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一、选择题
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萦绕(yíng)
襁褓(qiáng
bǎo)阐述(chán)
浩劫(jié)
B.枷锁(jiā)
歧途(qí)
拙劣(luè)
允许(rǔn)
C.湛蓝(zhàn)姊妹(zì)
嵌入(qiàn)
沉甸甸(diān)
D.气氛(fēn)
分崩离析(bēng)
召唤(zhào)
凋零(diāo)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推祟
行将就木
针锋相对
B.凋零
萦绕
相辅相承
C.束缚
至力于
误入歧途
D.协助
无可指摘
含苞欲放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B.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我问自己。
C.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D.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在初三年级组织的语文“二诊”考试中,部分学生答卷书写潦草,错别字连篇,老师们心急如焚,而学生却对这些问题不以为然。
B.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每位共产党员都必须坚持原则,保持纯洁的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绝不能首鼠两端,更不能见风使舵。
C.在我国第二艘航母的设计建造过程中,工程师们充分发扬锲而不舍的工匠精神,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D.为探明我国天然气的储量,广大地质工作者不畏严寒酷暑,走遍千山万壑,获得了大量的数据,为后期的开采利用奠定了基础。
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的作者顾拜旦是法国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B.本文是顾拜旦在
1919
年
4
月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全体委员大会上发表的演讲。
C.作者认为根除恐惧真正的、能持久发挥效用的良药是勇气。
D.本文阐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奥林匹克精神使人养成平和自信的品德,包括并超越了一般体育运动,对人类来说是一种新的教育方式,是属于大众的。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篇演讲稿中顾拜旦用诗歌般的语言阐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与价值。
B.“更快、更高、更强”是奥林匹克运动不断追求卓越的要求,它体现的是一种竞争精神,种不断奋斗的精神。
C.顾拜旦重启奥林匹克时代的原因是培养我们热爱和平、珍惜友谊和公平竞争的意识。
D.顾拜旦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念:“大众”参与,即使是“社会底层的人们”也应该能够“享受”这种精神,旨在培养我们热爱和平、珍惜友谊和公平竟争的意识。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恐惧
崭新
融合
暴风骤雨
B.蓬勃
赋予
奠定
担惊受怕
C.震奋
平衡
诞生
自圆其说
D.严峻
愚蠢
肤浅
相辅相成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词语最恰当的一页是
(1)本次庆典是在欢乐祥和的
下举行的。
(2)奥林匹克精神开始为渐趋平和而又充满自信的青少午所
。
(3)当这种愉悦向外
,并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对艺术的奔放激情融为一体……会是怎样的情景。
A.气氛
崇尚
喷涌
B.氛围
崇尚
涌出
C.氛围
推崇
涌出
D.气氛
推崇
喷涌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第十三届省运会即将举行,体育健儿们纷纷表示充分发扬水平,取得佳绩。
B.为了防止结核疫情不再反弹,上级要求各学校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C.眼前的油茶树含翠吐绿,摇曳生姿,把天堂山装点得生机盎然。
D.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真谛。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有什么名义能将大众排除在奥林匹克精神之外呢,有什么样的贵族特权能令一个青年人身上的形体美、肌肉力量、锻炼的毅力以及获胜的意志非得同他的家谱或钱包挂钩呢?
B.青少年开始为呆板而复杂的教育枷锁所套牢,被在愚蠢的放纵和不明智的严厉交互作用下的道德说教以及拙劣肤浅的世界观所束缚。
C.待到中午时分,湛蓝的天空必将万里无云;收获者的双臂,捧着沉甸甸的金黄麦穗。
D.在这期间,整个世界分崩离析。所幸,奥林匹克主义并没有成为这场浩劫的牺牲品,而是无所畏惧、无可指摘地挺了过来。
二、填空题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浩劫
(2)襁褓
(3)萦绕
(4)拙劣
(5)枷锁
(6)绚丽
在不同时期,我国都有不少志士仁人用他们的方式为国奉献,如本学期我们已知的李公朴、闻一多、鲁迅等,请你从中选取一人,以微博话题的形式,用他们的事迹,为他们代言,传递爱国热情。(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例:短道速滑夺金者武大靖
命运告诉勇士:“你无法抵御风暴。”所以,你便成了风暴,用你的坚持,夺得金牌,为困争光!
