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紫藤萝瀑布》第二课时课件(共35张PPT)+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18《紫藤萝瀑布》第二课时课件(共35张PPT)+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04 22:40:5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8《紫藤萝瀑布》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思考探究
一、作者不仅描写了眼前的紫藤萝,还回忆起过去的紫藤萝。这两者有什么不同?从开头“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结尾又“不觉加快了脚步”,你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有了怎样的变化?
参考答案:
眼前的紫藤萝,花朵繁盛、美丽,生机盎然,“尽情”开放;过去的紫藤萝,花朵稀落、伶仃,小心试探,“谨慎”开放。
开头“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是作者被紫藤萝花的辉煌茂盛吸引,驻足观看;结尾“不觉加快了脚步”,是因为作者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永恒,精神受到鼓舞而变得振奋。
二、根据括号中的提示,揣摩下面的语句,体会写景状物的妙处。?
1.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化静为动)
2.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多感官互通)?
3.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物我交融)
参考答案:
1.“张满了的帆”“船舱鼓鼓的”“忍俊不禁的笑容”富有动态,将静态的花写“活”了,形象逼真地写出了花朵绽放的形态,充满了活力和情趣。
2.花香本是嗅觉感受,而作者笔下的香气却是“浅紫色的”,是可看见的视觉感受。这是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将嗅觉和视觉互通,使花香仿佛也有了颜色,写出作者面对紫藤萝瀑布的愉悦梦幻之感。
3.本句表面写花,实则写作者的心境。“紫色的瀑布”“流向人的心底”象征着作者内心的变化,作者将自己与眼前的花融为一体,内心的悲痛疑惑仿佛随着花瀑而流走,只剩下平静和喜悦。
三、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见闻,谈谈你对“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不幸终究是有限的、暂时的,而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们不能被昨天的不幸压垮,应该像紫藤萝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和乐观积极的态度,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实现人生的价值。
积累拓展
作者借用紫藤萝来暗示自己的情思,于是紫藤萝就有了某种寓意,成为作者志趣意愿的寄托。在上个单元学习的课文中,是不是也有使用这种托物言志写法的文章?和同学讨论交流。
参考答案:
上个单元的《陋室铭》《爱莲说》也都属于典型的托物言志的写法。托物言志,即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寄托感悟。由于作者将个人的“志”依托在具体的“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托物言志的“物”可以是景物,还可以是某种事物;托物言志的“志”不仅指感情,一般还侧重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五、宗璞有不少写景状物的散文,如《丁香结》《燕园树寻》《好一朵木槿花》等,课外找来读一读并进行比较,看看这些作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点拨:共同特点可以围绕托物言志的写法展开论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8《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理清文章脉络,理解课文内容,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重点)
揣摩文中写景状物语句的妙处,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难点)
体会作者对生命深沉而独特的感受,思考人生,感悟生命。(重点)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品味含蓄隽永的语言,领会作者寄托在紫藤萝上的“志”。
2.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阅读,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第一节课,我们理清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即赏花(1—6)、忆花(7—9)、悟花(10—11),又跟随作者一起品赏了花之美;本节课,让我们一起去忆花、悟花,感受作者的情思及其写作手法的运用。
二、精读探究
(一)阅读7-11段,思考下列问题并找出相应的句子。
1、找出最能体现作者赏花后感情基调的语句。
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
思考:“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是指什么?
“文化大革命”中一家人深受迫害,父亲冯友兰受到各种各样的不公正待遇,再后来是慈母撒手人寰、小弟病重……
材料一: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与作者感情深厚的小弟身患绝症,不久于人世。作者的小弟冯钟越,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是我国第一代飞机专家。但是他三十年奔波在外,积劳成疾,正当盛年,身患绝症,生命之花即将凋落。
材料二:我哭小弟,哭他在剧痛中还拿着那本航空资料“想再看看”,哭他的“胃下垂”“肾游走”;我也哭蒋筑英抱病奔波,客殇成都;我也哭罗健夫不肯一个人坐一辆汽车!我还要哭那些没有见诸报章的过早离去的我的同辈人。他们几经雪欺霜冻,好不容易奋斗着张开几片花瓣,尚未盛开,就骤然凋谢。我哭我们这迟开而早谢的一代人!
——《哭小弟》
2、结合自己对作者生活经历的了解,说说作者在观看紫藤萝花的过程中,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
(找课文原句)
“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
“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开始是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后来是充满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最后是振奋,对生活充满乐观和信心。
3、文中插叙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有什么作用?
