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学年七年级下科学期中答案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D
B
C
B
C
C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A
B
B
C
C
B
A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A
A
A
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26
碘
二氧化碳
27
乙
液化
不会
28
2
15
34
29
色散
紫
红
_
30
(1)
不变
风使水蒸发吸热变快
(2)内
凝华
(3)凝固
31
蒸发
降水
D
32
(1)避免消耗瓶内氧气
表面有氧化膜或氧气不纯或着火点不到
防止生成的物质落下炸裂瓶底
(2)淡蓝色
氧气浓度不同
33
(1)B
(2)
甲
(3)加水或者升温
(4)BD
34
(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A
(2)倒立
变大
不变
(3)顺
35
(1)
A
(2)
充分溶解
(3)_____0.55_______________
36
(1)
-4℃
(2)
小
温度
(3)___时间/min_____________
(4)____
温度不变_________(5)_____增加冰质量_
间歇加热
三、分析解答题(共4小题,6+6+8+8,共28分)
37
(1)
BC
(2)____水+二氧化碳=碳酸______
(3)1
3
38
(1)
气密性良好
(2)
12毫升处
____8毫升处
(1)
3
53421
(2)___继续加氯化钠至天平平衡____(3)__356__
(1)20%
(2)80克
(3)40克
(4)18%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华师大七年级下册
期中卷
总分120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
下列空气中各成分与其用途不对应的是( )
A.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作保护气
B.氧气难溶于水﹣﹣用于急救病人
C.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用于灭火
D.氮气不活泼﹣﹣用于食品防腐
2.
下列取用试剂的操作图示错误的是( )
A.用药匙取用粉末
B.用纸槽取用粉末
C.倾倒液体
D.取用块状固体
3.
如图所示,下列标志中属于节水标记的是( )
4、下列事例不能直接证明大气中含有水的是(
)
A.露置的饼干潮了
B.河水结冰了
C.空调管有水流出
D.下雨下雪
5.我国环保部建设完成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央储备库。为了保护水资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合理利用化肥、农药
B.加强建立水资源储存库,改善水环境质量
C.长期饮用蒸馏水对身体有益
D.加强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排放
6.臭氧层分布在大气的(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电离层
7.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途:液态氧可用作火箭的燃料
B.变化:空气中的氧气只有点燃时才发生化学反应
C.性质: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证明氧气能溶于水
D.现象: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放热,生成二氧化碳
8.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氯化钠固体,并搅拌.在此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b)与加入的氯化钠固体的质量(a)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9.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有关诗词中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雾里山疑失,雷呜雨未休”,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10.用同一热源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图线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1)仅增加水的质量;(2)仅增大液面大气压强;(3)既增加水的质量,同时减小液面大气压强;则三种情况中,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分别对应图线填写顺序正确的是( )
A.c、d、b
B.d、b、c
C.d、c、b
D.c、b、d
11.关于超市里的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灯光下的绿叶蔬菜看上去绿油油的,是因为蔬菜吸收了绿光
B.打开紫外灯消毒,能看见淡蓝色的紫外线
C.红外探头是通过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来识别体温高的顾客
D.多盏灯光的照射下,地面上几乎看不见人的影子,是因为光绕过了人体传播
12.如图所示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a、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的两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连直流电源的负极
B.与b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C.与a、b相连的两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1:2
D.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13.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mL的蒸馏水,向其中滴入数滴石蕊试液后,溶液呈X色,向液体中再通入CO2气体,液体呈Y色,把液体加热煮沸后,液体又呈Z色,问X、Y、Z的颜色依次为( )
A.紫一红一紫
B.蓝一紫﹣红
C.紫一红一无
D.紫一红﹣蓝
14.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
A.
溶质质量增加
B.
溶剂质量减少
C.
溶液质量不变
D.