辨字组词。
浩(
)
皓(
)
睹(
)
赌(
)
绌(
)
拙(
)
枷(
)
咖(
)
三、解答题
这是“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在国际奥委会大会上发表的演讲,站位高、格局广。请你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将下面这段文字摘录完整,品味演讲者语言的庄重、典雅。
要求:书写准确,字迹工整。
梳理课文,完成下列填空。
对中学生而言,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发扬“奥林匹克精神”?
奧林匹克精神开始为渐趋平和而又充满自信的青少年所推崇的原因是
。
四、复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四小题。
……这样,我们又回到了适才我提到的奥林匹克主义的实质上来,这也正是奥林匹克主义区别于一般体育运动的地方,奥林匹克主义包括但又远远超越一般的体育运动。
请允许我详细阐述一下二者的区别。运动员非常享受努力拼搏的乐趣,他喜欢施加于肌肉和神经上的那种压力感,因为压力往往给人一种胜利在望的感觉,即便有时到最后他未能获胜。这种享受,深入运动员的内心,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只涉及到自身。请想象一下,当这种愉悦向外喷涌,并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对艺术的奔放激情融为一体;当它为灿烂阳光所萦绕,为音乐所振奋,或被嵌入圆柱式大厅时,会是怎样的情景。许久以前,就是在这般情景下,占代奥林匹克主义的绚丽梦想在阿尔弗斯河的两岸诞生。奥林匹克主义曾在许多个世纪里,一直主导着古希腊社会。
然后,我们来到历史的转折关头,渴求进步又常常因夸大某种正确思想而误人歧途的人类精神,开始致力于将青少年从平衡状态中挣脱出来。于是,青少年开始为呆板而复杂的教育枷锁所套牢,被在愚蠢的放纵和不明智的严厉交互作用下的道德说教以及拙劣肤浅的世界观所束缚。这就是为何我们要重启奥林匹克时代,并为体格训练的复兴隆重庆祝。我们不断推动盎格鲁一撒克逊人的运动功利思想向古希腊遗留下来的一呼百应的体育观靠拢,两者逐渐融合为一体。当我在纽约和伦敦对举办奥运会的可能性做出评估之后,我向不朽的古希腊精神祈祷,希望它给这意外中诞生的结合体一剂理想主义的良药。先生们,这
25
年来我们成功兴建的事业大厦便是这副模样。诸位适才不断向其表达敬意,若这敬意是针对我这建筑师而来的话,那我着实愧不敢当。它的建筑师不应受到如此赞美,他不过是听从了一种比个人意志更为强大的内心直觉的召唤。他愿意愉快地接受诸位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赞美之辞,而他个人,不过是这一理想的第一个仆从。
之前我曾提及
1914
年
6
月所举办的周年庆典,当时我们认为庆祝的是奥林匹克主义的完美实现。然而今天我的印象反而是我正目睹它再次含苞怒放。一项运动倘若只有有限一部分人被包含在内,在当今时代又怎能称得上完美呢?在当时有这么多人可能确实是足够的,但今天则不然,它必须要面向大众。的确如此,有什么名义能将大众排除在奥林匹克精神之外呢?有什么样的贵族特权能令一个青年人身上的形体美、肌肉力量、锻炼的毅力以及获胜的意志非得同他的家谱或钱包挂钩呢?上述种种毫无法律依据的矛盾,存活在萌生它们的这个社会秩序里。在野蛮的军国主义协助下的极权姿态,给了它们致命一击。从道义上讲这反而是可以自圆其说。
面对一个需要用基本原则来整顿的全新世界,某些过去一直被视为乌托邦的原则,如今,却变得切实可行。人类必须吸收古文明遗留下来的全部精华用以构筑未来,这其中包括奥林匹克精神。当然仅靠奥林匹克精神,并不足以保障社会层面的和平以及更公平、公正地分配人类生产劳动,分配满足物质生活的消费必需品,甚至不足以向青少年提供与他们的能力相当而与其家庭出身无关的才智培训机会。奥林匹克精神致力于让社会底层的人们接触到现代工业所塑造的各种锻炼形式,享受到强身健体的乐趣。这就是完美的、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今天我们要为它奠定基础。
(1)
顾拜旦在文中阐述的“奥林匹克主义”和“一般的体育运动”的不同之处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2)
文中“我们要重启奥林匹克时代,并为体格训练的复兴隆重庆祝”的原因是什么?