用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稀落与现在花的繁盛形成对比,用十多年前花的不幸遭遇,与人的不幸遭遇形成类比。说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为下文抒发人生感悟作铺垫。
(二)再读10-11段,并思考下列问题。
找出能体现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和赞美的语句。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不幸终究是有限的、暂时的,而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们不能被昨天的不幸压垮,应该像紫藤萝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和乐观积极的态度,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实现人生的价值。(主旨)
三、品味语言
(一)朗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1、美在用词:“挑逗”贬义褒用,极富动感、情趣。
2、美在修辞: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紫藤萝瀑布”写出了紫藤花开的恣态风流,辉煌灿烂。以最简洁的文字传达出最丰富的信息。
3、美在开头:美在起笔突兀,出人意表,这样的开头往往能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自然,简洁,别致。
4、美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有感情地朗读,说说比喻、拟人运用的妙处。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比喻,形象地表现了紫藤萝花的繁密和茂盛。将花喻为“瀑”隐含了生命的绵延长远。
2.“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拟人,虽无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但它们并不寂寞!而是快乐地独自生长,放出自己生命的异彩!
3.“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拟人(反复),生的快乐和欣喜,形象地表现出来。
4.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比喻,不仅让人看到了紫藤萝花生命的活力,而且看到了她生的喜悦。
【学法指导】武功秘笈——赏析比喻句的答题模式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XX(本体)比作XX(喻体),生动形象地表现了XX事物(本体)……的特点。
5.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笼罩着我。
花香本是嗅觉感受,而作者笔下的香气却是“淡紫色的”,是可看见的视觉感受。这是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将嗅觉和视觉互通,花香也有了颜色,写出作者面对紫藤萝瀑布的愉悦梦幻之感。
6.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在眼前紫藤萝瀑布和旧日紫藤罗花的对比中,作者对生命有了新的感悟。“流向人的心底”就是这种心理过程的形象表达,此时花与“我”仿佛交融在一起,共同感受生命的真谛。物我交融,使情感的抒发更强烈。
小知识——通感
通感又叫“移觉”,是一种修辞手法,指在描述客观事物时,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用来表示乙感觉,从而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
四、合作探究
1.开头说“停住脚步”,结尾说“加快脚步”,有什么作用?
内容:开头因为“我”被盛开的紫藤萝花所吸引而停住了脚步,设下悬念。结尾因为“我”看花、忆花进而到悟花,感悟到生命的美好与永恒,所以充满希望加快了脚步。
结构:首尾呼应,使文章更加严谨;升华主题。
2.一次与自然景观的偶遇,一次与自然之物在心灵上的沟通,作者得到的是全新的感悟。紫藤萝花怎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
这是作者借用紫藤萝来暗示自己的情思,于是紫藤萝就有了某种寓意,成为作者志趣意愿的寄托。这种写作手法叫做“托物言志”。
知识积累:
托物言志: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绘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作者自己的“志”(志向、情趣、理想、追求)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这个“物”往往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情感、理想或追求的寄托。作者个人之“志”,便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来表达,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表达也更巧妙、更完美。
3.在上个单元学习的课文中,是不是也有使用这种托物言志写法的文章?
上个单元的《陋室铭》《爱莲说》也都属于典型的托物言志的写法。
刘禹锡借托陋室(物)来表达自己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高尚节操(志);周敦颐借托莲(物)来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特立独行、正直不阿的君子操守(志)。
4.从上个单元的《陋室铭》、《爱莲说》到今天学习的《紫藤萝瀑布》,它们对我们在写作有哪些启示?
