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
一、单选题
1.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固定,当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光屏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的像向下移动
C.?只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不能成像????D.?蜡烛靠近凸透镜,光屏向左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
2.如图1所示是十字路口处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图2中A、B是同一辆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监控摄像头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图1 图2
A.?监控摄像头工作原理与投影仪相同
B.?摄像头的镜头拍摄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C.?由照片A,B可以看出汽车是迎着摄像头方向行驶
D.?照片中几乎看不见车内的人,但车的外表却很清晰,因为车是光源
3.如图,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同学发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像,如果此时小明取下凸透镜,并将带有小孔的遮光板换上去(小孔与凸透镜光心位置重合),此时光屏上( ??)
A.?看不到像??????B.?呈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C.?呈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D.?以上现象都有可能
4.如图所示,有一块透明石英正方体,内有一空气层,当一束平行光垂直通过石英正方体时,光在空气层中发生的现象是(?? )
A.?光束在空气层中将变的会聚????????????????????????????????B.?光束在空气层中将变的发散
C.?光束在空气层中传播方向不会发生变化???????????????D.?光束在空气层中将发生反射
5.小明用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做成像规律实验,下列四种情景下移动光屏,不能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的一组是(?? )
A.????????????????B.?
C.????????????????D.?
6.如图所示,手握放大镜,隔着放大镜看物体,则看到的(?? )
A.?只能是正立放大的像???????????????????????????????????????????B.?只能是倒立缩小的像
C.?只能是倒立放大的像???????????????????????????????????????????D.?前三种像都可以看到
7.春季社会实践活动时,小王所在班级照集体像时,拍摄者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要想得到全班同学清晰满意的画面,拍摄者应(??? )
A.?使照相机向前移,并缩短照相机的暗箱长度????????B.?使照相机向后移,并缩短照相机的暗箱长度
C.?使照相机向前移,并增加照相机的暗箱长度????????D.?使照相机向后移,并增加照相机的暗箱长度
8.某同学画出了如下四幅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A.????????????????????B.????????????????????C.????????????????????D.?
9.关于如图所示的a、b、c、d四个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c为凸透镜????????B.?a为凸透镜,d为凹透镜????????C.?a、d为凸透镜????????D.?b为凹透镜,c为凸透镜
10.若空间有一竖直放置的大凸透镜,在主光轴位置上拉一根钢丝,一个小杂技演员从很远的地方沿钢丝向焦点处匀速走来。下列叙述中:①小演员每走一步,像也走一步;②像的脚步始终比小孩脚步大;③像大时脚步大,像小时脚步小,即“大像”走大步,“小像”走小步;④像总朝远离小演员的方向运动,好像在逃离。其中正确的是( ????)
A.?只有①②④正确????????????????B.?只有①④正确????????????????C.?只有①③④正确????????????????D.?只有①②正确
11.如图所示,小梦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幻灯机,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B.?把蜡烛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 50cm 的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缩小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是20cm
C.?若将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能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倒立的像;当物体距凸透镜9cm时,一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若将凸透镜在光屏上已得到烛焰清晰的实像,此时如果用黑纸遮住透镜的下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将消失
12.如图是一款人脸识别取款机,它通过摄像机的镜头成像,然后分析人脸的信息。人站在 ATM 机前,看一眼摄像头,再输入手机号、取款金额、密码,自动吐钞,拿走现金。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B.?这种镜头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C.?镜头所成的像是一个正立缩小的实像
D.?若镜头焦距为 10cm,为了能形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 20cm
13.迈进乌镇景区,检票口用的是人脸识别系统,信息处理仅需0.6秒,高效便捷。人们在距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0.5—1.2m处时,系统就可以对其面部特征进行快速核对。由此判断,摄像机的镜头(?? )
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大于0.5m????????????????????????????B.?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小于1.2m
C.?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1m????????????????????????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6m
14.如图所示,是王爷爷小孙女的照片,王爷爷用放大镜贴近照片所看到的像是(?? )
A.????????????????????????B.????????????????????????C.????????????????????????D.?