(3)
“奥林匹克主义的完美实现”具体指什么?
(4)
你用一句话,结合全文概括一下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从“距离说”辩护中国艺术
朱光潜
①从前有一个海边的种田人,碰见一位过客称赞他门前的海景,他很不好意思地回答说,“门前虽然没有什么可看的,屋后有一园菜还不差,请先生来看看。”心无二用,这位种田人因为记挂着他的一园菜,就看不见大海所呈现给他的世界,虽然这个世界天天横在他的眼前。我们一般人也是如此,通常都把全副精力费于饮食男女的营求,这丰富华严的世界除了可效用于生活需要之外,便没有什么可以让我们看看的。一看到天安门大街,我就想到那是到东车站或是广和饭庄的路,除了这个意义以外,天安门大街还有它的本来面目没有?我相信它有,我并且有时偶然地望见过。有一个秋天的午后,我由后门乘车到前门,到南池子转弯时,猛然看见那片淡黄的日影从西长安街一路射来,看见那一条旧宫墙的黄绿的玻璃瓦在日光下辉煌地严肃地闪耀,看见那些忽然现着奇光异彩的电车马车人力车以及那些时装少女和灰尘满面满衣的老北平人,这一切猛然在我眼前现出一个庄严而灿烂的世界,使我霎时间忘去它是到前门的路和我去前门一件事实。不过这种经验是不常有的,我通常只记得它是到前门的路,或是想着我要去广和饭庄。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经验愈多,关系也愈复杂,联想愈纷乱,愈难见到它们的本来面目。学识愈丰富,视野愈窄狭;对于一件事物见的愈多,所见到的也就愈少。
②艺术的世界也还是我们日常所接触的世界,——是它的不经见的另一面。它不经见,因为我们站得太近。要见这一面,我们须得跳开日常实用在我们四围所画的那一个圈套,把世界摆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同是一个世界,站在圈子里看和站在圈子外看,景象大不相同。比如说海上的雾。我在船上碰着过雾,现在回想起来,还有些戒惧。耽误行程还不用说,听到若远若近的邻舟的警钟,水手们手慌脚乱地走动以及乘客们的喧嚷,仿佛大难临头。真令人心焦气闷。茫无边际的大海中没有一块可以暂时避难的干土,一切都任不可知的命运去摆布。在这种情境中,最有修养的人最多也只能做到镇定的工夫。但是我也站在干岸上看过海雾,那轻烟似的薄纱
lǒng
zhào
着那平谧如镜的海水,许多远山和飞鸟都被它轻抹慢掩,现出梦境的依稀隐约。它把天和海接成一气,你仿佛伸一只手就可以抓住天上浮游的仙子。你的四围全是广阔,沉寂,秘奥和雄伟,见不到人世的鸡犬和烟火,你究竞在人间还是在天上,也有些不易决定。
③同样海雾却现出两重面目,完全由于观点的不同。你坐在船上时,海雾是你的实用世界中一片段,它和你的知觉、情感、希望以及一切实际生活的需要都连瓜带葛地固结在一块,把你围在里面,使你只看见它的危险性。换句话说,你和海雰的关系太密切了,距离太接近了,所以不能用处之泰然的态度去欣赏它。你站在岸上时,海雾是你的实际世界以外的东西,它和你中间有一种距离,所以变成你的欣赏对象。
④一切事物都可以如此看去。在艺术欣赏中我们取旁观者的态度,丢开寻常看待事物的方法,于是现出事物不平常的一面,天天遇见的素以为平淡无奇的东西,例如破墙角的一枝花,林间一片阴影或是一个老妇人的微笑,便陡然现出奇姿异彩,使我们觉得它美妙。艺术家和诗人的本领就在能跳出习惯的圈套,把事物摆在适当的距离以外去看,丢开他们习惯的联想,聚精会神地观照它们的本来面目。他们看一条街只是一条街,不是到某车站或某商店的指路标。一件事物本身自有价值,不因为和人或其他事物有关系而发生价值。
(选自《朱光潜谈美》)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lǒng
zhào
(2)
文中海边种田人眼中美的标准是什么?