(1)写景状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础。
写景状物是指写文章的一种手法,文章有些是描写自然现象、地理环境、名胜古迹,我们称做写景类文章;有些是描述事物的,如动物、植物、静物,我们称做状物类文章。
(2)景物的全局和每个局部要细细观察。
(3)对景物要有感情。
(4)要有感悟,要提炼出精辟的语句。
五、课堂小结
1.本文通过回忆紫藤萝的败落,隐喻家庭遭受的不幸以及小弟病症带来的焦虑、悲痛;借写紫藤萝开放时的美景,赞美生命的顽强和美好,托用花儿抒发我的人生感悟,寓情于物,情景交融。
紫藤萝瀑布
宗璞
花的形象——生命感悟
托物言志
2.写作手法
描写一种景、物(动/植),须注意:
1、多方面描写(整体、局部)
2、使用多种修辞手法
3、抒情、议论的运用
写景(描写)与抒情之间的关系:(情从景出、情景交融)
4、要提炼精辟的语句,要有点睛之笔
托物言志:
第一,写景状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础。首先要把景物写好,在写景状物中要饱含感情,待水到渠成,加以精要的直接抒情或议论。情从景出,议从景出,才是好文章。
第二,景物的全局和每个局部要细细观察。我们看,作者既写一树,又写一穗一朵,可以想见她既综观总体,又细察局部,观察得多么周到细致。
第三,对景物要有感情。若景物在自己心目中像自己喜欢的人一样,写起来就会生动亲切。
第四,要有感悟,要提炼出精辟的语句。有了点睛之笔,全文就有灵性了。
六、拓展延伸
观察下面四图显示的形象,选择其中的一种,写一段300字左右的咏物抒怀的文字。
七、课后作业
课外阅读宗璞的《丁香结》《燕园树寻》《好一朵木槿花》,比较这些作品的异同。
生活中一朵小花,一棵小草,一丝细雨,一缕春风都会不经意地拨动你的心弦,使你有所感悟。如果你用心倾听,大自然中的一切都会对你说话。请以《我眼中的_______》为题,仿照课文《紫藤萝瀑布》,写一篇从自然界中获得生命感悟的文章。(500字左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5张PPT)
紫藤萝瀑布
理清文章脉络,理解课文内容,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重点)
揣摩文中写景状物语句的妙处,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难点)
体会作者对生命深沉而独特的感受,思考人生,感悟生命。(重点)
学习目标
第二课时
第一节课,我们理清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即赏花(1—6)、忆花(7—9)、悟花(10—11),又跟随作者一起品赏了花之美;本节课,让我们一起去忆花、悟花,感受作者的情思及其写作手法的运用。
导入新课
一、阅读7-11段,思考下列问题并找出相应的句子。
1、找出最能体现作者赏花后感情基调的语句。
2、结合自己对作者生活经历的了解,说说作者在观看紫藤萝花的过程中,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
3、文中插叙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有什么作用?
精读探究
1、找出最能体现作者赏花后感情基调的语句。
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
思考:“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是指什么?
“文化大革命”中一家人深受迫害,父亲冯友兰受到各种各样的不公正待遇,再后来是慈母撒手人寰、小弟病重……
精读探究
材料一: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与作者感情深厚的小弟身患绝症,不久于人世。作者的小弟冯钟越,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是我国第一代飞机专家。但是他三十年奔波在外,积劳成疾,正当盛年,身患绝症,生命之花即将凋落。
材料二:我哭小弟,哭他在剧痛中还拿着那本航空资料“想再看看”,哭他的“胃下垂”“肾游走”;我也哭蒋筑英抱病奔波,客殇成都;我也哭罗健夫不肯一个人坐一辆汽车!我还要哭那些没有见诸报章的过早离去的我的同辈人。他们几经雪欺霜冻,好不容易奋斗着张开几片花瓣,尚未盛开,就骤然凋谢。我哭我们这迟开而早谢的一代人!
——《哭小弟》
资料链接
2、结合自己对作者生活经历的了解,说说作者在观看紫藤萝花的过程中,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
(找课文原句)
“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
“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开始是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后来是充满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最后是振奋,对生活充满乐观和信心。
精读探究
3.文中插叙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有什么作用?
用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稀落与现在花的繁盛形成对比,用十多年前花的不幸遭遇,与人的不幸遭遇形成类比。说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为下文抒发人生感悟作铺垫。
价值
花势
命运
眼前的紫藤萝
过去的紫藤萝
高贵
繁盛
幸运
卑微
卑微
悲惨
精读探究
二、再读10-11段,并思考下列问题。
找出能体现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和赞美的语句。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不幸终究是有限的、暂时的,而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们不能被昨天的不幸压垮,应该像紫藤萝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和乐观积极的态度,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实现人生的价值。(主旨)
精读探究
朗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美点寻踪
品味语言
1、美在用词:“挑逗”贬义褒用,极富动感、情趣。
2、美在修辞: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紫藤萝瀑布”写出了紫藤花开的恣态风流,辉煌灿烂。以最简洁的文字传达出最丰富的信息。
3、美在开头:美在起笔突兀,出人意表,这样的开头往往能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自然,简洁,别致。
4、美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味语言
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有感情地朗读,说说比喻、拟人运用的妙处。
品味语言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比喻,形象地表现了紫藤萝花的繁密和茂盛。将花喻为“瀑”隐含了生命的绵延长远。
品味语言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拟人,虽无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但它们并不寂寞!而是快乐地独自生长,放出自己生命的异彩!
