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第七课 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课堂要求
1、人人参与,热烈讨论,激情展示。
2、学会用结构法与数轴法构建知识体系。
3、学会用“v+n\n+V\n+n”法简化和提炼、
表述历史信息。
4、会用课标去规范课堂教与学,一一照应。
5、升华自我的情感认知与价值观标准。
6、以 “全人”的态度追求进步。
罗马之印象篇
罗马名言
All roads lead to Rome(条条大路通罗马)
Rome is not set up in a day(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Do as Romans do(身在罗马就做罗马人、入乡随俗)
Every man is his own destiny's forge users(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锻造者)
角斗士与斗兽场
凯撒
奥古斯都(屋大维)
罗马之政制篇
导语
人类迈进现代化,“法治”替代“人治”,成为国家政治的必然趋向。但是,两千多年来中央集权专制的积重难返,使人们深感缺少“法治”的血脉正是中国政治传统的最大症结之一。思想家们注意到西方自由民主宪政制度的进步,随着思考的推进,我们把目光转向宪政的古代起源——罗马法(ROMAN LAW),罗马人的金戈铁马征服了地中海,建立了雄霸欧、亚、非三洲世界大帝国。一方面,它从不像希腊人那般吝啬,而把公民权扩充到帝国境域所有自由人,体现出罗马人明智的宽仁与道义;另一方面,它又以灵活务实的态度摸索出一套治理国家的成熟经验,即制定出古代世界最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求得社会纷争的和谐与安宁……
既然世界上许多古老民族都有其礼仪与法律条文,为什么惟独罗马法成了现代法治的最重要的渊源呢?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罗马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了解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及主要内容、作用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课前预习,用列表比较法与数轴法理顺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
(2)通过展示环节让学生在中展示识记基础知识,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
(3)通过设置情景、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力,表达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罗马法是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对近代文明有重大的影响;体会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培养我们自觉的法律意识,培养正确对待和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积极态度。
1政制演变
2罗马扩张
3
罗
马
法
君主制
BC6世纪末
共和国时期
BC27年
共 和 制
元 首 制
帝 制
帝国时期
适用范围
形式
第七课知识结构图
王国时期
284年
自主探究一
思考1:罗马贵族共和制采取了哪些措施防止个人专权、协调贵族与平民的矛盾与利益?
结论:古罗马共和国具备民主建制: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三权分立,相互制衡,被视为现代议会制度的古典渊源。
罗马共和制
平民保民官
贵族共和制
协调贵族与平民的利益
执政官
元老院
公民大会
执行
决策
选举 通过
职责
政事共商
少数服从
多数
权力有限
任期一年
同时同意
方可执行
5
1
2
4
实质:
贵族阶层专政
机构
原则
3
元老们在辩论
罗马广场遗址,是罗马公民行使主权的地方即公民大会。
罗马贵族共和制是如何转变为元首制的?为什么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是罗马帝国的开端?
奥古斯都(屋大维)
自主探究二
从共和国走向帝国
罗马帝国地跨三洲、水兼四海
罗马的扩张
走向帝国
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罗马之法律篇
1政制演变
2罗马扩张
3罗
马
法
君主制
BC6世纪末
共和国时期
BC27年
共 和 制
元 首 制
帝 制
帝国时期
BC450年《十二铜表法》
BC286年阿奎里亚法
212年《卡拉卡拉敕令》
528年《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习惯法
成 文 法
公民法
万 民 法
适用范围
形式
第七课知识结构图
王国时期
284年
开端
总结
统一法
1政制演变
2罗马扩张
3罗
马
法
君主制
B.C.6世纪末
共和国时期
B.C.27年
共 和 制
元 首 制
帝 制
帝国时期
B.C.450年《十二铜表法》
B.C.
286年阿奎里亚法
212年
《卡拉卡拉敕令》
528年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习惯法
成 文 法
公民法
万 民 法
适用范围
形式
第七课知识结构图
王国时期
284年
开端
总结
统一法
自主探究一
罗马法律
1、《十二铜表法》 第一部成文法
阅读下列材料:
一、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二、对剥夺一人的生命、自由和国籍的判决,是专属百人团大会的权力。
三、经长官委任的承审员或仲裁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收受贿赂的,处死刑。
四、执行死刑时由刑事事务官监场。对一切刑事判决不服的,有权上诉。
五、凡煽动敌人反对自己的国家,或把市民献给敌人的,处死刑。
六、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
——《十二铜表法·第九表 公法》
小组探究一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上述法令颁布的背景是什么?
(2)该法令第九表第一条的规定对哪一阶
层直接影响最大?为什么?能不能说该
法令损害了这一阶层的利益?为什么?
(3)有人认为该法令第九表第二、四、六
条的规定保障了奴隶的生存权,你认为
对吗?为什么?
(4)上述法令的颁布产生了什么影响?
(1)背景:①罗马习惯法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②当时多由贵族担任的法官往往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保护贵族特权;③平民为争取自己的权利不断地与贵族进行斗争;④公元前5世纪中期,由贵族制定了《十二铜表法》。
(2)阶层:奴隶主贵族阶级。
原因:因为该规定限制了贵族阶层随意发布和解释法律维护特权的做法。
不能。原因:因为该法令的制定者和根本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阶级。
(3)不对。原因:因为该法令保护除奴隶以外的罗马公民。
(4)影响: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特权,保护了平民利益。
查士丁尼皇帝及廷臣
2、罗马法的完备——查士丁尼法典(民法大全)
思考2:《查士丁尼法典》由哪四部法典组成?
为什么说它集罗马法之大成?如何评价它 的历史地位?
