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蒲柳人家(节选)》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蒲柳人家(节选)》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03 20:49: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蒲柳人家(节选)》练习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剜肉(wān)  名讳(huì)   呱呱坠地(guā guā)
B.隐匿(nì) 烟囱(tóng) 断壁残垣(yuán)
C.荆棘(jí) 荣膺(yīng) 如坐针毡(zhān)
D.捯气(dáo) 烙饼(lào) 咬文嚼字(jué)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一气喝成 妙手回春 如坐针毡 B.无精打采 望眼欲穿 悲苦恐怖
C.吹毛求疵 缠夹不清 奄奄一息 D.芒刺在背 天伦之乐 三顾茅庐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蒲柳人家》是我国当代作家刘绍棠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刘绍棠是著名的乡土作家,主要作品有《青枝绿叶》《中秋节》等。
B.《蒲柳人家》主要描写了几个普通农家人的多情重义,体现了中国农民的淳朴善良,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C.本课主要写了三个人物,其中何满子是线索人物。
D.本课在展开情节的过程中,采用了插叙的方式,使内容丰富,主线简约。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杨亮两眼紧紧贴着瞄准镜,将炮口对准目标区域,搜索、瞄准、锁定、击发一气呵成。
B.既然人称大学问,那就要打扮得斯文模样儿,于是穿起了长衫,说话也歇斯底里。
C.最美劳动者可以是一名爬高楼、搬砖头的建筑工,也可以是默默耕耘的教师,还可以是妙手回春的医生。
D.每逢佳节,绝大多数家庭都可享受到天伦之乐。
5.请你从以下六本书中选择一个类别的书目(每个类别至少两本),推荐给六年级的学弟学妹们,请注明你的推荐书目类别并阐述推荐该类别书目的理由。
A.《朝花夕拾》  B.《湘行散记》 C.《海底两万里》  D.《红岩》
E.《创业史》   F.《基地》   G.《儒林外史》   H.《围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我非常渴望投身到这项惠及众多山区孩子的活动中,为山区孩子也能搭上信息时代的列车贡献自己的宝贵力量。
B.九年级家长会上,家长代表王丽女士的讲话抛砖引玉,希望各位家长就“如何做好家校配合”这一专题踊跃发言。
C.班主任王老师因病请假半年,教物理的陈老师说:“一个班不能没有班主任,我愿意屈就班主任一职。”
D.王晓川同学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李奶奶,说道:“奶奶,您老身子真硬朗,今年高寿?”
老木匠桑伯
徐惠林
在陶子树家的东厢房里,桑伯正使劲刨着榆木床腿。沿着锋利的刨刀,木片胶卷般打起卷儿,木屑如虫豸飞舞,沉香弥漫开来。桑伯眯起眼,不时躬身察看新拉下的墨绳痕迹。
“这榆木是好料,少说有20年了。”桑伯接过陶子树递来的香烟,用袖口擦了把满胡碴的汗珠子。
“从山里女婿那里拉来的。桑伯,我就信你的手艺。”
“我这手艺,卖给识货的。”桑伯用手摩挲着床腿,“我就不信,我这把式就赶不上城里那一捶就破的组合家具。”一双紧握刨子四十载的老手,青筋凸起,仍是那样有劲。
陶家的木工活,还是儿子桑果给联系来的。桑果这独苗是桑伯40岁时才得的,看看床底下被废弃的各类木玩具,就可知道他是多么疼爱儿子。娘死得早,桑果能体谅父亲对木工活的感情,甚至能背出父亲当年拜师求艺的苦经,可就是不肯“接班”。大前年高考落了榜,不肯再念书,在水城撑起了爿家具店。经营的家具可不是桑伯的“作品”,都是些新潮样式的。为此,桑伯的心闷闷的。那天桑果告知父亲,陶家二儿子要结婚,他爸主张做套厚实、经久耐用的老式家具。桑伯第二天一早就挑起了木匠担。快一个月没活了,那斧头快锈了,刨子早就犯了痒。
煦阳从窗外投射进来,桑伯一口气刨好了四条大床木腿,写字台的台面也被刨得锃亮锃亮。
午饭的菜很丰盛,桑伯破例喝了些酒,越喝脸越红,越喝言语越少。陶子树却越喝话越多——
“我说桑伯,这年月真有些不对劲了,就说我这理发的活,村里也只剩下几个老伙计肯请我伺候。现在那些补锅匠连个影儿都见不着了,我家那口大锅都漏半个月了。听说洪村的箍桶匠张土根上月把担子扔进了苕溪里,到水城去摆水果摊了……”
桑伯不言语,只是听着。他吃了半碗饭,又马上操起了家伙。借着酒力,刨子、斧头运转飞快。
少顷,开始给木床雕花。深深浅浅,左左右右,时而柔如抚儿头发,时而刚似快刀斩麻。在粗糙的手里,那小小的雕刀宛如游动的泥鳅,汗水从深蓝的外衣里渗出来。此刻就要雕那朵老梅了,桑伯几乎憋住了呼吸,眼眸深处闪动着一种异样温和、慈爱的柔情。雕完,抽刀时,刀口划进了手指,一串滚圆的血珠落下,梅花被染得鲜红。桑伯忘了疼痛,痴迷地盯着血珠在梅蕊上绽开,一行泪水溢出眼眶。
忙完了陶家的活,桑伯回到家里,当晚就病了。一连几天胸闷、喘气,茶饭不思。桑果从水城赶了回来,隔壁村未过门的儿媳水妹也赶来照料。两人陪父亲到水城医院诊治。体检结果:一切正常。
第二天一早,桑果、水妹陪桑伯回湾。桑果嘀咕着:“爸这阵子太累了。”
“让爸别干木工活了,又不缺钱花。”水妹低声说。桑果连忙摇头:“当心爸在后面听见。”
“可能是陶子树那二小子给气的。他嫌爸做的太老套,前天又进城买了套组合式的。”桑果靠近水妹的耳朵说。
今年的春天似乎提前到来,村口的榆树已满枝新芽。生活仍像那门前的溪水,时缓时急地淌着。桑伯毅然作出了决定,要把那套营生的家伙扔进火灶,被儿子苦苦请求才作罢。
午后的阳光很有点暖意,桑伯细眯着眼睛,稳稳地坐在新楼的后院里。他的头发白了很多。那只贴紧老人的新靠椅,散发出一种宁静幽香的气息。这只檀木靠椅,是他病愈后,用他藏了10多年的木料,打制的唯一留给自己的作品。 (选自《山西日报》,有删改)
7.分析下列句子反映的人物心理。
(1)“我这手艺,卖给识货的。”桑伯用手摩挲着床腿,“我就不信,我这把式就赶不上城里那一捶就破的组合家具。”

