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三轮备考指导复习课件:历史核心素养渗透——史料实证 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届高考三轮备考指导复习课件:历史核心素养渗透——史料实证 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02 19:12: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史料者何?过去人类思想行事所 留之痕迹,有证据传留至今日者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史料实证 2021年高考历史核心素养渗透备考复习
课程标准: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
一、史料的分类
1.按表现形式
(1)文献(文字)史料
①种类:以纸张为载体:史书、档案、传记谱牒、日记、报纸、杂志等。以电子媒介为载体:电子邮件等
②地位:最主要的史料载体
③局限:受到个人因素(立场、修养)、政治因素、时代因素等影响
1.(2017全国卷Ⅱ·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A.记载的真实性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C
一、史料的分类
1.按表现形式
(1)文献(文字)史料
(2)实物史料
①种类: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
②地位:与文献相互参证
③局限:只是很小的碎片,不一定能展示历史全貌
2.(2016?新课标全国卷II,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B
3.(2013全国卷Ⅱ)24.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
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
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
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
一、史料的分类
1.按表现形式
(1)文献(文字)史料
(2)实物史料
(3)口述史料
①种类:神话传说、俗谚、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座谈录等
②局限:经过代代传承,可能与本来面貌有较大差距;存在虚构情节;当事人回忆可能不准确或不全面
B
1.按表现形式
2.按史料价值
(1)分类
一手史料:“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省略或撰写的”。实物史料以一手史料居多。
二手史料:“凡是已经中间人手修改或省略或撰写。”文献史料以二手史料居多。
(2)价值
一般一手史料价值高于二手史料
一、史料的分类
4. 关于《史记》的史料来源,司马迁在《五帝本纪》中曾说:“余尝西至崆峒,北至逐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在《儒林列传》中曾说:“余读功令(国家对学者考核和录用的法规)”;在《项羽本纪》中又说:“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  )
A.司马迁主要通过文献查阅史料
B.司马迁通过实地考察获取史料
C.《史记》选择史料有多种来源
D.《史记》的史料记述来自见闻
C
2016年上海卷第36题
资料来源
(1)《罗马法词典》
(2)《十二铜表法》第五表第八条、第十一条
(3)《小普林关于释放奴隶的书信三封》
(4)科瓦略夫《古代罗马式》
上述“资料来源”中,哪些为一手史料,哪些为二手史料?
5、(2016·浙江高考真题)《明太祖实录》有一段圣旨:“今天下已定,而民数未核实,其命户部籍天下户口,每户给以户帖。”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代户帖原件所录圣旨为:“说与户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天平了也,止是户口不明白俚(哩)。教中书(省)置天下户口的勘合文簿、户帖,你每(们)户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将他所管的应有百姓,都教入官,附名字,写着他家人口多少。写得真,着与那百姓一个户帖。”这说明
A.《实录》与《户帖》,都是第二手史料
B.官方原始记录与口述史料,需仔细甄别使用
C.第一则材料是文献史料,更具有历史的实录感
D.第二则材料是实物史料,更能反映历史的原貌
D
二、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因素
研究者的立场;研究方法、角度;史料的选取;时代的局限等
6.中日双方对l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 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7.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作者的意思是
A.文字史料都带有主观因素
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
C.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A
A
二、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因素
研究者的立场;研究方法、角度;史料的选取;时代的局限等
8.【2017 · Ⅱ卷35】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
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
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
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
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晌
9.(2016?新课标全国卷III,28)
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
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
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
C
D
1.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研究
三、运用史料的原则
10. 下图为1958年创作,反映人民公社化运动中集体食堂的宣传画,这表明人民公社化运动(  )
A.保障了工业建设的原料需求
