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华东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下册1.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同步练习(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华东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下册1.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同步练习(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5-03 23:04: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2.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在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不止。其原因是(??? )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
C.?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3.?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重敲一下,在长钢管的另一端的人会听到两次声音,其道理是(? ??)
A.?回声???????????????????????????????????????????????????????????????????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比铁中快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比铁中慢?????????????????????????????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传播
B.?好朋友的声音与陌生人的声音是由音调来分辨的
C.?声音的响度越大,在空气中传播速度越大
D.?声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5.下列事例中,利用声波传递信息的是(?? )
A.?夜深人静时,说话声特别响亮?????????????????????????????B.?雷雨时,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C.?蝙蝠利用次声波捕捉昆虫????????????????????????????????????D.?渔民利用声呐探测鱼群
6.对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小明敲鼓???????? 广口瓶中的手机????? 用纸板划梳齿????? 噪声检测仪
A.?小明敲鼓时用力越大,鼓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B.?广口瓶中的空气越稀薄,人听到手机的响声越大
C.?纸板划得越慢,梳齿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
D.?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根治噪声污染
7.你有这样的体会吗?当你在旷野里大声唱歌时,不如在房间里大声唱歌听起来响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旷野里空气稀薄??????????????????????????????????????????????????B.?在房间里原声和回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C.?房间里空气不流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
8.2013年6月20日,女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上为青少年授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
B.?王亚平讲课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
C.?王亚平讲课发出的声音是由她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D.?在太空讲话声带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
9.关于声音的传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动形式传播?????????????????????????????B.?声音在真空中以很小的速度传播
C.?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D.?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跟介质无关
10.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中,会看到水花飞溅,如图所示。这一实验现象证明了(? )
A.?真空不能传声???????????????????B.?音叉在振动???????????????????C.?超声波的存在???????????????????D.?水具有导电性
11.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 )
A.?不能传播声音???????????????B.?吸收了声波???????????????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1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D.?人们根据音调来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
1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速的大小只跟介质的种类有关?????????????????????????????????B.?超声波和次声波统称声音
C.?人听到声音是否响亮只跟发声体发声时的响度有关?????D.?声不仅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传递能量
1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手拨动皮筋发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吹横笛时,手指压不同的孔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C.?倒车雷达应用了声可以传递信息
D.?车间里工人戴耳罩是防止噪声入耳
1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可以大于340m/s??????????B.?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不可以传播能量
C.?“女高音”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频率高???????????D.?“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歌曲的音调高
16.?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声音逐渐变小,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听到声音又逐渐变大,这个现象说明(  )
?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空气阻断了声音的传播???????????????????????????????????????D.?玻璃罩阻断了声音的传播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B.?半导体材料不能导电
C.?移动电话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D.?核电站利用核裂变释放的核能发电
二、填空题
18.小丽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当小丽用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________。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_(选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
三、解答题
19.1912年,“泰坦尼克号”首次出航即触冰山沉没,这件事震惊了世界.探测航道上的冰山,请你说一说用声学方法探测冰山的道理。
四、实验探究题
20.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________。
(2)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
(3)小明、小华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物质做媒介;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物质做媒介;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如图所示,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________ (选填“大”或“小”)。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________是正确的。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解析】【分析】本题是把音叉的振动转化为轻质乒乓球的运动,这样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进行放大。
【解答】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因此,本探究实验是研究声音产生原因的。
???????????? 故选:B
2.【答案】 B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解答】敲击大钟后,大钟振动发出声音,但敲击停止后,大钟的振动却没有停止,所以会有“余音未绝”。
故答案为:B
3.【答案】 C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快,其次是液体中,最慢是在气体中。
【解答】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声音会在钢管和空气中同时传播,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最快,在气体中最慢,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钢管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所以会听到两次敲击声。而要产生回声,需声音在传递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显然与题意不符。
??????????? 故选:C
4.【答案】 D
【解析】【解答】真空不能传声,超声波是频率高的声音,选项A错误;B、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我们依据音色来判断发声体,选项B错误;C、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与响度无关,选项C错误;D、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选项D正确.故选D。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音色是判断发声体的依据;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5.【答案】 D
【解析】【解答】夜深人静时,没有其他声音的干扰,所以说话声显得响亮些,选项A错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速快,选项B错误;蝙蝠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昆虫时被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能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根据回声带来的信息,它还能判断目标(昆虫)的种类等,选项C错误;声呐系统就是根据蝙蝠的回声定位原理发明的,选项D正确;故选D。
6.【答案】 C
【解析】【解答】小明敲鼓时用力越大,鼓面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选项A错误;广口瓶中的空气越稀薄,人听到手机的响声越小,选项B错误;纸板划得越慢,梳齿振动得越慢,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选项C正确;“噪声监测仪”是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不能减弱噪声污染,选项D错误;故选C。
【分析】正确区别乐音的三要素。
7.【答案】 B
【解析】【解答】在屋子里说话,说话的声音传到墙壁上又反射回来,时间差太短,我们不能分辨出回声与原声,我们听到的是回声与原声的混合,因此我们听到的响亮;在空旷地方说话,声音传播出去,周围没有高大的建筑物,不能反射形成回声,我们听到的只是原声,因此听起来就没有屋子里响亮;故选B。
【分析】回声可以加强原声。
8.【答案】 C
【解析】【解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此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通过电磁波传回地球的,选项A说法不正确;王亚平讲课的声音很大,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是因为她声带振动的振幅大,选项B说法不正确;王亚平讲课发出的声音是由她的声带振动产生的,选项C说法正确;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在太空讲话声带不振动就不能发出声,选项D说法不正确;故选C。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真空不能传声。
9.【答案】 A
【解析】【解答】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必须借助于介质,真空中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查表可知:一般来说,声音的传播速度随着介质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选项C错误;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气体中最慢,故D错误;故选A。
【分析】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传播速度跟介质、温度有关。
10.【答案】 B
【解析】【解答】正在发生的音叉是否振动,不容易观察,把它放到水里后,能够激起水花,看到水花飞溅,就能够说明插入水中的发声音叉是在振动的;故选B。
【分析】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11.【答案】 D
【解析】【解答】敲鼓时鼓面振动发出声音,手掌按住鼓面,鼓面停止振动,因此鼓声消失;故选D。
【分析】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12.【答案】 C
【解析】【解答】解:
A、振动的物体能够发声,但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我们不一定都能听到,如没有介质,响度太小,振动频率不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此选项错误;
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此选项错误;
C、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发声体都在振动.此选项正确;
D、不同乐器发出的音色是不同的,我们根据音色来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此选项错误.