(2)桑伯忘了疼痛,痴迷地盯着血珠在梅蕊上绽开,一行泪水溢出眼眶。

8.桑果不肯“接班”,又苦苦请求父亲不要把木匠的工具扔进火灶,为什么?


9.品味下面语句,分析语言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深深浅浅,左左右右,时而柔如抚儿头发,时而刚似快刀斩麻。在粗糙的手里,那小小的雕刀宛如游动的泥鳅,汗水从深蓝的外衣里渗出来。


10.文章塑造桑伯这一人物有什么意义?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曹公①南征表②,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先主③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至当阳,众十余万,辎重④数千辆,日行十余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选自《三国志·先主传》)
【注释】①曹公:指曹操。②表:指刘表,任荆州牧。刘表死后,其次子刘琮继任荆州牧。③先主:指刘备。曹操南征时,刘备退军投奔刘表,刘表以上宾礼待之。④辎(zī)重:军用器械、粮草、营帐、服装等的统称。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会表卒     (    ) (2)遂将其众去(    )
(3)诸葛亮说先主攻琮(    ) (4)或谓先主曰(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后人评价刘备是一位“仁主”。请从文中找出依据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写法借鉴】《蒲柳人家》塑造人物主要运用了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生动地刻画了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的音容笑貌、喜怒悲乐。如“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这里的“抡圆了”“扇过去”等动作描写,充分写出了一丈青大娘的怒气和力气,泼辣无比的性格跃然纸上。
【片段仿写】请你仔细观察老师的动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写,表现某个老师某一方面的特点。(1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8.蒲柳人家(节选)
1.C 
2.A(点拨:“一气喝成”应为“一气呵成”。) 
3.A 
4.B 
5.略,言之成理即可。 
6.D 
7.(1)桑伯对自己木工手艺的自信和对新式组合家具的鄙视。 (2)桑伯对自己从事了大半辈子的手艺的热爱和不舍,对传统手艺日渐没落而自己又无能为力的失落和痛心。
8.因为桑果对木工手艺兴趣不大,认识到传统手艺不受市场欢迎,所以不肯“接班”;因为他理解和尊重父亲对木工手艺的感情,明白父亲烧工具只是一时的情绪发泄,所以他苦苦请求。 
9.使用叠词和整齐的句式,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表现桑伯高超的雕花技艺;使用对比和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桑伯雕花动作的娴熟和游刃有余;“渗”字形象地表现了桑伯雕花时专注投入的状态。 
10.文章通过塑造桑伯这一人物,引导人们关注当今社会传统手艺人的生存状态,思考传统手艺的命运与价值,进而反思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问题。
11.(1)适逢,正赶上 (2)率领,带领 (3)劝说 (4)有人 
12.现在(你)虽然拥有大批人马,(但是)真正能披甲(作战)的人很少,如果曹操大军到来,(你)凭什么来抵抗他呢? 
13.因刘表的礼待之恩,刘备不忍心攻打刘琮;在危难之时,刘备不忍心丢弃跟随他的百姓。
【参考译文】曹操南征刘表,正赶上刘表去世,(刘表的)儿子刘琮继承了刘表的职位,(刘琮)派遣使者(向曹操)请求投降。刘备屯兵(在)樊城,不知道曹操的兵来了,到达宛城时才听说这个消息,于是就带领他的手下离开。经过襄阳时,诸葛亮劝说刘备攻打刘琮,(这样就)可以得到荆州。刘备说:“我不忍心。”于是(刘备只是)停下马,叫刘琮(出来答话),刘琮害怕得不敢出面。刘琮的手下和荆州的百姓很多都投靠了刘备。等到了当阳,(刘备)有十余万人,辎重车辆有数千辆,每天只走十几里(路),另外派遣关羽(率军队)坐数百艘船,让(他)去江陵会合。有人对刘备说:“应该走快点(到达江陵),以求保住江陵,现在(你)虽然拥有大批人马,(但是)真正能披甲(作战)的人很少,如果曹操大军到来,(你)凭什么来抵抗他呢?”刘备说:“要想成大事就一定要以人为本。现在百姓来投靠我,我怎么忍心舍弃(他们)!”
14.示例:音乐课上,刘老师的动作十分大方美观。唱歌时,刘老师站成“丁”字步,手臂随着音乐的节奏划出一条条优雅随意的弧线。弹钢琴时,刘老师的手指犹如一个个灵巧的音符,与那五线谱、琴键一起跳跃飞扬。从刘老师手下飘出的音乐,时而慷慨激昂,时而低沉悠扬。学生们陶醉其中。