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主要线索
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华活动
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
趋势: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程度不断加深
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原因:打开中国的市场
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中英协定关税
赔款2100万银元
影响:中国的领土和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附件
领事裁判权
在通商口岸租地、居住的权利
片面最惠国待遇
中法《黄埔条约》:允许外国传教士在中国传教
中美《望厦条约》:外国兵船可在通商口岸巡查贸易
第二次鸦片战争
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
中国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增开天津等十一处为通商口岸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外国人可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
赔偿英法军费白银各800万两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允许华工出国
影响
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设立总理衙门、总税务司和京师同文馆
洋务运动兴起
中日甲午战争
原因:日本推行“大陆政策”
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割让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
赔偿军费白银2亿两
开放重庆等地作为通商口岸
允许在华设立工厂
影响:清政府财政困难加剧,被迫大借外债;列强侵略
势力深入内地;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甲午战争影响: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各阶层民众奋起;
列强在远东矛盾激化,“三国干涉还辽”
后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侵华的特点: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原因: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向各国赔款4.5亿两,分39年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允许各国派兵保护
拆除北京至大沽炮台,山海关至北京铁路沿线要地由各国驻兵保护
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前
影响
对列强的赔款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在北京设立的使馆区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在华的统治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推动了清政府的改革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背景:阶级矛盾尖锐,广西自然灾害严重,洪秀全建立“拜上帝会”
天国兴衰
兴起:1851年在广西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发展:1853年攻占南京,定都于此,建立对峙政权
全盛:进行北伐和西征,1856年在军事上达到全盛
在政权建设上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天京事变:1856年诸王内讧
改革:起用陈玉成、李秀成、洪仁玕,洪仁玕提出
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资政新篇》
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意义: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王朝统治的
政治基础;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提出近代中国第一
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失败原因
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所致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义和团运动
背景:19世纪末中外民族矛盾激化,人民反洋教斗争迅
速发展
发展:1898年提出“扶清灭洋”口号,清政府无力镇压,
只好“抚而用之”
特点:盲目排外
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历史意义
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
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
辛亥革命
背景:帝国主义侵华加剧;清政府内外交困,进行“新政”
中国同盟会
制定“驱除靼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6字革命纲领,后发展为三民主义
与改良派进行论战,使革命思想深有入人心
发动多次武装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促使革命高涨
高潮
1911年10月10日发动武昌起义并取得成功
成立湖北军政府,全国多个省独立,清政府统治崩溃
1912年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孙中山任总统
颁布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
1912年2月清帝退位,君主专制被推翻,帝制结束
失败:袁世凯窃取政权,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意义:是一次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中国两
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
和国。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五四运动
二十一条和巴黎和会
一战期间日本加紧侵华提出“二十一条”
1919年巴黎和会作出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
过程:1919年5月4日爆发,6月后运动中心转移
到上海,以工人为主,伴随“三罢”斗争
结果: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拒签和约
意义
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的爱国主义运动
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精神:爱国主义、民主和科学、追求真理勇于解放
协定关税权:英商进出口货物所交税款由中英双方共同商定。《南京条约》
领事裁判权:外国人在通商口岸犯罪时交由外国领事判决。《虎门条约》
片面最惠国待遇:中国在给予他国任何权利时准予“英人一体均沾”。《虎门条约》
居住及租地权:外国人可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建房居住。《虎门条约》
外国兵船可到中国各港口“巡查贸易”。中美《望厦条约》
外国人可在通商口岸建立教堂、医院等。中美《望厦条约》
传教权:外国可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中法《黄埔条约》
外国人可在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天津条约》
内河航行权: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天津条约》
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天津条约》
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北京条约》
筑路权:允许外国在华修筑铁路。《中法新约》
允许外国在华设立工厂。中日《马关条约》
允许各国派兵保护北京“使馆区”,山海关至北京铁路沿线要地由各国驻兵保护。《辛丑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