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8《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理清文章脉络,理解课文内容,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重点)
揣摩文中写景状物语句的妙处,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难点)
体会作者对生命深沉而独特的感受,思考人生,感悟生命。(重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把握文章内容,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体会作者对紫藤萝的赞美之情。
2.朗读课文,品析语言,学习作者是如何描摹紫藤萝之美的。
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紫藤萝”图片
有人说,一树一菩提,一花一世界。同学们,如果我们用发现的眼光去体悟,自然界的花花草草往往会引发人们对生活的一些感悟。面对一株盛开的紫藤萝,女作家宗璞从中感悟到什么样的生活哲理呢?
二、自学展示
(一)走近作者
宗璞,当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自幼生长于清华园,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她的小说刻意求新,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主要作品:中短篇小说《知音》、《红豆》等
,散文集《丁香结》
。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
本文选自《铁箫人语》。
(二)写作背景
1966-1976年是中国的十年“文化大革命”。宗璞一家在“文革”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
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院中时看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写成此文。
(三)圈出文中的易错生字,并标注拼音,注意字形。
瀑布
迸溅
沉淀
凝望
伶仃
遗憾
酒酿
仙露琼浆
盘虬卧龙
三、整体感知
(一)解释文题
题目为什么要加上“瀑布”
两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说明花开得怎样?)
(二)初读感知
1.听朗读,圈点勾画,理清写作思路。
要求:
(1)用蓝笔
勾画出“我”观赏紫藤萝瀑布行踪的语句;
(2)用红笔
勾画出“我”所做或所想的语句;
(3)用短语简要而精确地概括所勾画的内容。
行踪
停住脚步——伫立花前——加快脚步
做/想
赏花————忆花————悟花
(1-6)
(7-9)
(10-11)
2.全文围绕“花”抒发感情,可分为三个部分:
赏花(1—6)
繁花似锦
忆花(7—9)
思绪万千
悟花(10—11)振奋精神
四、精读探究
阅读1-6段,并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停下脚步的原因是什么?
被藤萝的“盛”吸引住了。
2.作者描写了紫藤萝的哪些部分?
花瀑、花穗、花朵。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紫藤萝的?
一片花——每一穗——每一朵花
先整体,后局部。
【学法指导】按空间顺序写景
固定观察点,按照视线的移动顺序,依次描写各个位置上的景物,或由远及近,或由内到外,或由上到下,或由整体到局部。
不固定观察点,随位置的转移来描写景物。
4.作者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紫藤萝的?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
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花色
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挨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形态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第八段)
——香气
5.作者对紫藤萝的描摹精彩传神,课文第3—5段描摹花开时的热闹情景,充满童趣,表达了对紫藤萝的美好、旺盛生命力的赞美之情。朗读这一部分,根据提示注意重音、延长语音,读出作者的喜悦、赞美之情。
1.想象花儿嬉戏的情景,读出欢快的语气、语调。
2.重读表现紫藤萝生命力的词语,或延长语音。
3.体会朗读同一句话时,将重音落在不同字词上的不同效果。
(生自由朗读该语段,师指名朗读,师生点评)
预设
①读出自由、快乐、自豪、无拘无束的语气、语调。
②重读“挨着、接着、推着挤着、笑、嚷嚷”,或延长语音,来表现作者对紫藤萝的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③A.重读“我”,表明“我”这个个体生命虽渺小,但依然很重要。
重读“开花”,表明紫藤萝在做最有生命意义的事情——成为怒放的生命。
重读“在”,表明紫藤萝正在开花,不能等待、浪费光阴。
第二个“我在开花”语气加重、语音延长,表现紫藤萝花竞相开放的勃勃生机。
(2)选择其他喜欢的语句段落进行朗读,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体会作者对紫藤萝的赞美之情。
(生自由练读)
师小结:作者在描摹紫藤萝的繁盛美丽时,由写一片到一串到一穗到一朵,既综观总体,又细察局部。文中卓绝的笔力与精美的语言,将紫藤萝的外在之美与内在神韵并举,使得一个个活泼快乐、顽皮可爱的生命如在眼前,让人不由得深情赞美。《紫藤萝瀑布》是一幅精致的工笔画!