(3)
第①段画线部分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4)
举例说理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举的住意两个实例。
(5)
如果要引用古诗来阐明“距离产生美”,你觉得下面甲乙诗句哪个更合适?请说明理由。
甲: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乙: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6)
下列说法与本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我们对于客观世界经验愈多,关系也愈复杂,联想愈纷乱,愈难见到它们的美。
B.一件事物本身自有价值,并不是因为它对人类有实用价值才具有艺术美。
C.在艺术欣赏中我们取旁观者的态度,丢开寻常看待事物的方法,这样更容易发现艺术的美。
D.近处是没有艺术的,无论是欣赏还是创造,要想获得艺术世界的美,距离越远越好。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传统文化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回应(节选)
奥林匹克精神的源头是古代希腊文眀,古代奥运会文化重视个人价值,捍卫个人独立性,这些都已成为现代奥运的核心价值。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复兴以来,奥林匹克精神经历了从挑战自我、追求人的身心协调和全面发展到追求运动竞技的人性化、人类文化的多元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的历史演变。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史上,曾有“永远争取第一,永远超过别人”的口号。今天,许多人认为仅仅提倡“更快、更高、更强”远远不够,我们必须提倡一种更为人性化的、更为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那就是:“参与比获胜更重要。”
现代奥林匹克兴起之时,人类科学技术也在突飞猛进,为奥林匹克精神注入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方面,西方文化中民主、自由、竞争、重视个体、尊重科学等成了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灵魂,这使奥林匹克运动染上了浓重的西方文化色彩。另一方面,奥林匹克运动已成为各国文明与文化集萃、对话与交往的论坛,已成为全球文化多样性与差异性互补共存的平台,尤其是东西方文明交融互动的平台。在当代科技、人文、生态伦理的交互影响下,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对话已经成为全球化时代的重要表征之一。从奥林匹克文化的生产与消费情况来看,奥林匹克运动已经成为全球化的超国家、超文化、超等级、超地域的百姓的巨型狂欢节,成为一种由国家主义、消费主义、商业主义共同主宰的泛文化。
当前奥林匹克运动中岀现了过度商业化、滥用兴奋剂、职业性腐败等问题。黑分、黑哨、假体育、假比赛、假球等,使奥林匹克运动失去魅力和价值,危及了奥林匹克理想,玷污了崇高的奥林匹克精神。这些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核心价值的西方理性中心主义文化有着根本的联系。奥林匹克运动中出现的问题无法仅靠西方文化去解决,需要从其他文化形态,特别是东方文化中寻求有益的启示。
中国传统哲学讲究天人和谐,从不过分强调人对自然、对自身的挑战,也不孤立地强调人对自然、天地的超越。“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厚徳载物”,就是讲人要不断进取,承担对个体存在的责任,但又要有所警惕,不要一味强调进取,要保持个人、环境和社会之间的协调。这对于主张“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是一个重要的回应与补充。
中国礼乐文化主张万物和谐,阴阳协调,以中和、和谐、协调为美的最高境界。中国古代的“六艺”强调的(
)技艺的竞赛,(