查士丁尼法典
历代罗马皇帝敕令
人际 财产关系和诉讼
法学家对法的解释学说
查士丁尼的敕令编成集
《查士丁尼法典》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
《查士丁尼学说汇纂》
罗马法律
完 善
《查士丁尼新敕》
罗马法律
罗马法的评价:
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它保留了罗马在法学方面的创造成果,对人的行为做出详细的法律规范,为调解复杂的社会矛盾提供了法律手段,成为维系东罗马帝国统治的工具。
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材料1:马克思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因为他们与罗马法制不相符”。
材料2:《查士丁尼第117号新敕令》关于片面离婚的三种原因与处置方法。
探究三:
如何评价罗马法 ?
调解了复杂的社会矛盾维系了帝国的统治
对帝国
小组探究二(1)
材料4:奴隶制是违反自然法的,因为人是生而自的。”
——《查土丁尼法学总论》罗马弗罗丁斯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
──美国《独立宣言》
材料3: 恩格斯说:“罗马法是第一个世界性的法律”,是“充分预料到现代私有制的法律”。近代欧洲都以罗马法为基础,制定了本国的法律制度,如《德国民法典》、《拿破仑法典》等都以罗马法为法律蓝本。
现代资本主义法制先声
对后世
如何评价罗马法 ?
小组探究二(2)
材料5:罗马是世界上最早采用陪审制度的国家之一。此制至今仍是西方的一项重要制度。 罗马实行一种保护人制度,保护人为被保护人进行诉讼代理 。现代各国的律师制度几乎都源于此。现在世上公认的法学理论、法制民主原则也均发端于罗马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也成了法治建设永恒的价值观了。
材料6:罗马法中有句名言,即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派生出的“不告不理”的审判原则,资产阶级对此加以继承与发展,用立法形式确立“非经起诉,法官不得审判。”
罗马法的许多制度与原则被后世借鉴吸收。
对后世
如何评价罗马法 ?
探究四( 3)
小组探究二(3)
调解了复杂的社会矛盾
维系了帝国的统治
对帝国
现代资本主义法制先声
对后世
罗马法的许多制度与原则被后世借鉴吸收
如何评价罗马法 ?
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
体系最完善
对后世影响最深远、最广泛
法学地位
材料一 《华盛顿邮报》1989年1月15日报道《中国农民控告官员》一文:农民王起山及村民19人为阻止政府拖拉机强行耕作自己承包的土地而愤怒地坐在拖拉机前,不使前进。他们向法院提出诉讼,指控政府串通地产商违背与农民签定的土地合同,单方面收回农民租赁的土地。
材料二 《北京晚报》1989年1月5日刊登朝阳区新源里一中高源同学给编辑部的一封信,内容如下:编辑同志,我是一名中学生。现在一些家长经常犯法:如私拆他人信件等。宪法中明文不准私拆他人信件,难道对家长不适用吗?……
请回答:它们反映出一个什么样的社会问题?
法律的价值
一规范人的行为,
二调节社会矛盾。
1、在政治文明方面,古罗马留给人类最大
的遗产是
A .自由 B .民主 C .法律 D.集权
2、古罗马政体发展的先后顺序是
A.君主制——贵族共和制——帝制
B. 君主制——元首制——帝制
C.共和制——元首制——帝制
D.共和制——帝制——元首制
3、关于查士丁尼法典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保留了罗马在法学方面的创造成果
B.导致了罗马帝国的瓦解
C.用法律规范了人们的行为
D.有利于复杂社会问题的调节
4、罗马公民法逐渐演变为万民法,是因为( )
A.公民法法令内容不全
B.公民法只保护贵族利益
C.罗马公民日益增多
D.罗马对外扩张、统治范围扩大
5、罗马法的作用突出表现在( )
①调节罗马社会生活 ②解决社会冲突 ③维护罗马奴隶主统治 ④调动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6、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 )
A.法庭立案与否皆取决于案情
B.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
C.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D.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
7、从《十二铜表法》开始,古罗马制定了严格的债务法规,并在以后的司法实践中不断完善,这表明罗马统治者( )
①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②重视维护平民利益
③被迫改善奴隶处境
④力图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罗马法是罗马文明留给后人最持久的遗产。从罗马法的产生发展过程可以清晰的看到人类社会法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罗马法的演变过程是( )
A.法→习惯→法律总结→习惯法
B.习惯→习惯总结→习惯法→法律总结
C.法律理论→习惯法→习惯→法
D.习惯→习惯法→法→法律总结
9、“这一法律适用的对象是罗马人与外国人及外国人相互之间的讼争案件,它所调解的社会关系不再是一个共同血缘团体内部的关系,而是不同民族的人之间的关系。”材料中的法律主要是指( )
A.《十二铜表法》 B.公民法
C.自然法 D.万民法
10、古罗马《民法大全》:“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材料所体现罗马法的主要原则是( )
A.保护弱者 B.人人平等
C.公正合理 D.注重证据
中国历代有卷帙浩繁,分支众多的法律,法有“六典”,刑有“八议”,都是对特权与等级的保护。……法律不公开化,先秦时有人要铸法于鼎,孔子就反对,他主张“君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上智下愚”,其愚民政策一贯千载,积习日久,积重难返……中国法的界定十分模糊,倒是皇帝圣旨、朝廷法令、祖宗遗训更具威力。因为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法律对皇权的约束作用微乎其微。……这遗风流传至今即权大于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徇情枉法。
——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
罗马帝国曾经三次征服世界:
第一次以武力,
第二次以宗教(基督教),
第三次以法律。
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 ——耶林《罗马精神》
请以“文明的征服” 为话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不少于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