五、课堂小结
作者是被紫藤萝的“盛”吸引住了,并对花的“盛”进行了细致描摹。
先整体感受,“像一条瀑布”,是“紫色的大条幅”。满眼都是紫藤萝花,“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可见花的盛大、壮观。再局部细写,依次描写了花瀑、花穗、花朵。作者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形象、逼真地描绘了花的色泽、花的芳香、花的形态,凸显了花开的茂密、旺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8紫藤萝瀑布教学参考
一、整体把握
原先,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我心上”,在繁花盛开的藤萝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宁静了,喜悦了,振作了。我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不能让昨天的不幸把人压垮,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在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紫藤萝瀑布,是新时期之初枯木逢春的写照,作者的心曲正是那时候人们的心声。
二、问题研究
1.为什么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有那样的变化,对生命有那样的感悟呢?
研究这个问题,应该注意写作时间──1982年,文章又提到“十多年前”的一大株紫藤萝,后来,拆掉了紫藤花架,改种果树,理由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这个话,今天听来是多么荒唐,这就是极“左”的论调。
根据这个线索,联系历史背景,就能理解这篇散文的思想感情了。1966年至1976年,是十年浩劫。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神州大地重又勃发生机,欣欣向荣。联系这样的历史背景,就会明白,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作者回顾花和人的命运,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就是说,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不能老是让悲痛压在心头,应该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以昂扬的斗志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作者彻悟了,于是“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从脚步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新的精神状态。
研究这个问题,还应注意“生死谜,手足情”六字。手足,比喻弟兄。这里说的是作者的弟弟,小她三岁的弟弟身患绝症,生命垂危,做姐姐的焦虑悲痛,现在面对紫藤萝,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由此可以明白,“各种各样的不幸”,也包括死亡。那么,为什么说“
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呢?个体生命是有止境的,人类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就是说,我们不能陷在个人的不幸中不能自拔,要与祖国人民同命运,共呼吸。
2.“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怎么把气味说成颜色,说成梦幻?
香气,诉诸嗅觉;色彩,诉诸视觉;梦幻,是大脑幻觉。人的各种感觉是可以沟通的。修辞上称之为通感。
3.怎么会出现“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这种谬论?
现在听起来的确不可思议,但是极左思潮泛滥的年代就是这样。他们非常狭隘地理解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认为赏花不是劳动者的爱好,赏花就是小资产阶级情调、资产阶级情调,甚至认为爱花就会腐化堕落。
4.“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句后面说,“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这里似乎也有象征意义,似乎也有哲理,如果确是这样,那么象征什么?包含什么哲理呢?
确有象征意义,新的历史时期开始,中国人民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那时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叫做“甩开膀子大干”,大干社会主义的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又像千舟竞发,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洪流中去。这两句话又这样一个哲理,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一分子,只有每个人都奋发有为,四化大业才能灿烂辉煌。理解了这个哲理,就不难理解作者为什么“加快了脚步”。
5.课文对我们写作有哪些启示?
这样的文章叫做“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要写这一类文章,可以从课文中得到不少启示。
第一,写景状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础,首先要把景物写好,在写景状物中要饱含感情,待水到渠成,加以精要的直接抒情或议论。情从景出,议从景出,才是好文章。
情与理,如果有两三层更好。这篇散文,说了“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之后,又有一层新意,就显得丰富。
第二,景物的全局和每个局部要细细观察。我们看,作者既写一树,又写一穗一朵,可以想见她既综观总体,又细察局部,观察得多么周到细致。
第三,对景物要有感情,若景物在自己心目中像自己喜欢的人一样,写起来就会生动亲切。
拟人、比喻之类,并非作文时想到要用什么修辞手法才写出来的,而是事物在心中就是这个形象,这个感觉。一树紫藤萝花,在作者心中,像瀑布,像人,它在流动,它在欢笑,它在和阳光挑逗,写出来,紫藤萝花就显得分外美好可爱。大凡写作,总得有想像和联想,才能妙笔生花。
