C.了解和认识世界,维护世界和平
D.改变全球民众对CO2排放的态度,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
近期研制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的技术,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据此完成7~9题。
7.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厂应该近 ( )
A.原料产地 B.销售市场 C.能源产地 D.研发基地
8.以该种购物袋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同类产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 ( )
A.减轻大气污染 B.减轻“白色污染”
C.促进生物多样性 D.减轻酸雨危害
9.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原料在我国的最大产地是 ( )
A.河南省 B.山东省 C.四川省 D.吉林省
读图大气环境问题有关资料,完成10~11题。
10、该图反映的大气环境问题是 ( )
A.臭氧层被破坏 B.全球气候变暖
C.酸雨 D.水旱灾害
11、引起该环境问题的主要物质是 ( )
A.二氧化碳、臭氧 B.二氧化碳、甲烷
C.甲烷、氮氧化物 D.氮氧化物、氟利昂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回答12~13题。
12.在低碳经济时代,下列工业部门中受益最大的可能是 ( )
A.汽车工业 B.电子工业 C.核电工业 D.服装工业
13.目前在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是 ( )
①产业转移 ②推行清洁生产,提倡绿色消费
③控制人口增长,减轻环境压力 ④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淘汰落后产业
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14.如图所示三幅漫画,联系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这三幅漫画说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只能是对立的
B.图示环境问题都是原生环境问题
C.生物在地球上已无法生存
D.图中反映了全球气温升高、森林被严重破坏、水体污染日趋严重等环境问题
几内亚比绍政府曾经和美国和西欧几个国家的废物公司秘密签订一项合同,合同规定:几内亚比绍政府在今后5年内要接受该财团15吨有毒废物,获得6亿美元现钞,后因舆论压力而取消。据此回答15~16题。
15.污染物转移的实质是 ( ) A.经济发达程度差异问题在国际环境关系中的体现 B.资源短缺
C.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D.任意排放废弃物
16.有关污染物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不会带来危害,因几内亚比绍属热带气候,环境自净能力强
B.几内亚比绍地广人稀,少量的污染不会引起环境问题
C.获得巨额的经济赔偿促进几内亚比绍的经济发展
D.倾倒的污染物会给几内亚比绍带来环境污染
17.温室效应将不会影响 ( )
A.青藏铁路建设 B.矿产资源的分布
C.我国领土面积 D.农作物品种的分布
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表,回答18~19题。
国家 人口算术密度(人/km2) 人口生理密度(人/km2)
加拿大 3 35
美国 30 156
埃及 70 3503
中国 129 934
英国 241 963
印度 313 559
日本 336 3054
荷兰 432 1601
孟加拉国 910 1359
18.“地广人稀”但耕地资源缺少的国家是 ( ) A.加拿大 B.美国 C.埃及 D.印度
19.对比表中中国、印度两国的统计数字 ( )
A.中国的人口压力较印度为大 B.印度的人口压力较中国为大
C.中国的人口压力与印度相当 D.中、印两国的人口压力都较小
读“我国一些地区的环境问题示意图”,回答20~21题。
20.图中数码所示地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
A.①地区地质灾害以滑坡和泥石流为主
B.②地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C.③地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酸雨危害
D.④地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酸雨和生态环境破坏
21.图中数码所示地区环境治理措施错误的是是 ( )
A.①地区的发展重点是大力开发水资源
B.②地区应合理利用草场资源,防治荒漠化
C.③地区应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
D.④地区应退耕还林、保持水土
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22~23题。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强沙尘暴次数 5 8 13 14 23
土地沙化速度(平方千米/年) 1560 2100 2460
22.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 )
A.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地区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23.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
C.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
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读某地径流、水蚀统计图,回答24~25题。
24.该地
A.雨水下渗逐年减少 B.地表破坏愈加严重
c.河流含沙量居高不下 D.植被逐年增加
25.产生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退耕还林 B.退耕还湖
C.退耕还牧 D.毁林开荒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 分)
注意事项:
第Ⅱ卷共3页,用黑色钢笔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
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6、(15分)图1“2006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区域占比例图”,图2为“1998年-2005年全国耕地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
图 1
(1)我国人均耕地最少的区域是__________,水资源和耕地匹配最差的区域是_________。
(2)我国南方水资源较北方丰富的自然原因是南方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各地普遍缺水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4点)
(3)为了遏制耕地面积急剧下降的趋势,应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0分)读“土壤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示意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字母对应的要素分别是(填数码代号):
A B C D
(备选答案:①土壤 ②食品 ③水体 ④大气)
(2)图中的环境污染,按环境要素划分可分为大气污染、_______污染和______污染等。
(3)治理土壤污染,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首先要控制和消除各种__________,其次要采取措施增加土壤对有害物质的_____________能力。
(4)图中固体废物的重要来源之一是城市垃圾。处理城市垃圾的方法多种多样,一般应坚持“ 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投资少、处理量大、技术要求不高的处理方法是 法。
28、(10分) 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圈层Ⅰ代表________________;圈层Ⅱ代表
_______________。
(2)A表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从环境中获取________
和__________;B表示人类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产生
的_________又要排放到环境中去。
(3)乱砍滥伐,毁林开荒,可用图中的箭头__________表示,任意排放有害物质可用图中_______箭头表示;酸雨可用图中箭头________表示;植树种草可用图中箭头______表示;乱砍滥伐,毁林开荒导致的土地荒漠化按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来分属于 。
29、(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巢湖是中国重要湖泊之一,位于安徽省合肥、巢湖两市之间,流域面积13000平方公里,因湖呈鸟巢状而得名。
材料二:根据安徽环保局提供的气象卫星最新遥感监测数据显示,近日,巢湖湖区共有约20平方公里蓝藻集聚,占巢湖总面积的2.56%,集中分布于西半湖西北部和东半湖东南部,并有局部暴发的趋势。
材料三:蓝藻发生趋势与气象条件关系表(表1)。
表 1
(l)按照环境要素划分,蓝藻暴发属于 污染。(l分)
(2)(6分)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安徽巢湖蓝藻暴发的原因有哪些? 。(至少答3点)
(3)(6分)请为巢湖蓝藻的防治提出合理的建议 。
(4)环境管理的手段除了环境技术手段、经济手段、环境教育和新闻媒介手段外,还可以采取 手段、 手段等。(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答案 1.C 2.A
答案 3.C 4.B
答案 5.B 6.D
答案 7.A 8.B 9.D
答案 10.B 11.B
答案 12.C 13.A
答案 14.D
答案 15.A 16.D
答案 17.B
答案 18.C 19.A
答案 20.D 21.A
答案 22.D 23.C
答案 24.D 25.A
二、综合题
26、(1)南方 北方 (2分)(2)降水丰富(1分)水资源利用不合理;水污染加剧;植被破坏严重;湿地大量减少;人口减少;经济快速发展(6分,答四点,少答一点扣一分) (3)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减少工矿生产占用耕地数量;科学开发,恢复土地生产功能。(6分)
27、(1)④①③②(4分)(2)水体 土壤 (2分)(3)土壤污染源 容纳 净化(2分)
(4)资源 填埋(2分)
28.(10分)(1)人类社会 环境 (2)物质 能量 废弃物
(3)A B D C 生态破坏
29、(l)水(1分) (2)高温;降水少;风力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3点6分) (3)生产和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引江济巢,增加入湖流量,促进水体流动和交换;加强监测与管理(6分) (4)行政(1分) 法律(1分)
农作物
饮用水
水生生物
农药化肥
灌溉污水
固体废物
B
A
C
D
危害人体健康
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