1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小明同学用凸透镜观看“物理世界”四个字,观察到了图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光学仪器工作原理与该现象所反映的物理规律相同的是(?? )
A.?放大镜????????????????????????????????B.?照相机????????????????????????????????C.?投影仪????????????????????????????????D.?平面镜
16.根据你学的光学知识或是平时的生活经验,判断下列哪一个仪器上使用的光学元件与另外三个不是同一类型的(?? )
A.?照相机镜头?????????????????????????B.?显微镜目镜?????????????????????????C.?放大镜?????????????????????????D.?汽车观后镜
17.小明用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做成像规律实验,记录了光屏上成清晰像时的四组数据(如表),其中明显错误的一组是(?? )
级别
甲
乙
丙
丁
物距(厘米)
10
15
20
30
像距(厘米)
40
30
20
15
A.?甲?????????????????????????????????????????B.?乙?????????????????????????????????????????C.?丙?????????????????????????????????????????D.?丁
二、填空题
18.如图所示,小华在一次实验课上,把一支铅笔放在一只盛水的烧杯后,透过烧杯观察铅笔的像。他惊奇地发现,手中铅笔的笔尖本是朝左的,可他看到的像却是笔尖朝右,这是因为盛水的烧杯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小华看到的是铅笔________(选填“实”或“虚”)的像,若将铅笔继续远离烧杯,他所看到的像________(选填“可能”或“不可能”)变成笔尖朝左。
三、解答题
19.小华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时,进行如下实验:
(1)小华到室外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 距,他将该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此时纸上呈现一个最小的光斑,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厘米。
(2)当烛焰位于图乙所示位置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实像;若将蜡烛远离透镜2厘米,此时光屏上的像比原来的像模糊些。若不移动光屏,在凸透镜前适当的位置放置________(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也可以在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
四、实验探究题
20.小金在实验室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当小金将三个元件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请你根据此现象回答下列问题:光屏上像的性质为________,并推算出焦距为________cm。
(2)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小金换了个凸透镜继续实验,并使透镜光心、蜡烛焰心和光屏中心三者高度相同,但在透镜右侧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屏上成像(光具座足够长),请你帮助小金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A
【解析】【分析】(1)当凸透镜成实像时,如果像距大于物距,那么成放大的实像;如果像距小于物距,那么成缩小的实像;
(2)凸透镜成像中的“倒立”,既是形状上的上下、左右颠倒,也是运动方向上的相反变化;
(3)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分析;
(4)根据“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判断。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因此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正确;
B.蜡烛越烧越短,相当于火焰向下运动。根据成像的“倒立”特点可知,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故B错误;
C.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仍然能够得到清晰的实像,只是变成缩小的,故C错误;
D.蜡烛靠近凸透镜时,物距减小,根据“物近像远大”可知,此时像距增大,即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故D错误。
故选A。
2.【答案】 C
【解析】【分析】(1)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头;
(2)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来判断;
(3)要看清物体,它发出或反射的光线要足够强,否则看起来就会不清晰。
【解答】A.摄像头成像的原理与照相机原理相同,故A错误;
B.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
C.由A、B相片可知,汽车所成的像变大,根据“物近像远大”可知,汽车离摄像头越来越近,故C正确;
D.观察照片可以发现,几乎看不见车内的人,是因为车内的人反射的光很弱,摄像头几乎无法成像;车的外表反射外面灯光的光线,因此照片很清晰,但汽车自己不发光,肯定不是光源,故D错误。
故选C。
?
3.【答案】 B
【解析】【分析】当凸透镜成放大倒立的实像时 , 物距介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 , 像距大于2倍焦距;小孔成像时,光屏距小孔越远,成的像越大。
【解答】凸透镜成放大倒立的实像时,像距大于物距。如果此时小明取下凸透镜,并将带有小孔的遮光板换上去,由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大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所以仍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答案】 A
【解析】【分析】(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
(2)凸透镜对光线由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由发散作用。
【解答】透明石英正方体内有一空气层,这时可以将这个物体看作两个透镜;左边和右边的部分都是中间比边缘厚,因此它们都是凸透镜,而凸透镜对光线由会聚作用,故A正确,B错误;
光束从空气射入玻璃,再从玻璃射入空气,会发生光的折射现象,即光的传播方向肯定会发生改变,故C、D错误。
故选A。
5.【答案】 D
【解析】【分析】(1)实像可以成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2)当物体在凸透镜的焦点上时,不能成像;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A.物距为:u=40cm-15cm=25cm,因为25cm>20cm,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不合题意;
B.物距为:u=40cm-20cm=20cm,因为20cm=2f,所以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故B不合题意;
C.物距为:u=40cm-25cm=15cm,因为f<15cm<2f,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不合题意;
D.物距为:u=40cm-25cm=5cm,因为5cm<f,所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答案】 D
【解析】【分析】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的特点由物距决定,而物距可能大于二倍焦距,可能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还可能在焦距以内,分别进行讨论即可。
【解答】手握放大镜,隔着放大镜看物体,当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体在一倍焦距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这三种像人眼都能看到,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7.【答案】 B
【解析】【分析】在凸透镜成实像时,根据“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
【解答】小王所在班级照集体像时,拍摄者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要想得到全班同学清晰满意的画面,必须使同学们所成的像变小,根据“物远像近小”可知,此时必须增大物距,即增大照相机到同学们之间的距离,而减小像距,即缩短照相机的暗箱长度,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8.【答案】 B
【解析】【分析】凸透镜对光线后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解答】A.折射光线向两边偏折,比入射光线发散了,应该是凹透镜而不是凸透镜,故A错误;