第四,要有感悟,要提炼出精辟的语句。有了点睛之笔,全文就有灵性了。
练习说明
一
朗读全文。试用你的经历或见闻印证“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
本题除练习朗读外,意在联系生活经验进一步体会课文的主要哲理。本题提倡个性化阅读,各人的经历见闻不同,对这句话的体会也可以有深有浅,有自己的侧重点。
二
揣摩下列语句,体会写景的妙处。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2.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3.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白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4.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本题揣摩景物描写,实质上,主要是揣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效果,以达到增强语感、领悟写景技巧的目的。答好这些题目不很容易,应该让学生在把握句意的基础上,细心地感受比喻、拟人的表达效果。例如,句1写藤萝花之盛,要想像瀑布的形象,想想它的气势和光彩,体会这样写景的妙处。
参考答案:
1.将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比作瀑布,显得气势非凡,灿烂辉煌。
2.细腻地写出了每一朵花不同部位的深浅,显得亮丽可爱,玲珑透剔,既富有动感,又富有情趣。
3.用帆与船舱的比喻,细致地描写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显得生机勃勃。比作笑容,更显得美好可爱,也抒发了喜悦的心情。
4.物我交融,既写出一树繁花的壮丽,又抒发了愉悦欢畅的心情。
三
人们往往赋予一些花木以某种象征意义,试搜集几种说法(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搜集一些吟咏花木的诗句),与同学交流一下。
本题要求搜集,简便的办法是各就所知交流一下,你一个,我一个,大家说,做好记录,然后整理,这也可以说是搜集。要找书搜集,就要告诉学生哪些书有这样的材料。
教学建议
一、教学指导思想
阅读方法上,以朗读训练为重点;内容理解上,以感悟人生为重点;写作学习上,以写景状物为重点。
教师发挥引导和组织作用:在朗读训练上,范读一个片段,鼓励读得好的同学,根据学生朗读情况举例指导;在内容探究上,启发学生拎出透露背景的语句,适当补充背景资料,引导学生领悟藤萝花情与社会形势的联系,作者心情与民心的联系;在写作揣摩上,引导学生就“写景抒情”类作文从课文中得到启示。
二、教学大体步骤
第一课时
1.看导语默读课文。
2.组织学生谈谈整体感知。
要求抓住作者感情有什么变化,作者感悟到什么哲理,思想上大体怎么展开。
3.字词教学。
“读一读,写一写”──看“注释”,查词典──学生读,教师正音。
4.朗读训练。
范读片段(教师自行选择)──学生各自练读──挑两名学生起来读──教师举例指导。
5.内容研讨。
(1)为什么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有那样的变化,对生命有那样的感悟?
辅助性问题设计:
──你能不能画一张图表,画出作者所说的藤萝的变迁小史?
──课文所说的“十多年”,我们国家的历史你知道哪些?
──“生死谜、手足情”透露出作者遭遇到什么不幸?
(2)“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是一种什么观念?这种观念在当时占据什么地位?
(3)探究最后第二段含义。作者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想想从这个信念中可以引出什么结论来作为人生的指南?作者描写一朵朵花与整树花的河流,花的瀑布,二者的关系给我们什么启示?
6.小结这次探究的经验。
──这一次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研究这一篇比较含蓄的文章,你取得什么经验?把自己想到的和同学谈到的,记在“语文学习经验录·阅读经验·内容探究”上。
7.布置课外作业。
(1)“研讨与练习”第一题。
(2)常见的花我们往往熟视无睹,印象模糊。学习作者,细细观察一种花,边观察边思考,最好也能对生命、对人生有所感悟,准备课堂发言,写一个发言提纲。
第二课时
1.交流第一题答案。
2.交流赏花所得。
3.抽几名学生轮流朗读。
4.语言揣摩。
(1)哪些句子写景写得特别好,你特别喜欢?默读一遍,画出佳句。
(2)朗读自己最欣赏的佳句。
(3)集体揣摩练习二所列四个句子。
5.小结语言揣摩的经验。
──这次揣摩品味语言,你取得什么经验?在“语文学习经验录·阅读经验·语言揣摩”上记几条。
6.写作学习。
启发思考题
总题目:写景抒情的作文,怎样写才好?
分题目:
──写景与抒情二者怎样的摆法才好?
──景物怎样才能写得细腻?
──景物怎样才能写得生动亲切?
──观察景物怎样才能有所感悟?
7.小结写作借鉴的经验。
8.再练朗读。
9.布置作业。
(1)练习二
(2)练习三
有关资料
一、作者简介
宗璞,1928年生,女,原名冯钟璞,笔名有任小哲、丰非等。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自幼生长于清华园,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曾在中国文联、文艺报等单位工作。1960年调《世界文学》编辑部。“文革”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等,《红豆》曾受到不应有的批判。“文革”后,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198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宗璞小说散文选》。后来又抱病奋力创作反映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命运的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其第一部《南渡记》已于1987年问世,获得了好评。她的小说,刻意求新,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颇具特色。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2张PPT)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有人说,一树一菩提,一花一世界。同学们,如果我们用发现的眼光去体悟,自然界的花花草草往往会引发人们对生活的一些感悟。面对一株盛开的紫藤萝,女作家宗璞从中感悟到什么样的生活哲理呢?