B.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C.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D.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
1.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研究
2.选取客观、公正、正确的史料
3.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11 关于历史学习的方法,西方著名学者埃尔顿是这样认为的:“对于历史的真实性,先入自见的危害大于证据之不足或细节之谬误。……在他理解这些证据之前,他不问也不应该问具体的问题。”下面几种学习方法最符合埃尔顿的观点是
A.理论联系实际 B.史由证来、论从史出
C.有史有论、史论结合 D.重视调查研究
三、运用史料的原则
B
12. 康有为在回忆公车上书时,称都察院拒收其上书。但现代学者通过研究清朝军机处档案, 发现在康有为所称“不收”其上书的当日,都察院代奏了官员、举人反对签订《马关条约》的上书共计15件。对此认识合理的是
A.口述史料的可信度低于文献史料
B.历史事实的重构主要靠逻辑思辨
C.结合不同类型史料即可复原历史
D.史料解读应辨析作者的主观意图
三、运用史料的原则
1.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研究
2.选取客观、公正、正确的史料
3.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4.孤证不立,搜集更多史料,对多种史料进行甄选辨别
D
四、高考实例
1、【2020年江苏卷】光绪帝之死,历来众说纷纭。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光绪生前诊病的脉案非常详细,从中可以断定光绪因病死亡。又据《清宫档案揭秘》记载,1980年通过化验光绪的颈椎和头发,发现无中毒现象。现在高科技手段则检测出光绪体内有砷中毒现象。据此可以得出( )
A.原始档案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事实
B.历史研究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探寻真相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综合多种历史记录即可确认客观事实
B
2、【2017年全国卷3】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
B
3、【2010年新课标】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后来,日本出版的海战史对此的研究结果是:“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思考这一事例可以认识到
A.中方记载比日方叙述更具有史料价值
B.某些历史真相因史料杂乱而无法说清
C.辨析史料真伪是接近历史真相的前提
D.原始记录和研究文献是史料全部来源
C
4、【2017年全国卷1】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C
5、北宋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时,以官修的正史、实录为基础,同时参考了各种史料。他另外撰成《资治通鉴考异》,说明取舍史料的理由。以下是《考异》的几个事例
材料一 关于隋末名将薛仁果的名字,《考异》提到《旧唐书》《新唐书》《柳宗元集》写作“仁杲”,《太宗实录》写作“仁果”。而唐太宗陵墓前有石马六匹,其中一匹的铭文为“白蹄乌,平薛仁果时所乘”。《考异》认为石马铭文“最可据”。
材料二 关于唐玄宗的生日,《考异》提到《玄宗实录》记载的是八月一日,但通过查询历法发现这一时间有误。玄宗时文人顾况有诗曰:“八月五夜佳气新,昭成太后生圣人(即皇帝)。”故而《考异》认为玄宗生日是八月五日。
材料三 关于吐蕃赞普世系,唐代林恩撰写的杂史《补国史》记载,唐文宗时吐蕃彝泰赞普去世,其弟继位。此事《文宗实录》《旧唐书》都没有记载,《考异》参照《补国史》编入。
(1)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参考了哪些类型的文献史料,根据上述材料举例说明。
5、北宋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时,以官修的正史、实录为基础,同时参考了各种史料。他另外撰成《资治通鉴考异》,说明取舍史料的理由。以下是《考异》的几个事例
材料一 关于隋末名将薛仁果的名字,《考异》提到《旧唐书》《新唐书》《柳宗元集》写作“仁杲”,《太宗实录》写作“仁果”。而唐太宗陵墓前有石马六匹,其中一匹的铭文为“白蹄乌,平薛仁果时所乘”。《考异》认为石马铭文“最可据”。
材料二 关于唐玄宗的生日,《考异》提到《玄宗实录》记载的是八月一日,但通过查询历法发现这一时间有误。玄宗时文人顾况有诗曰:“八月五夜佳气新,昭成太后生圣人(即皇帝)。”故而《考异》认为玄宗生日是八月五日。
材料三 关于吐蕃赞普世系,唐代林恩撰写的杂史《补国史》记载,唐文宗时吐蕃彝泰赞普去世,其弟继位。此事《文宗实录》《旧唐书》都没有记载,《考异》参照《补国史》编入。
(2)根据上述材料,说明《资治通鉴》在哪些情况下会采用官修史书以外的其他史料。
6、【2020年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村支书的工作笔记
(苏寺村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山区村落。以下内容节选自该村原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笔记。)
??? 81.12.12号1天
??? 召开两委扩大会议
会议开始由祁凤元汇报了县委召开农业责任制代表会议和真理问题补课会的精神。赵桂枝传达了公社党委当前工作安排……
82年3月23日1天讨论记录:
……(4)当前几项工作时间如何安排?……2.抓致富:两委队长如何本人富,在(再)代(带)那(哪)一户的规划搞出来。3.责任制与端正党风……
83年3月3日1天
召开两委扩大会议
……会议首先由公社武书记讲关于“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文明礼貌月”活动的意见和公社安排。大队如何制定措施。致富户和文明户怎么确定和召开座谈会。
84年4月12日半天
召开两委扩大会议
会议由老冯同志传达了“乡党委、乡政府就建村(村民委员会)实施方案”……
讨论记录:(1)建村领导小组怎么成立?组长:张明德;副组长:冯青山;成员:姜合、崔玉海、张玉林。
??? ——摘自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一个村支书的工作笔记》
请按照材料来源和材料内容,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农村改革有哪些史料价值。(要求按照角度、信息提取、史料价值来进行说明)
2020年山东卷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