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瓜得豆》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种瓜得豆》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S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3-08 19:46: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文(S)教学设计
教 材:语文(S)六年级下册
单 元:12 种瓜得豆
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作者是怎样介绍科学知识的,并适度拓展,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思维,在此过程中领会文章所表达的科学精神。
教学目标:
1.学会“泌、玫、瑰”3个会认字和“搬、玫、瑰、柿、供”5个会写字,掌握“供不应求、发号施令、前所未有、水土不服、搬家、玫瑰、西红柿”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所介绍的科学知识。
3.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并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现代转基因技术科学知识。
教学难点:
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及课文的语言特点。
课前准备:
1.生词卡片。
2.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转基因技术方面的知识和科研成果。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谈话激趣 1.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展 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通
示课件第二屏)(板书课题)看到“种瓜得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2.过渡。 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相信你们都能从书中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一)布置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做到正确、流利。 2.借助工具书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书中新词的意思。 3.说说课文主要介绍了哪些科学知识。 (二)学生自学,老师巡视。 (三)检查自学效果。 1. 认读生字、新词。(展示课件第三屏)2. 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正音。 3.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了解记叙顺序,理清层次 (一)默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 (二)写出本文的阅读提纲,并相互交流、完善。 教师相机指导阅读提纲的写法。例如:(展示课件第四屏) 1.阅读全文,了解文章的记叙顺序和结构特点,理清文章线索,将课文分成几部分。 2.简要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如:抓住自然段的意思进行综合概括;抓住重点自然段归纳段意(取主法);抓住段的中心句归纳段意(摘句法)。 3.细读每一部分,看有几个自然段,分别表达了几层意思。提炼小标题的方法有:根据各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提炼小标题,选用各段的中心词句提炼小标题。 4.按文章的结构,将各部分、各层次的内容用简要的词语概括,并列的内容可以用括号 过谈话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期待。 通过自学,扫清生字障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奠定基础。 在自学感悟的基础上合作交流,教师引导,提示方法,了解文章的记叙顺序,理清层次。
括起来,形成文章的结构脉络,完成阅读提纲。)(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针对发现问题,相机指导。) (三)按阅读提纲将文章分为三部分。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查找有关“转基因技术”方面的知识和科研成果。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所学,导入新课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层次结构。 二、深入学习课文内容,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引出课题“种瓜得豆”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先引用大家熟知的一句俗语,从众所周知的常理,引出“种瓜得豆”的有悖常理的说法,让读者产生认识上的矛盾和冲突,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产生阅读期待。) 2.说说“的确,瓜是瓜,豆是豆,种瓜怎么能收获豆子呢?”这句话的意思。 (强调反问句的特点。) 3.回忆双引号的用法:第一自然段中的两个双引号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第一处是表示对俗语的引用;第二处的引号表示对“种瓜得豆”这一说法的强调。) 4.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文章的第二部分。 1.自读课文,看看什么是转基因技术,课文是如何向我们介绍的。 (提醒学生读书时动笔做批注,画出有关的词语、句子。) 2.交流学习所得,老师相机指导,引导学生了解转基因技术,体会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1)说说什么是转基因技术,交流有关句 引导学生读懂第一自然段,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关注双引号的用法,为下文学习说明方法做好铺垫。
子,教师相机出示课件(展示课件第五屏)。 (2)引导学生说说这些句子的语言特点。(反显加引号的词语,提醒学生联系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采用形象的比喻来说明事物的方法。重点理解“发号施令、水土不服”等。) (3)说说这种说明方法对理解课文有什么帮助。 (形象,通俗易懂,将深奥的科学知识用通俗的语言讲明白了。) 4.(展示课件第六屏)出示句子,体会不同问句的意思。 (第一句是疑问句,提出问题,引起思考;第二句是反问句,强调了肯定的语气,无须回答;第三句是设问句,自问自答。强调本文2、3、4自然段,作者以设问的形式,运用比喻的说明方法,为我们清晰地介绍了转基因技术的原理。) 5.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三)学习第三部分。 1.作者是怎样从转基因的原理讲到它的应用的? (引导学生关注过渡段及其用法。) 2.对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书上作了哪些介绍? (从在农业和医学上两方面的应用讲起,共举了四个例子。引导学生体会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3.你还知道哪些应用转基因技术的例子?请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说一下。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相机出示课件(展示课件第七屏至第十一屏),展示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和相关的科技成果,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4.自读教材上的“阅读链接”,展开想象,你会怎样使用转基因技术为人类造福。 引导学生理解加引号的词语所表示的特殊含义,更好地理解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关注作者的语言表达形式,夯实基础,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通过交流和资料拓展,用大量新鲜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借助想象,激起学生运用科技手段人类造福的科学精神。
五、总结、升华,引发探究意识 1.说说对课题“种瓜得豆”的理解。 2.小结: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通过学习《种瓜得豆》这篇课文,我们可以看到,正是因为人类有着不断追求新科技新知识的精神,有着超乎寻常的科学思维与大胆尝试,科学技术才能这样高速地发展。 3.大家都听说过杂交水稻和克隆技术,这些与转基因技术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请大家回去查阅有关资料。 六、布置作业 1.向周围的人介绍转基因技术。 2.你想用转基因技术培育什么?它有哪些作用和功能?请你写一段话介绍一下。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引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探究精神。 作业形式多样化,既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又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