B.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向主轴偏折,且经过焦点,故B正确;
C.平行主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应该向两边发散,故C错误;
D.从焦点射出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应该继续向两边发散,故D错误。
故选B。
9.【答案】 C
【解析】【分析】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为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为凹透镜。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a和d都是中间比边缘厚,因此它们是凸透镜;而b和c都是中间比边缘薄,因此它们是凹透镜,故A、B、D错误,而C正确。
故选C。
10.【答案】 C
【解析】【分析】(1)当凸透镜成实像时,根据“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分析物和像的变化;
(2)物和像的移动速度取决于它们到凸透镜的距离大小,物距大,则物体移动快;像距大,则像移动快。
【解答】一个小杂技演员从很远的地方沿钢丝向焦点处匀速走来。
①物体向凸透镜靠近一段距离,那么像肯定会远离凸透镜一段距离,故①正确;
②当u>2f时,物体移动的距离大于像移动的距离,即像的脚步小;当U<2f时,物体移动的距离小于像移动的距离,此时像的脚步大,故②错误;
③当u>2f时,像比物体小,像的脚步小;当U<2f时,像比物体大,此时像的脚步大,故③错误;
④物体靠近凸透镜,像远离凸透镜,故④正确。
那么正确的是①③④。
故选C。
11.【答案】 C
【解析】【分析】(1)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当u>2f时,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当f (4)凸透镜越大,会聚的光线越多,所成的像越明亮,因此凸透镜的口径大小,只影响成像的亮度,不影响成像的完整程度。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蜡烛的u>2f,因此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利用此规律可以制成照相机而不是幻灯机,故A错误;
B.把蜡烛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 50cm 的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缩小的像,那么50cm>2f,因此f<25cm,即可能是20cm,故B错误;
C.若将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能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倒立的像,那么f<20cm<2f,解得:10cm D.若将凸透镜在光屏上已得到烛焰清晰的实像,此时如果用黑纸遮住透镜的下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将消失不会消失,只是亮度变小了,故D错误。
故选C。
12.【答案】 C
【解析】【分析】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成像原理和照相机的原理相同,都是利用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解答】A、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故A说法正确;
B、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B说法正确;
C、摄像机成像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故C说法错误;
D、凸透镜的焦距为 10cm,为了能形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2f,故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13.【答案】 C
【解析】【分析】摄像机利用的是凸透镜成实像的原理 , 相当于照相机 ,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 , 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解答】摄像机镜头应是凸透镜 , 而且所成的像应是缩小、倒立的实像 , 人到镜头的距离应远远大于二倍焦距,即0.5m>2f , 所以,f<0.5m。
故答案为:C。
14.【答案】 B
【解析】【分析】知道放大镜的工作原理:当u<f时,成正立、放大虚像。
【解答】用放大镜贴近照片所看到的像是成正立、放大虚像,所以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5.【答案】 C
【解析】【分析】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
【解答】由图示的实验现象可知被观察的字通过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的工作原理与该现象所反映的物理规律相同。
故答案为:C。
16.【答案】 D
【解析】【分析】知道照相机、显微镜、放大镜、汽车观后镜等光学元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解答】照相机镜头、显微镜目镜和放大镜都相当于凸透镜,工作原理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汽车观后镜是面镜,利用光的反射原理。
故答案为:D。
17.【答案】 A
【解析】【分析】该题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根据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数据的正误。
【解答】已知凸透镜的焦距f=10cm,甲组实验中u=f,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不成像,故甲组数据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A。
二、填空题
18.【答案】 凸透;实;不可能
【解析】【分析】(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为凸透镜。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的实像;
(2)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盛水的烧杯相当于一个水平方向上的凸透镜,手中铅笔的笔尖本是朝左的,可他看到的像却是笔尖朝右,说明铅笔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外,看到的是铅笔左右颠倒的实像;
(2)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左右放大的虚像,因此若将铅笔继续靠近烧杯,铅笔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时,成正立、左右放大的虚像,则他所看到的像将会变成笔尖朝左;但若将铅笔继续远离烧杯,物距一定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左右颠倒的实像,因此他所看到的像不可能变成笔尖朝左。
三、解答题
19.【答案】 (1)20
(2)近视眼镜
【解析】【分析】(1)焦距是从透镜的光心到焦点的距离;
(2)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1)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0厘米。
(2)若将蜡烛远离透镜2cm,根据“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知,此时像距减小,即此时成像在光屏的前方,因此成像会变得模糊,相当于近视眼。这时只要在前面戴上一个近视眼镜,就可以在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
四、实验探究题
20.【答案】 (1)倒立、等大的实像;20.0
(2)因为换的凸透镜焦距大于或等于40cm,所以物距小于或等于焦距,得不到实像
【解析】【分析】(1)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如果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上时,那么成的是等大的实像,此时像也成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上;
(2)当物体在焦点上时,不成实像也不成虚像;当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时,成虚像,不能成实像,据此分析光屏上找不到像的原因。
【解答】(1)由图可知,此时的u=40.0 cm=v,则蜡烛恰好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上,即u=2f,那么凸透镜的焦距f=20.0 cm,此时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
(2)透镜光心、蜡烛焰心和光屏中心三者高度相同,光具座也足够长,小金找不到像的原因:
①物距小于焦距,凸透镜成的是虚像,虚像不能被光屏承接;
②物距等于像距,成平行光射出,无法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