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岳麓版]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岳麓版]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3-08 17:56: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岳麓版教材历史必修(I)第24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一、问题由来——祖国统一问题的形成
问题导学
新中国成立时,祖国还有哪些地区未统一进来?这些问题是如何形成的?
二、破解之道——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材料解析
材料一:下面是祖国大陆在50-70年代的宣传画,请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此阶段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态度。
二、破解之道——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材料解析
材料二:
1.1955年5月,根据毛泽
东的意见,周恩来总理首次
提出:“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
的条件下采取和平的方式解
放台湾。”
2.1961年,毛泽东在接见外宾时明确表示:“我们从来没有放弃和国民党讲和的口号,现在也未放弃。”
3.在中美建交时,毛泽东坚决地说:“任何要修改台湾部分的企图,都会影响明天发表公报的可能性。”
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几次谈话表明了中国政府的什么态度?
二、破解之道——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1.九条方针:其原则成为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
二、破解之道——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材料解析
材料三:概念解读——一国两制
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两岸统一后,台湾成为特别行政区。拥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有自己的军队,中央政府不派军队、也不派行政人员驻台。通过接触与谈判,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
请概括一国两制的基本内涵。
1.九条方针:其原则成为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
2.一国两制: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
高度自治 和平谈判
二、破解之道——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1.九条方针:其原则成为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
2.一国两制: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高度自治,和平谈判
3.宪法保障:1982年宪法
4.方针确立: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
三、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回归
历史片断——邓小平与香港回归
片断一:我们有条件完成
我们这些人岁数都不小了,都希望中华民族来一个真正的统一。前人没有完成的事业,我们来完成,我们的后人总会怀念我们的。如果不做这件事,后人写历史,总会责备我们的。这是大事,前人没有完成,我们有条件完成。
——邓小平
请思考:这段话体现了小平同志什么愿望?他为什么认为
“我们有条件完成”?
1.香港回归:
(1)条件:
中国国力日益增强,一国两制构想完善
三、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回归
历史片断——邓小平与香港回归
片断二:“主权”与“治权”
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向中国提出分拆香港的“主权”及“治权”:主权归中国,英国人保留治权,但仍保持现有的治理模式,即英人治理,也不召回港督。而小平同志坚决地回答说:中国坚持英国对香港没有主权,也没有治权。
请思考:小平同志为什么坚决反对英国政府提出的“主权”换“治权”的主张?
1.香港回归:
(1)条件:中国国力日益增强,一国两制构想完善
三、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回归
历史片断——邓小平与香港回归
片断三:“钢”与“铁”的对话
1.香港回归:
(1)条件:中国国力日益增强,一国两制构想完善
三、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回归
历史片断——邓小平与香港回归
片断三:“钢”与“铁”的对话
撒:有关香港的三个条约仍然有效,这些条约虽然写在纸上,但必须遵守,任何手段都不可能消除它存在的事实。
邓:香港是中国的领土,我们一定要收回来的!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1.香港回归:
(1)条件:中国国力日益增强,一国两制构想完善
三、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回归
历史片断——邓小平与香港回归
片断三:“钢”与“铁”的对话
撒:按照《南京条约》及《北京条约》,英国届时将归还新界,但仍享有香港岛及九龙半岛的主权。
邓: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
1.香港回归:
(1)条件:中国国力日益增强,一国两制构想完善
三、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回归
历史片断——邓小平与香港回归
片断三:“钢”与“铁”的对话
撒:应该考虑中国宣布收回香港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邓:那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
请思考:“钢”与“铁”碰撞的根本分歧是什么?小平同志坚持的原则和立场是什么?
1.香港回归:
(1)条件:中国国力日益增强,一国两制构想完善
三、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回归
历史片断——邓小平与香港回归
片断四:世界的目光聚集香港
1.香港回归:
(1)条件:中国国力日益增强,一国两制构想完善
(2)回归时刻:1997年7月1日
在这一天,中央电视台的电视直播传出了水均益这样一段饱含激情的解说词:“彭定康的汽车在港督府内绕了一圈,车轮缓慢,试图表示港督对这里的依依不舍。然而,历史的车轮却滚滚向前,香港的回归已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止的现实。”
三、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回归
历史片断——邓小平与香港回归
片断四:世界的目光聚集香港
1.香港回归:
(1)条件:中国国力日益增强,一国两制构想完善
(2)回归时刻:1997年7月1日
在这一天,香港首届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发表了庄严的就职演讲:“香港经历了156年的漫漫长路,终于重新跨进祖国温暖的家门。我们在这里用自己的语言向全世界宣告:香港进入历史的新纪元。”
三、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回归
历史片断——邓小平与香港回归
片断四:世界的目光聚集香港
1.香港回归:
(1)条件:中国国力日益增强,一国两制构想完善
(2)回归时刻:1997年7月1日
同样这一天,江泽民同志满怀信心地表示:“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按照‘一国两制’方针继续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确保澳门顺利回归,并最终解决台湾问题。”
三、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回归
1.香港回归:
(1)条件:中国国力日益增强,一国两制构想完善
(2)回归时刻:1997年7月1日
(3)历史意义:
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
翻开了香港历史新的一页
迈出祖国统一的坚实一步
三、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回归
1.香港回归:
(1)条件:中国国力日益增强,一国两制构想完善
(2)回归时刻:1997年7月1日
(3)历史意义:
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
翻开了香港历史新的一页
迈出祖国统一的坚实一步
历史片断——邓小平与香港回归
片断五:你说那一天你要来
你说那一天你要来,我们翘首在等待,等待那一天的庄严,等待那一天的风采。你说那一天你要来,我们屈指在等待,这是华夏的一方土,百年熬成金一块。送走百年的郁闷,告慰百年的期待,那一天的陶醉和狂欢,你和历史巧安排。你说来你不能来,你的爱深进大海,你说来你不能来,你的故事与春天同在。
三、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回归
1.香港回归:
(1)条件:中国国力日益增强,一国两制构想完善
(2)回归时刻:1997年7月1日
(3)历史意义:
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
翻开了香港历史新的一页
迈出祖国统一的坚实一步
2.澳门回归:1999.12.20
四、面向未来——两岸关系新的发展
合作学习
地理联系
四、面向未来——两岸关系新的发展
合作学习
先秦 《尚书》称之为“岛夷”
三国 卫温到达夷洲
隋唐 《隋书》称为“流求”
元朝 设澎湖巡检司
明代 划归福建省管理
清 设台湾府,后设台湾省
历史沿革
四、面向未来——两岸关系新的发展
合作学习
  台湾民谣《好过年》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到饱,初四接神到。……初九天公生,初十有食实,十一请子婿……十三关老爷生……十五上元明。
民俗风情
四、面向未来——两岸关系新的发展
合作学习
七子之歌 台湾 (1925年)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民族情感
四、面向未来——两岸关系新的发展
合作学习
经济往来
四、面向未来——两岸关系新的发展
合作学习
统一智慧
汪辜会谈 江泽民提出祖国和平统一八项主张
四、面向未来——两岸关系新的发展
合作学习
统一智慧
通过《反分裂国 胡锦涛会见连战、宋楚瑜
家法》
四、面向未来——两岸关系新的发展
合作学习
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
意见: 第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决不动摇;
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第四,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统一智慧
四、面向未来——两岸关系新的发展
合作学习
 
 
民间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