)通过技艺的修养来完善人格,达到和谐。这与奥林匹克精神旨在推动人的体育与心灵的和谐发展的理想有着巨大的契合,对于当今奥林匹克比赛过度强调比赛成绩、忽视心灵提升的现象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中国传统自然伦理观念主张克己复礼,认为人与万物是和谐共处的,提倡节制与合理控制人的欲望,反对对生命的无度消费和对外物的无度占有。这对于奥林匹克文化中的过度商业化、过度竞争化和兴奋剂丑闻都是有力的回应,它从东方哲学和智慧的角度回应了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的奥林匹克精神。
(摘自冯惠玲在“北京
2008
奥运国际论坛”上的演讲稿)
(1)
填入括号内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古代的“六艺”强调的(
)技艺的竞赛,(
)通过技艺的修养来完善人格,达到和谐。
A.既是……又是
B.只是……不是
C.不是……而是
D.既是……更是
(2)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复兴以来,奥林匹克精神的历史演变过程是:
(3)
说说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主要特点。
①提倡人的身心和谐发展和更为人性化的、更为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
②
③
④
(4)
下面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选文前三段写奥林匹克精神形成于西方文明,从而为“奥林匹克运动中出现的问题无法仅靠西方文化去解决”的观点提供了事实上的论据。
B.奥林匹克运动已成为东西方文明交融与互动的平台,中国传统文化必将解决西方文化无法去解决的奥林匹克运动中出现的问题。
C.由国家主义、消费主义、商业主义共同主宰的泛文化能作为论据来证明“崇高的奥林匹克精神受到了玷污”的观点。
D.中国传统文化说“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强调个人的不断进取,这和“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有相似之处。
(5)
说说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关系。
答案
一、选择题
1.
【答案】D
【解析】A.襁
qiáng—qiǎng;阐
chán—chǎn;B.劣luè—liè;允
rǔn—yǔn;C.甸diān—diàn。
2.
【答案】D
【解析】A.祟—崇;B.承—成;C.至—致。
3.
【答案】C
【解析】顿号表示的是短语内部的结构关系,而逗号表示的是句子内部的结构关系,“消融”“归化”后面有语气词“了”,中间应该用逗号。
4.
【答案】A
【解析】A.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此处不合语境。
B.见风使舵,看风向转发动舵柄。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C.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D.千山万壑,山峦连绵,高低重迭。
5.
【答案】C
【解析】根据文章第三段可知“根除恐惧真正的、能持久发挥效用的良药”是自信而非勇气。
6.
【答案】C
【解析】顾拜旦重启奥林匹克时代的原因是基于改革教育的愿望。
7.
【答案】C
【解析】“震奋”应为“振奋”。
8.
【答案】D
9.
【答案】C
【解析】A.词语搭配不当,“水平”不能“发扬”,把“发扬”改为“发挥”。B.“防止”与“不”的使用,导致表达的意思相反,去掉“不”。D.缺少主语,去掉“在……中”或“使”。
10.
【答案】A
【解析】句中的逗号应改为问号。
二、填空题
11.
【答案】jié;qiáng;yíng;zhuō;jiā;xuàn
12.
【答案】闻一多:他是行的巨人,是口的高标,他燃烧自己,把自己化作了一根红烛,照亮了中华民族前行的道路。
13.
【答案】示例:浩劫
皓月
目睹
赌气
相形见绌
拙劣
枷锁
咖喱
三、解答题
14.
【答案】略。
15.
【答案】(1)回忆
5
年的历史,展望未来;
(2)包括但又超越一般;
(3)体育运动;
(4)大众参与;
(5)公平性;
(6)教育性;
(7)畅想前景——奥林匹克精神终将有所收获
16.
