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一2012高一历史复习课件: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岳麓版]复习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必修一2012高一历史复习课件: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岳麓版]复习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3-08 17:55: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工业革命引起社会的深刻变化
机器大工业使生产出现社会化趋势
生产资料私有制
(资本主义固有矛盾)
资本家追逐利润,压榨剩余价值
工人阶级遭受残酷剥削
社会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本单元线索概述
资本主义
种种弊端
工人运动
努力实践,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1871年巴黎公社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中国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诞生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条件
经济基础: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阶级基础:随着资本主义弊端的日益暴露,阶级矛盾日趋激化,独立工人运动逐渐兴起。
思想基础: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来源。
个人因素: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与工人运动领袖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组织基础:将正义者同盟改造为共产主义者同盟。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内容
(1)肯定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 极大的生产力
(2)揭示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
(3)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掘墓人、创造者、解放者
(4)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一切人的自由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内容
(1)肯定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 极大的生产力
(2)揭示: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秘密(历史命运):剥削、破坏
(3)宣告: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掘墓人、创造者、解放者
(4)昭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人人自由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意义
⑴、展示了一种崭新的社会历史观: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⑵、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成为无产阶级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
推动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对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二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运用
巴黎公社(法国)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运用——巴黎公社
1、巴黎公社的背景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法国战败。巴黎人民组成国民自卫军保卫共和国首都。
1871年3月18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偷袭巴黎国民自卫军的阵地,妄图接触巴黎人民的武装。
工人群众发动了武装起义,临时政府总理梯也尔逃往凡尔赛。由市民选举产生的自治政府巴黎公社接管了政权。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运用——巴黎公社
2、巴黎公社政权建设和措施:
1.性质:新型的工人政权;
2.措施:
提示:政权建设、生产组织、教育
1、政权建设方面:由直选产生代表组成公社委员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公职人员.
2、生产组织方面:组成工人合作社,改善劳动条件,通过劳动立法维护劳动者利益。
3、教育方面:用世俗教育代替宗教教育、实行义务教育。
3、巴黎公社的失败: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运用——巴黎公社
意义:1.是无产阶级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推 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工人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巴黎无产阶级的英勇斗争精神和革命首创精神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士树立了光辉典范。
经验教训:
⑴必须把资产阶级的残余势力彻底消灭
⑵无产阶级不能孤军奋战,必须充分发动广大人民的力量,建立广泛的同盟
⑶必须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机器,拥有捍卫国家主权的力量
⑷无产阶级还没有成熟,缺乏一个统一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运用——巴黎公社
3、巴黎公社的失败: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运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十月革命的背景
但改革不彻底,俄国在西方列强中处于落后地位,社会矛盾尖锐。
19世纪60年代,俄国沙皇政府自上而下进行
改革,推进工业化,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
条件。
一战激化了矛盾
主观上有成熟的政党——布尔什维克党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运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十月革命的经过
1、二月革命
1917.3.12(俄历2月27日),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A、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工兵代表苏维埃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运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十月革命的经过
2、四月提纲
指出俄国的形势需要无产阶级要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通过无产阶级政权去实行土地改革,并提出退出战争.
《四月提纲》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纲领
1、二月革命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运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十月革命的经过
2、四月提纲
1、二月革命
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917年11月6日(俄历10月),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在列宁亲自领导下,彼得格勒的武装工人、士兵发动起义,推翻了临时政府,取得了起义的胜利。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运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十月革命的结果及意义
1、建立和巩固政权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彼得格勒举行。大会宣布:①一切权力转归工兵代表苏维埃②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③选举、批准了新政府——人民委员会的组成,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运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十月革命的结果及意义
2、历史意义
十月革命史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使经济文化并不发达的俄国在短时间内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
十月革命使人类进入到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十月革命的特点:
①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打破了资本主义的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③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紧密相连的,形成了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阶段的革命。
④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命形式夺取政权。
②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大到全国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这正是俄国革命的特殊性。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运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十月革命与巴黎公社的异同点
比较项目 巴黎公社 十月革命
相同点 性质
方式
背景
不同点 领导者
权力机构
结果
影响
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
暴力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都发生在阶级矛盾尖锐之时,与战争有关(普法战争和一战)
特殊条件下的自发斗争
无产阶级政党支部的组织领导
遭国内外反革命势力镇压
建立起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经验教训
开辟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公社委员会
苏维埃代表大会
第三部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与中国共产党
内部
条件
五四运动后期,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外部
条件
阶级基础:
思想基础:
组织基础: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中国的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共产国际的帮助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条件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一大”
内容:
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规定:
党的名称:
党的性质:
党的奋斗目标:
大会还选举:
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二大”
内容:
党现阶段的斗争目标修改为:
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军阀、建立民主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一次工运高潮
中共成立后的中心任务:
开展工人运动
党领导工人运动的最高机构: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第一次工运高潮的起点和终点:
起点:香港海员大罢工
终点: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被镇压
中共的认识:必须团结广大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
国民革命:反帝、反军阀
开始的标志: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发展:北 伐 1926.7-1927
政 府:
军 队:
打击目标:
失败: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
反革命政变。
中共的认识: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和革命的领导权。
新民主主义革命——工农武装割据
南昌起义:时间
领导人
意义
1927年8月1日
周、贺、叶、朱、刘
打响了…标志着…
八七会议:
井冈山道路:
是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
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新民主主义革命——红军长征与西安事变
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
由于王明的“左”倾错误,
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遵义会议的内容及意义: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方针及历史意义:
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
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经过:
1、1935年8月1日,中共发表《八一宣言》,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1937年9月22日,公民党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第二天,蒋介石发表讲话,事实上承认了中共的合法地位。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
2、抗日战争的正义性。
3、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4、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援
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两种命运:民主与专制
和平与内战
联合政府与一党独裁
中共的努力:重庆谈判
政协会议的召开
国民党的破坏:迫害民主人士
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公然推翻了和平民 主建国的路线。
背景
1.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和重点进攻
3.战略决战的胜利:辽沈、淮海、平津
4.渡江战役的胜利
2.战略反攻:三路大军挺进中原
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的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和经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