品味语言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拟人(反复),生的快乐和欣喜,形象地表现出来。
品味语言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比喻,不仅让人看到了紫藤萝花生命的活力,而且看到了她生的喜悦。
品味语言
武功秘笈——赏析比喻句的答题模式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XX(本体)比作XX(喻体),生动形象地表现了XX事物(本体)……的特点。
武功秘笈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笼罩着我。
花香本是嗅觉感受,而作者笔下的香气却是“淡紫色的”,是可看见的视觉感受。这是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将嗅觉和视觉互通,花香也有了颜色,写出作者面对紫藤萝瀑布的愉悦梦幻之感。
品味语言
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在眼前紫藤萝瀑布和旧日紫藤罗花的对比中,作者对生命有了新的感悟。“流向人的心底”就是这种心理过程的形象表达,此时花与“我”仿佛交融在一起,共同感受生命的真谛。物我交融,使情感的抒发更强烈。
品味语言
小知识——通感
通感又叫“移觉”,是一种修辞手法,指在描述客观事物时,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用来表示乙感觉,从而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
知识积累
1.开头说“停住脚步”,结尾说“加快脚步”,有什么作用?
内容:开头因为“我”被盛开的紫藤萝花所吸引而停住了脚步,设下悬念。结尾因为“我”看花、忆花进而到悟花,感悟到生命的美好与永恒,所以充满希望加快了脚步。
结构:首尾呼应,使文章更加严谨;升华主题。
合作探究
2.一次与自然景观的偶遇,一次与自然之物在心灵上的沟通,作者得到的是全新的感悟。紫藤萝花怎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
这是作者借用紫藤萝来暗示自己的情思,于是紫藤萝就有了某种寓意,成为作者志趣意愿的寄托。这种写作手法叫做“托物言志”。
合作探究
托物言志: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绘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作者自己的“志”(志向、情趣、理想、追求)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这个“物”往往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情感、理想或追求的寄托。作者个人之“志”,便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来表达,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表达也更巧妙、更完美。
知识积累
3.在上个单元学习的课文中,是不是也有使用这种托物言志写法的文章?
上个单元的《陋室铭》《爱莲说》也都属于典型的托物言志的写法。
刘禹锡借托陋室(物)来表达自己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高尚节操(志);周敦颐借托莲(物)来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特立独行、正直不阿的君子操守(志)。
合作探究
从上个单元的《陋室铭》、《爱莲说》到今天学习的《紫藤萝瀑布》,它们对我们在写作有哪些启示?
(1)写景状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础。
写景状物是指写文章的一种手法,文章有些是描写自然现象、地理环境、名胜古迹,我们称做写景类文章;有些是描述事物的,如动物、植物、静物,我们称做状物类文章。
(2)景物的全局和每个局部要细细观察。
(3)对景物要有感情。
(4)要有感悟,要提炼出精辟的语句。
合作探究
本文通过回忆紫藤萝的败落,隐喻家庭遭受的不幸以及小弟病症带来的焦虑、悲痛;借写紫藤萝开放时的美景,赞美生命的顽强和美好,托用花儿抒发我的人生感悟,寓情于物,情景交融。
课堂小结
紫藤萝瀑布
宗璞
花的形象——生命感悟
托物言志
板书设计
描写一种景、物(动/植),须注意:
1、多方面描写(整体、局部)
2、使用多种修辞手法
生动
具体
3、抒情、议论的运用
写景(描写)与抒情之间的关系:
(情从景出、情景交融)
4、要提炼精辟的语句,要有点睛之笔
课堂小结
本文以“紫藤萝瀑布”为题,但文章内容不仅仅是写紫藤萝,作者面对紫藤萝,深受启示,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这种写法叫做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写作启示
课堂小结
托物言志
第一,写景状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础。首先要把景物写好,在写景状物中要饱含感情,待水到渠成,加以精要的直接抒情或议论。情从景出,议从景出,才是好文章。
第二,景物的全局和每个局部要细细观察。我们看,作者既写一树,又写一穗一朵,可以想见她既综观总体,又细察局部,观察得多么周到细致。
第三,对景物要有感情。若景物在自己心目中像自己喜欢的人一样,写起来就会生动亲切。
第四,要有感悟,要提炼出精辟的语句。有了点睛之笔,全文就有灵性了。
拓展延伸
荷花
观察下面四图显示的形象,选择其中的一种,写一段300字左右的咏物抒怀的文字。
拓展延伸
课外阅读宗璞的《丁香结》《燕园树寻》《好一朵木槿花》,比较这些作品的异同。
生活中一朵小花,一棵小草,一丝细雨,一缕春风都会不经意地拨动你的心弦,使你有所感悟。如果你用心倾听,大自然中的一切都会对你说话。请以《我眼中的_______》为题,仿照课文《紫藤萝瀑布》,写一篇从自然界中获得生命感悟的文章。(500字左右)
课后作业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