【答案】示例:“奥林匹克精神”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也应始终发扬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不断挑战、不断超越、不断完善自我,努力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奥林匹克精神”还倡导和谐、和平,所以我们要把友好、谦让、互助当成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学会体谅他人,乐于帮助他人,与此同时,不断地提高自己,成就自己。
17.
【答案】古文明的魅力,时有衰退,平和与自信正日益成为其有力的支撑。同时,它们也是那些即将在暴风骤雨中诞生的新文明必不可少的支柱
四、复合题
18.
【答案】
(1)
作者认为奥林匹克精神同纯粹的竞技精神是有区别的,奥林匹克精神包括但又超越了竞技精神。一是运动员会产生胜利在望的感觉;二是体育带给人的是美感;三是体育能振奋人心。
(2)
一是现在我们正处在历史的转折关头。人类渴望进步,但又常常误入歧途。二是青少年开始为呆板而复杂的教育枷锁所套牢,被在愚蠢的放纵和不明智的严厉交互作用下的道德说教以及拙劣肤浅的世界观所束缚。
(3)
必须要面向大众,让社会底层的人们接触到现代工业所塑造的各种锻炼形式,达到强身健体的乐趣。这就是完美的、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
(4)
奥林匹克精神包括又超越了一般的体育运动,它可以给人带来愉悦感,带来美感和荣誉感,它可让大众参与,促进社会和平、公平,推动社会的进步。
19.
【答案】
(1)
笼罩
(2)
实用(可效用于生活需要)
(3)
描写。生动地再现了秋日午后长安街庄严而灿烂的世界(艺术的世界),形象地表达了长安街除了实用价值,还有美学(艺术)价值,进一步说明艺术的世界也还是我们日常所接触的世界。
(4)
一个海边的种田人认为门前的海景不可看,向一位过客推荐屋后的一园菜;“我”在一个秋天的午后,看到了不同于以往的庄严而灿烂的天安门大街;“我”在船上碰到的雾和站在干岸上看过的海雾带来了完全不同的感受;破墙角的一枝花,林间一片阴影或是一个老妇人的微笑,也可现出奇姿异彩。
(5)
示例一:我觉得甲更合适。在滋润如酥油的早春细雨中,春草初生,远望一片淡绿宜人,可是走近一看,却感觉不到绿色,这就是距离产生美。示例二:我觉得乙更合适,为什么看不到庐山的真面目?因为人在山中,人和山的关系太密切了,当与山产生距离时,人们就能看到它的真面目了。
(6)
D
【解析】
(6)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这是选择题,要把毎个选项的内容和文本内容进行比对,看看和文本的表述是否一致。本题中的
D
项,文中没有相同或相似的表述,因此,是不相符的一项。故选
D。
20.
【答案】
(1)
C
(2)
从挑战自我、追求人的身心协调和全面发展到追求运动竞技的人性化、人类文化的多元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3)
②具有浓重的西方文化色彩,西方文化中民主、自由、竞争、重视个体、尊重科学等成了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灵魂。
③已成为各国文明与文化集萃、对话与交往的论坛,全球文化多样性与差异性互补共存的平台,东西方文明交融互动的平台。
④已经成为全球化的超国家、超文化、超等级、超地域的百姓的巨型狂欢节,成为一种由国家主义、消费主义、商业主义共同主宰的泛文化。
(4)
B
(5)
①中国传统哲学讲究天人和谐,保持个人、环境和社会之间的协调,对奥林匹克精神是一个重要的回应与补充。
②中国礼乐文化主张万物和谐,促进心灵与体格之间的和谐互动。对奥林匹克比赛过度强调比赛成绩、忽视心灵提升的现象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③中国传统自然伦理观念主张克己复礼,提倡节制与合理控制人的欲望,对奥林匹克文化中的过度商业化、过度竞争化和兴奋剂丑闻都是有力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