导入新课
紫藤萝瀑布
理清文章脉络,理解课文内容,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重点)
揣摩文中写景状物语句的妙处,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难点)
体会作者对生命深沉而独特的感受,思考人生,感悟生命。(重点)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宗璞,当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自幼生长于清华园,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她的小说刻意求新,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主要作品:中短篇小说《知音》、《红豆》等
,散文集《丁香结》
。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
本文选自《铁箫人语》。
作家作品
1966-1976年是中国的十年“文化大革命”。宗璞一家在“文革”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
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院中时看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写成此文。
背景简介
圈出文中的易错生字,并标注拼音,注意字形。
瀑布(
)
迸溅(
)
沉淀(
)
凝望(
)
伶仃(
)
遗憾(
)
酒酿(
)
仙露琼浆(
)
盘虬卧龙(
)
pù
bènɡ
diàn
nínɡ
línɡ
hàn
niànɡ
qiónɡ
qiú
字音易错
字形易错
字形易错
自主学习
笼
(
)笼罩
lǒnɡ
(
)鸟笼
lónɡ
挑
(
)挑逗
tiǎo
(
)挑选
tiāo
嚷
(
)嚷嚷
rānɡ
(
)喧嚷
rǎnɡ
禁
(
)忍俊不禁
jīn
(
)禁止
jìn
读“rānɡ”时,仅用于“嚷嚷”
意为“禁受,耐;忍住”时读“jīn”,其余读“jìn”
多音字
自主学习
幅(
)条幅
fú
副(
)副食
fù
字形辨析
浸(
)沉浸
jìn
侵(
)侵略
qīn
伫(
)伫立
zhù
贮(
)贮存
zhù
萝(
)藤萝
luó
箩(
)箩筐
luó
自主学习
题目为什么要加上“瀑布”
两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说明花开得怎样?)
整体感知
解析文题
1.听朗读,圈点勾画,理清写作思路。
要求:
(1)用蓝笔
勾画出“我”观赏紫藤萝瀑布行踪的语句;
(2)用红笔
勾画出“我”所做或所想的语句;
(3)用短语简要而精确地概括所勾画的内容。
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
感知内容
整体感知
1、听朗读,圈点勾画,理清写作思路。
行踪
停住脚步——伫立花前——加快脚步
做/想
赏花————忆花————悟花
(1-6)
(7-9)
(10-11)
整体感知
2.全文围绕“花”抒发感情,可分为三个部分:
赏花(1—6)
繁花似锦
忆花(7—9)
思绪万千
悟花(10—11)振奋精神
整体感知
我们理清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即赏花(1—6)、忆花(7—9)、悟花(10—11);同时也留下了一个悬念:紫藤萝究竟有多美,竟能让作者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现在让我们跟随作者去赏一赏花吧。
精读探究
阅读1-6段,并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停下脚步的原因是什么?
2.作者描写了紫藤萝的哪些部分?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紫藤萝的?
4.作者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紫藤萝的?
精读探究
1、作者停下脚步的原因是什么?
2、作者描写了紫藤萝的哪些部分?
被藤萝的“盛”吸引住了。
花瀑、花穗、花朵。
精读探究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紫藤萝花的?
一片花瀑
每一穗花
每一朵花
先整体,后局部。
精读探究
武功秘笈——按空间顺序写景
1、固定观察点,按照视线的移动顺序,依次描写各个位置上的景物,或由远及近,或由内到外,或由上到下,或由整体到局部。
2、不固定观察点,随位置的转移来描写景物。
武功秘笈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
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花色
4、作者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紫藤萝的三个部分?
精读探究
形态
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挨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精读探究
(1)作者对紫藤萝的描摹精彩传神,课文第3—5段描摹花开时的热闹情景,充满童趣,表达了对紫藤萝的美好、旺盛生命力的赞美之情。朗读这一部分,根据提示注意重音、延长语音,读出作者的喜悦、赞美之情。
1.想象花儿嬉戏的情景,读出欢快的语气、语调。
2.重读表现紫藤萝生命力的词语,或延长语音。
3.体会朗读同一句话时,将重音落在不同字词上的不同效果。
精读探究
体会情感美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第八段)
香气
精读探究
作者是被紫藤萝的“盛”吸引住了,并对花的“盛”进行了细致描摹。
先整体感受,“像一条瀑布”,是“紫色的大条幅”。满眼都是紫藤萝花,“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可见花的盛大、壮观。再局部细写,依次描写了花瀑、花穗、花朵。作者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形象、逼真地描绘了花的色泽、花的芳香、花的形态,凸显了花开的茂密、旺盛。
课堂小结
赏
花
花瀑
花穗
花朵
色彩
形状
姿态
一片辉煌淡紫色、深深浅浅的紫……就像迸溅的水花
像一条瀑布,从空中
垂下……一朵接着一朵
仿佛在流动,在欢笑……
彼此推着挤着
整体
局部
课堂小结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