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15.空气的成分主要有:①氮气
②氧气
③稀有气体
④二氧化碳。按体积分数由小到大排列的正确顺序是( )
A.②①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④②①
D.④②③①
16.下列实例中,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是( )
A.热气球升空
B.医生用注射器给病人注射药液
C.用吸管吸开口瓶中的饮料
D.高压锅煮饭
17.冷却热饱和溶液常用来提纯一些物质,在烧杯中冷却热饱和溶液析出晶体过程中,剩余溶液跟冷却前溶液相比(不考虑水的蒸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变为不饱和溶液
B.溶质质量不变
C.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D.还是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18.在进行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性比较的实验时,下列条件控制合理的是( )
①温度;②溶质颗粒大小;③溶质质量;④溶剂质量;⑤溶剂种类;⑥是否搅拌
A.①②
B.①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⑤⑥
19.在空气质量评价中,被计入主要污染物的物质是( )
A.二氧化氮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0.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将注射器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下列说法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
A.可以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B.可以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C.改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使现象更明显
D.重复多次向澄清石灰水压入空气,观察现象
21.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①中烧杯内盛放的是冷水
B.实验中,观察到只有②中白磷燃烧
C.对比实验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D.对比实验①②,说明物质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22.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
A.?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应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
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门窗
C.?所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D.?遇到意外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置,同时拨打电话求救
23.图
1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图
2、图
3是用该装置测得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
和
p′分别是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燃烧匙内所装红磷或木炭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B.p=0.79p0,p′=p0是因为红磷和木炭燃烧产物状态不同造成的
C.由图2可推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的是由燃烧放热造成的
24.如图所示,向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侧液面上升,左侧液面下降,则加入的物质可以是( )
氧化钙
B.硝酸铵
C.干冰
D.氯化钠
25、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点燃的红磷应缓慢伸入集气瓶中;②弹簧夹未夹紧会导致测量结果小于五分之一;③该实验过程会造成少量空气污染;④待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才能打开弹簧夹;⑤红磷量越多,集气瓶内水位上升越高;⑥集气瓶下面的水可以用细沙来代替;⑦反应物红磷不可以用碳或者硫来代替,可以用铁来代替。
A.①②④⑦
B.③④
C.②③④⑤⑥
D.②③④
二.填空题(共11小题,每空1分,共42分)
26.碘酒中
是溶质。打开可乐瓶有气泡冒出,这是因为可乐中溶解了
。
27.图
(选”甲“”乙“)所示的是水正在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的情形。“炖汤”就是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与煲底隔离,如图。在大煲内的水沸腾过程中,煲盖与煲的缝隙间冒出大量的“白气”,这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煲盖不断跳动,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则盅内的汤
(填“会”或“不会”)沸腾。
28.下列混合物中,属于悬浊液的是________,属于乳浊液的是________,属于溶液的是________。
(填序号)
①牛奶?
②黄河水?
③高锰酸钾溶于水?
④矿泉水?
⑤色拉油混合水
29.如图,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这个现象叫光的
;图中光屏最上面的光的颜色为
色,如果在白色光屏前放一块红色透明玻璃板。我们在白色光屏上能看到
色光条。
30.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1)在炎热的暑假里,张华在家写作业,汗流不止,抬头看了挂在墙上的寒暑表,当时室温为36℃,于是她打开电风扇,立刻感到凉快多了,这时她又看了看寒暑表,发现示数
(升高/不变/降低),那么她感到凉快的原因是
。
(2)严寒的冬天,清晨小明来到班级时发现教室窗户玻璃的
(内/外)侧有一层薄薄的小冰晶,这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成。
(3)熔喷布是口罩的核心材料,生产时,由喷丝孔挤出液态聚丙烯,通过高速空气流对其进行牵伸,再经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超细纤维,组合成布。
31.如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做题。
(1)写出水循环环节的名称,①
②
(2)近年来,该地区上游地区植树造林成果显著,会导致当地( )
A.降水明显减少
B.地表径流增加
C.水汽输送减少
D.下渗明显增加
32.分析硫、碳、铁丝三种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回答问题。
(1)从操作角度:三种可燃物都要自上而下缓慢伸入氧气瓶中;铁丝燃烧实验中,需要在火柴快要燃尽时再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其目的是
;若铁丝没有燃烧可能原因是
,集气瓶里放入少量水的作用是
。
(2)从现象角度:在空气中点燃硫时,观察到淡黄色固体熔化后,燃烧发出
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得更旺;碳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旺;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在氧气中才能剧烈燃烧。它们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与在空气中燃烧现象不同的原因是
。
33.向装有等量水的A、B、C烧杯中分别加入10g、25g、25g
NaNO3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中1所示.