故选C.
【分析】解决此类问题要知道: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肯定能发出声音,但由于人的听觉范围、响度大小、是否有介质的限制,发出的声音不一定能听得见;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和物体振动频率有关.物体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慢,音调越低;
音色是声音的品质,决定于发声体的材料和构造,不同乐器发出的音色一般不同.
13.【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也跟温度有关,故A错误;
B、超声波和次声波是指人耳听不到声音;不能说统称声音,故B错误;
C、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振动的幅度)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故C错误;
D、声不仅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传递能量.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声速大小跟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
(2)根据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概念分析;
(3)响度指声音的大小,跟物体的振幅、距声源的距离、分散程度有关.
(4)声具有能量,声能传递信息
14.【答案】 B
【解析】【解答】解:A、手拨动皮筋发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用手分别按住不同的笛孔,空气柱的长度不同,质量不同,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B错误;
C、倒车雷达应用了声可以传递信息,故C正确;
D、车间里工人戴耳罩是防止噪声入耳,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
故选:B.
【分析】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15.【答案】 C
【解析】【解答】解:A、真空不能传声,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A错误;
B、声波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播能量具有能量,故B错误;
C、“女高音”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高;故C正确;
D、“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2)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
(3)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4)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振动的振幅决定的
16.【答案】 A
【解析】【解答】解: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传声的介质逐渐减少,所以听到声音逐渐减小,推理得出,把空气抽净,即玻璃罩内是真空时不能听到声音,得出结论为:真空不能传声.逆向思考:传声就不能真空,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故选:A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用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7.【答案】 B
【解析】【解答】解: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有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故A正确;
B、半导体的导电性能处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半导体具有单向导电性,故B错误;
C、移动电话既是电磁波的发射台,也是接收台,因此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故C正确;
D、核电站是利用可控的核裂变释放的核能发电的,故D正确.
故选B
【分析】(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2)半导体的导电性能处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半导体具有单向导电性;
(3)移动通信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4)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释放的能量.
二、填空题
18.【答案】 (1)乒乓球被弹起
(2)将微小振动放大;转换法
【解析】【分析】(1)用锤子敲击音叉时,音叉振动发出声音,由于振幅很小,用肉眼几乎看不出它在振动。将一个乒乓球贴在音叉上,音叉的能量传递给乒乓球,于是乒乓球就被高高的弹起来;
(2)音叉的振动不能直接看到,但是借助乒乓球将它的振动放大,我们就间接看到了音叉在振动。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解答】(1)当小丽用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将微小振动放大。这种研究方法叫做转换法。
三、解答题
19.【答案】 在水下用发声装置发出特定的频率的声波,利用声纳进行监听,通过回声的间隔时间,算出距离;再利用方向,确定位置。
【解析】【解答】用声学方法探测冰山的道理:在水下用发声装置发出特定的频率的声波,利用声纳进行监听,通过回声的间隔时间,算出距离;再利用方向,确定位置。
【分析】利用回声定位原理,测出冰山的位置与距离.具体说是,在水下用发声装置发出特定的频率的声波,利用声纳进行监听,通过回声的间隔时间,算出距离.再利用方向,确定位置。
四、实验探究题
20.【答案】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在桌子上放米粒或纸屑,观察米粒或纸屑的跳动情况
(3)小;①
【解析】【分析】(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2)可以将桌面的振动转化为其它轻小物体的振动,这样就能看的到;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在桌子上放米粒或纸屑,观察米粒或纸屑的跳动情况;
(3)如图所示,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小。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①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在桌子上放米粒或纸屑,观察米粒或纸屑的跳动情况;(3)小,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