(1)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字母序号).
(2)图2中能表示NaNO3溶解度曲线的是
(选填“甲”或“乙”).
(3)要使B烧杯中剩余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
.
(4)由图2分析,若分别将100g甲、乙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甲、乙都是饱和溶液
B.所含溶剂质量:甲<乙
C.溶液质量:甲>乙
D.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34.如图所示是某兴趣小组的小制作活动:
(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将一端用塑料薄膜蒙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为了便于更清楚观察像,应在圆筒
(选填“A”或“B”)端蒙上塑料薄膜作为光屏。
(2)现在此观察仪前放置一点燃的蜡烛,则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若固定易拉罐,移动圆筒向右,塑料薄膜上的像的大小将
,若用一档板将易拉罐底部的小孔挡住一半,像的大
小
(以上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从右侧看过去,将蜡烛在小孔前绕顺时针旋转,则人眼看到塑料薄膜上的像
是
(选填“顺”或“逆”)时针旋转的。
35.小李学习二氧化碳知识后,进行了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溶解性的探究,其实验步骤及装置如图.
①用大号针筒抽取200毫升二氧化碳气体.
②试剂瓶中加入200毫升水(恰好加满),塞紧双孔橡皮塞.
③连接大号针筒和试剂瓶,缓慢推动活塞,将二氧化碳注入水中.
(1)试剂瓶中加入的液体应是
.
A、蒸馏水
B、氢氧化钙溶液
(2)推动活塞时尽量缓慢,其目的是
.
(3)当向水中注入CO2气体,使针筒活塞到90毫升处时,红色油柱开始向上移动.实验表明在该条件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
体积的二氧化碳.
36.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试管中装有适量的冰块,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温度为
(2)实验中,为了让冰受热均匀,除了用水浴法,最好选用颗粒较
(选填“大”或“小”)的冰块做实验。本实验中用水浴法加热时还有个好处就是冰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便于及时记录各时刻的
。
(3)小明设计了一个记录实验过程的表格,表格中(a)处应填的内容是:
(a)
…
温度/℃
…
状态
…
(4)图丙是他根据冰熔化实验记录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第5﹣15min冰处于熔化过程。由图象可知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是
(5)某同学利用甲图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发现冰熔化太快,没有找到熔点,若要延长冰熔化的时间,请写出一条可行的办法
。
三、分析解答题(共4小题,6+6+8+8,共28分)
37.课堂上老师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1)上述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与C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有关的是:
(填序号);
(2)图A所示实验中,紫色干花(用石蕊溶液浸泡过)最终会变红,原因是:
(用文字表达式解释);
(3)图C所示实验中,经振荡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
(填序号)。
①软塑料瓶变瘪
②瓶内溶液变红
③瓶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8.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打算设计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40mL的试管作为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20mL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图的实验装置。假设此实验能够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且两个容器间的导管足够粗,保持空气正常流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
;
(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
可观察到活塞移动到
刻度;
(3)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活塞移动到
刻度;
39.实验室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如图是小军实验操作过程示意图。
(1)图中一处明显错误的操作是
(填序号),改正操作后,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
。
(2)纠正错误后,若用固体氯化钠和水配制,用已调节平衡的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固体时,发现指针偏右,接下来的操作是
。
(3)在配制16%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导致溶液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小于16%的可能原因有
。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②所用砝码有部分锈蚀情况③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④在转移所配溶液的过程中,有部分溶液洒落⑤氯化钠晶体不纯⑥称量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后将游码移动得到读数
40.已知3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50克,30℃时将80克氯化铵配制成400克的溶液,再将他们均分成两份,
(1)其中一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2)需蒸发多少克水才能让其中一份成为饱和溶液?
(3)需再加入多少克氯化铵才能让另一份成为饱和溶液?
(4)若在原整份溶液中加入100克10的%氯化铵溶液,最后得到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多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